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茜、馬斌·張承志詩性小說的特征(4)

它們不僅充分揭示出主人公的內心世界,使人物有血有肉、有靈有情地站立在我們面前,而且加深了作品質的深度,擴大了作品的主題思想。其次,張承志的小說,大多選擇了一個簡單的線索與結構,但這種情節簡單性的缺陷往往被詩的內在激情所彌補。事件的過程和情節往往被「詩化」掉了,但結構的開放之中仍然有緊湊感,放任之中仍然有內在的統一感。

這種結構的統一感來自於彌漫整個作品的詩意。這使得作品不致成為一些隨機片斷的隨意堆砌。如《北方的河》的簡單故事是我為了報考研究生及立志考察北方河流的志願。這種簡單的情節,如果不以詩的激情和思想激情去充實,有可能就是一種空洞的結構。

但張承志卻在這種簡單的構架中容納了十分複雜的生命內涵,從而使藝術作品充滿著一種內在的張力。總之,張承志在創作中自覺追求小說的詩化結構,不再以完整的故事來架構框架。沒有死板的開頭、發展、高潮、結尾的明顯的斧鑿痕跡和故作驚人的懸念氣氛。真正網絡作品結構的,是作家的內心世界和特定激情在作品中的再現。正如王蒙在評價張承志的《綠夜》時說「:沒有開頭,沒有結尾,沒有對任何人物和事件的來龍去脈的交代,沒有靜止的對於風景、環境、肖像、表情、服飾、道具的描寫,不造成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見其境的逼真感,不借助傳統的那些久經考驗、深入人心、約定俗成的辦法:諸如性格的鮮明性、情節的生動性、豐富性、戲劇性,結構的完整、懸念的造成、道德教訓的嚴正……擺在你面前的,是真正的無始無終的思考悄緒的水流,抽刀也斷不開的難解難分的水流。」[12]王蒙的這一評價不僅對《綠夜》,對張承志的其他小說也是比較貼切的。

3.詩的色彩。張承志「詩性」小說中的色彩,是張承志對生命與人生的理解與顯現,也是他特殊的情感體驗在文學世界中的激情投射。對色彩的追求與迷戀,極大地增強了他小說的閱讀美感。無論是讀他的《北方的河》《黑駿馬》《綠夜》,還是讀《金草地》《心靈史》,我們都能在作者如歌如訴的描述中看到,他向我們描繪的發射出強烈光彩的金黃的山川、一望無際的綠色的大草原、火紅的太陽、高遠蔚藍的天空,感受到一種特有的悲壯、雄渾的力量。

比如在《黑駿馬》中有一段描寫:「……極遠極遠的、大概在幾萬里以外的、草原以東的大海邊兒吧,耀眼的地平線上,有半輪鮮紅欲滴的、不安地顫動的太陽露了出來。從我們頭頂上方一直延伸東去的那塊遮瞞長空的藍黑色雲層,在那兒被火紅的朝陽燒毀了邊緣。熊熊燃燒的,那紅艷醉人的一道霞火,正在坦蕩無垠的大地盡頭蔓延和跳躍,勢不可擋地在那遙遠的東方截斷了草原漫長的夜。」[13]

這段景物描寫,使人不禁聯想到那波瀾壯闊的草原靜置於廣袤無垠的天幕下的太陽雄壯與凝重。紅、藍、黑三種色彩的交相輝映,給人的視覺造成了巨大的沖擊。除了視覺的享受,你還能感受到一種博大的情懷,它能帶給你一個寬廣的視野。在這樣的地方呆上一陣,你更會覺得自然的偉大,人類的渺小。像這樣美的畫面在張承志的作品里還可以找到很多處。張承志對色彩的理解,也許是受到了梵·高的影響。張承志在許多作品中都流露出了對這位藝術大師的崇敬和熱愛。他作品中的色彩多少承襲了他的藝術風格。「梵·高則讓他懂得了線條與光澤的價值」[14]。尤其是梵·高的「我不是盡力想精確地復制眼前的東西,所以我可以更為武斷地運用色彩,這是為了強有力地表現我自己」[15],這種色彩觀念對張承志的影響更大。不是「精確的復制」,而是「為了強有力地表現」自己,這種表現就是作家內在的感受和一種包含個人底蘊的精神活動。在張承志的作品一次次濃墨重彩的描繪中,我們看到他醉心於對七色光彩的追求,善於依據各種色彩的象征意義所伴生的情感特征來選擇和描繪景物,使之與人物的心境相契合。

Views: 3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