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學靈文化随筆#文化精品頂目創意(6)

《沙坡頭的思緒》電視紀錄片

主要參考資料:竺可楨《向沙漠進軍》,楊富國《風雨沙坡頭》,楊兆興的長篇報告文學《沙坡頭世界奇跡》等。

在騰格里沙漠邊緣,沙坡頭宛如鑲嵌在騰格里沙漠上的一顆明珠,散發著迷人的光彩。沙坡頭,經過數代人的艱辛治理,因治沙成果和環保效益,致使一處生命不敢問津的地方,成為一處環境秀美、景色獨特的國家5A級旅遊風景區,成為世界治沙史上的創舉、環境保護的典范。從此,沙坡頭聞名於世。


沙坡頭區地處騰格里沙漠邊緣,沙漠總面積達1068.13平方公里,佔版圖總面積近五分之一。有史以來,沙漠成為懸在中衛人民頭頂的一大禍害,流沙侵襲,吞噬良田,冬春黃塵蔽日,中衛人稱作“刮黃風”。

黃風,強者為沙塵暴,輕者為揚沙天氣,在這樣的條件下生活,中衛民眾對沙漠的感觸尤深。沙漠的危害古人也有記載,清代中衛知縣黃恩錫在一首《沙坡吟》詩中寫道—

“輪轅去弗庸,濡足沒人跣。登登隨馬跡,盤盤因峰轉。據鞍心已煩,步遲為沙軟。忽復暴風至,沙礫向空卷。仰看天欲昏,河流聲莫辨。俯視下深淵,失足慮不免。”


這就是歷史上沙坡頭的真實寫照。至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這里的沙漠前哨已風沙堆積,圍逼縣城西門外,風助沙威,沙暴肆虐,以年均4.5米的速度逼迫人退,壓埋侵蝕良田禾苗及溝渠。向沙漠宣戰,這是中衛人民別無選擇的選擇。

包(頭)蘭(州)鐵路在中衛境內6次穿越沙漠,其中以沙坡頭坡度最大,從20世紀50年代起,在鐵路兩側營造防風治沙工程。這項工程取得了成功,鐵路兩側巨網般的草方格里長滿了沙生植物,金色沙海翻起了綠色波瀾,包蘭鐵路沙漠段50多年來安然無恙。

旅遊部門發現沙坡頭這一獨特資源,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打造,現已成為頗具特色的名勝風景區,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首個國家級沙漠生態自然保護區。2007年5月8日,沙坡頭經國家旅遊局正式命名為5A級旅遊景區。


新中國成立後,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衛人民以堅韌不拔的精神,和鍥而不舍的毅力開始治理沙漠,平沙造田,植樹造林,不斷探索和總結,有效地遏制了沙漠的肆虐,收到了人沙對峙或人進沙退的效果。


1950年成立中衛固沙林場,每年機關幹部、學校師生、附近群眾自備苗木、乾糧、工具,春秋兩季到騰格里沙漠邊緣植樹,幾十年來從不間斷。隨著國家重點建設項目包蘭鐵路大動脈建成通車,為保證鐵路暢通無阻,沿騰格里沙漠鐵路一線治理沙漠、防風固沙變得前所未有的重要。

Views: 1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