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我們要觀察在工業社會制度中,這種人類內心的自由對進步的影響,我們必先全然了解資本主義的許多進步在人性發展方面影響如何。事實上,對於現代社會的鑒定及批判,忽略了這一點,即為非理性的浪漫主義之思想在作祟。同時,對於資本主義是否能予批評亦表懷疑。…
ContinueAdded by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 on August 11, 2017 at 11:29pm — No Comments
第三節 農、醫之神
我國從原始農業社會到封建社會,都是以農為本,關於農神的神話是不少的。有些民族的農業神是動物,即某種動物替人找到了谷物種子而被奉為谷神。這是因為在原始社會人與動物的關系特別密切,即使超越了圖騰制社會,有些曾經是圖騰的動物在人們心目中仍有很重要的地位。苗族便有狗從天上取來谷種之說,壯族神話說九尾狗為人從天上取谷種時,被守谷天神砍去八條尾巴,故只剩一條。人們感其恩,願以白米飯養之。水族每年吃新(谷)節,祭完谷神,同時要給狗餵米飯。仡佬族古時無水稻,因狗奔入月中,臥谷堆中酣睡,谷芒將它刺醒,它便銜了一穗返回人間,棄於家門前,此後,人們才知道種稻。還有的是剖鳥時從腹中發現谷種…
Added by Macclesfield on August 11, 2017 at 11:28pm — No Comments
蔡小容譯
從倫敦飛往巴黎的班機上,坐著一位瘦小的老婦人。她衣著粗陋而整潔,看得出是個打雜女工。她懷中抱著一個手提包,里面有1400美元——這是她三年來的積蓄。她臉上流露出興奮與忐忑的神情,因為此行將實現她的理想。
這位哈里斯太太一年到頭上門給顧客做家務,每天工作10小時。三年前的一天,她在顧客家看見兩件美麗絕倫的衣服,便念念不忘。她問明這衣服是從巴黎黛爾赫時裝公司買來的,因而開始攢錢。今天,她終於坐上了飛往巴黎的班機。…
Added by baku on August 11, 2017 at 11:28pm — No Comments
皇宮內火起被撲滅後,“消防隊”均得到10貫至300貫不等的賞賜,重傷的將官和輕傷將官,各得200貫與150貫的醫藥錢,重傷人兵和輕傷人兵,各得70貫與40貫的醫藥錢。
若是在救火中有不盡力者,查出後定以“軍法”治罪。宋政府經歷多次滅火,已制定出了許多嚴格的失火、滅火懲治法律,《慶元條法事類》中,就對城市失火治罪及滅火時所應遵循的作了詳盡的規定:
諸在州失火,都監即時救撲,通判監督,違者各杖八十。雖即救撲,監督而延燒官私舍宅二百間以蘆竹草版屋三間比一間,都監、通判,杖六十,仍奏裁。三百間以上,知州準此,其外縣丞尉州城外草市倚郭縣同並鎮寨官,依州都監法。…
ContinueAdded by 有格 台 on August 11, 2017 at 11:28pm — No Comments
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借助“一帶一路”的推動作用,我國文化貿易發展取得了積極成效。記者從2017北京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獲悉,2016年,我國文化產品進出口貿易規模達到885億美元,對外文化貿易和投資也呈現出良好的增長態勢。
11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設立中國文化中心
京交會期間舉行的第二屆“中國—中東歐國家文化創意產業論壇”以“行動起來:‘16+1’文化產業合作新起點”為主題,邀請了來自阿爾巴尼亞、保加利亞、克羅地亞等16個中東歐國家與中國的政企代表。中東歐16國都是絲綢之路沿線重要國家。…
Added by Malacca 皇京港 on August 11, 2017 at 11:27pm — No Comments
豐子愷譯
1849年,父親就任日托米爾縣城的法官。城里各界人士的代表都“照老規矩”帶著禮物來拜訪父親。父親起初很客氣地辭謝。第二天代表們帶著更多的禮物又來拜訪,這回父親對他們的態度就粗暴起來。第三次他竟毫不客氣地用拐杖把“代表們”趕了出去。那些人就帶著驚駭的表情擠在門口。後來,人們認識了父親的行為,就都對他懷著深切的敬意。從小商人起直到省長,大家都承認,沒有一種力量可以使這法官違背良心和法律,然而,他們又認為,假使這法官能夠接受適度的“謝意”,那麽,在他們看來就更容易理解,更普通,而且“更近人情”了。…
ContinueAdded by Mystikós kípos on August 11, 2017 at 11:00pm — No Comments
早春時節,途經果園,初放的杏花使詩人再度感懷,而這轉瞬即逝之美讓他覺得尤難捕捉。借用馬提約對雅各岱狀物文風的總結,上篇的描寫“無止境地從側面接近”,采用的是“一種由‘仿佛’、‘幾乎’、‘幾近’編織的文字”。真,對雅各岱而言,即便描寫,也是探問多於陳述;而探問呢,援引作者自己早年的話,須為之發明一種“加強條件語氣”,以傳達永存的更深的疑問。帶著沈迷的專注,詩人誠惶誠恐地再現著、小心翼翼地探問著:
花開得似乎更朦朧,更難覺察……
一片剛剛泛白的霧,懸浮在尚且灰白的大地上……
這陣白色的蜂鳴……可是“白色”已過分了,
讓人想起一層光潔的表面,回到白色光澤的意象。…
Added by ili 河 on August 11, 2017 at 8:52pm — No Comments
詩人不止一次提到,他夢想書寫一種“沒有意象的詩”,僅將事物樸實無華地呈現在它們彼此的關聯和所處的秩序中。《看不見的鳥兒》一文里,為了捕捉這散布空中、不約而同的純音,作者還是很快采納或者說嘗試了一連串的比喻意象:漁網、帳幔、噴泉、迎著清晨開啟的扇扇窗戶。緊接著,他質疑道,“可事情遠非如此。意象掩蓋了真實、誤導了視線……這一日,我聽到了我無從言說的,這一日里一無帳幔、噴泉、漁網、家宅。有一點我早已明白(顯然對我並未起作用):應將事物道出,僅此而已,各付其位,使之顯現。”雅各岱忌諱的、刻意回避的意象,顯然是指比喻意象,對其拒絕,意味著樸素地直呼其名,這並非易事:
可是,哪個字能道出我正在聆聽的聲響呢?……應稱之為“歌”、“音”,還是“鳴”?“歌”意味著某種旋律、意圖、此處不能印證的意義。“鳴”多了幾分感傷,與其發源地無邊的寧靜不甚相稱……“音”,過於擬人化,卻更真切。 “聲”,太模糊了。就這樣,還是給退回到種種意象。…
Added by ili 河 on August 11, 2017 at 8:52pm — No Comments
在二戰剛結束後的巴黎,新近從洛桑遷居此地的青年詩人菲力浦·雅各岱穿梭於博物館和圖書館,在古代西亞的神像、遺物前流連,在蘇美爾史詩的斷句殘篇中探尋。詩人感到時事之悲涼荒誕已不能引發他的文思,盼著通過溯源以找回詩歌本初的靈感。感動之余,期待的黎明並沒有從遠古文明的遺跡中幽顯,可是,偶爾信步鄉間,詩人卻驚詫於平凡的周邊世界:
我又一次, 比以往更強烈、更持久地醉心於外在世界。這個流動變幻之鄉讓我無法移開視線,對它沈思默想令我歡欣無比。簡直可以說這是個燦爛的圖景,盡管我的所見僅限於貧寒之地、尋常風物,遠非景色如畫。在我眼里,這個燦爛的圖景變得日益證明、飄逸,同時也愈加難以理解。這種滋潤心懷、令人欣悅的神秘像一只有力的手,將我再次推向詩的境界。越是撲朔迷離,我越是熱望著將它付諸語言,仿佛我在文字上的勞作會幫助我接近這一神秘,同時也使我自身的存在更為真切………
Added by ili 河 on August 11, 2017 at 8:51pm — No Comments
我們在《東泉紀事》中捕捉到另一種驕傲形式。遊蕩者來無影去無蹤,帶著無名身份,神秘地居於旁觀者位置。他有一種非凡的洞察秘密、解讀秘密的能力。他穿透事物的表象,剝光人性的偽飾,令人想到彌爾頓《失落園》中“吐信的大蛇”式的邪惡。天堂之於他,成為“服從理性的消極存在”(15)。
……看見了
一個躺在巖石上的女孩,叉著退,正
享受著陰風。她的身體好小啊,看上去
十分肉緊,密不透風,同時也易於…
ContinueAdded by ili 河 on August 11, 2017 at 8:50pm — No Comments
在這首詩的一種輕松、戲謔又無不閃現靈光的敘述中,我們需要注意兩個重要關聯:一是對時疫的敘述巧妙地借重了權力話語,使得時疫之於個人的感受性描述與時疫的社會生成機理的描述疊加並得以互指;二是薩斯與觀世音的關聯:一方面都是“高蹈的精靈”,感應其在又無可指認,另一方面二者又分處救贖與侵害的兩極,起念與絕念的兩極。很顯然,宋煒以獨特的感受力和表現力同化了這些成分從而也達成了波德萊爾的通感寫作模式。一個常識是時疫的空氣是不幹凈的,但宋煒卻“在這更加幹凈的空氣中”;…
ContinueAdded by ili 河 on August 11, 2017 at 8:50pm — No Comments
(三)
就語言格調而言,《土主紀事》仍顯現了《家語》中的那個委身俗世之間淩於俗務之上“一派清明”的“白衣人”,續上了《家語》中山寨的清韻和白衣人心頭的喜樂。《土主紀事》穿越時空對《家語》的反照,可以令人想見宋煒八十年代寫作的苦心孤詣和其構造的黑白世界的牢固程度,也可以想見他對下南道這個最初願鄉的棄離有著隱秘的矛盾性。經驗的起點總是如此魂牽夢繞,令出離者心有不甘。我們不妨像領略《家語》組詩那樣領略下《土主紀事》開篇這美不勝收的清冽文字:
如是我聞:昔在土主國,…
ContinueAdded by ili 河 on August 11, 2017 at 8:49pm — No Comments
Added by ili 河 on August 11, 2017 at 8:48pm — No Comments
我的理解是,宋氏兄弟在這樣一種敘述語態中建構個人的時間性。這種構建個人時間性的理由,不妨借助一下漢娜-阿倫特對瓦爾特-本雅明的觀察:“對過去本身的酷愛誕生於對現世的鄙夷”。按照馬丁-海德格爾的思路,宋氏兄弟或許也同樣在個人時間的建構中,“聆聽未完全消逝於過去卻思考著當前的傳統”(海德格爾《康德關於存在的論題》)。請注意其中“思考著當前”五個字,也就是說,聆聽傳統(歷時)乃是現時聽力,基於當下處境(及某種再生能力)考慮。從語言的色彩效果上看,宋氏兄弟的敘述並非陰翳,也不明媚。“我”,家人,家事,不是置於生活的調色板中,而是置於一個黑白世界。這個世界是中藥、書籍、記憶殘片,是世事的收斂,是無為之心。即便是《病中》寫到天真的妹妹,也沒有給一點暖色調:
只有天黑之前妹妹要下床推窗,…
ContinueAdded by ili 河 on August 11, 2017 at 8:48pm — No Comments
(上)
宋煒是個詩人。詩人也能講故事。講故事的方式千差萬別。講短故事的詩、講長故事的詩曾大放異彩。
九十年代及更早的時候,我就知道四川宋氏兄弟詩人,但沒有讀過他們的詩。也許在某些詩選本中遇見過但沒在意。二十多年過去,據說哥哥宋渠已不再寫詩,弟弟宋煒仍在寫;又聽說宋煒在重慶市區內,深居簡出,我曾找幾位重慶詩人打聽,鮮有人知——這是在2016年6月10日我偶然讀到宋渠宋煒的一組詩後。這組詩一共十首,總題為《家語》,均作於1987年。其時宋氏兄弟二十三四歲的年紀。…
ContinueAdded by ili 河 on August 11, 2017 at 8:47pm — No Comments
(一)傳統為什麼這樣紅
這是我和大家討論的問題,大家身邊非常熱鬧的問題。
前一陣兒有件事,大家都知道,就是“紅心鴨蛋”事件。鴨蛋為什麼這樣紅?事情比較簡單,質監局一查就查出來了,鴨蛋里面放了蘇丹紅。但我們要談的事可不一樣,後邊的背景很覆雜。
台灣有家報紙,登過篇文章,題目是《孔子為什麼這樣紅》。它是學我們的老電影,《冰山上的來客》,雷振邦的插曲《花兒為什麼這樣紅》。…
ContinueAdded by 堅硬如水 on August 11, 2017 at 6:26pm — No Comments
關於讀古書,魯迅說過逆耳的話,那是忠言。有人說,他自己讀了很多古書,卻反對讀古書;不讓別人讀,自個兒躲起來悄悄讀。我讀過魯迅的書,他的想法沒這麼簡單。
第一,他說,要少看或不看中國書,多看外國書,主要是為了樹立新學的地位。他並沒有說,絕對不許讀古書,而只是說,新書和舊書,還是以新書為主,舊書最好擱一邊兒,當務之急,還是讀新書。今天的中國,也是這個格局,我看不能反過來。就像中醫,保護中醫我同意,但用中醫代替西醫或領導西醫,我看沒人會同意。
第二,他說,讀經不能救國,這也是對的,今天我也這麼看。…
ContinueAdded by 堅硬如水 on August 11, 2017 at 5:47pm — No Comments
五四有兩個遺產,和胡適有關。
第一,是以顧頡剛為代表的疑古運動。這個運動,很多人都認為是中國史學現代化的標志。它和胡適的影響直接有關。胡適和顧頡剛,都很重視崔東壁,美國的Arthur W. Hummel也很重視。顧頡剛對崔東壁很佩服,但明確指出,他和崔氏不一樣。崔東壁尊孔衛道,他不是。正因為不是,所以顧先生才敢懷疑聖人,懷疑孔子時代的聖人(堯、舜、禹)。這是了不起的突破。雖然,在方法上,顧先生沿襲了崔氏的方法,沒有反省這類方法的不足,在古書體例的研究上沒有突破。其實,宋以來的辨偽學,辨偽考實乃禁書之策,考據是為了保衛孔子的道,並不是純粹的方法,里面也有意識形態。《古史辨》留下的問題,今天也還是問題。傅斯年、蒙文通、徐旭生,他們的族團說,都破顧說,問題的爭論,一直沒斷,即使今天,也還在爭(如關於斷代工程的爭論),可見影響多麼大。…
ContinueAdded by 堅硬如水 on August 11, 2017 at 5:46pm — No Comments
(四)國學是國將不國之學
前一陣兒,國學網選國學大師。尹小林問我,哪些人算國學大師。我跟他說,舉國若狂談國學,大師不大師,暫且擱一邊兒,咱們先得問一下,什麼叫國學?
國學是個混亂概念。…
ContinueAdded by 堅硬如水 on August 11, 2017 at 5:45p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4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8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4 Comments 85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7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2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5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0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7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