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漢代的統治思想是儒家,所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漢初通行的經學讀本是所謂「今文經」。秦始皇「焚書坑儒」後,大批儒生隱遁,天下圖書除了法家與一些方術類書籍等,其他大多被焚毀,敢有私藏圖書的會被處死。到了漢朝初年,漢惠帝廢除「挾書之律」,漢文帝和漢景帝則以重賞鼓勵民間向朝廷獻書。當時漢代搜求圖書主要有兩個來源,一是靠口耳相傳,二是輾轉得到的古本。關於口耳相傳,古人讀書特別重視背誦,所以很多人能記住不少古書文本,這些書在秦始皇時有用戰國文字記錄的,也有用小篆或秦隸記錄的。到了漢隸,更加簡便和符號化。如《尚書》的今文本就是秦博士伏生所傳,據說是晁錯受朝廷派遣前去濟南記錄得來。這樣記錄下來的《尚書》自然是隸書的本子,這樣得來的經書就是今文經典,傳授這些經書的人被稱為「今文學派」。古文經書則大多是在此前焚書時幸存下來的,有的隨葬在墓中,有的藏在牆壁中,等等。其中最有名的是「壁中書」。這些古文經用「蝌蚪文」寫成,其實就是戰國文字。這樣得來的經書就是古文經,研究並傳授這些經書的人被稱為「古文經學」。
在漢代,今文經學佔據主流,古文經學沒什麼影響,但古文經學家劉歆等上書朝廷要求在朝…
ContinueAdded by Dramedy on July 18, 2025 at 12:30am — No Comments
愛墾APP:丹納《藝術哲學》“三要素”根據丹納(Hippolyte Taine)在《藝術的哲學》…
ContinueAdded by Sindumin on July 17, 2025 at 5:11pm — No Comments
欲了解《心經》的「照見五蘊皆空」法門,首先,須先認識「五蘊」——「五蘊」是什麼?
一部分人將「五蘊」誤以為「五行」——「五行」,即是中國的金木水火土,它出自《尚書》,是中國儒家哲學的基本觀念,後世道家哲學也廣泛採納其「陰陽五行」的思想。因此,也有人說「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意即,離開金木水火土,離開了三界。
但是,「五行」是否即等於「五蘊」?兩者之間的關係、界別究竟為何?
「五蘊」出自佛家的概念,代表構成「人」之生命的五個要素,即是色、受、想、行、識。…
ContinueAdded by Malacca Light on July 17, 2025 at 4:48pm — No Comments
從許慎發現漢字的系統性至今已經快兩千年了。認識到漢字的系統性是極為重要的,這對於漢字教學、漢字研究以及漢字的信息化處理都有極為重要的指導作用。
漢字與漢語密不可分
從清末至近代時期,還出現了廢除漢字、改用拼音文字的「切音字運動」。從時代背景來說,自鴉片戰爭後,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進入積弱積貧時代。很多愛國志士都在尋找救國之路,其中就有一些學者將落後的原因歸結到漢字上,進而要求廢除漢字,改用切音字即字母文字。錢玄同、魯迅都有類似的言論。還有一些學者反對這種觀點,章太炎於1908年發表了《駁中國改用萬國新語說》,反對要求廢除漢字使用萬國新語(世界語)的主張。自清末民國開始,切音字運動一直延續到現代。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大家才逐漸認識到,漢字無法改成拼音文字。…
ContinueAdded by Dramedy on July 17, 2025 at 1:30pm — No Comments
文明國度的特點是使圖像受挫,而讓概念佔了上風。在教育、談話、想法和知識的不斷作用下,對於事物的原始知覺會變得紊亂、破碎、消退,以致於被直截了當的概念、分門別類的術語、代數符號一類的東西所取代。
從此以後,思維就演變成…
Added by Sindumin on July 17, 2025 at 8:54am — No Comments
愛墾APP:丹納批判文明過度、觀念壓制形象的文字,《藝術的哲學》(Philosophie de l'art)一書中。根據公開電子書和整理筆記,這段文字隸屬於第 第三章〈次要形勢〉中的一節,該章探討文明進展對藝術感知的影響,其中明確指出:「文明過度的特點是觀念越來越強,形象越來越弱……如果能記住形體……靠長期的訓練和反教育的力量。」(…
ContinueAdded by Sindumin on July 17, 2025 at 8:48am — No Comments
愛墾APP:情動轉折(affective turn)與情感史(History of Emotions)在當代人文與社會科學的發展中形成了一個重要的交集。兩者雖然起源不同,關注重點也略有差異,但它們對「情感/情動」的重新評估與中心化使它們在研究方法與問題意識上有許多互補之處。
一、情動轉折(Affective Turn)簡介…
ContinueAdded by 鮮拿哥 on July 8, 2025 at 4:30pm — No Comments
說起二戰的記憶,多數人第一時間會想到侵略與抗爭:誰是加害者,誰是受害者。這樣的框架很清楚,也很容易理解。但在「敵我分明」的故事裡,往往消失的,是那些無辜平民的身影。戰敗國的孩子,失去家園的母親,他們的痛苦常常無人問津。
野阪昭如的《螢火蟲之墓》,就是在這樣的縫隙裡發出的低聲哭泣。他把自己少年時的經歷寫進小說:神戶大空襲中,母親死於烈焰,妹妹餓死在懷裡。那不是歷史課本上的數字,而是一段赤裸的痛。高畑勳後來把這故事拍成動畫,感動了全世界,也讓更多人第一次直面「戰爭裡的平民悲劇」。
然而,這樣的故事在公共討論中並不容易被接納。因為一旦談起戰敗國的苦難,就好像模糊了是非。可真正可怕的,並不是承認平民的苦痛,而是歷史被不斷翻出來,只為挑動新的仇恨。當記憶淪為對立的工具,和平就離我們更遠。…
ContinueAdded by 美索 布達米亞 on July 7, 2025 at 5:00pm — No Comments
傾聽静默:静默所在之處,才有真正的溝通。在這種特别的静默裏,你能聽到、或看到、或得到一種感覺,知道某件事渴望發生,若不是這種静默,你不會察覺到它。
此刻,我們是那湧現事物的一部分。有個涌现的未来,操之于我們!
一切的學習都跟我們如何與世界互動有關,跟我們從這些互動中發展出哪些能力有關。
你觀察、觀察,讓你的體驗堆壘,想法也漸漸有個樣子。就某種意義来說,這個過程并不涉及作决定。你甚至不是思考,而是與身邊的情境合而為一。
你能做的,只是根据眼前逐渐開展的景象,定位自己。…
ContinueAdded by Rajang 左岸 on July 7, 2025 at 12:10am — No Comments
主體間性,是20世紀哲學中出現的一個基本范疇,它的主要內容是研究一個主體怎樣與另一個主體相作用的。
從十七世紀笛卡爾提出「我思故我在」形成西方哲學主體主義的開端,到胡塞爾借由「先驗自我」提出主體間性概念,再到海德格爾、哈貝馬斯等人對主體間性理論的完善和延伸,西方哲學的研究范疇經歷了從主客體二分的主體主義到主體交互關係的主體間性,雖然主體間性理論在此過程中不斷完善,但始終存在問題,最突出的是主體間性理論中對客體實踐基礎的忽視。…
Added by Ra Zola on July 1, 2025 at 6:30am — No Comments
如「光、赤、尉、煎」等字,今天一般人幾乎不知道這幾個字其實都包含「火」的偏旁,但在小篆中我們卻可以看到。小篆「光」字的構形是「人」上有「火」,表示手舉火把,代表光明。《說文·火部》:「光,明也。從火在人上,光明意也。」《說文·赤部》:「赤,南方色也。從大,從火。」小篆「赤」字從大從火會意,表示大火那種紅彤彤的顏色。小篆「尉」字是熨斗的本字。邵瑛《群經正字》:「今俗又加火作熨。」《說文·火部》:「尉,從上案下也。從(見圖1),又持火,以尉申繒也。」大意是,「尉」是從上面按壓下面,從「(見圖1)」(平),「又」(手)裡拿著「火」,表示用火來按壓、伸展絲帛。小篆「煎」字是形聲字,「火」在下,為義符。《說文·火部》:「煎,熬也。從火,前聲。」…
Added by Dramedy on June 29, 2025 at 3:30am — No Comments
愛墾APP:慾望、意識形態與擬像~~慾望開端於連接; 通過與其他慾望的連接,生命努力去保存和增強自身。這些連接和生產最終形成了社會的整體;當身體與其他身體相連接以增強其權力的時候,它們就形成了共同體或社團。意識形態必須預設有某種有待揭曉的真實利益:譬如,女人真的想 要解放但是受到意識形態的愚弄。意識形態同樣假設了某種有待從強加於其上的文化幻覺之中解放出來的個體的標凖形式。
語言中的審美價值,從「fair」談起~~The feminine quality of being「fair」(to go back to Austen) elevates whiteness, and is therefore already…
ContinueAdded by 冬菜一斤 on June 27, 2025 at 2:30pm — No Comments
人工智能與處理常識知識(CSK)的當前局限
自人工智能誕生之初,人們就已認識到常識獲取與推理是其中一個核心挑戰。然而,在這一領域的進展卻令人沮喪地緩慢。早在1960年,在機器翻譯的語境中,研究人員就已經討論了現實世界知識對於自然語言處理與消歧義的重要性。
幾乎無一例外,當前處理語言任務的計算機程序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因為這些任務可以僅通過對單詞或短語的簡單操作來完成,而無需深入理解語言本身。為了追求短期成果,常識問題往往被回避了。但若不更加重視常識,幾乎無法實現人類水平的理解能力。…
Added by 青工哲學 on June 27, 2025 at 2:07pm — No Comments
愛墾APP:為擬像辯護~~德勒茲反對那種認為存在一個現成的世界和它的潛在副本的想法;他為擬像辯護。任何事物之所是,即它變成他者的權力,它產生自身虛假的或偽裝的影像的權力,它不忠實於自身的權力。「複製」這個理念預設了某種原本,而西方思想一直被復制的形象所主宰:認為存在著某種可以被用來衡量和判斷主張者的起源(Deleuze 1994)。
當我們提問這是否是真正的「正義」、「民主」或「文學」的時候,我們在想像著作為副本的現象背後有一個純粹的、原初的本質可供比對與驗證。
然而,德勒茲強調,這種對原本的執迷正是抹煞生成與差異的暴力邏輯。他主張不應以某個既定的原型作為衡量一切的標準,而應承認擬像自身所具有的創造性與實在性。…
ContinueAdded by Dushanbe 杜善貝 on June 27, 2025 at 2:07pm — No Comments
陳明發短語篇章風格濃縮而具有詩意,結合哲理與日常意象,對比捷克作家卡爾·齊爾曼(Karel Čapek,1890-1932,捷克作家)在《口袋故事》(Tales from Two Pockets)中的短篇段子,可以從以下幾個層面來理解:
一、語體與形式:詩性片語 vs 敘事段子
特點… |
Added by iPLOP on June 27, 2025 at 2:05pm — No Comments
古代大海航行主要依靠風力,而中國古代從東南沿海(如福建、廣東)南下,或遠航東南亞、印度洋時,主要利用的是季風,尤其是:
東北季風(冬季風)和 西南季風(夏季風)
一、南下(出海向南)靠的是:東北季風(冬季風)
時間:大約每年11月到翌年3月
特點:從中國大陸(偏北偏東)吹向南方或海洋…
Added by 美索 布達米亞 on June 27, 2025 at 2:04pm — No Comments
Added by 罗刹蜃楼 on June 26, 2025 at 9:30am — No Comments
唐代以科舉取士,「格」、「式」等注重詩作法的著作頻現,《文鏡秘府論》中對於皎然的詩論也有引用,可見其當時影響。皎然在「明作用」部分提到:作者措意,雖有聲律,不妨作用,如壺公瓢中自有天地日月,時時拋針擲線,似斷而復續,此為詩中之仙。拘忌之徒,非可企及矣。
「作者措意,雖有聲律,不妨作用,如壺公瓢中自有天地日月,時時拋針擲線,似斷而復續,此為詩中之仙。拘忌之徒,非可企及矣。」…
Added by 瑪琳娜 on June 26, 2025 at 12:30a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7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5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9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4 Comments 86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5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7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9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