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809)

崔衛平:這個時代的憂患與幽暗意識(下)

幽暗意識強調要結合自己本身的因素來看待問題及危機,認為出自內部的問題更加嚴重。許多看起來是外部的災難、外部的威脅,其實都來自內部的某些地方。那是因為人性中的墜落、陷溺、懈怠這些因素,是無法避免的,是難以完全克服的,對它們需要有充分的認識。 

當然,每個人都希望提升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道德形象,但是他實際上不一定做得到。事實上,人能夠獲得一點升華很不容易,相反,萬一某個人想要墜落、墮落時,速度則快得不可比擬。因此,提出幽暗意識這個概念的思想史專家張灝先生稱:“人最大的敵人是人自己。”

 …

Continue

Added by Bleach on January 30, 2020 at 8:54pm — No Comments

崔衛平:這個時代的憂患與幽暗意識(中)

杜甫“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便是。詩人稱自己一年到頭想著窮困的老百姓,時時牽掛那些受苦受難的人們,為此感到寢食難安。他的眼睛裏就有了更多這個世界的內容,尤其是那些不公平、不公正的現象。再比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其中的憤慨、憤怒指向不合理的社會秩序,擁有較強的社會批判性。還有他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體現了一個平民知識分子,念茲在茲卻是國家安危的胸懷。杜甫的憂患意識,因而有了這個世界的寬廣內容。 …

Continue

Added by Bleach on January 30, 2020 at 8:54pm — No Comments

崔衛平:這個時代的憂患與幽暗意識(上)

“憂患意識”在報刊上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所處的位置越來越突出,顯然想要引起更多人們的重視。這是一個值得關注也值得歡迎的提法。因而需要察看這個來自我們文化傳統的精神資源,經過了怎樣的歷史演變,以及在這個提法的周圍,是否還能夠發展出其他有意思的維度。 

在漫長的歷史中,與此有關的表述在不同的人那裏,因立足點不一樣,所強調的側重點、內容也不一樣。

 …

Continue

Added by Bleach on January 30, 2020 at 8:54pm — No Comments

馮唐·非典時期讀《鼠疫》(上)

4月前, 非典病毒好像計算機病毒, 只在互聯網上亂傳。市面上歌照唱、舞照跳、馬照跑。當時在深圳做項目, 客戶把謠言從網上打印出來, 問, 您原來做過大夫, 這病是真的嗎?板藍根、醋熏管用嗎?我說, 第一, 我原來是婦科大夫, 主攻卵巢癌。第二, 這網上的描述一會兒說是糞口傳播, 一會兒說是血液傳播, 一會兒說是空氣傳播, 至少有謠言的成分。第三, 板藍根和醋熏沒有特異性, 和自己騙自己差不多。客戶還是很興奮地去搶購了板藍根和白醋, 過了一陣很興奮地對我說板藍根和白醋都脫銷了, 又過了一陣很興奮地對我說有廣州市民喝預防藥中毒了、熏白醋熏死了。

 

4月之後, 非典病毒好像柳絮因風起, 到處都是:電視里、廣播里、報紙里、雜誌里、大街的墻上, 當然更少不了互聯網。最拍案驚奇的是小區里出現了廣播車, 二十幾年沒見了, 每天下午,…

Continue

Added by Pabango on January 30, 2020 at 6:11pm — No Comments

林燕妮《智慧之燈》優雅

優雅的人是令人喜歡的,你會尊重他,欣賞他,見到他會很舒服。

什麼叫做優雅?讓我一邊想一邊寫:

優雅是不炫耀,

優雅是對人處事不亢不卑,

優雅是不以金錢和物質作為評價的準繩,

優雅是不故作驚人之舉,

優雅是知道自己的缺點和接受自己的缺點,不去極力掩飾,自自然然的做自己,…

Continue

Added by Sena Wang on January 30, 2020 at 6:09pm — No Comments

孙甘露《並蒂蓮碎瓷對碗》

陳源斌盛情相邀,赴龍泉“論劍”。自麗水沿甌江至龍泉,景色瑰麗,交通困難。在鳳陽山小住一夜,購並蒂蓮碎瓷對碗一組,得贈寶劍兩柄。此地老少皆會李白詩句:腰下有龍泉。龍泉劍、哥窯青瓷,堅硬和脆弱的兩極,均從火中而來,令人小生感慨。返程途中於金華午餐,席間沒有火腿。

在杭州轉車,倉促不已。想再遊楊公堤宜人勝景,不能如願。

Added by 妲姬 格格 on January 30, 2020 at 6:05pm — No Comments

姜宇輝·德勒茲的欲望-機器是什麼:從RUBE GOLDBERG的漫畫說起(5)

「部分客體」(partial object)不再僅僅作為將「衝動」導向一個最終「整體」的中間階段,而是成為一個能量散佈的中轉點。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它們確實不再是中間性的,次要的,而倒是成為能量生成運動的初始點和關鍵環節。「流」不再是盲目的、本能式的衝動,相反,在其中已然有「方向和結構」,或更確切地說,「流」不再指向一個本體意義上的「始源」或「始基」,相反,它已然經歷了種種「綜合」的操作。簡言之,「流」已然是「產品」(produit)。 

不妨就先從RG的這幅作品 Automatic Liquor Tester 入手吧。…

Continue

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January 30, 2020 at 6:04pm — No Comments

張默賞析·大荒《森林中的唱片》

大荒《森林中的唱片》



清晨入山,鳥啼蟲吟泉響風嘯

盈耳,而

不見鳥

不見蟲

不見泉

不見風

誰在彈撥樹箜篌吧…

Continue

Added by Wir sind ein volk on January 30, 2020 at 6:02pm — No Comments

[德] 格羅塞《藝術的起源》(28)

當我們開始研究時,文明民族的裝飾和野蠻民族的裝飾,似乎有很大的差異,以致我們很難看見原始裝飾的審美價值。然而,等到我們對原始裝飾的研究愈深切,我們就看見它和文明人的裝飾的類似之處愈多;而我們終於不能不承認這兩者之間,很少什麼基本的差異。



世界很少有幾樣東西能像裝飾品那樣,在文化進展的過程中,似乎變遷得很多,卻實在是變遷得很少的。文明並沒有使我們擺脫了,某幾種原始民族的極奇怪和極討厭的裝飾形式。



而正相反,最野蠻裝飾中最粗野的形式、瘢痕,倒在最高級的現代文化的中心還被認為是一種光榮,而且還認為是極足欣羨的。我們上層社會的子弟固然尊重澳洲式的劙痕,下層社會里的人也正在模仿布須曼人的樣子,很喜歡刺紋。…





Continue

Added by Margaret Hsing on January 30, 2020 at 6:00pm — No Comments

古清生《坐在黃河岸邊的小鎮上品飲》黃河鯉魚

生在蘇杭,死於邙山,據說是幸福人生的寫照。蘇杭自不必說了,死於邙山與幸福何干?蓋邙山風水好,葬身於此,後代能出博士,或者部長。邙山在鄭州黃河鐵橋上遊,依河而立,峰巒波叠,奇異突兀,從水上看,峭如刀削。現在的邙山上,在建炎黃二帝的雕像,據稱會是世界最高的山體雕塑(编註:见下图),鎮守黃河滔滔東流去。…





Continue

Added by 美食 庫 on January 30, 2020 at 5:58pm — No Comments

廖靜仁·資江船夫曲(上)

資江,灘多浪急,全長614公里,流經邵陽、新化、安化、桃江、益陽等縣城,從臨淄口與湘江合並,然後里入洞庭……我家就住在資江中遊北岸,屬於安化境內。全家人的生活來源,一半靠山,一半靠水。家中除了有幾分田地外,還有一個水船,一年里,要趁農閑跑好幾趟長途。那又大多是裝了山藥及棕桐之類的特產,運往益陽換幾個零花錢回來。盡管,那句“水上走,銀水流”的民謠,一代復一代流傳,實際上卻不是那麽回事。我們家里很窮。兒時,我常隨父母親在資水上走,但最遠的長途也只不過是益陽。過洞庭、入長江要有上好的木船,風暴說來就來,時刻都有可能把條破船顛個稀巴爛。

選擇了一個朗朗晴日,我們的船又要啟航了,父親又叉著兩腿,鐵塔般立在後艄掌舵;船頭,母親把手中竹篙嗖地射向江岸,隨著一聲“依喲嗬”的船夫號子喊響,我們家屋後那座巍巍青山,便退成隱隱的剪影了。…



Continue

Added by Sogno Realtà on January 30, 2020 at 5:57pm — No Comments

雷淑容·北島:在時間深處點亮青燈(下)

《青燈》的另一個主題,是遊走:一個漂泊的詩人,一個無家可歸者,一個文化觀察者,遊走在機場與機場之間,在各種詩歌朗誦會之間,在大學與大學之間,在朋友和親人之間。按北島的意思,是在“出發與抵達之間,告別與重逢之間,在虛與實之間,生與死之間”。去國二十年,北島沒有像大部分出洋的中國人一樣,變成商人,成為學者,抑或其他,而還堅守著一個中國詩人的身份——光是這份承擔就讓人難以想像。北島在《旅行記》中說,“父母風燭殘年,兒女隨我漂泊,社稷變遷,美人色衰,而我卻一意孤行。”我想,如果不是視詩歌為生命,斷不會有如此自覺的承擔。…



Continue

Added by Jambatan Tamparuli on January 30, 2020 at 5:56pm — No Comments

馮驥才《人類的敦煌》(32)

在隋代,中國化的經變畫嶄露頭角時,並沒有樂舞助興的場面(莫高窟第393窟“西方凈土變”),顯然那時胡姬和胡旋舞很少在中國人的生活中出現。到了初唐,這種樂隊伴奏下的胡旋舞便在壁畫中的佛國登臺了。開始時,還嫌生疏,吹奏者顯得遲鈍,舞者旋轉也覺輕緩(莫高窟第220窟北壁“藥師經變”。第220窟“舞樂圖”。第217窟“觀無量壽經變”之舞者)。 

胡旋舞的轉速好像與大唐的國勢同步。

 …

Continue

Added by 微影庫 on January 30, 2020 at 5:50pm — No Comments

馮驥才《人類的敦煌》(31)

這些深目高鼻或金髮碧眼的異國異族女人,來自於遼闊的西域、中西亞和羅馬帝國。她們多半在酒肆商邸中做歌手、舞女和侍者。個個能歌善舞,嬌嬈艷麗,美貌動人,給大唐生活增添幾分浪漫。

李白的詩:“五陵年少金市東,銀鞍白馬度春風。落花踏盡遊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便是當時京都開放景象神氣活現的寫照了。

 

飛旋轉動的裙子。昂揚跳躍的舞步。狂肆扭擺的雙胯。胡樂胡調,清勁悠揚;陣陣花雨,落英繽紛。

更屬於胡姬們專利的是胡舞。

 …

Continue

Added by 微影庫 on January 30, 2020 at 5:45pm — No Comments

馮驥才《人類的敦煌》(30)

在這極樂世界,又不僅僅是優美與快樂。而是人們所能想像到的一切美好的事物,這里全部齊備—眾生都具有非凡的智慧與絕好的容貌;沒有四時交替,溫度永遠宜人;所穿鮮衣華飾,所吃美味佳肴,一概能應念而生;最關鍵的是“無病無災,無有煩惱,無有刀兵,無有奴婢,無有欺屈,無有王官,無有饑饉,更無別役”。

與其說這是人們的天國夢想,不如說是現實夢想了。

於是,凈土信仰成了中國佛教的主要內容,人們更喜歡把想像中的理想國,變成看得見的理想國,於是,莫高窟的經變畫中,以闡發和弘揚凈土信仰的《阿彌陀經變》和《無量壽經變》為最多。無量壽佛是阿彌陀佛的譯名。單是盛唐的壁畫,僅《阿彌陀經變》就有一百多幅!可見人們對佛國凈土多麼神往!

 …

Continue

Added by 微影庫 on January 30, 2020 at 5:39pm — No Comments

馮驥才《人類的敦煌》(29)天國與人間

白雲飄渺,山水虛幻,瓊樓玉宇似隱似現,銀樣月光映照一霓裳仙子,款款起舞。在優美而略帶憂傷的西涼樂的旋律里,羽人霓裳,旋轉悠揚,紗巾帛帶,飛雪流煙,人影似夢,輕盈飄忽。然而,瞬息間如有陣風吹來,雲飛人去,天地空寥,曲轉愁悵……這仙子演出的一幕,莫非是唐玄宗和楊貴妃日後愛情悲劇的一個先兆?

相傳這大唐第一樂舞《霓裳羽衣舞》的舞曲是涼州節度使楊敬述獻給唐玄宗的。

 

唐玄宗李隆基畫一手好畫,打一手漂亮的羯鼓,又深諳音律,在中國歷史上是屈指可數的風流天子。

靈性的手指輕輕撥動琴弦。…

Continue

Added by 微影庫 on January 30, 2020 at 5:30pm — No Comments

馮驥才《人類的敦煌》(28)

薛懷義可謂一位最善逢迎帝王的和尚。公元695年(延載一年),他在洛陽功德堂建一尊高900尺的大佛,僅腳趾上可坐許多人。可能這尺寸的說法有些誇張,而且巨佛已佚,無以為據。但從四川樂山的嘉定大佛看,仍可以領略盛唐大佛無比莊嚴宏大的氣魄。

 

(四川樂山大佛,腳上可站多人)

 

這樣,在敦煌三危山叮叮當當的開鑿聲中,莫高窟歷史的黃金時代已經到來。 …

Continue

Added by 微影庫 on January 30, 2020 at 5:23pm — No Comments

馮驥才《人類的敦煌》(27)

這樣巨大數量的外國人居住國都,甚至入朝為官,唐王朝非但無憂無慮,從不感到威脅,反倒處之泰然。唐人到底是怎樣一種心態?

 

(《長安城復原圖》)

 

莫高窟這幅《維摩變》十分耐人尋味。在當時人們的印象里,模樣像中國人的維摩詰被當作中原帝王;外來的菩薩文殊一直被當作西域的象征。有趣的是這幅畫下方—在文殊一邊聽經的人,給故意畫成中原君臣;在維摩詰一邊聽經的人卻是金發碧眼的各國王子。這種交叉起來的表現可謂別具匠心。把本來帶有對立意味的場面,畫成一個和諧融洽的整體。…

Continue

Added by 微影庫 on January 30, 2020 at 5:18pm — No Comments

馮驥才《人類的敦煌》(26)

在古代封建社會,女子威武,往往是國家強盛的標誌,女子放達,常常是社會開明的征象,有人一直弄不明白,大唐哪來的膽量,敢在大街上玩那種從羅馬帝國傳來的往赤裸身體潑水的“潑寒胡戲”?其實這期間半裸的飛天已經在莫高窟里滿天飛舞了。

 

(莫高窟第57窟散花飛天、第321窟雙飛天、第320窟華蓋飛天、第158窟吹笛飛天,榆林窟第15窟伎樂飛天,等等)

 

到底是這狂放驃悍的胡風,助長了大唐盛世的的氣概,還是國富民強的時代,正需要這種外來的雄強奮昂、健康自由的異域文化?…

Continue

Added by 微影庫 on January 30, 2020 at 5:11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