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墾學術:《陳情令》出海與中國 BL 情動的跨國語境——一個文化評論

愛墾學術:《陳情令》出海與中國 BL 情動的跨國語境——一個文化評論

一、導言:愛優騰出海與 BL 現象

近年來,隨著中國影視平台「愛優騰」(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積極推動影視作品出海,中國長視頻逐漸在全球市場獲得能見度。《陳情令》(2019)作為最具代表性的案例,不僅在中國本土掀起熱潮,更在泰國、韓國、日本等地成為文化現象,進一步擴散到歐美及拉美粉絲社群。

值得注意的是,《陳情令》作為耽美小說《魔道祖師》的影視改編,處於中國嚴格的審查體系下。它既必須在國內被包裝為「仙俠友情劇」,又在海外被視為「中國 BL 劇」。這種雙重語境所引發的「情動涵義」,正好揭示了當代中國 BL 出海過程中,文化政治、審查語境與粉絲再詮釋的交織。

本文將以《陳情令》為例,探討它在中國、泰國與韓國三個語境中的接受方式,並進一步分析其中的「情動」機制如何在跨文化流通中發生轉換。

二、中國語境:壓抑下的隱性情動

  1. 審查與「兄弟情」框架

《魔道祖師》原著明確以魏無羨與藍忘機的愛情為核心。但在中國影視製作環境中,BL 題材常被視為「不符合傳統價值」或「不健康性關係」的表現。廣電總局對相關題材的限制,迫使劇版《陳情令》進行「去 BL 化」處理。

於是,在官方宣傳話語中,《陳情令》成為「古裝仙俠正劇」,著重「家國大義」「手足情誼」。官方迴避「愛情」二字,強調魏無羨與藍忘機的「摯友」「知己」關係。

  1. 粉絲的再解讀

然而,觀眾並非被動接受。BL 讀者與廣大女性粉絲早已熟悉「耽美閱讀」方式,她們透過劇中人物的眼神交流、隱晦台詞、肢體互動,進行「二度解碼」。例如,藍忘機一次次對魏無羨的守護,雖然官方定位為「友情」,但粉絲社群卻將其視為深情守候。

這種差異,形成了「雙軌話語」:

  • 官方:兄弟情、道義。
  • 粉絲:愛情、宿命。
  1. 情動的特質

在中國的接受語境中,「情動」並不是直白的浪漫愛,而是一種「欲言又止」「壓抑與留白」的張力。粉絲在破譯隱喻時獲得情感共鳴,這種「在限制中自我完成」的參與感,本身就是情動的來源。

因此,《陳情令》在中國內部所承載的情動,是隱性的、隱喻化的,並依附於粉絲群體的集體解讀與二創活動。

三、泰國語境:公開的浪漫愛

  1. 泰國 BL 市場背景

泰國自 2010 年代中期以來,已成為全球 BL 劇的重要生產中心。從《SOTUS》到《2gether》,泰國 BL 不僅在國內大受歡迎,也成功輸出到東南亞、東亞甚至歐美。這使泰國觀眾對 BL 故事有極高的接受度,且社會氛圍相對包容。

  1. 《陳情令》在泰國的接受

當《陳情令》進入泰國市場時,它立刻被觀眾直接視為「中國 BL 劇」。與中國官方避談「愛情」不同,泰國媒體與粉絲毫不掩飾地把魏無羨與藍忘機的關係當作愛情故事來討論。

粉絲二創作品(同人小說、視頻剪輯、繪畫)大量湧現,社交平台上「魏藍」的情侶形象被高度強調。主演肖戰與王一博在泰國的粉絲見面會,現場氛圍充滿「CP 狂歡」,觀眾直呼「在一起」。

  1. 情動的特質

在泰國,情動不再是壓抑或隱喻,而是公開的、直白的浪漫情感。魏藍之愛被粉絲理解為「純粹的愛情故事」,而非需要繞道解釋的「兄弟情」。這種轉譯,使中國 BL 在泰國語境中徹底成為一種可見的浪漫文化資源。

四、韓國語境:宿命的虐戀情動

  1. 耽美文化背景

韓國本土早已有豐富的耽美漫畫(Manhwa)傳統,女性讀者群龐大。雖然韓國電視劇鮮少直白改編 BL,但觀眾對相關題材並不陌生。

  1. 《陳情令》在韓國的接受

《陳情令》在韓國播出後,韓媒與粉絲多直接稱其為「中國耽美劇」。韓國粉絲社群在網路上大量剪輯魏藍片段,並將主演互動視為「真實情侶感」。與中國粉絲不同,韓國觀眾不需使用「擦邊語」,而能公開討論魏藍愛情。

  1. 情動的特質

韓國文化中強調「宿命愛」「虐戀美學」。魏無羨與藍忘機跨越家族仇恨與世俗偏見的深情,恰好契合韓國浪漫敘事的核心範式。於是,《陳情令》在韓國被視為一部「宿命悲戀劇」,魏藍的情感承載了更多悲劇美學色彩。

五、比較與分析:跨文化的情動轉譯

  1. 三地語境比較

地區

官方定位

粉絲解讀方式

情動涵義特徵

中國

友情/兄弟情

透過暗示、符號再解碼,隱性「CP」文化

「欲言又止」的壓抑張力,粉絲共同體建構

泰國

直接 BL 劇

CP 正名、二創直白表達

熱烈浪漫,視為「中國式愛情」

韓國

耽美改編劇

公開 CP 消費,明星互動受追捧

強調宿命、虐戀感,與本土悲劇浪漫敘事對接

  1. 情動的跨國轉換

在中國,情動來自「壓抑中的釋放」:粉絲透過再詮釋,將禁語轉化為隱性浪漫。

在泰國,情動源於「直接浪漫」:魏藍之愛被等同於常見 BL 敘事,毫無掩飾。

在韓國,情動被轉譯為「宿命悲戀」:魏藍愛情與韓國文化的悲劇浪漫模式相契合。

這種跨語境的差異,揭示了中國 BL 出海的核心機制:同一文本,在不同文化場域中被賦予不同的情動意涵

六、理論意涵:BL 出海的文化政治

  1. 模糊性與多義性

《陳情令》的成功,恰在於其模糊性:既能在中國審查下存活,又能在海外被重新解讀為愛情。這種多義性,使其具備跨國流通的彈性。

  1. 粉絲作為情動的共同體

粉絲的參與是情動意義生成的關鍵。無論是中國的隱性解讀、泰國的二創狂歡,還是韓國的虐戀再詮釋,粉絲社群都是情動的承載者與再生產者。

  1. 軟實力與「去中國化」

對愛優騰而言,BL 劇出海是文化軟實力的一部分。但在海外,《陳情令》往往被去脈絡化,成為「全球 BL 流行」的一環,而不一定強調「中國性」。這也顯示文化輸出在跨國流通中可能被「去中國化」並重新整合。

七、結論

《陳情令》作為中國 BL 改編劇的代表,在中國、泰國、韓國的接受差異揭示了情動文化的跨國流通邏輯。它在中國語境中是壓抑與隱喻,在泰國語境中是公開的浪漫,在韓國語境中則是宿命的悲戀。

這種差異,不僅反映了各地文化對 BL 的接受程度,也揭示了粉絲作為「情動生產者」的重要性。更深層地說,《陳情令》的出海案例展現了中國影視如何在審查、商業與全球化之間找到一條模糊而靈活的路徑。

換言之,《陳情令》並不僅是一部影視作品,而是一個「情動節點」:它串聯起不同文化中的情感共鳴,並在跨國轉譯中,展現了 BL 敘事作為全球流行文化的重要力量。

Views: 1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