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力:如何說好中國故事?——在中西文化交流的語境中(4)

其實,我相信,所有的中國學者都渴望受眾,中外受眾。除了極少數意識形態至上者乃至逆向種族主義者除外,中國學人不同程度地都盡力講述了他們理解的中國故事了。但心有餘而力不足,努力的效果欠缺。有時是發不出聲來;有時,由於信號編碼的差異,發出的也沒法讓外國讀者聽進去,並聽得明白,暫且不說接受與否。怎麼辦? 

但在轉向如何發聲,如何說好之前,我得先說一句,要說好中國故事,無論是古代的,還是現當代的,最重要的其實真還不是,至少不只是,講述,而是如何把當代中國的事做好。“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中國故事總體上一定依附於中國的生存和發展,繁榮和昌盛,依附於中華文明的偉大復興。有了這個前提,“說好中國故事”才可能成為一個有實在意義的國際文化交流的問題,才有中國故事的消費需求。如果當代中國做得很糟,就不會有多少中國故事的需求,也就大大降低了說好中國故事的必需。我們今天這個會議的最重要背景是,中國經濟GDP世界第二,是國際進出口貿易第一大國,制造業第一大國。北美大陸上早已滅絕的印第安裴奎特人,沒有任何必要說好他們故事?新西蘭毛利人也許有說好自己故事的心願,但除了喜歡異國風情的遊客外,還有誰,需求毛利人的故事? 

盡管如此,對我來說,說好中國故事的意義卻不是,或主要不是,或不僅僅在於贊美中國。我更看重的其實是,這些中國故事中可能蘊含了某些知識和經驗,具有更一般的意義,超越了中國,可能為遙遠地方的他人分享。這就是所謂的“中國道路”或“中國模式”,或中國經驗或教訓,或中國智慧或中國方案。我不是普世主義者,我說的只是可能。作為一個學人,我只是不願從一開始排除這種可能。如果我說中國故事,那只是因為,在我看來,這個故事,對於某些他人,可能有某種學理的或啟發的意義。 

 

四、如何“說好”? 

這是作者的真正難題。 

與其他動物相比,人的最大特點之一也許是,有無限的想象力,卻很難實現。他可以預設目標,精細規劃,他也能想象成功,甚至為之心潮澎湃,熱淚盈眶,猶如身臨其境。然而,不但努力了,也未必能實現;更多的是,一覺醒來,就放棄了昨夜夜不能寐的激情暢想。這不僅是知與行的矛盾;其實也是個“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的問題。在說好中國故事上,也不例外。 

不能強求,這只能靠每個研究者、學人、譯者、出版商自己的努力,也要靠天時地利人和以及其他偶然因素。“不是一切努力都沒有結果,但也不是一切努力都有結果;不是最努力的就一定最有結果,更不是努力就有一個確定的結果。”但即便如此,卻還要努力,也只能努力,持續的。不僅要個人努力,這是首要的和主要的——因為學術,尤其是人文社科,雖然更多依賴學人個人的創造;在今天,也離不開集體的努力,協調和合作,尤其當涉及中外文化的交流,涉及市場。 

 

因此說好中國故事,其實不只是,甚至主要不是“說”的問題,而是行動。但也還有些或許可以分享的東西。下面,就以我作為作者的經驗為基礎談談,說好中國故事中,一些還可以言說的,可能為他人參考的,考量或經驗。許多是老生常談,但老生常談恰恰因為這很重要。 

首先要理解中國,而理解的前提是熱愛,而不是投機——搭中國崛起這趟便車。這個熱愛包括了純粹因學術興趣而產生的強烈職業偏好,但也包括了,出於對中國的熟知、長期廝守而產生的、可能被指責為中國文化中心主義色彩的那份“偏執”。

Views: 3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