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朱子治家格言》聽得多了,不過每次都是看到「黎明即起,灑掃庭院」而止,因為我對黎明即起毫無興趣,於是便從不看下去。
今天空閒,又是亂翻書看,找到了《朱子治家格言》,總算看了一遍,他的治家格言有些十分大男人主義,思想迂腐,例如:
「童僕勿用俊美,
妻妾切忌艷裝。」
他的理由大概是妻妾艷裝會惹來狂風浪蝶,他的妻妾是要在家中做黃臉婆的,我自然反對,不單只我,相信所有愛美的女性也會反對,而且,妾什麼?現在沒有妾這回事了。…
ContinueAdded by Sena Wang on October 5, 2020 at 4:30pm — No Comments
很不喜歡只顧自己不顧別人的人,只可惜,很多人誤會了這就叫做有性格,這就叫做我行我素,其實,這什麼也不是,只是自私而已。
我們雖然不為別人而生存,但也決不是只為傷害別人而生存,如果人一味要爭取最有利於己的東西,而全然不顧及是否傷害了別人,那是品格低下的。試過拍廣告照片,用了幾個業餘演員,其中一個看中了另一個身上的服裝,便硬要人家跟她對調,另外一個雖然不大願意,但是為了避免爭吵,便讓給她穿了。那個爭人家服裝穿的就是只顧著爭取自己喜歡的東西,卻完全不理會別人會不會不開心,既然嫌自己身上那件不夠漂亮,為什麼要推了給別人穿?那自是討人厭的。…
Added by Sena Wang on October 5, 2020 at 4:30pm — No Comments
摩洛哥北部古城、海港丹吉爾 (Tangier),位於非洲大陸西北角進入直布羅陀海峽的入口處,同歐洲大陸隔海相望,座落在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
東進地中海和西出大西洋的船隻,從這里經過或停泊,大西洋東岸南來北往的船隻,也要在這里調整航向,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歷來為兵家爭奪之處。
丹吉爾城沿海濱山坡而建,風和日麗,氣候宜人,白色住宅、綠色山野和蔚藍海水交相輝映,是一座風光明媚的海濱山城。…
Added by Batu Empatbelas on October 5, 2020 at 4:00pm — No Comments
德勒茲和章太炎的差異觀: 抵抗資本主義
德勒茲在對柏格森的闡釋中,將差異(difference)從確定(determination)那里區分出來。照德勒茲看,黑格爾的辯證法代表一種線性的運動,因為他關於差異的看法是外在於事物本身的,因此不得不同時牽涉著確定(determination)和矛盾(contradiction)。…
Added by 超人偶爾飛 on October 4, 2020 at 11:30pm — No Comments
另一方面,‘存在者是什麽?’這個問題也追問:何者是以及如何是最高存在者意義上的存在者?這就是對神性的東西和神的追問。這個問題的領域是神學。關於存在者之存在的問題的雙重形態在‘存在-神-學(Onto-Theo-Logie)’這一名稱當中得到了概括。‘存在者是什麽?’這個褶子的問題一方面是說:存在者(一般)是什麽?另一方面是說:什麽(何者)是(絕對)存在者?”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海德格爾在這段文本中仍然是在形而上學之歷史的視角下討論“褶子”,但這里所說的褶子顯然不再是超越於形而上學的思想可能性之外的“真理”,而是形而上學的本質性構造(Verfassung/constitution)。換言之,這里所說的褶子的不再是須要以超越形而上學的方式在其真理方面被思的存在論褶子,而是在形而上學的歷史發展中始終作為其結構呈現的追問普遍存在者性(Seiendheit)的存在論和追問最高存在者的神學的形而上學褶子(plimétaphysique),這種褶子使形而上學展現為存在-神-學。…
Added by 超人偶爾飛 on October 4, 2020 at 10:00pm — No Comments
安靖教授:“褶子”的海德格爾起源與德勒茲的形而上學批判
關於德勒茲與海德格爾這兩位二十世紀重要哲學家的關係,Leonard Lawlor在他的Thinking through French Philosophy中做出了如下富有激發性的評論:“與人們的預期不同,德勒茲在《差異與重復》中提到的第一位哲學家並非柏格森、尼采或斯賓諾莎,而是海德格爾。德勒茲所說的‘海德格爾的存在論洞見’——亦即差異必須在不經過任何同一中介的條件下使不同之物相互發生關係——的確全面指引著德勒茲在《差異與重復》中的思考。
因此,我認為我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差異與重復》就是德勒茲的《存在與時間》。我甚至認為我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德勒茲的《差異與重復》在1968年的出版和《存在與時間》在1927年的出版同樣重要。”在《差異與重復》中,德勒茲是在“關於海德格爾的差異哲學的註釋(Note surla…
Added by 超人偶爾飛 on October 4, 2020 at 9:30pm — No Comments
其後,我們必須在表象序列之前,在這一區域內搜尋文學的權能。在這里,其他的在場模式、個性化和聯接在運作著。這正是年輕的福樓拜在第一部《聖安東尼的誘惑》(Tentation de saintAntoine)中探究的。
在此書中,他宣布了文學的絕對性這一本質基礎。沒有這些,此書就只剩下些戲劇性的俏皮話。這就是“誘惑”的要旨所在。安東尼受魔鬼折磨,一個以斯賓諾莎主義者的形象出現的魔鬼,卻是19世紀的模樣——和叔本華同時代的斯賓諾莎。
在與不斷增殖的怪物——有身體而沒有器官的怪物——遭遇之後,這一魔鬼拽著安東尼飛上了天。【182】在太空中,安東尼聽見自身存在的碎片伴隨著淒厲的尖叫,和持續的顫抖一道墜毀。…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October 4, 2020 at 9:00pm — No Comments
位於這一體系中心的是被表象者具有規範性[normativité]力量這一原則。根據這一原則,被表象的主體控制著其表象的形式、相稱的類型,以及相應的表達模式。【180】根據這一原則,不管表象的是國王還是資產階級,牧羊人還是動物,人們必須選擇屬於不同類型,意味著不同作文法則的詩歌形式。
人們必須采用不同的語言和音調:由悲劇風格的高貴統一(在這里,女僕在其女主人上升的格調中表達了她低賤的想法)到小說繪聲繪色的多樣性(在這里,每個人說著和他自身社會地位一致的話)。…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October 4, 2020 at 9:00pm — No Comments
德勒茲的最終文本之一題為“巴特比(Bartleby)或文學句式”。[1] 這一標題是他特有閱讀方式的最好總結。與其他神聖文本(texte sacré)傳統不同,他將這一作品描述為句式的開發:實現文本質料性(matérialité)的一項質料操作。“句式”(formule)這一術語置作品的思想於二元對立中。
一方面,句式與故事(histoire)、與亞里士多德的情節(intrigue)相對。另一方面,句式又與象征(symbole)、與意義隱藏在敘述背後這一想法相對。因此,《巴特比》不是一個關於貧困的書記員的古怪與不幸的故事,也不是人類處境的象征。它是一種句式,一場演出(performance)。
…
Continue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October 4, 2020 at 8:30pm — No Comments
德勒茲否定了自己有知識庫,原因是他並不是一個想建立一個宏大的哲學體系,和自己的哲學體系的這樣一個人。即使是他重新去談論同樣的思想家同樣一個問題同樣一個概念的時候,卻讓我們感覺到是在談一個完全全新的或者是另外一個人和問題,例如他說尼采,他前後兩次談及的尼采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形象。
第一個形象是一個嚴謹而系統的思想家,基於對權力意志的複雜概念建立了自然哲學。而第二個形象是在《千高原》里提出來過的一個發明了新話語的人,他使用的哲學是一種反哲學,它的定義是根據它與外界強度的關係所定義的,他並沒有提出一種所謂的自然哲學,相反這個尼采是一個格言警句式的思想家。…
Added by 超人偶爾飛 on October 4, 2020 at 8:00pm — No Comments
如今,坐上西去的列車,經過沙坡頭段沙漠時,沿途那些化腐朽為神奇的麥草方格,那些郁郁蔥蔥的沙生植物,那些巍然挺拔的樹木,無不在訴說著一個中衛人歷盡艱辛而不退縮的經歷,訴說著治理沙漠浩大工程的豪邁。應該說,沙坡頭旅遊風景區的誕生,就是中衛治沙成果的濃縮。沒有治沙成果,就沒有舉世聞名的沙坡頭。中衛人民造就了沙坡頭,使沙坡頭名揚四海。
經過半個多世紀治理,沿騰格里沙漠邊緣,中衛人民營造出一條綠色屏障,不僅有效地改善了生態環境,也使生存空間得到了擴展,迫使沙漠後退15公里,奪回了被風沙吞沒的土地。沿北幹渠、堿堿湖一線,開發沙荒地10萬畝,搬遷乾旱山區群眾定居,使昔日“黃沙滾滾不見天,風吹蒿斷無人煙”的北部沙漠成為渠道成網、園林成片、良田成方、瓜果滿園、稻麥飄香的新灌區。…
Added by 文創 庫 on October 4, 2020 at 7:30pm — No Comments
如何理解德勒茲?什麽是德勒茲?
德勒茲作為撰寫過文學、電影、音樂和繪畫等眾多藝術領域評論的後現代哲學家,其理論和概念的影響都遠遠超出了哲學領域。“褶子”作為德勒茲重點闡述的概念之一,與他的“根莖”、“差異”、“運動-生成”、“欲望”等詞匯一起構成了其激情的生命哲學。而由新世紀當代藝術基金會主辦、汪民安教授主編的當代藝術評論期刊《褶子》正是受到了這個概念的啟發,將目光聚焦在當代優秀的國際藝術評論以及哲學家撰寫的思考藝術的經典文本,期望對國內藝術評論和藝術創作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
ContinueAdded by 超人偶爾飛 on October 4, 2020 at 7:30pm — No Comments
本文研究架構如表 2 所呈現,本文從三生漁業及社區發展的永續面為基礎,探討八斗子漁村面臨之問題,經由跨領域專家意見,執行漁村再生相關工作項目後,得到輔導結果,並於輔導過程中之問題得到未來輔導方向與重點。各節重點如下:「八斗子現況」一節,旨在於了解地方居民需求,歸納發展共識與遊客之感受,試想以地方特色為代表,發展相關產業之可行性。經由專家平台(詳見圖 3(c)(d))歸納相關訊息後,整合地方資源舉辦海洋特色市集一場,於「海洋創意市集試辦-引進創意推展文化觀光」一節,闡述輔導地方居民舉辦創意市集之過程與結果。並就漁村年輕人口外流、居民意識提升、社區環境及硬體設施改善,於「八斗子漁村社區農(漁)村再生」一節加以闡述。
為對應上述問題,本文分別以下述章節進行分析,並描述輔導過程及結果,包含「漁村資源之 SWOT…
ContinueAdded by 開篷樂勢力 on October 4, 2020 at 7:26pm — No Comments
包蘭鐵路穿越騰格里沙漠44公里,尤其沙坡頭地段屬流動性大沙丘區,風吹沙移,嚴重威脅著行車安全。在國家科研部門、地方政府和中衛人民共同拼搏下,沙坡頭這段以沙丘高聳、流動性大,被蘇聯專家稱之為盲腸地段的沙漠,自通車半個世紀以來,由於人工治沙,從未發生過因流沙掩埋鐵道而造成道路不暢的問題。
包蘭鐵路是祖國西北交通大動脈,更是中衛人民心中的一根神聖銀線,用心呵護它,用汗水守護它,是中衛人神聖的責任。經過不懈努力和探索,中衛人發明了用麥草在活動沙丘上紮設方格固定流沙的辦法,使肆虐的沙丘穿上了“天衣”,破天荒地被固定住了。…
Added by 文創 庫 on October 4, 2020 at 4:30pm — No Comments
《沙坡頭的思緒》電視紀錄片
主要參考資料:竺可楨《向沙漠進軍》,楊富國《風雨沙坡頭》,楊兆興的長篇報告文學《沙坡頭世界奇跡》等。
在騰格里沙漠邊緣,沙坡頭宛如鑲嵌在騰格里沙漠上的一顆明珠,散發著迷人的光彩。沙坡頭,經過數代人的艱辛治理,因治沙成果和環保效益,致使一處生命不敢問津的地方,成為一處環境秀美、景色獨特的國家5A級旅遊風景區,成為世界治沙史上的創舉、環境保護的典范。從此,沙坡頭聞名於世。
沙坡頭區地處騰格里沙漠邊緣,沙漠總面積達1068.13平方公里,佔版圖總面積近五分之一。有史以來,沙漠成為懸在中衛人民頭頂的一大禍害,流沙侵襲,吞噬良田,冬春黃塵蔽日,中衛人稱作“刮黃風”。…
Added by 文創 庫 on October 4, 2020 at 4:30pm — No Comments
具體地說,正是現代大眾媒介取代古典媒介這一必然進程,使審美現代性成為可能。應該說,現代傳播媒介(報紙雜誌)確實影響了文學審美現代性的發生。但進入電子媒介時代後,文學審美現代性開始朝後現代性轉型。張晶就指出:“從人類對世界的把握方式來說,目前已進入一個視覺文化時代。視覺圖像無所不在地包圍著我們,使我們不知不覺地從以文學為主要的審美方式轉變為以視像為主要的審美方式。”…
Added by TV Plus on October 4, 2020 at 2:18pm — No Comments
普通人憑借常識本能,害怕自己與別人在想法或行為上有什麽不同,害怕言行會給自己帶來麻煩。這種害怕來自“不確定性”,“不確定性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而且隨著時間推移,它不是有所減少,而是增加了。在外面、在街上、在普通的社區里,‘每個人’都很開心。一個人聽不到抗議聲,顯然也看不到任何抗議。”人們在私下聊天會說,“還不算太壞”,“你都看到了”,或者“你是杞人憂天啊。”盛世景象使人們選擇將害怕隱藏在心里。…
ContinueAdded by Jemaluang 三板頭· on October 4, 2020 at 2:17p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7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5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9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5 Comments 86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5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7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9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