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一天,安東·科瓦奇在電視上看到一個男人,頭戴耳機坐在法庭前面,正矢口否認犯有殺害平民的罪行。他的臉看著有點熟悉。然後鏡頭展示了這個人穿軍裝的樣子。他是個大塊頭,袖子挽了起來。他和藹地輕聲一笑,對幾個可憐的平民說,什麽事也不會發生。一群軍官和士兵站在他旁邊,隨後他們用武力把這些人連同他們的包袱趕上了幾輛公共汽車。安東·科瓦奇懷疑他以前見過那張臉……難道不是那個溫厚——盡管有時陰郁而危險——的斯坦科維奇少校嗎?在基地的時候他的頭發是烏黑的,而現在已經灰白了。於是,多年來第一次,就好像一股巨浪迎面撲到身上,那事件的前前後後,所有細節,全都回到安東·科瓦奇腦海裏了。電視上的片斷完全沒有令他煩擾;他為之戰栗的,是遙遠的南方那座軍事基地中,從冰冷的走廊裏透出的那份舊時的恐懼。
當天深夜,半夢半醒之間,他又看到墻上那無形的字跡了。隨即他覺得那廁所題字乃是某種預言。一個預言?Mene,mene,tekel……?現在安東·科瓦奇完全清醒了。他從床上起來,穿上衣服,半夜裏趕往他在那兒做編目的圖書館。他打開了辦公室所有的燈,於是他的腦海也變得一片亮堂。他找到一本聖經,他知道mene,tekel出現在哪裏。在《但以理書》裏,一只看不見的手寫下了Mane,Thekel,Phares——拉丁通俗譯本就是這樣翻譯的。安東·科瓦奇顫抖著手急急翻找書頁:“……他的心變如獸心,與野驢同居,吃草……”巴比倫之王被逐出了王宮,不得不生活在驢子中間,吃草,他有一顆野獸的心……接著還有:“……各方、各國、各族的人都在他”——巴比倫之王——“面前戰兢恐懼。他可以隨意生殺,隨意升降。”巴比倫之王,安東·科瓦奇想,當然,當然,這就是那個預言,南斯拉夫之王就是巴比倫之王……“於是他們把耶路撒冷神殿庫房中所掠的金器皿拿來,王和大臣、皇後、妃嬪就用這器皿飲酒。他們飲酒,贊美金、銀、銅、鐵、木、石所造的神。”現在,科瓦奇現在看見了他,研究腐朽語言的教授,正在午夜,或者他在軍隊圖書館的上班時間吧,順著這條走廊走了下去,襯衫口袋裏插著他的圓珠筆。他冷淡地向走廊裏的守衛打了個招呼,進了廁所,一路走到那排隔間的盡頭,他看看周圍沒人,便解開皮帶以備萬一,然後拿出了筆……“當時,忽有人的指頭顯出,在王宮與燈臺相對的粉墻上寫字。王看見寫字的指頭……所寫的文字是:mene,mene,tekel,upharsin。”正如腐朽教授所熟知的,意思就是:“神已經數算你國的年日到此完畢。你被稱在天平裏,顯出你的虧欠。你的國分裂,歸於瑪代人和波斯人。”他也知道在《但以理書》裏,巴比倫之王的命運是如何應許的:“……吃草如牛,身被天露滴濕。”安東·科瓦奇多恨那個肥胖放蕩的王,他的朋友,那位安靜的圖書館員、研究腐朽語言的教授,就有多恨。他在塞爾維亞南部一間廁所的墻壁上寫下了關於王的預言,若不用聖經典故他是寫不出來的,可以說,這主要是為了避免被抓,同時又能讓大家都明白。那些日子裏,要寫下如menetekel這樣可怕的話語,只能采用他安靜的朋友米倫科·帕尼奇教授所選取的形式,而教授不喝上幾杯白蘭地是無法忘記憂愁的。
安東·科瓦奇關了燈,閉上圖書館大門,便一頭紮進夜色裏。他在盧布爾雅那黑暗的街道上奔跑了很長時間。也許他的朋友並不恨巴比倫之王,他想,也許其人只是在尋求一點報復,為他遭受的細微羞辱,為他變成研究腐朽語言的教授,也就是廣受嘲弄的腐朽教授的事實。也許他只是想向基地送去一條預言,是從他“腐朽”的語言之一翻譯成活生生的士兵土話的。安東·科瓦奇窺視著後視鏡:我頭發斑白了;而你,腐朽教授,在貝爾格萊德哪裏或隨便什麽地方,也一樣斑白了頭發;甚至斯坦科維奇少校也是頭發斑白,我在電視上看見他了。你神秘的預言真的是恐怖又真切呀,腐朽。但是一切都過去了;今天,所有那些古代王國和他們的軍隊再也引不起任何人的興趣,到明天,我們也將被遺忘,沒有人會懂得我們的故事。
英文由安德魯·沃赫特爾(Andrew Wachtel)譯自斯洛文尼亞語
作者簡介:
1948年出生於斯洛文尼亞馬裏博爾市,是斯洛文尼亞國內外最知名的作家。早年修習法律,做過記者、編輯、自由作家,曾遊歷美國和德國。1987至1991年間,他作為斯洛文尼亞筆會(Slovenian PEN Center)主席,致力於斯洛文尼亞和南斯拉夫民主運動的興起。1993年,他以終身成就獲得斯洛文尼亞最高文學獎弗蘭策·普列舍仁獎(France Prešeren Prize)。1994年獲得歐洲短篇小說獎(European Short Story Award),2003年獲赫爾德獎(Herder Prize),2007年以他對中歐經典文學的貢獻獲得讓·阿梅利獎(Jean Améry Prize)——由奧地利總統辦公室頒發,2009年獲得海明威獎(Premio Hemingway)。他的長篇小說作品包括《槳奴》(Galjot,1978)、《北極光》(Severnisij,1984;英譯本Northern Lights,2001)、《嘲諷的欲望》(Posmehljivo poželenje,1993;英譯本Mocking Desire,1998)。現居盧布爾雅那。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