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530)

書慧· 天堂鳥~致亡友

活潑昂揚的小鳥,正要振翅飛翔

絢麗的色彩,亮眼橘黃

你呀,可是欲飛往極樂天堂

傳說中的極樂鳥花,何等殊榮

極樂佛國,七重欄楯,七重樓網

佛音演暢,盡是無量妙法音聲

處處瀰漫清淨芬陀利花香

那裡有我的好友嗎

那裡有屬於她的金色蓮花嗎…

Continue

Added by 邊鄉 岸 on August 11, 2017 at 11:36am — No Comments

書慧·風鈴草~bell flower

像是報春的時鐘,競相探出頭來

可愛鮮艶紫藍色的小花

在春天陽光照射下,閃亮動人

是情竇初開的少女

楚楚可憐,小巧可愛的模樣

似風鈴,如吊鐘,叮叮噹噹多迷人

滿山遍野的紫色,如夢似幻

妳呀,還在夢遊仙境嗎

微風只敢輕輕拂過,不敢擾妳清夢…

Continue

Added by 邊鄉 岸 on August 11, 2017 at 11:18am — No Comments

馬勇:大國崛起軌跡:想象與真實

幾年前一部命名為《大國崛起》的節目喚起了中國人某種意識,稍後幾年又因中國經濟急劇增長,大國崛起、世界第二、中美共治、中國道路、中國模式等說法一度占據了相當一部分中國人的思想空間。中國仿佛已經重現“大國崛起”的夢想,中國的實力仿佛已經成為世界上僅次於美國的老二。許多中國人認為,實力決定地位,既然現在中國的經濟實力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了,那麽中國就應該享有世界第二的地位,於是什麽“中美共治”,什麽“黃金十年”,什麽“盛世修誌”之類的言辭不斷充斥著報紙的版面、電視的畫面。

其實,仔細想想,這些看法不止是一種有害的虛驕,與中國不卑不亢不驕不躁的大國傳統不符,而且更重要的是,這種說法不合乎歷史,忽視了、抹煞了自己民族已經走過的路,是一種歷史虛無主義,不符合歷史主義的原則。…

Continue

Added by Taklamakan on August 10, 2017 at 6:41pm — No Comments

陳曉明:“前敘事”或不說出的勇氣 (上)

——評《城與市》關於身體描寫的隱秘意義

1995年在德國出版了一本題為《片段》(《Bruchstucke》)的書。這是一部回憶錄,講述一個猶太孩子在猶太圈禁區和納粹死亡集中營的苦難經歷。書的作者是一位第一次寫作的瑞士人,名叫本傑明.維克米斯基(Benjamin Wilkomirski)。維克米斯基當時是一位豎笛演奏師和制作人,從他的敘述來看,他是大屠殺的幸存者。…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August 10, 2017 at 6:17pm — No Comments

毛毅靜 丁鋼 : 別樣的歷史敘事 (下)

從敘事研究的角度看,對紀錄片教育現場采用敘事研究的手法,可提供臨場的真實感和一個可視的教育敘事“場域”。對紀錄片鏡頭和導演意圖進行深描,一類素材源於紀錄片影像、鏡頭、話語的分析(鏡頭、畫面、解說、對白、音樂),一類來源於導演自述(導演訪談、觀眾訪談、導演筆記),還有一類來采自文本故事(小說、詩歌、回憶錄、自傳、日記等),以及國內外相關研究文獻資料,包括有代表性的影像、書籍、期刊、雜志,論文以及網絡資料等。由此,也關系到研究的空間坐標和時間跨度。

從空間坐標來看,影片可以用畫面來表現過去,也可以通過表面和空間來概括過去的時代精神。但是,像歷史小說一樣,問題在於這種潛力是否被加以利用,並取得了多大的成功。要說明這個關系,可以把以較早的歷史時期為背景的影片與較近的歷史時期為背景的影片做一番比較。…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August 10, 2017 at 6:15pm — No Comments

毛毅靜 丁鋼 : 別樣的歷史敘事 (中)

總體來看,國內學界對於影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傳播學、藝術學和社會學的部分領域,鮮有學者在教育學中研究此項議題。縱觀已有的研究,大部分是關於紀錄片本體和歷史的探究。從學科角度來講,我們的教育研究尚未涉及紀錄片領域和問題,從影像的角度研究中國教育問題的著作和論文暫時缺席。一些已有的研究也只是在外延徘徊,沒有切入中國教育的正題和核心問題。因此,亟待在這一研究領域開拓一個全新的視角,提供一個別樣的觀看教育現場的方式。

二、教育影像記憶的價值…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August 10, 2017 at 6:15pm — No Comments

陳功:新絲綢之路與陸權競爭 (中)

Continue

Added by La Via della Seta on August 10, 2017 at 4:09pm — No Comments

陳功:新絲綢之路與陸權競爭 (上)

遼寧號航母的一聲鳴笛,宣告中國開始進入了海洋新紀元。多少人的期盼,多少代的理想,終於似乎要實現了。航母是國家資源的象征,維持一支航母編隊所需要的資金極為巨大,“裏根”號“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的造價超過50億美元。有人做過粗略統計:“尼米茲”級航母航行1小時要支出6萬美元,僅這一項開銷每年就可能超過5億美元。一艘美國“尼米茲”級航母的建造費用約為50億美元,算上配屬艦艇、艦載機、人員開支、日常消耗和訓練等費用,從服役到退役,一艘航母總共會吞掉約330億美元。此外,一個航母編隊每年的維護費用,也高達20億美元左右。美國計劃建造的“福特”級航母,單艦成本即高達120億美元。一旦你真正進入海洋,一個海權主導的時代就已開啟,而這個海權主導的時代意味著巨大的資源投放以及代價高昂的國家戰略取向,這一切令人不能不謹慎以待。…

Continue

Added by La Via della Seta on August 10, 2017 at 4:08pm — No Comments

紐約時報:鐵軌上的新絲綢之路(下)

意外的延遲



這列火車準時到達了低矮寬闊的準噶爾山口。準噶爾山口是一個穿過分隔中國和哈薩克斯坦的雪山的谷地。那裏的中國海關人員打開從重慶啟運以來一直被密封的報關文件。50個集裝箱中,有49個的文件與貨物完全相符。

 但是,有一個裝著筆記本電腦的集裝箱的數據對不上。文件顯示,這個集裝箱的重量是10.135噸,但是稱重的儀器上顯示它的重量為10.153噸,末尾兩位數字恰好相互顛倒。…

Continue

Added by La Via della Seta on August 10, 2017 at 4:05pm — No Comments

紐約時報:鐵軌上的新絲綢之路 (上)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9月3日至13日對哈薩克共和國、烏茲別克共和國、吉爾吉斯共和國進行了國事訪問。9月7日,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倡議用創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

 10月3日,習近平在印度尼西亞國會大廈發表演講。演講中,習近平指出,東南亞地區自古以來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中國願同東盟國家加強海上合作,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中國就率先提出了建設“新絲綢之路”概念。經過20多年中國與歐亞各國關系的不斷深入,古絲路上的沿途國家逐漸接受了‘新絲綢之路’,並化為實際的行動,特別是在交通互聯互通方面,以此帶動絲路沿途各國政治、經濟、文化的共同繁榮。…

Continue

Added by La Via della Seta on August 10, 2017 at 4:04pm — No Comments

吳兆禮:美國“新絲綢之路”計劃探析 下

三、美國實施“新絲綢之路”計劃面臨的挑戰…

Continue

Added by La Via della Seta on August 10, 2017 at 4:04pm — No Comments

黃孝陽·《旅人書:世界在變,而我始終如一》天城(2)

只有刺瞎眼睛,人們才能擺脫那個由一生枯燥乏味的日子構成的凡俗肉軀,回到內心,仰觀神聖。老人摸出縫衣針,刺入眼球,撕毀掉原本書寫的,像一個騎手重新翻身上馬。

馬以它自己的步態奔跑,小跑或疾馳,在歷史與現實之間,在變化的時代與不變的人心之間,把一行行詞語,踏成句子,踏成命運的花紋。

旅人來到世間每位瞽者面前。有關於此書的種種傳說,如同大雪在他耳邊紛紛揚揚。每片雪花都不一樣,也都是六角形的。那是一本只有五千字的書;那是一本首尾相連沒有頁碼的沙之書……一個個詞組,仿佛鳥雀,在他們嘴裏發出不同的啾啾清鳴。他們的面容也都呈現出一種莊嚴。…

Continue

Added by ART FOCUSED 藝術聚焦 on August 10, 2017 at 3:58pm — No Comments

黃孝陽·《旅人書:世界在變,而我始終如一》天城(1)

天城之高,實難想象。

它像一面旗幟,在高空中飄揚。旗幟中央有一位老人的面龐。其面龐皎潔如月,照亮天地與昏暗萬物,讓有幸睹見天城的旅人呼吸急促。在他身後,是一個由無限數目的六角形組成的圖書館。他從未走出館門,但隨手畫下的線條卻正好構成世界的肖像。他是先知(為此,神不得不刺瞎他們的雙目)。

先知能夠揭示未來,卻無力改變。他們最後無一不沈湎於往事與孤獨之中。…

Continue

Added by ART FOCUSED 藝術聚焦 on August 10, 2017 at 3:57pm — No Comments

黃孝陽·《旅人書:世界在變,而我始終如一》濕城(2)

他們走進圖書館。在這一瞬間,不同形狀的書籍即開始迅速繁殖(猶如人在鏡中的繁殖)。它們神秘且冷漠,拒絕這些不速之客的閱讀與理解。哪怕僅僅只是改變它們在書架上的排列秩序,或者在某個書架內插入(取走)一本圖書,所有的書的高度和寬度都會因此發生變化。這讓他們因為焦慮與沮喪而永遠得不到休息。…

Continue

Added by ART FOCUSED 藝術聚焦 on August 10, 2017 at 3:54pm — No Comments

黃孝陽·《旅人書:世界在變,而我始終如一》濕城(1)

在濕城的盡頭,有一個比宇宙還要大的圖書館。據說是六角形的。也有人說它的形狀是一個被潮水遺忘在沙灘上的貝殼。還有人說是一個巨大的蜂巢。人們在酒吧裏討論這個話題,一直到翌日淩晨。有時,爭吵趨於激烈,就動起拳腳,把對方打成豬頭、鴨嘴與熊貓眼。但不管爭吵有多麼激烈,有一點,大家看法相同:

上帝就在圖書館裏的某卷書的某一頁裏待著。只要有人找到那卷書,打開那頁,手按在上面提出請求,上帝就會出現,讓他夢想成真,哪怕他夢想成為上帝本身--但沒有哪個傻瓜會提出這種願望。這意味著得他得永遠待在那卷書裏,直到另一個傻瓜出現。…

Continue

Added by ART FOCUSED 藝術聚焦 on August 10, 2017 at 3:53pm — No Comments

黃孝陽·《旅人書:世界在變,而我始終如一》弄城(2)

他寫工體小楷,一絲不茍,筆墨精致,細而不弱,粗而不肥,不寒磣、孱弱、委靡、局促。通篇不存在刻意的錯落伸縮、穿插避讓,卻自有方圓溢出。更有細心人發現,他每天抄寫的漢字,無論繁簡及字畫多寡,剛好是1989個,且皆六毫米見方。篇章中相同的字,墨跡筆畫竟然也一般大小粗細!這讓初次看見他作品的人找到一種久違的驚喜和慰藉。他們熱淚盈眶,大聲地喊,這是藝術,藝術啊。

他好像對此渾不在意。下班後,摘下袖套,把抄寫好的紙張擱入木匣子,向其他人打過招呼,出門回家。他不看電視,不打麻將,不喝酒,不讀報紙,也不養寵物。他睡得很香,鼾聲巨大--不少夜行人常誤以為樓房後面是一條火車必經的軌道。…

Continue

Added by ART FOCUSED 藝術聚焦 on August 10, 2017 at 3:53pm — No Comments

黃孝陽·《旅人書:世界在變,而我始終如一》弄城(1)

弄城,任何人見過都忘不了的城。它主要由四方形的圖書館構成。這些建築井然有序地排列著,如同被鑿下的花崗巖石。在石頭的內部……門,被油漆塗成黑色;書架,首尾相接,呈環狀;玻璃布滿灰塵,細沙與雨水敲打著它,輕輕地,充滿耐心。

因為是黃昏,旅人沒有看到想象中的淒涼畫面,只見一個花白頭發的男人不無疲憊地靠在椅子上,閉著眼睛,左手把玩著一只沙漏。溫暖的光線均勻地灑在他身上,散發出一股淡淡的芝麻香--也許不是芝麻香,是深褐色的老人斑的味道。這令人著迷,也令人厭惡。細微的灰塵在淡金色的光芒中飛舞,旅人咽下唾沫,在這張肌肉松弛的臉上,同時看到了無用與不朽。

石頭與石頭的距離並不遠,盡管館內的很多樓梯沒有梯級,旅人(借助於一顆蒲公英的種子)還是順著一些嘆息聲卷起的氣流飄過立柱、回廊與暗灰色的街道,來到另一個男人的面前。…

Continue

Added by ART FOCUSED 藝術聚焦 on August 10, 2017 at 3:52pm — No Comments

黃孝陽·《旅人書:世界在變,而我始終如一》哭城(2)

他與她的並肩出現,引起眾聲喧嘩。“城之將亡,必出妖孽。”一種簡單而極端的感情脅裹了所有的哭城人。大眾神話一旦被構建,便容不得半點褻瀆,人們需要的,也僅僅需要的是:那個他們想象中的女神形象。這是信仰 的毀滅、女神崇拜的崩塌、背叛、羞辱、被拋棄。一群群兇狠的野蜂從這些人的嘴裏飛出,是會螫死人的。細微的塵土嗆入喉嚨,她咳嗽起來,關上窗戶,緩緩褪下衣裙。她是上帝行的神跡,豐腴柔美。“他的歡喜,他的疼痛,他的沮喪,他的絕望”進入她的體內。她感覺到一種從未體驗過的堅硬充盈內心(雖然他始終一言不發),臉龐被一層濕漉細密的水霧所覆蓋。她想,我要死了。

門被搡開,他被數百只粗暴的手,拖至哭城廣場那只鷹的下面,被焚燒。…

Continue

Added by ART FOCUSED 藝術聚焦 on August 10, 2017 at 3:52pm — No Comments

黃孝陽·《旅人書:世界在變,而我始終如一》哭城(1)

在哭城,曾有一個偉大的雕刻家,是女性 。

她的手能把神奇的生命賦予給一塊普通的木頭或石塊。她用隕鐵雕了一只鷹。至今,那只鷹不借助任何支撐,仍浮在哭城廣場的上空。人們(不僅僅是遠道而來的旅人)還能用望遠鏡看到細微的鳥羽在隨風起伏。大家贊頌她的名,以為她是哭城的女神。但沒有人知道她的寂寞。她一直單身——哭城的年輕人多半嚴肅、冷漠,有一張成天為金錢操心蒼老的臉,而前輩們則頑皮、喧鬧、放縱。

歲月若琉璃,內外明澈,凈無瑕穢。

她決定去雕一尊男人的像。他將集中所有男人的優點,將是她的愛人。…

Continue

Added by ART FOCUSED 藝術聚焦 on August 10, 2017 at 3:51pm — No Comments

黃孝陽·《旅人書:世界在變,而我始終如一》年城(二)

每日清晨,太陽還沒有變成火把,他們就早早地鉆出位於年城下濕漉幽暗的洞穴,來到城的對面。那裏有一座山,非常高。山上不長草,都是大塊的幾何形狀的青石,非常硬。旅人找了把最鋒利的鑿刀,使出吃奶的力氣,才在上面留下一道淺印子。旅人真不知道他們如何在石子上刻下這麽多的幾乎已遍布山體周身的刻痕--最長的一道刻痕有數公裏長,幾十米寬。這些刻痕類似漢字的五種基本筆畫,橫豎撇捺折。刻痕深處間又雕了許多各種各樣的城堡,雕刻手法迥異,線雕、浮雕、圓雕、沈雕、透雕、鏤雕,雙面雕。而當城堡在被太陽與月光各自照耀時,還會分別呈現出令人咋舌的景象,比如,原來寒酸衰敗的會驀然變得金碧輝煌、流光溢彩。

城堡四周還伴有數量接近無限的青銅騎士與在他們身下奮蹄揚鬃的馬。…

Continue

Added by ART FOCUSED 藝術聚焦 on August 10, 2017 at 3:50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