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蕭馳對時間主題在文學史的傳承脈絡的探尋,可細繹為四個層面。一是抒情文類再認與抒情傳統的「原型當下」特質。中國抒情傳統生發於抒情詩,而「中國文學存在史詩」的觀點可能動搖抒情傳統的文類根基。對此,蕭馳認為作為文類的史詩必須「具有兩種時間向度——宇宙意識的時間向度和敘事學的時間向度的並存」。西方文學史上的諸多史詩在作傳或敘述個體生活時置入了恢宏的宇宙時間,但中國文學史上卻不存在這種情況。如《詩經·大雅》的《生民》《公劉》《綿》《皇矣》《大明》雖具有明確的敘事時間,卻未顧及宇宙時間,只能屬於部族敘事詩;又如《天問》具有明顯的宇宙時間意識,卻始終采取與敘述相反的提問方式行文,缺乏個體生活的時間維度。這些最有潛質的詩歌尚無法成為史詩,懷古詩受律詩形式限制,「不宜容納線性時間的發展」,更與史詩相距甚遠。這就削弱了中國古代史詩成立的可能性,從而確認了抒情詩在中國文學史上的主流地位。…
Continue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May 22, 2025 at 12:30pm — No Comments
用指甲殼在小冬瓜皮上刻寫
「我愛你」的時候
我還不清楚你是誰
冬瓜藤翻過籬笆,沿著田埂
摸索著去了夜裡,我
在夜晚來臨前回到油燈下想著
「我愛你」——32個筆畫
鑲嵌在未來。我不知道…
ContinueAdded by Malacca Light on May 22, 2025 at 12:30pm — No Comments
Added by ucun estutum on May 22, 2025 at 12:00pm — No Comments
Added by 趁還來得及 on May 22, 2025 at 11:45am — No Comments
影劇《沙灘男孩》(Beach Boys,1997)在日本以外地區,如韓國和台灣,盡管其影響主要停留在文化層面,但確實對兩地的地方創生實踐和「回歸自然」、「逃離都市」的潮流產生了一定的刺激和啟發。以下是它在韓國與台灣地方創生中的潛在影響及相關案例:
1.韓國的地方創生與《沙灘男孩》的影響
(1)文化氛圍與青年回鄉潮流…
ContinueAdded by TV Plus on May 20, 2025 at 3:00am — No Comments
在這裡,記憶和「被記住的記憶者」這兩個喻體都尤其與書寫行為關聯在一起。對阿萊德以及揚·阿斯曼而言,這正是「文化記憶」的一個核心特征,且與作為經典的文本有關。顯然,這個理念引人入勝,因為它不僅涉及記憶被銘寫而獲有的持久性,還關乎記憶如何從人類心智外化為一種「可反復使用的文本」的書面化「存儲」或「檔案」,可供長期調用。同樣明確的是,書寫早在西周時期就以這種方式被使用,史牆盤銘文就是一個著名的例子。另外,如我們經常提及的那樣,西周的青銅器銘文已是第二手材料,其原始文獻書於竹帛且被存儲在西周宮廷檔案之中。最後,我們也可以把五經的形成視為一種「文化記憶」的特定實現,它們得到早期帝制中國及其太學和圖書館機構的審定、形塑及維護。…
ContinueAdded by Ashgabat on May 17, 2025 at 11:30am — No Comments
晨起聽見的是蟬鳴而非鳥叫
晨起面對一張煙盒紙,提筆寫:
「歌唱是本能,唱歌是本事。」
空氣在顫動,應是空調吹出的風
樟樹杵在窗前,濃蔭
由數不清沉默的葉片構成
數不清的光斑在竭力擴展
各自的勢力范圍…
ContinueAdded by Malacca Light on May 17, 2025 at 11:30am — No Comments
然而,這並非表明讀者可以脫離文本和作者,實現完全自由。在劉若愚看來,讀者作為自我深入文本把握到的時間觀歸根結底屬於詩人。「通過由語言結構創造的世界,詩人超越了時間和空間,也使無數的讀者能在他們自己的時間和空間裡重新創造詩中的世界。」詩人創造出流傳於世的詩歌,使之獲得時空自由。當讀者以自我姿態把握詩歌,其所創造的文本世界本質上是詩人奠定下來的。讀者只是以替身角色再現詩人對時間的情感處理。「把作者置於理論的中心,而在欣賞者身上產生的道德效果和快感效果,則成了由於作者情感的自然流溢而碰巧獲得的副產品。」劉若愚將視角轉向讀者,其目的在於反證詩人自我的先在性,強調抒情主體、讀者和個體詩人相一致。
周策縱也強調詩人自我和讀者自我面對時間的一致性。他認為中國文學批評強調創作的直截了當和閱讀的即刻無間,體現了對短促時間因素的體認,這種審美傳統可稱為「當下」:…
Continue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May 17, 2025 at 11:00am — No Comments
09 玻璃與草
我一面聽唱片,一面看書
格拉斯的歌劇,格拉斯的小說
他們是兩個人。音樂的Glass
我稱他玻璃;文學的Grass,草
《愛因斯坦在海灘》,最簡約
結構,像一幅玻璃幕牆…
ContinueAdded by 中砂礁群 on May 17, 2025 at 11:00am — No Comments
近台灣與香港近年在電影文創中重新回歸本土情懷,反映了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逆流與在地認同的再塑造。這一趨勢不僅與兩地的社會文化變化密切相關,也展現了影視創作對地方文化與觀眾情感共鳴的重視。針對台灣的《周處除三害》和香港的《破地獄》取得成功,我從幾個角度進行分析與評議:
1. 本土情懷的復興與在地敘事的回歸
(1)台灣:《周處除三害》與地方文化復興
故事選擇與文化認同:…
ContinueAdded by OVEPI on May 17, 2025 at 7:00am — No Comments
在上述分析中,陳世驤把詩中的情感主體視為現實中的寫作主體,即詩人就是抒情主體。這提示了中國抒情傳統的一個基本預設,即文本必為真實的個體詩人所作,且文本中抒情主體的聲音和詩人的聲音是一致的。如在分析《九歌》的「生命化的時間和空間」之前,陳世驤認為「承認《九歌》是個人心靈的創作,以及看重這個節式各部分的契合內聚及其統整,是我們所必須強調的」。又如《四時詩》存於《陶淵明集》,但《全晉詩》列入顧愷之《神情詩》。對此,陳世驤以該詩對仗工整、時間表現過於平板、浮面,宣稱「乃淵明所不屑為的」,而歸到了顧愷之名下。若不拘泥於真實作者,大可不必下此判斷。但給出這種判斷,恰恰說明陳世驤重視個體詩人及其所帶來的意義確定性。…
Continue近年來,中國大陸的電影和文創產業也呈現出回歸本土情懷、挖掘地方文化與民俗故事的趨勢。這種趨勢不僅體現在影視作品中,也滲透到文創產品、旅游項目和跨媒體敘事中。以下幾個案例展示了這一趨勢在中國大陸的具體體現:
1.電影與電視劇案例
(1)《白蛇:緣起》(2019)
本土文化挖掘:以中國傳統民間傳說《白蛇傳》為基礎,重新演繹了一段跨越種族和時間的愛情故事。影片不僅保留了原故事的核心精神,還通過精美的動畫展現了江南水鄉的風貌,賦予故事新的生命力。…
ContinueAdded by Zenkov on May 16, 2025 at 7:30pm — No Comments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May 16, 2025 at 7:30pm — No Comments
Added by Malacca Light on May 16, 2025 at 7:30pm — No Comments
Added by ucun estutum on May 16, 2025 at 7:30pm — No Comments
科舉制度對古代中國文學發展有深遠而複雜的影響,既有積極的推動作用,也存在一定的限制。以下從幾個方面來分析其影響:
一、正面影響
科舉制度要求考生掌握經學、詩賦、策論等文體,促使大量士子研習文學,從而推動了文學的普及。 特別是在唐宋以後,文學成為士子必備的才能,尤其是詩歌、古文等文體因應考試需要而流行。
Added by Cheung Po Tsai Cave on May 16, 2025 at 7:30pm — No Comments
在探討「詩」字的語源時,周策縱指出:「中國『詩』字的原始意義實本於迅速的運動和有目標的指向這兩個觀念。而這兩點也正是時間的特質,即流動(flowing)與指向(direction)。」他進一步認為,這種語源上的時間性,使中國詩歌成為以瞬間感受為核心的抒情藝術。詩人創作詩歌,是將當下的思想、感情、印象即時呈現或暗示,而非回憶過去或預測未來。 (cnprose.com)
詩歌作為歷史時間的見證者:…
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May 16, 2025 at 7:30pm — No Comments
福柯(Michel Foucault)與布爾迪厄在處理「權力」、「知識」與「主體」的關係上有一些共鳴,但也存在重要差異與批評性張力。我們可從共鳴與分歧/批評兩個角度分析:
一、共鳴:對「無意識的權力運作」的揭示
1.無意識的規訓與再製
福柯在《規訓與懲罰》、《知識考古學》等作品中分析了權力如何透過知識、制度與日常規範內化於主體之中,與布爾迪厄的「習性」…
ContinueAdded by Paetiyo on May 16, 2025 at 7:30pm — No Comments
已多年沒有寫小說的阿蘭·德波頓(Alain de Botton)透露,最近剛完成了一本關於「成熟之愛」的小說《愛的軌跡》(The Course of Love),形式與他23歲時令其一舉成名的《愛情筆記》(Essays in Love)相似。
近日,《外灘畫報》特約記者拜訪了德波頓一家在倫敦北部的公寓。德波頓與太太夏洛特育有兩個孩子,一個8歲,一個10歲,分別起名「所羅門」和「索爾」,都是昔日以色列帝王的名字。德波頓在玻璃杯裡為我倒下礦泉水,特意告訴我他平日喜歡聽巴赫,但如果是現代音樂,他偏愛「傷感的女聲」,最近常聽一隊名叫London Grammar的樂隊。…
ContinueAdded by Zenkov on May 16, 2025 at 7:00p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8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8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4 Comments 85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8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2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8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