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從前有一個老婆婆,她雙目失明,卻無所不曉。”或許是從前有一個老頭子,一位智叟?或是一位能讓坐立不定的孩子安靜下來的說書人。我從不止一種文化中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或與此相仿的故事。
“從前有一個老婆婆,她雙目失明,卻無所不曉。”
在我所知道的那個故事里,老婆婆是一個奴隸的女兒,是個黑人,美國人,她孑身一人住在城外的一所小房子里。她智慧過人,聞名遐邇,在她周圍的那些人中,她說是就是,她說非就非,什麽都由她說了算。她的聲望,以及人們對她的敬畏,一直流傳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一直流傳到民間智慧和預言被當作種種笑話的城里頭。
有一天,老婆婆的門下來了一幫年輕人,他們似乎決意要證明她並沒有那種神力,他們相信她是在行騙,要讓她的騙局大白於天下。他們的計劃很簡單:…
ContinueAdded by Malacca Light on November 12, 2023 at 10:30pm — No Comments
《陳氏書院》,沒有理由不去。陳姓,我的本家。一聽這名字,還未謀面,心理上就開始親熱,想起老家村口的曬書臺。
先祖陳士元在京城當官,見朝政腐敗,便向皇帝上書,要求整頓吏治和財政。他的這些舉措招致嚴嵩等貪官汙吏的反對,便對其進行讒言陷害。先祖陳士元不堪忍受,憤然於嘉靖二十八年辭官回鄉,歸隱田園。隨他回鄉的幾大箱書籍,怕日久生蟲,便選了一塊高地,名曰」曬書臺「。每年端午前後,搬書出來曬,是當年家鄉一道勝景。
天下原本一家,何況還一個姓氏。追索到久遠的久遠,連接到現在的現在,這其中總會有某種交集,某種延續是說不清道不明的。…
ContinueAdded by Easy Tree on November 12, 2023 at 10:00pm — No Comments
你手裡掌握的武器越多,他指示他們,你使用它們的可能性就越小。我們告訴爹,雷蒙說,做這件事有一個條件不傷害任何人。加里向孩子們保證說,我們不費一槍一彈就會成功的,也不會有人向我們開槍。只要出了獄,就高枕無憂了,我知道怎麼干,我干過。他干過,卻從來沒有成功過。
但孩子們對他的話深信不疑,言聽計從。他們相信他,他們崇拜他,對他們來說,他不是一個殺人犯,那個獄警是在混戰中偶然失手被打死的,而不是冷酷無情的謀殺,他們的爹不會去殺人。隨著孩子們漸漸長大,加里跟他們談他的刑事犯罪問題。…
Added by desafinado on November 12, 2023 at 10:00pm — No Comments
有戲唱的時候,珍茍叔是公認的首席琴師,臺上拉得如泣如訴。沒戲唱的時候,他手拿篾片,編織生活所需要的柴米油鹽。
家里孩子多,父母在屋子旁邊給他搭蓋一間小屋。那小屋里,經常傳來二胡的演奏聲。有時是《賽馬》曲,歡快悠揚,那是珍茍叔對自由和夢想的追逐。有時是《二泉映月》,哀怨動人,那是珍茍叔對於命運和際遇的宣泄。
劇團,起初漢劇,後來花鼓戲、楚劇,再後來歌劇、樣板戲等等。這些藝術形式的變化,會帶來音樂表達上的變化。開始是京胡,後來是二胡,再後來有手風琴、小提琴、笛子、簫等等。珍茍叔無師自通,一通百通。
每排練一曲新戲,編劇與演職人員間得切磋磨合。珍茍叔是主角,音樂之外,對唱腔唱詞什麽的,他也有自己的見地。…
ContinueAdded by Easy Tree on November 12, 2023 at 9:30pm — No Comments
除了一味地在中國傳統美學內部尋找轉型路徑以外,鄧以蟄尋找並借鑒到西方美學家、藝術史家的理論資源,但問題就在於鄧以蟄這種選擇性地借鑒和吸收不僅視野較窄,只顧及與中國傳統審美相似相近的理論資源,忽略了反面的、批判性的理論資源,也就缺乏了反思精神,更缺乏對當時當地現實問題的關懷與回應。所以鄧以蟄的探索既有成功之處,也存在諸多問題,其努力建構的中西互釋的美學思想體系是中國美學實現艱難的現代轉型的典型案例。
注釋:
① 美學本意為研究「感性」的學問,因此根據研究對象和門類不同,可以劃分為文學美學、藝術美學。長期以來,文學美學占據主流且學術積澱深厚,藝術美學發展滯緩。
② 《民眾的藝術——為北京藝術大會作》一文為1926年8月所寫,但真正發表是在1928年,所以納入1928年而論。
③…
ContinueAdded by 思潮 庫 on November 12, 2023 at 9:30pm — No Comments
水不錯。從中南海出來,
稍作澄清,向東,再拐彎,向南,
在燃燈塔尖稍作徘徊,
流進這雲南銅鍋裏。
羊來自千里外的內蒙大草原,
羊肉來自身邊的數控切片機。
自然卷的邊緣,
護佑著肉體中心冰冷的空寂,…
ContinueAdded by Host Workshop on November 12, 2023 at 8:30pm — No Comments
詩性思維以肉體感覺和情感體驗為認知的基礎,以想像為思維的動力,從而揭示出原始的詩性思維具有強烈的情感性特征。「詩的最崇高的工作就是賦予感覺和情欲於本無感覺的事物。兒童的特點就在把無生命的事物拿到手裏,戲與它們交談,仿佛它們就是些有生命的人」,詩是人內在的情感、精神世界與現實的物質世界之間的橋梁。…
Continue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November 12, 2023 at 8:30pm — No Comments
上帝為你關上了門,就一定會為你另開一扇窗。很多人的窗戶,一生里不曾打開。而珍茍叔,打開了,且打開的不一般。也讓我有一種偏見,盲眼人,為音樂而生。
隨便拉個人,讓他寫文章,盡管從沒寫過,他也可能完成任務。隨便拉個人,讓他彈奏樂器,雖然經常聽,這時候,一定不能完成任務。甚至於,是一籌莫展,一竅不通。
音樂,相比於其它技能,是最難的。音樂,相比於其它技能,更需要天分的濡養。
那個年代的鄉下,家里有盲孩子,最好的出路是學算命。七八歲時,珍茍叔的父母把他送到本家一位老算命師傅家去學習。老算命師傅拉得一手好京胡,珍茍叔跟著他,習得一手相術,一手京胡。他悟性極好,甚至於超過了師傅。…
Added by Easy Tree on November 12, 2023 at 4:30pm — No Comments
我們一定不能因為無視真正意義上的哲學史或把哲學史與文化史相混淆,就把維柯聲望的浮沈史代之以或混同於對他思想的闡釋和評價。[2]即使是當我們過渡到後一種歷史時,我們也必須提防另一種錯誤,即根據維柯的方法來裁定他的著作對文化的進展是否有用,以及我們應該承認這種用處有多大。這種探究是無意義的,也無法衡量這種探究有多大意義。
一個耶穌門徒可以以一當百,一個數世紀以後產生的效應,可以補償其長久以來的延誤,一個本不應當被遺忘的觀點,可以變得最引人注目和富於啟發性,一個被重新發現的真理,能從這一再次發現和看似多餘的發現中,證明其不可避免的必然性。…
Added by Uta no kabe on November 12, 2023 at 4:00pm — No Comments
英國在十八世紀時,社會虛偽成風,宗教腐敗,文學也只是模仿陳舊的東西,以為粉飾,聽不到真正內心的聲音。這時哲學家洛克首先出來,竭力攻擊政治和宗教方面的積習痼弊,提倡思想言論自由,從而為變革的來到,播下了種子。在文學方面,則有蘇格蘭農民詩人彭斯,以他的全部力量反抗社會,宣揚人人平等的聲音。他不怕權威,不屈服於金錢實力,以他的熱血,灌注在詩篇中。
但是這種精神界的偉大人物,並不就是人類社會的驕子,總是流離顛沛,一生坎坷,終於夭折了。後來拜倫和雪萊相續而起,轉戰反抗,就像上面已敘述過的那樣。他們的力量又如巨波大浪,猛烈沖擊舊社會的基礎。餘波流向四處,流入俄國,鼓舞了人民詩人普希金;流入波蘭,則有復仇詩人密茨凱維支奮起;到了匈牙利,就喚起了愛國詩人裴多菲。屬於這個流派的其他詩人,舉不勝舉,無法一一介紹了。…
Added by O noc Sob on November 12, 2023 at 4:00pm — No Comments
劉擎:
在什麽意義上,維柯的反現代思考對於今天、對於我們的時代仍然具有相關性?他的一些想法,比如在政治中「馴服哲學」以及對「反思的野蠻」所作的批判,對我們批判性地理解現代性(特別是現代政治)有何益處?維柯政治思想中有什麽我們應當予以警覺的危險?
里拉:…
Added by 風華正茂 on November 12, 2023 at 4:00pm — No Comments
利益始終是第一位的, 習俗的力量即便強大, 也會在利益的強力之下做些改變。一個政府如果損害了「公共利益」, 人們同樣有理由拒絕服從該政府。然而, 政府給人們帶來的不僅是對利益和安全的保護, 還在不斷運行中進一步促進人們的利益。約翰·羅伯遜說:「政府是經濟進步的先決條件;因為憑借其權威, 政府為個人在物質進步中能夠自由地追求他們的利益提供了安全的條件。而且, 在事物發展的自然進程中, 政府與經濟進步的關系是互補的:隨著社會成員獲得更多的商品和財富, 他們就越發需要政府提供法律和軍事上的安全;而他們的商品構成日益增加的剩余資源的儲備, 政府可以在緊急情況下取而用之。」[]可見, 執行正義並非政府的唯一功能, 保護人們合法追求個人利益, 也是政府的職能之一。
休謨將利益作為服從政府的依據, 這種見解塗上了一種效用論色彩。人們服從政府或行政首領,…
ContinueAdded by 水牆 繪 on November 12, 2023 at 3:30pm — No Comments
好在,再有兩公里的樣子,公路再轉過幾個山彎,就是松崗了。於是,我便離開電站,奔向了松崗鄉。
中午十分,我在一個小飯館里坐下,要了菜和啤酒,坐在窗前,望著對面山嘴上的松崗土司官寨。
在我眼前,很多建築都傾圮了,只有兩座高高的石碉,還聳立在廢墟的兩頭,依然顯得雄偉而又莊嚴。其中一座碉堡的下部,垮掉了很大一部分,但懸空了大半的上部卻依然巍巍然在高遠的藍天下面。松崗這個地名,已經是一個完全漢化的地名,其實這是藏語名稱茸杠的譯音。這個地方的名字,便是由那山梁上那大片廢墟而來,意思就是半山坡上的官寨。…
Continue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November 12, 2023 at 3:30pm — No Comments
鴿子呀,生了基督的愛呀,
聖靈呀,
我也像你一樣地愛著一個瑪麗亞。
啊啊!願意和她結婚!
紀弦 譯
Added by Krásná duše on November 12, 2023 at 3:30pm — No Comments
隨著孩子們年紀大起來,有時他們也自己單獨去看加里,有時也隔三岔五去監獄探視,但是,多蘿西在這段時間內總是儘可能地使加里感到他盡到了為父的義務。
她事無巨細地向加里描述孩子們日常生活的內容,從拼寫考試的成績到買了什麼新鞋,不厭其煩,充滿骨肉之情。
隨著時光的遷移,她鼓勵加里自省自律,支持他取消孩子們駕車特權的決心,聽從他批准唐尼參加海軍陸戰隊的決定。加里自然而然地行使著一個父親的職責,他為兒子們感到驕傲,卻又囿於獄中生活的單調沉悶。
他有調動支配他人的強烈慾望,他又具有干這種事的圓熟能力,現在卻只能通過引導兒子們來宣洩他的宏願了。當然,兒子們也各有各的苦衷,但相比起來,便微不足道了。里基和雷蒙曾經在離家不遠的一個墨西哥食品店偷過幾瓶啤酒,他們被拿獲后,受處罰去掃清幾英里高速公路上的垃圾。老大唐尼想當律師。…
Added by desafinado on November 12, 2023 at 3:30pm — No Comments
Added by Cheung Po Tsai Cave on November 12, 2023 at 3:00pm — No Comments
許多人抱怨說,哲人的話過來過去盡是比喻,但在日常生活中卻無法使用,而我們擁有的只是這種日常生活。如果哲人說:「你過去。」那他的意思並不是到另一邊去,這大家畢竟還能做到——如果此路的結果是值得的話——而是指的某種難以捉摸的對面,是我們誰也不知道、他也不會進一步描述的東西,對我們毫無幫助的東西。所有這些比喻其實僅僅想告訴人們,不可理解的東西就是不可理解,這我們已經知道了,不過我們每天費盡心力做的都是另外的事。
有個人接著說:「你們為何反抗? 你們若遵從這些比喻,你們自己也就成了比喻,由此也就擺脫了日復一日的辛勞。」
另一個人說:「我敢打賭,即使這也是個比喻。」
第一個人說:「你贏了。」…
ContinueAdded by Rajang 左岸 on November 12, 2023 at 3:00pm — No Comments
陣陣山風過,吹來一襲特別的香味。尋香一望,是奶奶鄰居家門口,堆放著一種果實。
圓圓小小,我以為是花椒籽。主人是五十多歲的大哥,他說不是花椒,而是山蒼籽,曬幹榨油後制作風油精的原料。
經他一說,再聞,還真是風油精的味。自己給自己出主意,要不要買幾斤回去,做成香囊,掛在家里防蚊驅蟲。大哥說,這些剛剛摘下的果實,不能積壓攜帶。
他家堂屋里擺著一把躺椅,方方正正,四平八穩,一眼就覺得工藝好。走過去問東問西,大哥說,這把躺椅有六十年左右,他出生就在,是大山里篾匠師傅的手藝。…
ContinueAdded by Easy Tree on November 12, 2023 at 3:00pm — No Comments
那麼真正的歷史驅力是什麼?若沒有這種歷史驅力所攜帶的歷史勢能,詩歌便無法真正實現其自身?追究起來,所謂詩歌的歷史驅力,是很難通過還原而再現的,它無法被準確客觀地計量,說起來倒是有種神秘的意味,仿佛有只看不見的手在推動歷史。浪漫派所推崇的創造力概念、波德萊爾的現代性說法、艾略特的傳統意識等均顯示出歷史驅力的強大推動。毋庸置疑,歷史驅力是詩歌自我革新的強勁動力。
從新詩史看,新詩的發展與自我更新也同樣是這種驅力的結果。但無論我們怎樣具體地追蹤這種驅力的構造與邏輯,都不能離開這一基本含義,即歷史驅力乃是試圖超越當下歷史的企圖。自浪漫主義詩歌以來,這種企圖表現為對現代世界的超越,這是我們所處身的歷史階段決定的,在這樣的歷史情境里·,語言對於革命的誘惑、對真實的激情與改造現實的渴望、對於救贖的幻想,對於藝術形而上學的執念就從未斷絕過,這也是現代世界對詩歌提出的基本要求。恰如哈姆雷特之警醒:…
Added by 柏圖校友 on November 12, 2023 at 3:00p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5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1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6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2 Comments 83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5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0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3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5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