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從這個意義上說,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既是文化自信,也是文化自覺。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中華民族以自強不息的決心和意志,篳路藍縷,跋山涉水,走過了不同於世界其他文明體的發展歷程。中華文明的深厚積澱和中國奇跡的成功實踐,是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能夠「立」住的堅實基礎和豐富素材。…
ContinueAdded by Macclesfield on October 3, 2022 at 11:30am — No Comments
內容提要:全球文化的交融激蕩,不但重塑了全球文化格局,也提出了“全球文化管理”的問題。作為引領、規范文化實踐的價值工程和組織行動,文化管理既是組織文化交流、管控文化衝突的手段,也是文化交流、文化衝突的一個場域。當代文化理論和研究中的基本議題、核心概念、言語行為等,都可以也應該從文化管理的角度予以研究和評論。
綜合比較,四組概念最為重要:文化帝國主義/全球化,文化例外/文化多樣性,/文化趨同/文化轉型,文明衝突/多元認同。所有這些概念,均有其現實所指和價值導向,也不同程度地擁有其話語權力,但其中任何一個,都不足以充分解釋全球文化的全部複雜面向。構建“全球文化管理”理論體系,需要我們有更強的概念鑄造、話語凝煉的能力。…
Added by Ra Zola on October 3, 2022 at 1:00am — No Comments
劉慶元:鄉村與木刻
離開行動,離開鄉村,來談劉慶元的木刻是不成立的。從碧山開始,他所創造的鄉村日常生活與木刻形象,以各種方式存在於鄉村社會中。在雲南景邁山,劉慶元爲山上的傣族、佈朗族、佤族和哈尼族人造像,設計與藝術的結合,使這些造像由個體而群像,由黑白而被賦予色彩。在河南大南坡,他創作了“竹林七賢”群像。單個事跡可以由藉助於文字的一個畫麵傳達,而聯綴這些畫麵又可形成一個較爲完整的視覺敘事。如果需要,還可以繼續補充延伸。七賢之像即是村民之像,在這裡,“人人都是竹林七賢”亦是劉慶元想表達的觀唸。…
Continue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October 2, 2022 at 9:41pm — No Comments
一想起母親教我穿的花球,就會想起清明節。因為花球是清明節上墳時,掛在樹梢上的。鮮花穿在一起的花球,在綠葉中迎著風兒飄來飄去,真是好可愛。至今這情景常在我夢中出現。今年的清明節農曆三月初四,正好是台灣四月四日兒童節呢。
說起兒童節這個名詞,在我們那個時代是聽也沒聽說過的。因為我們小時候,只知道要聽大人的話,要盡量幫大人做事,哪裡會特別訂個日子,讓我們玩個暢快呢?
…
ContinueAdded by 中砂礁群 on October 2, 2022 at 10:00am — No Comments
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是加強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重要任務。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是這項重要任務的重中之重,當前我們既面臨西方話語和敘事體系先發優勢的嚴峻挑戰,也面臨「兩個大局」構建的難得機遇,務須抓緊抓實。
短板不在「故事」而在「敘事」
當前,我國國際傳播面臨的困境,同中醫面臨的情況類似。中醫是中華文明的一個瑰寶,中華民族幾千年都是靠中醫藥治病救人,在抗疫鬥爭中更是療效顯著。但是,由於自身獨特的理論體系和診療方式,在可度量、可檢驗、可復制等方面,中醫同現代醫學的「話語體系」還存在一定的「溝通障礙」,由此制約了對外交流、推廣和更大範圍的發展。…
ContinueAdded by Macclesfield on October 2, 2022 at 9:30am — No Comments
文化產業的經營沒有固定模式。假如真的有了模式,那一定是失敗的模式。
──花建《文化+創意=財富》
談「文化創意產業」十分辛苦。第一,新資訊不斷出現,各種各樣的主張、數據、案例,充斥在所有相關、不相關的傳播中;如何選擇,端看如何對「文化創意產業」下定義。第二,文化創意產業的討論,本身就要相當具有「創意」。但是,也因此許多的討論和論述,像是還沒有化完妝、更衣妥當就衝上台的花旦,有創意但不能看。無論如何,在台灣最近幾年的相關討論中,各界對於「文化創意產業」的理解從陌生到鐘鼓齊鳴、百花齊放,終究是一種進步。…
ContinueAdded by 微影庫 on October 2, 2022 at 5:30am — No Comments
文化研究不是描述某種文化、積累關於某種文化的知識,它不假定文化有著某種亙古不變的特性,它的特殊結構不可以用某種本質主義的方式加以描述。相對西方學院中現行的學科體制而言,這種實踐必然是反學科的。“在我們看來,正確的文化研究應當是內在的,在充滿壓迫的社會中必須做的事情相關的。這種行為的前提條件必然是對各種流行的實踐批判和對抗。”[71]
以“後學科”來說明文化研究,其目的不是為了說明文化研究與現行學科的關係,而是為了說明文化研究的意義:…
Added by Ra Zola on October 2, 2022 at 2:00am — No Comments
天已黃昏,眼前一派美景。黑麥地上開滿了花。大地生出活的萬物,到處洋溢著存在於這萬物生長中的強烈的愛。我們同弗拉西奇坐大車行路,他對我們講起了他的境遇,講他同第一個妻子相處時吃了多大的苦頭:孩子在娘肚子里開刀開壞了,此後妻子也就無法同他過夫妻生活,萬般無奈同她受了幾十年的苦。誠然,他倒並不是沒有去尋花問柳,可是到頭來沒有一個孩子:一個農民沒有孩子,算是過的什麼日子啊。後來想不到那個妻子死了,他娶了個年紀輕的,現在孩子都還小,可他已經60開外,精力不濟了,為了一家子吃飯,要做的活可是越來越多,看樣子,他是決計等不到家里的幫手長成了。
說話間,我們正穿過一個村子,路上見到一根特長特高的天線。弗拉西奇對此很感興趣,於是又說了一陣無線電。
…
ContinueAdded by INGENIUM on October 1, 2022 at 11:30am — No Comments
[①] Barbara Herrstein Smith, 「Narrative Versions, Narrative Theories」, Critical Inquiry, (Autumn 1980), p. 224.
[②] 斯拉夫字母與拉丁字母的轉寫有幾種不同的系統,這兩個俄文詞的拉丁字母對寫不能確定。「Фабула」轉寫比較穩定:「fabula」,但「сюжет」的拉丁字母轉寫法有多種:「sjuzhet」,「sjuzet」,「suzet」,「sjuzhet」,「syuzhet」等,最後一種用得較多。
[③] Victor Shklovsky, 「Sterne』s Tristam Shandy: Stylistic Commentary」, in Russian Formalist Criticism: Four…
ContinueAdded by 水牆 繪 on October 1, 2022 at 11:30am — No Comments
消沈的日子,我請求我的筆:別叫我感到疚愧;別讓震撼不了所有人心弦的作品落進誰的眼簾;黑暗中莫蒙著臉;別把門關死。點亮五光十色的華燈,呵,你別慳吝!
世界極其遼闊,它的榮譽永不黯淡,它的性格十分溫和。昂首於看不見的陽光下,它不眨的眼光安詳而堅定,它的胸脯上橫陳著河流、山脈、平原。它不屬於我,屬於無數的人。它的鼓聲響徹四方,它的火焰照亮昏暗,它的旌旗在天空獵獵飄揚。在世界面前,莫讓我感到疚愧,我的損失,我的苦惱,於它是塵粒之塵粒。…
ContinueAdded by 邊鄉 岸 on October 1, 2022 at 3:30am — No Comments
這種兼具個性、理性與修辭能力的創作者形象也見於《荀子·樂論》等戰國秦漢禮學文獻,尤以《禮記·樂記》最為系統。與《詩大序》通過變風、變雅凸顯「國史」的形象相似,《樂記》通過「音」「樂」之別凸顯出「作者」的形象。對於聲音不同生成機制的區分可見於《樂論》,荀子認為「聲音動靜」本於人「性術之變」,「不能無形」,反映出其樂論的「天籟說」基礎;但基於其「性惡」的倫理立場,荀子又認為性術若不受道德約束,必至於「亂」,故深具道德理性的「先王」乃「製《雅》《頌》之聲」,以此滌蕩物欲,端正人心,(76)這里的「先王」顯然成為「性術」之外另一種詩樂創造主體。
…
ContinueAdded by 卡萊爾的書包 on October 1, 2022 at 3:00am — No Comments
爭論將持續圍繞民俗保護的目標和潛力。在本階段,這個項目被視作一種保護文化認同的措施。發展中國家,歐洲小國和社會主義國家比那些有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背景的發達國家更感興趣。這個建議案將不可能對於芬蘭的民俗工作形式產生任何重大影響,但是作為一個意見模式,它代表了一個更接近於開放的態度,來對待民俗活動的多變領域,芬蘭也歡迎這樣的一步。民俗使用的合法方面也召喚未來的爭論,即便是誤用也不算犯罪。…
ContinueAdded by 冬菜一斤 on October 1, 2022 at 2:00am — No Comments
曾經有這樣的事發生:一個人來找穆拉·那斯魯汀,想要借些錢。那斯魯汀知道這個人,非常清楚這零錢將不會再歸還,但他想這是筆很小的錢,"給他吧,即使他不還也沒有什麼損失,為這樣的數目,為什麼說不呢?"所以他給了他錢。
三天以後,那個人還了錢,那斯魯汀很驚訝,這好像是不可能的,這個人還了錢,這真是奇跡。過了兩三天,這個人又來了,要借一筆大數目的錢,那斯魯汀說:"老兄!上次你欺騙了我,"他說:"上次你欺騙了我!——現在我不再借給你了。"
真了不起!
醫生說:"如果你堅持的話,如果你允許我坦率的話,那麼你一點兒也沒有病,你只是懶惰。"…
ContinueAdded by thé l'après-midi on October 1, 2022 at 1:30am — No Comments
日常生活,作為一個具體與實在的領域,在人類歷史上是宏觀與抽象的對立面,一個可隱匿或無意義的對立面。過去的日常生活已基本消失,當下的日常生活正在消失,未來的日常生活可能也無法免於消失。普通人在當下的日常生活中實踐理想,偉大政治家和思想家同樣如此,他們從中感受一個時代的物質、語言與空間狀況,制定政策或提煉方法。在這個時刻之後,這些場景消失不見,像從未出現過一樣。
日常生活是一種空間性的存在,卻展示了時間的內涵。在當下這個時刻,它是一切,包圍著我們,吸引著我們,但我們不知道它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就像時間一樣。即使在一個類型的日常生活重復出現時,我們無從概括它的特點,也不知道如何使之逃離無限的流動性。但這是一個重要領域,無論對於個體生命維持還是偉大思想的創造,當下的日常生活都是基礎條件。…
ContinueAdded by Host Studio on October 1, 2022 at 1:00am — No Comments
盡心編輯《先》書
向朱自存致敬
張景雲的忙是真的忙得焦頭爛額,剛剛在去年12月出版了《炎方叢脞:東南亞歷史隨筆》,現在手上編輯的書籍就有3本,包括《先覺振鐸.朱自存文集》、《江渚長談》和《燭淚殘卷》。
“《先覺振鐸.朱自存文集》我編了很久,要找資料,要找剪報,要翻閱老人家以前的著作《多元種族政治和其他》和《縱觀華報五十年──馬來西亞華文報發展實況》等書,要問經歷,編輯整理之後交給人打字,校對後要排版……工作真多呀!”…
ContinueAdded by 美索 布達米亞 on October 1, 2022 at 1:00am — No Comments
在現代性特別張狂的時刻,自稱「鶴君」(168)的張棗卻頗為奇怪地說:
「詩歌也許能給我們這個時代元素的甜,本來的美。這就是我對詩歌的夢想。」(169)
鶴君的意思大約是:作為漢語語境中一種極為特殊的受造物,漢語新詩理應靠近中和之道,直至獲取中和之道。詩學之美理當建基於隱喻之甜,詩得有回甘之感——這就是張棗所謂「本來的美」,或「元素的甜。」(170)
但張棗同時也極為清楚,他對「詩歌的夢想」歸根結底是不合時宜的,是逆潮流而動的,因為漢語早已高度視覺化了。…
Added by Margaret Hsing on October 1, 2022 at 12:30am — No Comments
張中信對於大巴山地理景觀的書寫集中在《神韻巴中》《通江書》《童話時光》等作品中。根據景觀的不同類型,可分為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
三、自然景觀:大巴山地理環境中的審美意味
鄒建軍曾指出:「任何作家與作品,都存在一個地理基礎與空間前提的問題,因為任何作家與作品都不可能在真空中產生出來,任何文學類型也不可能在真空中發展起來,任何作家與作品及其文學類型絕對不可能離開特定的時間與空間而存在。」(鄒建軍,周亞芬:《文學地理學批評的十個關鍵詞》,《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2期,第35-36頁。)換句話說,地理因素在人類生存和生產的過程中一定會起到製約和規定的作用,文學生產亦是如此。…
Continue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September 30, 2022 at 11:44pm — No Comments
4.關於文化創意產業涉法問題研究。文化創意產業的健康發展離不開健全的法治保障,近年來關於文化創意產業研究的法律問題備受關注。有學者分析了文化創意產業和知識產權之間的關係,指出文化創意產業的知識產權價值管理目標是獲取更多的間接價值、主動價值和動態價值,並在此基礎上,從價值評估—價值維護—價值創造的思路提出知識產權價值管理路徑。[13]張世君撰文指出應該在實際考察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基礎上制定統一的、健全的文化創意產業法治體系,完善文化創意產業的市場管理、市場準入、版權保護等內容。[14]…
ContinueAdded by Host Workshop on September 30, 2022 at 11:40pm — No Comments
日本「衣冠禮樂昭華風」
永樂四年(1406),因日本國王源道義(足利義滿)捕海寇有功,明成祖賜白金千兩、織金彩色幣二百、綺繡衣六十件、銀茶壺三件、銀盆四件及綺繡紗帳衾褥枕席諸物,還有海船二艘,封其國鎮山為「壽安鎮國之山」(富士山)。明成祖親自製碑文,並賜以詩曰:…
ContinueAdded by Paris En mémoire on September 30, 2022 at 11:36pm — No Comments
四、「重聽」經典——聽覺敘事研究的重要任務
聽覺敘事概念的提出,為今後的敘事研究增加了一項新任務,這就是對經典的「重聽」。
近年來讀書界不斷有人提出「重讀」經典,這類呼籲之所以未見多大成效,是因為未將「重讀」的路徑示人,如果「重讀」走的仍然是「初讀」的老路,那麽再讀多少遍也無濟於事。「重聽」經典明確標舉從「聽」這條新路走向經典,它當然也是一種「重讀」,但這次是以經典中的聽覺敘事為閱讀重點。由於前面提到的種種原因,以往的閱讀存在一種「重『視』輕『聽』」的傾向,人們一味沈湎於圖像思維而不自知,「重聽」作為一種反彈琵琶的手段,有利於撥正視聽失衡導致的「偏食」習慣,讓敘事經典散發出久已不聞的聽覺芬芳。…
ContinueAdded by 柏圖校友 on September 30, 2022 at 11:36p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8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4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8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4 Comments 85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7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2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5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0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7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