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六甲河底下蘊藏著13世紀水底世界?答案是有待考證!
根據《星報》報道,一群專業潛水員在甲河底下發現13世紀滿者伯夷王朝(Majapahit)的文物,還指在水底發現部份的興都廟及城門,有可能是比拜裏米蘇拉15世紀創建馬六甲還要更早。
星洲日報聯絡甲州文物部負責人,對方表示,當局擁有自己專業的潛水員,目前已經將報告呈上總部,等待總部進一步的行動。…
Added by ucun estutum on September 13, 2017 at 4:21pm — No Comments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當地時間昨日(20日)上午在雅典與希臘總理薩馬拉斯共同出席中希海洋合作論壇。李克強發表演講,首次系統闡述中國海洋觀,回應了外界對中國建設海洋強國目標的重大關切。李克強強調,中國願與世界各國一道,努力建設一個和平、和諧、合作的海洋。以下是演講全文:
努力建設和平合作和諧之海——在中希海洋合作論壇上的講話
(2014年6月20日,雅典)
今天,中國和希臘,一個位於太平洋西岸的國家和一個位於地中海北岸的國家,共同舉辦中希海洋合作論壇,這在兩國交往史上還是第一次,有著十分豐富的內涵,具有特殊深遠的意義。…
Added by ucun estutum on September 13, 2017 at 4:21pm — No Comments
中國改革開放30年,逐步形成了“中國經驗”。在“中國經驗”的形成過程中,就產生影響全局的重大理論來說,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二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三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這三大理論具有不同的特點,但和諧社會理論的提出,更多地凝聚了傳統文化的精華和東方國家的智慧,這是與其他兩個理論不太相同的地方。當然,“中國經驗”的概念不同於“中國模式”的概念,它是開放的和發展著的,它不排斥其他國家的經驗,也不追求普適價值,但它會成為世界發展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經驗”包含著對三種現代性價值的實踐探索和深刻反思,這就是“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和“公正社會”。“中國經驗”對這三種基本價值的實踐探索,實際上也是對這三種價值的重塑過程。…
ContinueAdded by O noc Sob on September 12, 2017 at 10:12pm — No Comments
在三個層次中,中央經驗是中國經驗的核心、靈魂和指導。地方經驗、基層經驗的重要性則在於它們共同構成了“中國經驗”、“中國模式”一個個亮點、一個個支點,共同標志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種新型社會主義歷程的一個個軌跡點、成長點。
現在發達國家越來越多的一流學者都在程度不同地研究“中國模式”;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正在思考和參考“中國模式”。他們正在做出自己的解釋。…
ContinueAdded by O noc Sob on September 12, 2017 at 10:11pm — No Comments
內容提要:當前,“中國模式”或“中國經驗”成了包括社會學在內的學術界、理論界的熱點之一,這中間究竟能不能提“中國模式”就有截然相反的意見。我們的觀點是其一“中國模式”可以提而且必須提,其二“中國模式”或“中國經驗是中國社會學立足現實的有效切入點,其三實地調查地方層次和社區層次是將前沿意識與草根精神結合的關鍵。那末,研究”中國經驗“或”中國模式“究竟對中國社會學有什麼作用呢?這是我在文中著重加以說明的。
鄭杭生,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理論與方法研究中心教授,100072
…
ContinueAdded by O noc Sob on September 12, 2017 at 10:10pm — No Comments
夏慶傑,英國(Bath)大學經濟學博士,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北京大學經濟與人類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關於國企的爭議由來已久。國企的支持者認為:國企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的體現、是國家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載體。很多國企的反對者認為:很多國有企業的最大特征是壟斷和效率低下。那麼沒有國有企業行不行?如果國企是必須的,那麼國有企業的邊界在哪里?
一、國企為什麼而存在?
…
Added by O noc Sob on September 12, 2017 at 10:06pm — No Comments
因此,我們肯定對某些存在的事件沒有有意識地註意到。換言之,它們深藏於意識的門檻之下。它們已經發生了,卻被下意識所吸收,而沒有浮現在我們的意識的認知當中。只有在直覺的當下和經過一連串苦思冥想它們必然發生過,我們才能覺察類似的事件,本來我們雖可能忽視它們對情緒和生命力的重大影響,但這種重大意義卻會在後來從潛意識中湧現出來,形成後見之明。
比方說,它可能以夢的形式出現。通常的情況下,任何事件的潛意識層面均可能透過夢向我們展露。在夢中,它的面貌不是理性思維。綜觀歷史的發展,由於有了夢的研究,才使得心理學家首度得以探究心理意識事件的潛意識層面。(2-5頁)(潛意識探微,卡爾古斯塔夫榮格,1999,龔卓軍譯,見《人及其象征:榮格思想精華的總結》,臺北:立緒文化事業/Man and His Symbols, Carl G. Jung,1964, USA: Ferguson…
Continue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September 12, 2017 at 10:05pm — No Comments
人類用口語或文字來表達他想要傳遞的意義,他的語言充滿了象征,也充斥著一些並不是那麼精確描述的符號或形象,有些只是縮寫或英文字首的組合,UN(聯合國)、UNICEF(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ESCO(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其他如人們熟悉的商標、成藥、徽章和勛章的名字等等,雖然它們本身沒有什麼意義,但藉著日常流通和約定俗成,它們獲得了可資識別的意義。這些東西不是象征,而是符號(sign),它們只是用來指涉它們所隸屬的對象。…
Continue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September 12, 2017 at 10:04pm — No Comments
財富和技術的力量已經將公共商業的影響擴展到空前的水平。現在,有100多個國家可以收看到NBA的比賽,豐田車能夠賣到151個國家,可口可樂在185個國家都有銷售。每一年,麥當勞在美國以外開的連鎖店數量要兩倍於其在美國的開店數。汽車、郊區開發和大型購物中心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新顧客。(59頁)
這些發展帶來的好處是明顯的,……伴隨著文化創造力的爆炸性增長。……同時有一些文化失落了。……我們仔細思考了跨文化接觸對窮國與小國本土氣質(ethos)的破壞。氣質的消失會破壞非西方文化的獨特性,並因此使他們的藝術創造力消失殆盡(59-60頁)…
Continue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September 12, 2017 at 10:04pm — No Comments
在經濟學語言裏,氣質指的是個體態度(attitude)的“互相依賴”,或使用更為技術性的字眼,即態度間的“網絡效應”。在某種程度上,一個人的態度是共同體內其他人態度的一個函數。根據標準的經濟學模型,氣質是產品中無法定價,不能交換的內置物(input),通過許多人的行動和態度被集體生產出來。(61頁)
良好的氣質能夠讓相對小的群體創造文化奇跡。根據最標準的估計,古代伯裏克利時期的雅典,居住人口不足20萬(自由公民的數量更少),但它在哲學、詩歌、歷史、戲劇和政治學方面實現了至今無可比擬的成就。雅典人並不比我們當代人更優秀,但他們的時代提供了一個有利於大膽和創造性思考的精神氣質。雅典人以渴望發現、渴望奇跡、想要嘗試第一次的情緒感染了它的創作者。(61頁)…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September 12, 2017 at 10:03pm — No Comments
跟很多技術知識不一樣,藝術能力(capability)不能輕易地被轉移到其他時代或其他社會。納瓦霍(Navajo,北美一支印第安人)人有很高的編織才能,卻無法制造出第一流的阿米緒拼布(AmishQuilt)。這不僅因為他們沒有制造阿米緒產品的精確知識,而且也因為他們欠缺審美上的正確感覺,就像啊米緒人不能生產第一流的納瓦霍地毯一樣。今天的納瓦霍人也無法復制1860年代最著名的產品中所蘊藏的那種觸感和品質,盡管如果能做到這一點的話,就有大把的金錢等著他們。(64頁)(陳明發註:阿米緒,美國與加拿大境內一支原自十六世紀瑞士蘇黎世的移民社群,在地理與生活上和主流社會及現代文明隔絕;不開車,不用家電,嚴守信仰,專心農作。)…
Continue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September 12, 2017 at 10:03pm — No Comments
由於我們理智的限度,當我們說某物是“神聖的”,我們充其量只是給了它一個稱號,這樣或許是基於某種信念,卻絕非出自任何確實的明證。
由於有太多的事情超越了人類理解的範圍,我們便經常用象征語言來表述我們無法界定或完全理解的概念,這也是為何所有的宗教都使用象征語言或形象的理由之一,但是,像這樣有意識地運用象征,只是一項極度重要的心靈事實的一面,其實,人類也會以潛意識、自發發夢的形式創造形式。…
Continue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September 12, 2017 at 10:00pm — No Comments
關於未來的結構性對話,是由一些一針見血的提問所引發的。1997年1月的《新聞周刊》就曾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文章這樣開始:林肯總統是個偉大的演說家,他擅長與人溝通,人們傾聽他的演說,便能夠很好的理解他。羅斯福總統是著名的廣播演說家,在30年代--廣播的黃金時代--他發表的“爐邊談話”就是一篇傳世佳作。而登峰造極的電視總統則非約翰肯尼迪和羅納德裏根莫屬。然後,作者一針見血地提出:“誰將成為互聯網總統?誰能理解如何使用互聯網--我們最新的通訊手段,並把它的作用發揮到極致?”(23-24頁)
在信息時代,工作被信息技術所驅動;而夢想社會,工作不僅受數據的驅動,還受故事和情感的驅動。我們在哥本哈根未來研究院進行的研究表明:未來主要的消費增長不再是物質性的,這就使得每家公司都應該立即發掘情感市場的增長機會。……我們仍然需要吐司機和冰箱來拷面包、冷藏食物,不過產品所蘊藏的的故事一面將成為購買決策中最重要的部分。(51頁)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September 12, 2017 at 9:59pm — No Comments
關於未來的對話結構
如果我們對於未來的思索僅僅局限於現實、事實和知識,那麼就大錯特錯了,因為未來不是由確知的東西所構成。未來不存在於有形的世界中,而存在於我們的頭腦和夢想裏。……生產隨身聽的想法不是索尼公司精疲力竭搞市場調查的結果。它曾經是一個想法,一個夢想,而現在夢想成真,世界上千萬的人在分享這項成果。……每一個重大技術突破的背後都隱藏著一個夢想,每一種新產品之中都蘊含著一個夢想。是夢想創造出現實--通過辛勤的勞動。(夢想社會,羅爾夫詹森著,23-24頁)…
Continue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September 12, 2017 at 9:59pm — No Comments
近日頻頻到外地,見到不少精彩的人物,連不算精彩的都別具一格,筆者背後有個新奇的故事,一時間腦袋里有太多新臉孔晃動著,擠塞著,像患了消化不良癥。
每次見完一個人便努力記住他的相貌和話語,錄影機似的,有時做夢會播了些片段出來。
對有形的東西,如皮包、身分證、機票,我什麽都會丟掉,但對無形的東西,如一個人的影像,一幀畫的構圖,一朵花的香氣,卻老是牢記著,莫失莫忘,結果變了恍恍惚惚,手上拿著什麽都失掉了。
碰見舊同學,他說:“我中學時最愛看的是……”
“無名氏的小說,《塔里的女人》。”我自動接上去。…
ContinueAdded by Sena Wang on September 12, 2017 at 9:31pm — No Comments
女兒越長越美,追求的男生越來越多。
做父親的不想女兒這麽早就談戀愛,對於那些追求者很反感.
最近,女兒又交了一個新男朋友。
由於長得又帥家裏又有錢,女兒有意向父親炫耀,拿了男朋友的照片給父親看:
‘爸爸!這是我的新男朋友,你說帥不帥?’
父親一看,這個男生果然帥得不得了,於是贊道:
“這只新品種的癩蛤蟆果然不差. 但還是沒有資格吃天鵝肉!”
Add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September 12, 2017 at 9:30pm — No Comments
醇和心境的市場:一期《紐約時報》有關變化的信息,可能超越一個普通的19世紀農夫一生所累積的經驗。熟悉的對新事物、新信息的比例嚴重改變。有太多的新東西出現,而我們熟悉的事物越來越少。在一個瞬息萬變、沒有安全感的世界裏,我們需要醇和的心境和永久性。而在靜態的世界裏,人們需要變化和新事物。換言之,我們所需要的總是供給不足的東西。19世紀末,當現代報紙出現時,是為了給讀者日復一日平淡無奇的生活增添新聞--傳播變化的訊息;而今天,報紙的作用在逐漸改變:它應該為人們理解每天生活中的喧囂紛亂提供一個有利的視角。……冒險市場與醇和心境市場,彼此互補。(97頁)
……大多數威士忌商標都講著同一版本大同小異的故事。焦點在於永恒的一面==產品是按經年累月不變的配方生產出來的,蒸餾過程完全跟最初一致,商標也紋絲不變。一則百威啤酒廣告描述並展示出歷經一個多世紀,其商標幾乎完全保持了原樣,第一批啤酒要追索到卡斯特將軍時代。(98頁)…
Continue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September 12, 2017 at 9:30pm — No Comments
泥火盆
火盆對我來說,是古典的,詩意的。很久以來,我對火盆有著一種迷戀的情緒。我喜歡在雪花翩翩起舞的冬日,回憶一切與火盆有關的細節,那是一種溫暖和溫馨的感覺。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在這寒冷的冬日,輕吟著白居易的這首詩,我不由思念起母親的黃泥小火盆了。…
Added by 厚數據才厲害 on September 12, 2017 at 9:28p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7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5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9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5 Comments 86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5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7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9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