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19)

谷雨故事·後真相年代 POST-TRUTH ERA

首先,了解我們正處在什麼樣的媒體生態



故事,要先從“後真相年代”(Post-truth Era),談起。



什麼叫“後真相年代”?根據黃永、譚嘉昇、林禮賢、孔慧思、林子傑合著的《解困新聞學—後現象年代的答案》一書(香港商務印書館,2017年9月,ix頁),這是一個“不理原因、不願分析、不講道理”年代。很明顯的,它有一個過去的年代所沒有的特徵:“每個人均有智能手機,每個人也可以是傳媒”。



在我們進一步詳讀黃永等人所合著的《解困新聞學》以前,先弄清楚“後真相年代”這概念,下面的載文可提供一點背景資料。






谷雨訪談 “後真相”時代,公眾已不在意何為真相…

Continue

Added by TV Plus on February 7, 2018 at 5:30pm — No Comments

Julia「後事實」與「後真相」的時代來臨,我們還能相信什麼?

日前英國《牛津辭典》選出2016年年度英語代表字為「post-truth」-「後真相」;而德語協會(Gesellschaft für deutsche Sprache)則是選出他們的2016年德文年度字:「後事實」(postfaktisch)。後真相,或者是後真實,它們的意思並非代表這件事情沒有真實或是真相,而是人們不再重視事件的真實性。



每個人都指稱他人說謊,堅持認為自己的想法才是對的,卻完全沒有顧及自己論點前後矛盾、或者完全不願意接受和自己立場相反的人所提出的理論與意見。



這樣的情況為什麼會隨著時間不斷加劇,最後甚至導致2016年發生一件又一件震驚國際社會的新聞呢?當我們的思考被情緒和不理性帶著走,後果是什麼?所以2016年的政壇和國際社會上,才會發生那麼多讓眾人跌破眼鏡的新聞發生。



菲律賓總統選舉、緊接著英國公投脫歐、年底的美國總統大選由川普獲勝,事前深信不會發生的事情都發生了,而且是發生在全世界的每一個地方或是角落,無一倖免。…

Continue

Added by TV Plus on February 28, 2018 at 3:00pm — No Comments

李春青 ·在「追問真相」與「意義建構」之間(5)

在我看來,這種大循環的路線應該是這樣的:首先是進行文本闡釋,弄清楚文本各個層面的意義,然後把文本意義與特定文化傳統和歷史語境聯系起來,梳理這些意義與各種外在因素之間的關聯性,然後再返回到文本之中,進一步對文本意義做出闡釋。通過文本—語境—文本的循環闡釋無疑可以更加深入地把握闡釋對象,揭示出更豐富的意義。



四、是「追問真相」還是「意義建構」?

在論及「強制闡釋」的普遍性時,張江列舉了四條原因,除了「心理本能」之外,其他三條基本上都涉及知識生產的方式問題:闡釋究竟屬於認識論還是價值論?闡釋的目的究竟是「追問真相」還是「意義建構」?這實際上觸及到了闡釋學的根本問題。…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September 9, 2022 at 10:36pm — No Comments

維基百科·後真相政治

後真相政治(英語:post-truth politics)是一種政治文化,亦是當今國際出現的一種新趨勢。該詞首次出現在1992年美國劇作家史蒂夫·特西奇(Steve Tesich)發表在《國家雜誌》(The Nation)的文章,在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以及2016年英國去留歐盟公投事件期間變得普遍[1]。所謂「後真相」,是指忽視真相、不顧事實的委婉說法。後真相政治是「事實勝於雄辯」的相反,即是「雄辯勝於事實」,意見重於事實,立場決定是非;人們把情感和感覺放在首位,證據、事實和真相淪為次要(甚至毫不重要);政治人物說謊,不再是為了瞞騙,而是鞏固目標群眾的偏見,換取共鳴與支持[2][3]此外,主流媒體的政治偏見,民眾及政治人物不再信任媒體的報導,是造成後真相政治出現的主因。…

Continue

Added by TV Plus on October 13, 2018 at 1:41pm — No Comments

龔群·後真相時代與民粹主義(1)

2016年是西方政治領域掀起驚濤駭浪的一年:英國以全民公決方式脫歐成功,德國默克爾的移民政策受到國內各方的挑戰,法國右翼族群獲得國內廣泛的支持,以及特朗普挑戰精英競選成功,等等。這些政治事件之所以吸引人們的注意,是民粹主義的不斷湧動和得手。尤其是在大多數政治精英們都認為希拉里將獲勝,並且多數預測數據都報告希拉里將獲勝的情形下,讓整個世界錯愕的是挑戰精英政治和“政治正確”的特朗普當選。而“後真相(post-truth)”就是對這樣一些西方政治現象所表現出來的與真相不符的人們信念的一種描述。這一概念已在網上躥紅,被西方學界選為2016年的“年度詞匯”。…

Continue

Added by Jemaluang 三板頭· on June 20, 2018 at 10:18pm — No Comments

孫慶餘:後真相年代的「滅香」奇聞

信仰極為自由的台灣,居然發生「減香」變「滅香」奇聞,上百座宮廟為此串連,要帶幾百尊神明及陣頭上凱道抗議,形成神界與人間政府的「中世紀式對抗」。幸好經過及時溝通,抗議名目改成「宗教嘉年華」。但廟方率神明上凱道,仍對民主國家的「政教分離」做出錯誤示範。這次事件需要檢討的不只是「後真相年代 」的網路及社群媒體謠言,還包括把神明當奇貨可居的「現代義和團」。

清末會爆發義和團事件,與民俗迷信神力庇祐「刀槍不入」,政府又改變取締政策轉而扶植有關。其結果,愚民死傷慘重,清朝四億多人每人賠償一兩多白銀,中國從此淪為次殖民地,有識之士也更堅定必須推翻滿清、否則中國「亡國無日」決心。可以說,是神明的大舉進入北京,加速了清廷的淪亡及中國有識之士的覺醒!…

Continue

Added by TV Plus on February 28, 2018 at 3:30pm — No Comments

董晨宇、孔慶超:後真相時代:當公眾重歸幻影

“後真相”成了商業和政治販賣者的營銷武器。人們尋求情感的刺激,商人負責提供這種刺激。



2016年11月30日,一篇《羅一笑,你給我站住》的文章迅速在朋友圈中蔓延。其間父愛確鑿,少有不動容者,百萬捐款也自然如洪水來襲。然而,僅僅時隔一天,當事者便被起底有三處房產,身兼兩家公司法人。

專欄作家們安慰遭受欺騙的網友,告訴他們不要因此喪失善意——羅爾的慈父形象倒下了,這次輪到了“捐款者,你給我站住”。這固然沒錯。只不過,在互聯網世界中,我們的站姿越發有些蒼涼滑稽。…

Continue

Added by TV Plus on February 7, 2018 at 5:30pm — No Comments

林燕妮《自助為要》亂看相

有位朋友,一個月總要看幾次相,蔔幾次卦,不開心時要去看相,下不了決定時要去蔔卦,而他亦不是聽了便算那一類,他是聽了照做的,其忙可知。 

每逢他工作不極端開心,他便去蔔卦,而蔔的卦,每次都是叫他轉工,結果這位朋友便頻頻辭工上工,真沒見過像他那麽忙的人。 

我也看過相,不過是左耳入右耳出,沒用心記清楚,二十歲那年頭一次看相,相士們說我婚姻是從一而終,結果是離婚了。奇怪的是,離婚之後看相,相士們說我若二十八歲結婚,必定會離婚,怎麽都是事情發生之後才準了?於是便不相信了。 …

Continue

Added by Sena Wang on April 29, 2019 at 7:23pm — No Comments

曾浩年·德勒兹: 困在別人的夢中,你就完了(2)

承諾時,我無法真心相信它,事實上是,僅僅的單純地去說服自己「我是相信的! 就已經是對信仰的最大出賣,因為就是這個嘗試的存在,就已經使人無法和信仰真正同一。用另一種方式說,這是一種對他者(我的一切都是假的,都是為他的终極信心,通過這個絕對的保証人保証意義的確定)。



用德勒兹的說法,可能就是「我們的的確確是在他人的夢中! 」但對信仰的真實同一,只有回到一種愚蠢的去理性化/去反思,存在才有可能,這表示,退回到一種低等動物式的存在。復活的擔保人只是“復活的”,即是說,他大可以再死一次。

 …

Continue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July 8, 2020 at 9:30pm — No Comments

郭卓靈·悄然降臨的後真相時代

2016年「後真相」(Post-truth)成為最叱吒風雲的詞語,其以王者之姿令歐美地區的政治翻天覆地,它的影響我們至今仍歷歷在目。然而,當你以為只是彼岸遠方受影響時,其實它亦已在我們身邊悄然降臨,在我們觸手可及的事上,都可瞥見其影響。



後真相年代的興起



如果「真相」就是經過追查後,發掘、揭露事件背後的真正原因、有關人物及始末,而傳媒的職責在於向公眾報道事件的真相,那麼他們更應該有其責任去把真相說出。…

Continue

Added by TV Plus on February 28, 2018 at 3:30pm — No Comments

丁明俊:論“清真文化”的起源與演變(1)

摘要:伊斯蘭教傳入我國以後,從明代開始,自覺與中國文化相適應,開始本土化發展道路。“清真”原本是中國傳統文化產物,明初與伊斯蘭教相結合,之後回族穆斯林不斷充實其內涵,逐漸形成清真飲食文化、清真宗教文化、清真書報文化、清真教育文化等。“清真”在構建中國穆斯林文化認同、文化整合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同時“清真”作為我國穆斯林信仰及生活方式漢語表達的象征符號,已經滲透到我國回族等穆斯林生活的各個方面,逐漸形成中國回族等穆斯林特有的“清真文化”。

作者簡介:丁明俊(1962——),北方民族大學回族學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回族伊斯蘭文化研究。

 …

Continue

Added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March 29, 2017 at 10:07pm — No Comments

《韓育容雲端珍藏》願意珍惜你過去的人,才懂得用真心愛你

有沒有和你心愛的人一起分享成長的經驗?

去他出身的地方,參觀他念書的國小,國中,

體驗他每一個生命過程的喜怒哀?

那是很美麗的回憶呢!

第三次約會,他鄭重地向她提出請求:

「下次見面,可不可以交換照相簿,

互相看看對方成長過程中不同階段的模樣?」

男人的慎重要求與相對回應,教她感動。…

Continue

Added by 韓育容 on May 14, 2013 at 11:00pm — No Comments

劉長林·科玄論戰:中國早期的一次現代性與後現代性論爭(3)

顯然,玄學派與後現代主義者對啟蒙精神的批判都是針對現代性的負面效應而言的,也顯示 了他們共同的非理性特徵。當然他們也有明顯的不同。對於理性的批評,玄學派指出了科學 派對理性的強調是以貶斥、壓抑人的非理性,以犧牲情感和意志為代價的。而後現代主義者 是從知識社會學角度將這種壓抑與「權利」聯繫起來,認為這種理性概念成了權利的工具, 成了壓制非理性的借口,甚至成為有權者壓制不同思想觀念、不同文化與種族的借口。福柯

 

主張高揚不可溝通性、差異性和離散性來對抗現代性的理性壓抑。德里達(Jacques   Derrida)認為理性是與一種壓迫性的、集權性的生活方式相同一的。這說明後現代主義者更 關心現代社會以理性為核心的體制下人的自由問題。玄學派雖也是關心人的自由,但他們更 …

Continue

Added by 柏圖校友 on May 18, 2020 at 4:07pm — No Comments

黃永武·友誼

西方哲人說:如果我們都能看透別人的想法,那麼所有的友誼都會冰消瓦解。又說:如果聽得到背後全部批評我們的話,那麼根本不會有友誼的社會。喔,真悲哀呀,仿佛所謂友誼,是建立在迷迷糊糊、既聾又啞的條件上。中國古諺說過:“不啞不聾,難做阿公!”難道所有的友誼都必須建立在心思不能太透、耳朵不能太靈上嗎?

中國人看“友誼”,絕不是如此悲觀的,把“朋友”列為五倫之一,認為不是朋友的引薦,即使有才幹也沒人重用你的;不是僚友的稱譽,所謂名聲也無法顯揚出來;不是友情的激勵,所謂道義也無法彰明顯著,所以對於“擇交”很虔敬,對於“審交”很謹慎,對於“篤交”很誠摯。

明代的陳益祥,與趙仁甫仔細討論“真朋友”可貴的地方,得到了五點結論:

貧不在殷勤,而在忠告。…

Continue

Added by 馬厩 儺淄 on June 12, 2017 at 6:02pm — No Comments

周國平《偶爾遠行》信仰的價值

泰戈爾的最後一篇詩作是在病床上口授的,一個星期後,他就去世了。這首詩的大意是——

造物主很狡猾,它編織了虛假信仰的羅網。然而,探索者卻能透過這羅網看清到達內心的路,“在用自己內涵的光洗滌干凈的心里找到了真理”。人們認為他是受騙者,其實並非如此,這個似乎輕易受騙的人“把最後的報酬帶進自己的寶庫”,這報酬就是“通往安寧的持久權利”。…

Continue

Added by Kolkata Bachcha on December 9, 2019 at 3:26pm — No Comments

凱南·馬利克·「後真相」時代,誰來定義假新聞?

1920年,實業家亨利·福特(Henry Ford)擁有的《德寶獨立報》(The Dearborn Independent)刊發了一系列關於猶太人的全球陰謀的文章,其依據是《錫安長老會紀要》(Protocols of the Learned Elders of Zion),一份源自沙皇俄國的偽造文獻。其他數十家媒體也紛紛把這份假文獻當成真新聞來報導。

1924年,在大選日還有四天就要來臨的時候,英國《每日郵報》(The Daily Mail)刊發了偽造的「季諾維也夫信件」(Zinoviev letter),信中宣稱莫斯科方面向英國共產黨(British Communists)下達了指令,讓其動員工黨(Labour Party)中「持同情立場的力量」;工黨在選舉中大敗。

上世紀60年代,J·埃德加·胡佛(J. Edgar…

Continue

Added by TV Plus on February 28, 2018 at 3:00pm — No Comments

燕麥麥·要這樣欣賞《妖貓傳》才是(6)

妖貓專吃眼珠,他認為世人多有眼無珠,看不清真假,留這眼珠何用。而且人心黑暗,不配看到光明,人心齷齪,不配看到美麗。

影片中有許許多多幻術,都抵不上最大的幻術師玄宗,他玩弄的最高級的真假,是人心。

電影的結局,丹龍如願看到白龍重回白鶴少年,空海領會了無上密,白樂天找到了詩裏的真情。

白樂天說,這詩是白龍寫的,因為他不再執著於表面上的真假,已經過去的真相往往無法百分百探究,但真相不會因為不被人們看到就不存在,真永遠存在,存在於歷史中,也存在當事人的心裏。電影中古墓的壁畫睜開眼睛,就是這一層意思,歷史自有見證“人”,也許是建築,也許是植物,也許是別的什麽。就像林憶蓮一首翻唱歌《我坐在這裏》裏面的歌詞,“老房子若有話說它說什麽”“窗口長了眼睛…

Continue

Added by VR on January 4, 2019 at 12:04am — No Comments

亦舒隨筆·自得之場 の 傳真機

手提小型圖文傳真設施,發明以來,若干行家驚為天機,紛紛采用,繼而發表心得,比較外地,本市傳真之費用、效率、得失、最終結論差不多都是言者有憾地“呵,太貴了,外埠返港的電傳代價與稿費相若”。 

可以相信,該項設施一定為職業撰稿人帶來不少方便,功德無量。 

可是,該不該天天采用? 



既是職業寫作,就該當一件事來做,為何長年累月,忽忽忙忙,推到最後一分鐘,不得不做,才急就章地去做? 

為何長期用支離破碎剩餘時間填滿兩張稿紙,按下傳真機,鬆一口氣!又算一天? …



Continue

Added by corps sans organes on June 1, 2020 at 3:30pm — No Comments

袁世碩:清代《西遊記》道家評本解讀(中)





汪淇、黃周星的《西遊證道書》首倡《西遊記》為“證道”之書。[7]為了使其“證道”之說成立,便假托此小說為元初全真派教主丘處機所作,並為此而偽造了一篇元代著名文人虞集的序文。明刊本《西遊記》都沒有題作者姓名,這部小說的作者為何許人氏,至今還是個謎。假托為道教教主所作,便為後來的道士們競說《西遊記》提供了一個有力的借口和支撐點。…




Continue

Added by se.gamat on January 17, 2018 at 11:00a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