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十七世紀的接觸
十七世紀隨著海上貿易的擴展,華人與婆羅洲的接觸出現了新線索。這個世紀似乎掀起了華人移居南洋的一系列浪潮。對於馬來群島內部和周圍地區的幾乎每一個國家的歷史、政治和社會發展,都產生一定的影響。
婆羅洲是接受大量增加的華人移民的地區之一。華人來到文萊、馬辰(Banjermasin) 及坤甸(Pontianak) 等地區的人數越來越多。他們的活動並不限於開礦。起初,他們每一隔一段長時期才南來一次,人數也很少。他們抵步後,便開始其一慣的有條不紊的干活程序,披荊斬棘,開辟大片土地,種植胡椒和蔬菜。他們接著從河口附近的新墾殖地,逐漸深入內陸,開山伐木,讓木桐隨著河流漂浮到他們所建成的簡單碼頭。…
ContinueAdded b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on February 2, 2019 at 9:07pm — No Comments
Added by corps sans organes on February 2, 2019 at 9:06pm — No Comments
人有兩條腿和兩個信仰。境況好的時候,他有一種信仰,境況不好的時候他又有一種信仰。這後一種信仰就叫宗教。
人是脊椎動物,有一顆不朽的靈魂;還有一個祖國,以使他不至於太狂妄。
人是通過自然的方式產生的,然而這種自然的方式卻被他認為是不自然的,並且不願意談及它。他被生了出來,可是並沒有人問他要不要被生出來。
人是一種有用的生物,因為士兵的陣亡可以抬高股票價格,礦工的死亡可以提高礦主的利潤,人的死亡可以讓科學、文化、藝術躍上一個新台階。…
ContinueAdded by kkogdugagsi 小木偶 on February 2, 2019 at 9:04pm — No Comments
前次在〈靜與宜〉一文中,說過“生活處世中以‘宜’為準則”,雖亦舉例闡明,仍覺意猶未盡。其實“宜”是生活美感中的一把尺度,懂得“宜”,才能享受生活處世中的美。
就像柳蔭下適宜有牛,草坡上適宜有羊,竹籬邊適宜有狗,溪谷間適宜有鹿,茅屋下適宜有雞,野外麥隴上適宜有雉,花圃園樹裏適宜有鶯。如果一有倒錯,牛啃食到竹籬邊,羊闖進了花圃間,鶯飛占在茅屋上,不適宜就不美。
又像野水煙霞,適宜有鶴;池塘簾幕,適宜有燕;斜陽古木,適宜有鴉;清波朱欄,適宜有鴛鴦;關山片月,適宜有雁;而畫樓翠閣,只適宜有鸚鵡。究竟是先由“天心”決定,還是由“人心”決定,無法明白,凡天人相宜處,就是最美。…
ContinueAdded by 馬厩 儺淄 on February 2, 2019 at 9:03pm — No Comments
寂靜籠罩著安詳的海面,
那是個最美的夜間。
她沈思著從地平線升起.
俯下那戴著金冠的前額。
寂靜的土地里有百合萌生,
星兒乘著她的思緒爬上天庭,
她的韻律激蕩著遙遠的海灘,
長長的藍線兒牽動她的心弦。…
ContinueAdded by 三演 義國 on February 2, 2019 at 9:02pm — No Comments
在當前,虔誠的信教者寥若晨星,而數千教會組織卻對此熟視無睹,每日期待上天給他們布施晚餐。
其次,他們不知道他們賴以為基礎的確定的東西,也和偶然事物一樣不確定和有風險。盡管我有二千埃居的年金,我仍清楚地看到貧困,就像它總在和我作對。因為在巨富和赤貧之間往往沒有折衷,命運會穿過我們的財富,為貧困打開成百個缺口:
財富是玻璃做成的,它閃閃發光,但很容易破碎圓。——普布利流斯。西魯斯 …
ContinueAdded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February 2, 2019 at 8:54pm — No Comments
在唐山,北京大學除了有許多諸如“與災區人們共患難”的口號之外,還有一個十分硬性的規定:“決不給災區人們增添一份負擔!”那意思就是,我們即使有錢,也不得在唐山消費,一分也不行。所有給養都是由北京大學從北京城運到唐山,學校車隊的幾輛卡車,晝夜不停地顛簸在北京與唐山相連的道路上,而那時的道路已經被地震嚴重破壞,往來一趟很不容易,況且余震不斷,不時有橋梁再度坍塌或道路再度損壞的消息,維持上千號人的生活,極度困難,經常發生糧油短缺的情況。至於吃魚吃肉,那就是我們的奢望了,況且,在那樣一種家破人亡、一片廢墟的情景中大吃大喝也不合適。我們要下礦,要幫助清理廢墟,要深入醫院、礦山采訪寫報告文學,在饑一頓飽一頓的狀況下,一天一天地疲憊下來,一天一天地瘦弱下來,眼睛也一天天地亮了起來,是那種具有賊光的亮。想吃肉的欲望,想吃肥肉的欲望,一天一天地,像盛夏的禾苗轟隆隆地生長著,盡管空氣里散發著腐爛的屍體氣味,令人有嘔吐的感覺,但吃肉的欲望並沒有因此有所消弱。…
ContinueAdded by O noc Sob on February 2, 2019 at 8:45pm — No Comments
第二天晚上,臨睡覺之前,小一跑到門口,往門外的黑暗里張望了一陣,轉身將門關緊,又將窗簾拉上,彎腰從床下拿出一個用廢報紙包著的東西,然後將睡在這間屋子里的四位同學叫到一起,慢慢地將報紙打開——
“罐頭!”
“罐頭!”
我們同時叫了起來,小一下意識地回頭看了一眼:“小聲點兒!”他將一個玻璃罐頭高高地舉在裸露著的燈泡下,讓我們欣賞著。
燈光下的玻璃瓶發出多刺的光芒。里頭是一塊塊豎著的整齊地碼著的豬肉,它們緊緊地挨著,像一支在走圓場的隊伍。…
ContinueAdded by O noc Sob on February 2, 2019 at 8:45pm — No Comments
若是你提了一塊長條的肥膘肉走在路上,引過許多欣賞的目光,聽到有人讚美說:“膘好!好肉啊!”的時候,你就覺得你今天是個大贏家。而若是你提了一坨沒有光澤的瘦肉走在路上,別人不給予讚美之詞時,你就覺得你今天是很失敗的,低著頭趕緊走路,要不順手掐一張荷葉將那肉包上。
最好的最值得人讚美的肉,是那種肥膘有“一搾厚”的肉:“哎呀,今天的肉膘真肥啊!一搾厚!”在說這句話時,會情不自禁地張開食指和大拇指,並舉起來,好像是沖著天空的一把手槍在向暴民們發出警告。
我們家是屬於那種能吃到肥膘“一搾厚”的人家。…
ContinueAdded by O noc Sob on February 2, 2019 at 8:44pm — No Comments
小時候,總想長大了做一個屠夫,殺豬,能頓頓吃大肥肉,嘴上整天油光光的——油光光地在田野上走,在村子里走,在人前走,特別是在那些嘴唇焦干、目光饑餓、瘦骨伶仃的孩子們面前走。
在村子里,一個殺豬的屠夫竟是有很高位置的人,人們得奉承他,巴結他,得小心翼翼地看他的臉色。你要是讓他厭煩了,惱火了,憤怒了,從此就很難再吃到好肉了。所謂的好肉,就是肥肉多瘦肉少的那種肉,厚厚的一長條肥肉上,只有矮矮的一溜瘦肉,七分白三分紅,很漂亮。
那是一個全民渴望肥肉的時代。…
ContinueAdded by O noc Sob on February 2, 2019 at 8:44pm — No Comments
在這個世界上,最深切地領會了小說這一妙處的,大概普魯斯特為第一人。
與一般的小說家不一樣,他不怎麽面對現實。他蔑視觀察——觀察是無用的,沒有足夠時間距離的觀察,只是社會學家的觀察,而不是文學家的觀察。文學與“當下”只能限於露水姻緣,文學應與“過去”結為伉儷,白頭偕老。“此刻”猶如尚未長成的魚苗,必須放養,等到秋老花黃,方可用回憶之網將其網住。“今天”須成“昨日”。普魯斯特的選擇,也許純粹是因為他個人的原因:他無法透過臥室的窗子看到廣闊的田野、人潮洶湧的廣場,他只能回憶從前。…
Added by O noc Sob on February 2, 2019 at 8:39pm — No Comments
要是我真想學習,我就會看——比如今晚——一集《國際報道》(Le grand reportage)。屏幕上出現一片沙漠,沙漠上插滿刷成粉紅色的高低不齊的木制十字架。這可不是克裏斯托和珍妮·克勞德[18]友好但略帶玩笑色彩的包裹事物的粉紅色。木制十字架插在靠近華雷斯城[19]的荒漠裏,以紀念那些被草率埋葬或隨意拋屍的婦孺。這些女人全都是深色皮膚,一定也曾經年輕漂亮,只是因為貧窮,而被迫在墨西哥和美國接壤處的某個美墨聯營工廠工作,那種雇用移民工人的血汗工廠。…
ContinueAdded by Bir Tanem on February 2, 2019 at 8:22pm — No Comments
張陟 譯 蕭萍 校
除非獅子有自己的歷史學家,不然在打獵的故事中,榮耀總是屬於獵人。━非洲諺語
你驅車經過被車軋死的鹿身旁,烏鴉聒噪起來。鹿倒在雪堤高處,四腿朝上,就在馬路邊上,就在我穿著雪地靴從樹林裏走出來的那個地方。是一頭母鹿。我吃力地走到鹿的身旁,把鹿翻了過來。鹿的一邊已經被撕碎,一只眼睛也不見了。屍體旁有土狼和狐貍來去留下的痕跡,四面八方都是。…
ContinueAdded by Bir Tanem on February 2, 2019 at 8:21pm — No Comments
一天,安東·科瓦奇在電視上看到一個男人,頭戴耳機坐在法庭前面,正矢口否認犯有殺害平民的罪行。他的臉看著有點熟悉。然後鏡頭展示了這個人穿軍裝的樣子。他是個大塊頭,袖子挽了起來。他和藹地輕聲一笑,對幾個可憐的平民說,什麽事也不會發生。一群軍官和士兵站在他旁邊,隨後他們用武力把這些人連同他們的包袱趕上了幾輛公共汽車。安東·科瓦奇懷疑他以前見過那張臉……難道不是那個溫厚——盡管有時陰郁而危險——的斯坦科維奇少校嗎?在基地的時候他的頭發是烏黑的,而現在已經灰白了。於是,多年來第一次,就好像一股巨浪迎面撲到身上,那事件的前前後後,所有細節,全都回到安東·科瓦奇腦海裏了。電視上的片斷完全沒有令他煩擾;他為之戰栗的,是遙遠的南方那座軍事基地中,從冰冷的走廊裏透出的那份舊時的恐懼。…
ContinueAdded by Bir Tanem on February 2, 2019 at 8:18pm — No Comments
傍晚是一次意外的訓練;連隊整裝出發,冒著山風吹來的冷雨,強行軍十來英裏,來到步槍射擊場。那裏他們不得不戴上防毒面具,縱身跳入一片沼澤。他們第二天早晨才回到基地,全都立刻倒在床上。但是到十點鐘,他們又起來了,高唱著《炮兵頌歌》練習踏步行進。誰也不許留在教室和圖書館。安東·科瓦奇開始覺得,把他和役期終結隔開的那十天將會持續到永遠。他知道在特殊情況下,兵役期限甚至可以延長。
八
中午太陽又出來了,休息時間他躺在食堂背後的草地上,伸展著不再習慣於行進的酸軟雙腿。他點燃一支香煙,仰望著白雲,祈願自己能夠逃掉也許明天就會來臨的風暴。他想象著大塊頭的斯坦科維奇少校橫穿圓圈而來,前傾著身子對他說:“文明在補給站等著你——你可以走了。”…
Added by Bir Tanem on February 2, 2019 at 8:18pm — No Comments
“我們是南斯拉夫人民軍。”少校輕柔地說。聲音經過喇叭變得幾近金屬一般。
“我們捍衛這個國家和她的法律。我們的最高統帥是鐵托元帥,他領導這支軍隊縱橫巴爾幹半島,為了自由和勝利,打贏過無數次慘烈的戰鬥。”
他沈默一會,讓士兵們消化這些話。
“可是,這支軍隊裏竟有人不尊重我們無限崇敬的領袖。更有甚者,有人蓄意破壞戰友情誼,破壞團結,破壞我們的自由。”
微風把他的話吹送到最後幾排士兵那裏。他背著雙手,在講臺上踱了幾步。…
ContinueAdded by Bir Tanem on February 2, 2019 at 8:17pm — No Comments
下午他就成了腐朽教授,而到了晚上,一些士兵還想更深地刺傷他,他便成了僅僅腐朽二字,此後他就一直叫腐朽了。…
ContinueAdded by Bir Tanem on February 2, 2019 at 8:16pm — No Comments
四
隨後幾天他在圖書館的時候,老是處在一種揮之不去的輕度焦慮之中。他感覺就要出事了:一位反諜報處的官員將打開門,踱進來,問道:那是誰寫的?但是這一類事情全沒發生。圖書館一派安寧、靜謐。只要在館裏,那軍官就照舊扭著收音機調諧鈕;若不是這樣,他便必定請了假去處理自己的事情了。科瓦奇的朋友腐朽教授是安靜型的,通常都在埋頭讀他的文件。那些八月天裏,他已經在準備他的大學課程了。他在一大堆文件底下留了一本《舊約》,一旦他們的上司關上門出去了,他就把聖經抽出來,開始做筆記。腐朽正準備秋季開講座,講世界文學中的聖經主題。…
Added by Bir Tanem on February 2, 2019 at 8:15pm — No Comments
幾週以後,凡·高開始另一幅"漫畫"。他告訴他弟弟,"今晚我想開始畫一間咖啡館。它晚上點著煤氣燈,是我吃晚餐的地方,這種地方叫作‘夜間咖啡館’,整夜都開著,它們在這里相當普通。夜晚四處遊蕩的人們,如果沒有錢支付一間寓所或者醉得無法被擡進寓所,可以在這里寄宿。"在創作《阿爾勒鎮的夜間咖啡館》這幅作品時,凡·高為了表現現實的其他內容而不再拘泥於"現實"的某些要素。他並沒有再現景觀本身或是咖啡館的色彩,咖啡館的燈泡變形為發光的蘑菇,椅子的背彎成弓形,地板翹了起來。然而他依然感興趣於表達他對這個地方的真實想法,而如果他必須遵循藝術的那些經典規則,恐怕無法像這樣將他的這些想法表現出來。…
ContinueAdded by 吉爾吉斯 on February 2, 2019 at 8:04pm — No Comments
1888年5月初,因為覺得自己住的旅館太貴,凡·高租下了位於拉馬丁廣場2號的一座建築物的一側,這就是著名的"黃色小屋"。這座"黃色小屋"的外墻被他的主人漆成了明亮的黃色,而屋內卻沒有。凡·高對於房屋內部的設計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他想讓它顯得單純而樸素,具有南方的色彩: 紅色、綠色、藍色、橙色、硫磺色和淡紫色。他這樣告訴他的弟弟,"我想讓它真正成為‘一間藝術家之屋’——沒有什麽昂貴的東西,但是從椅子到圖畫,每一樣東西都有特色。至於床,我已經買了鄉間常用的床,不是鐵床,而是大的雙人床。它的外表給人堅固、耐久且恬靜的印象。"重新裝飾完成之後,他得意地寫信給他的妹妹: "我在這里的房子,外面漆成鮮黃油般的黃色,搭配著耀眼的綠色百葉窗,房子在一個廣場中,沐浴在燦爛的陽光下,這房子有一個綠色的花園,里面種了梧桐、夾竹桃和洋槐。房子里面的墻完全被刷成白色,地板由紅色的磚塊鋪就。在房子的上空就是耀眼的藍天。在這間房子里,我可以生活、呼吸、沈思和作畫。"…
ContinueAdded by 吉爾吉斯 on February 2, 2019 at 8:03p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7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5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9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5 Comments 86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5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7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9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