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ember 2019 Blog Posts (507)

小草《日本留學一千天》開頭難

現在回想起來,當初找工作就真象“撞大運”似的。可不是嗎,隻身一人,要在一個陌生的國家,與陌生的人們在一起,使用陌生的語言,做一種陌生的工作——那是一種什麽樣的狀況,又會是如何一番滋味呢?我想像不出來。卻又不知為什麽,總會不自覺地連想到舊社會到店鋪里去打雜的“小學徒”,或漂洋過海去買苦力的“華工”。心里有一股無名的恐慌。 

然而,事實又明擺著:此時此刻,唯有此種選擇。 …

Continue

Added by Passion for Style on November 4, 2019 at 9:54pm — No Comments

小草《日本留學一千天》必由之路

在日本,雖說可供出賣勞動力的“阿魯拜多”多如牛毛,但初來日本的留學生由於尚不熟悉新的環境,又嚴重地受到語言的限制,所以幾乎都是從“洗碗,刷盤子”開始做“阿魯拜多”的。盡管這種工作又苦又累,收入又低,可它簡直就成了大家謀生的“必由之路”。 

除了洗碗刷盤子之外,還有沒有更好些,更理想些的路呢?我曾經希望過。而且那希望仿佛就在眼前,觸手可及。 

“你的鋼琴彈得太好了,太棒了!”聽過我彈鋼琴的日本朋友全都交口稱贊,“你應當去宴會或婚禮上彈鋼琴。那種‘阿魯拜多’收入極高,工作又輕鬆,比你去刷盤子強多了”他們不光這麽說說,而且立刻就去幫我聯系這種“高極”工作。…

Continue

Added by Passion for Style on November 4, 2019 at 9:52pm — No Comments

小草《日本留學一千天》阿魯拜多

日語中”阿魯拜多”這個詞原本來自德語的“Arbeit”,意思是“學生等業餘時間所做的臨時工”。用中國話來說也就是“勤工儉學”或“打工”了。不過如今在中國,幾乎沒有“勤工儉學”這麽一說。在日本,由於“阿魯拜多”既是學生們的“生財之道”,又能相當程度地解決社會勞動力的來源,所以極為盛行。差不多每個日本人在其學生時期都或多或少地做過“阿魯拜多”。 

可供學生們做的“阿魯拜多”比比皆是,特別是商業和服務行業。你只要隨便在街上轉一圈兒,就會看見許多店門上都張貼著招募臨時工的廣告。上面詳細寫著要求具體做什麽工作,一個小時付給多少錢,要男性還是女性,年齡限在多少歲等等。學生們便根椐自己的需要和條件去選擇一個適合自己干的“阿魯拜多”。 …

Continue

Added by Passion for Style on November 4, 2019 at 9:49pm — No Comments

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25)

成年人有時會以理性和原則作為約束,控制自己不顧一切的狂熱行為——比如,心理醫生可能對病人產生戀情,病人也可能不自覺地把情感寄托在醫生身上,但是基於對病人的責任以及自己的身份,醫生必須在情感和行為上有所約束,維持自我界限的完整性,不能不負責任地把病人當成戀愛對象。為此,他們甚至要忍受難以想象的痛苦,這是理性和感性較量的必然結果。另外,不管自我約束如何嚴格,你只能控制戀愛進程,卻無法創造出戀愛的感受。戀愛的激情到來時,你可以憑借願望和意誌力做出反應,卻不能憑借它們創造戀愛的體驗。 …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November 4, 2019 at 6:15pm — No Comments

《培根隨筆》論善良

本人認為善即造福於人類的願望。這也就是古希臘人所說的愛人類,或者時下人們所說的“人文精神”,但其精確含義還要更深入一層。而善良,則是善的行為表現。善反映本質,善良作為現象而呈現。善良,是人類的一切精神和道德品格中最偉大的一種。因為上帝本身就是“善良”。如果人失去了這種品格,他就不過是既可憎又可憐的卑賤的鼠輩。這種行善的品格也許會看錯對象,但卻永遠不會過分。過分的權勢欲曾使得撒旦墮落成魔鬼。過分的求知欲也曾使人類的祖先失去樂園。但唯有善良這種品格,無論對於神還是對於人,都永遠不會成為過分的東西。

善良的傾向是人性所固有的。這種仁愛之心就算不施於人,也會施之於其他生物。例如土耳其人雖然被認為是一個野蠻民族,但他們卻很善待狗和鳥等動物。據比斯貝克的記述,有一個歐洲人在君士坦丁堡,由於戲弄一只鳥,結果差一點被當地人用石頭砸死。…

Continue

Added by 慕課師 on November 4, 2019 at 6:01pm — No Comments

《培根隨筆》論權位(上)

身居高位者乃三重意義上的奴仆——君主和國家的奴仆、地位輿論的奴仆以及事業職位的奴仆。因而他們沒有自由,在人身、行動和時間上均失去了自由。

 

為謀得高位或者說為謀得治人之權而失去自己安排自己生活的自由,人性的這種欲望真的是匪夷所思!何況取得權勢並非一件容易的事。走上這條路的人要忍受許多痛苦,然而得到的卻未必不是更深的痛苦。

為了取得權勢,人們常常選擇卑劣的手段。但即使達到高位也往往擔心坐不安穩,一旦倒臺又經常身敗名裂。因此,這真是一件讓人感嘆的事情。正如古語所說:“既然已經不是當年之鼎盛,又何必尋找理由茍且偷生!”然而,識時務者又有幾人?人在官場,常常是在應該退時不肯退,想要退時已退不成。…

Continue

Added by 慕課師 on November 4, 2019 at 5:53pm — No Comments

林燕妮《我寫我心》友

女友寫信來說: 

“你在港心煩時,隨時可以飛來住幾日,聊天解悶,我的家就是你的家。” 

“你千萬不要有孤獨的感覺,將來老了,咱們一起養老,有多少事可以一起回味,想想也溫暖可愛。” 

“所以,你乾脆把我的家當做是你另一個家吧。” 

這是最暖人心的一份新年禮物。我們是很要好的朋友,但以她的管家婆性格和我的獨行俠性格,兩個老太婆住在一起可能天天吵嘴。 …

Continue

Added by Bleach on November 4, 2019 at 3:28pm — No Comments

虹影《53種離別》憂郁症

我十八歲時結識的一個女友,在一所精神病醫院里唱了一首歌。那個初夏的夜晚,我們沒有地方可去,只得躲到醫院的花園里。四周很靜,我頭一擡,就唱了。時過境遷,歌詞忘了,但我唱歌的神態很傷感。女友與我分離差不多二十年,斷了音信。 

兩年前,我第一次見蓮,突然想起她來。以為是她在我面前,她也以花為名。 

一年前,我和蓮一起去中藥店排隊買專治瘟疫的中藥,有人叫“薏苡仁”。我順聲去看,竟然發現那失散多年的女友站在櫃臺里,正在從藥箱里配一副副藥,雖然她戴著口罩,但我認出她來。 …

Continue

Added by Dushanbe 杜善貝 on November 4, 2019 at 3:07pm — No Comments

蘇力:如何說好中國故事?——在中西文化交流的語境中(5)

其實,在特定意義上,“熱愛”就是一種偏執,就像“不愛江山愛美人”那樣。這種偏執不丟人。哲學闡釋學的分析表明,任何知識發生和拓展都始於一種prejudgment,可譯為前見/偏見。也只有在一個具體社會、文化、傳統中持續努力,也才可能有發現和洞見。至少有時,作者就得不管江湖上或市場上的風起雲湧,潮起潮落,就得一葉孤舟,“出沒風波里”(范仲淹)或是“獨釣寒江雪”(柳宗元);決意“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李白)——那才叫有“文化自信”和“理論自信”,即便“深藏”一句有點過於自戀。但也別以為只要執著、堅守、自信、努力,就會出成果,出好的和重大的成果。這都不是充分條件,只是個必要條件。只是說在別不計較最後結果,尤其是個人功名。否則,就是機會主義,想“賭一把”。這尤其是在人文社科領域。但也不僅在人文社科,在數學和自然科學領域也可能如此——想想數學家張益唐的堅持。是從小學課本上的故事“小貓釣魚”,我了解了“一心一意”和“三心二意”這兩個成語的。 …

Continue

Added by Host Workshop on November 4, 2019 at 2:51pm — No Comments

蘇力:如何說好中國故事?——在中西文化交流的語境中(4)

其實,我相信,所有的中國學者都渴望受眾,中外受眾。除了極少數意識形態至上者乃至逆向種族主義者除外,中國學人不同程度地都盡力講述了他們理解的中國故事了。但心有餘而力不足,努力的效果欠缺。有時是發不出聲來;有時,由於信號編碼的差異,發出的也沒法讓外國讀者聽進去,並聽得明白,暫且不說接受與否。怎麼辦? …

Continue

Added by Host Workshop on November 4, 2019 at 2:48pm — No Comments

蘇力:如何說好中國故事?——在中西文化交流的語境中(3)

盡管中西文化的交流以及學者的努力,基於中國經驗的相關研究日益增多,其中由中國學人撰寫的也日益增多,但總體而言,很多中國故事和中國研究,對西方普通民眾或學人,仍然異己的,至少也是邊緣的。許多看似基於中國經驗的學術,所謂的中國故事,非但附著於西方學術傳統的,並因此是西學的產物,支持或驗證的是西方理論。但也因此,對西方主流的人文社科研究來說,這些來自中國的或關於中國的學術,講的故事,在這個知識生產和話語交流的大格局中,幾乎是有它不多,沒它不少;有時甚至真的只是一個文化多元的裝飾性符號。在那些偶爾也會瞄一眼中國經驗的西方學人看來,許多中國故事沒啥新東西,沒推進學術,更別說帶來研究范式的變革。 …

Continue

Added by Host Workshop on November 4, 2019 at 2:47pm — No Comments

蘇力:如何說好中國故事?——在中西文化交流的語境中(2)

因此,在跨文化的交流中,很難僅僅通過簡單對應的語詞來準確理解和把握他文化中的一些概念,在此,理解在不同程度地取決於理解者能否有效進入或想象一種陌生但可能的生活。許多跨文化的人文社科的研究和交流因此常常依附於一些故事——一些關於他者生活生存的整體想象,這是理解所依賴的語境。 …

Continue

Added by Host Workshop on November 4, 2019 at 2:44pm — No Comments

蘇力:如何說好中國故事?——在中西文化交流的語境中(1)

本文為蘇力於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總公司、中國大學出版社協會、在華國際出版商版權保護聯盟聯合主辦,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牛津大學出版社協辦的“中外大學出版社學術論壇”(北京,2019.8.26)上的發言。 



一、首先,為什麼中國?
 …

Continue

Added by Host Workshop on November 4, 2019 at 2:43pm — No Comments

臧克家《老哥哥》(下)

聽老人們講。他到我家來那不過才二十歲呢。身子銅幫鐵底的,一個人可以單拱八百斤重的小車,可是在我記事的時候他已是六十多歲的暮氣人了。那時他的活是趕集,喂牲口,農忙了擔著飯往坡裡送。曬場的時節有時拿一張木叉翻一 翻。揚場,他也拾起張掀來揚它幾下,別人一面揚一面稱讚他說:「好手藝,揚出個花來,果真老將出馬一個趕倆。」

從我記事以來,祖父沒曾叫過他一聲老哥哥,都是直呼他老李。曾祖父也是 一樣。

曾祖父的脾氣很暴,好罵人「王八蛋」。他老人家一生起氣來,老哥哥就變成「王八蛋」了。

祖父雖然不大罵人,然而那張不大說話的臉子一望見就得叫人害怕。老哥哥 趕集少買了一樣東西,或是祖父說話他耳聾聽不見,那一張冷臉,半天一句的冷…

Continue

Added by Gwadar 瓜達爾 on November 4, 2019 at 12:37pm — No Comments

臧克家《老哥哥》(上)

秋是懷人的季候。深宵裡,床頭上叫著蟋蟀,涼風吹一縷明光穿過紙窗來。 在我沒法合緊雙眼的當兒,一個意態龍鐘的老人的影像便朦朧在我眼前了。

可以說,我的心無論什麼時候都給老哥哥牽著的,在青島住過了五年,可是 除了友情沒有什麼使我在回憶裡悵惘,有那便是老哥哥了。青島離家很近,起早也不過天把的路程呢。記得在中山路左角一家破舊的低級的交易場中常常可以得 到老哥哥的消息。前來的鄉人多半是販賣雞子回頭帶一點洋貨,老哥哥的孫子, 也每年無定時的來跑幾趟,他來我總能夠知道,臨走,我提一個小包親自跑到嘈雜的交易所裡從人叢中從忙亂中喚他出來交到他的手裡。

「這是帶給老哥哥的一點禮物。」…

Continue

Added by Gwadar 瓜達爾 on November 4, 2019 at 12:37pm — No Comments

臧克家《官》

我欣幸有機會看到許許多多的「官」:大的,小的,老的,少的,肥的,瘦的, 南的,北的,形形色色,各人有自己的一份「丰采」。仍是,當你看得深一點,換 言之,就是不僅僅以貌取人的時候,你就會恍然悟到一個真理:他們是一樣的,完完全全的一樣,像從一個模子裡「磕」出來的。他們有同樣的「腰」,他們的「腰」 是兩用的,在上司面前則鞠躬如也,到了自己居於上司地位時,則挺得筆直,顯得 有威可畏,尊嚴而偉大。他們有同樣的「臉」,他們的「臉」像六月的天空,變幻 不居,有時,溫馨晴朗,笑雲飄忽;有時陰霾深黑,若狂風暴雨之將至,這全得看 對著什麼人,在什麼樣的場合。他們有同樣的「腿」,他們的「腿」非常之長,奔 走上官,一趟又一趟;結交同僚,往返如風,從來不知道疲乏。但當卑微的人們來 求見,或窮困的親友來有所告貸時,則往往遲疑又遲疑,遲疑又遲疑,最後才拖著 兩條像剛剛長途跋涉過來的「腿」,慢悠悠的走出來。「口將言而囁嚅,足將進而趑趄」,這是一副樣相;對像不同了,則又換上另一副英雄面具:叱吒,怒罵、為…

Continue

Added by Gwadar 瓜達爾 on November 4, 2019 at 11:27am — No Comments

楊照《故事照亮未來》因勢利導

2004年,英國政府宣布將要采購至少三億劑的新霍亂疫苗,這些疫苗將以低價轉售或捐贈給仍然飽受霍亂流行之苦的第三世界國家。三億劑疫苗,這顯然是很大一筆生意,英國政府打算向哪一家藥廠采購?這家藥廠的股價一定馬上就在市場上飆漲了。

答案是:不知道。英國政府根本不知道要買哪一家藥廠的疫苗,他們只是將新疫苗的規格、功能列舉出來,等待哪一家藥廠可以研發生產出符合條件的疫苗,再編列預算購買。

換句話說,這是一樁特殊、少見的政府承諾采購案。要采購的對象尚未在市場出現,而且也不知道什麽時候才會出現,英國政府就大手筆地事先約定要下三億劑的訂單。英國政府真正的用意,就是要借這張金額龐大的訂單作為誘餌,催促新型霍亂疫苗趕快出現,來幫助亞洲、非洲部分發展中國家。…

Continue

Added by Paris En mémoire on November 4, 2019 at 11:10am — No Comments

鄭永年:中國為何說不好“中國故事”?(5)

我把西方稱為外部多元主義,它是先有市民社會後有國家的,它有不同的社會力量,所以一個國家可以有幾個政治過程,可以三權分立。但中國不是。中國幾千年來就是皇權,秦始皇以後一直是先有國家後有社會,皇帝只能有一個,所以只能有一個政治過程。那麼怎麼做,才能讓統治比較有效?那就是把一個政治過程分成三段,第一段是決策,第二段是執行,第三段就是監察。這是漢制,確認了以後,一直到晚清。現在也是這樣,有點類似。那麼現在要解釋的就是,皇權怎麼轉變到現在的黨權?怎麼看我們這個黨?



共產黨其實不是像西方理解意義上的政黨。我的解釋是,“黨權”就是“組織化的皇權”。以前的皇帝是個人,是家庭,現在黨是一個組織。在這個轉型中,西方有些概念是幫助了我們的,比如“民族主義”、“主權”、還有列寧主義式的政黨。我認為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正是表現在這些地方。這是馬克思主義真正的中國化。
 …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November 4, 2019 at 10:48am — No Comments

鄭永年:中國為何說不好“中國故事”?(4)

中國除了財政和貨幣政策以外,還有國有企業這個經濟部門可以調節經濟。

我認為全球經濟未來會越來越波動,所以中國怎麼做都不會放棄這個國有部門。你喜歡也好不喜歡也好,中國幾千年就是這樣。當然這三層資本之間,邊界在哪里,每一個朝代都在變化,每一個時代都在變化,改革開放40年里也有變化。現在要中國回到毛澤東時代,完全沒有民營經濟,是不可能的。現在就是政府跟市場之間取得平衡的一個問題,在中國就是混合經濟和諧的問題。 



展望2035中國政治:開放的一黨制、以黨領政、三權分工…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November 4, 2019 at 10:47am — No Comments

鄭永年:中國為何說不好“中國故事”?(3)

展望2035中國經濟:“三層市場”論 

中國是個文明國家,但是文明國家不是一種道德概念,就是說它一定是好的或者壞的。任何一個文明都有它的優勢劣勢,不光有好的。現在很多人要把中國模式叫做世界上最好的,也不科學。我們好多東西要重新回顧。中國未來30年,到2035、205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會怎麼樣?我覺得如果用中國自己的文明觀點來看,遠遠要比用西方的理論預測有效得多。 

中國未來30年,經濟制度是什麼樣子的?現在中國講mixed economy(混合經濟),我覺得沒有講清楚。西方把中國看成是state…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November 4, 2019 at 10:36a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