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2.場面之美
袁宏道游記中除了對山水、女性的描寫,還出現了盛大的游人娛樂場景。明中後期手工業、商業快速發展,城市繁榮,人民思想的開放、活躍,催生他們對於更高層次生活品質的需求。此時,旅游活動成為一種新的風尚,有「名勝游」「周邊游」,或是在城市裡,或是附近的風景名勝區,張岱等人都記載過西湖、滿井的旅游盛況。
《虎丘記》一文,作者以市井之人的眼光來觀賞這一極具瑰麗色彩、喧闐之狀的盛景。《滿井游記》中直觀呈現了一幅春日美景圖,自然生靈的加入使得整個郊外都洋溢著春天的氣息與活力。…
ContinueAdded by 未知 非可怕 on February 27, 2025 at 10:30pm — No Comments
鼓曲是唱給人聽的,觀眾是決定一個藝術門類發展前途的重要因素之一。楊妤婕認為,浸染、熏陶需要時間,培養觀眾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急不得。她以天津人民廣播電台播放《曲苑大觀》節目為例,「這個節目每天在固定時段播放京韻大鼓、梅花大鼓、單弦、北京琴書等,據我所知起碼有40年了,天津的很多觀眾都是從這裡接觸並喜歡上鼓曲的」。
楊菲的青春鼓曲社現在所做的另一項工作就是培養社會各年齡段的曲藝愛好者,普及和尋找鼓曲傳承人,讓大家有一個可以學習曲藝的地方。
沒有新作品等於「零」發展…
ContinueAdded by TV Plus on February 27, 2025 at 10:00pm — No Comments
3.斯維特拉娜·博伊姆(Svetlana Boym)——懷舊可被操控,分為「修復性」與「反思性」
關鍵詞:修復性懷舊(Restorative Nostalgia)、反思性懷舊(Reflective Nostalgia)
在《懷舊的未來》(The Future of Nostalgia, 2001)中,博伊姆提出:…
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February 23, 2025 at 11:00pm — No Comments
了解這一點之後,對這個社會的教育系統和傳播媒體所給你的許許多多所謂的知識,你發現,恐怕有百分之六十都是半真半假的的東西。
比如說,我們從小就認為所謂西方文化就是開放的、民主的、講究個人價值反抗權威的文化,都說西方是自由主義的文化。用自己的腦子去研究一下歐洲史以後,你就大吃一驚:哪有這回事啊?西方文藝復興之前是一回事,文藝復興之後是一回事;啟蒙主義之前是一回事,啟蒙主義之後又是一回事。
然後你也相信過「中國兩千年專制」——你用自己的腦子研究一下中國歷史就發現,咦,這也是一個半真半假的陳述。…
ContinueAdded by INGENIUM on February 23, 2025 at 11:00pm — No Comments
1.汗為心之液:什麼是汗?「陽加於陰謂之汗」(《素問·陰陽別論》)。「陽」,是指體內的陽氣;「陰」,是指體內的陰液。所謂「陽加於陰謂之汗」,是說汗液為津液通過陽氣的蒸騰氣化後,從玄府(汗孑L)排出的液體。汗液的分泌和排洩,還有賴於衛氣對腠理的開闔作用。腠理開,則汗液排洩;腠理閉,則無汗。因為汗為津液所化,血與津液又同出一源,因此有「汗血同源」之說。血又為心所主,汗為血之液,氣化而為汗,故有「汗為心之液」之稱。…
Added by 東方求敗 on February 23, 2025 at 10:34pm — No Comments
在《美學散步》的重要篇章《中國美學史中重要問題的初步探索》中,宗白華援引老子《道德經》中的名句:「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16]以解釋道家的核心概念。他認為「無」在這里,指的便是老子的「道』,即一種「生命的節奏」。然而,在老子的宇宙觀中,化生萬物的道絕非源自一片空無,在《中國詩畫中所表現的空間意識》中,宗白華繼續引用《易經》的文本:「一陰一陽謂之道。」[17]也就是說,作為中國人最根本的宇宙觀,「道」的概念即是持續不斷的陰與陽的結合、虛與實的結合、一與多的結合。…
ContinueAdded by Batu Empatbelas on February 23, 2025 at 3:30pm — No Comments
對於雅各布森和巴特來說,文學在具有自我指涉性的同時,都具有這一功能。對雅各布森而言,文學語言將注意力吸引到文學自身,為的是讓人們注意到特殊的語言用法所表示的對現實的新看法。對於巴特和他贊賞的作家來說,文學程式吸引注意,為的是引導人們看到它的意識形態含義。這種向外指涉的傾向,其根源其實和「向內轉」是一樣的。身份危機的焦慮當初表現為「為藝術而藝術」這樣凌然不可侵犯的聲音,其結果不僅沒有實現爭取獨立身份的預期目的,「反而削弱了藝術的哲學和社會權威,使得藝術本來就處於邊緣的社會地位合理化了」。(13) (徐秋紅:5)
藝術的孤傲最終走向孤芳自賞和孤立無援,這必然導致身份危機的另一種表達:向外指涉。藝術的重要性,需要由它對現實發表看法獲得。這就是我們看到的從俄國形式主義開始就有的,與自我指涉性伴隨的更新意識的功能。藝術回歸價值關懷,這也是托多洛夫在《批評的批評》…
Added by 冬菜一斤 on February 23, 2025 at 11:31am — No Comments
想像一下,你有機會參加一場關於自傳民族誌(autoethnography, 或譯自我民族誌)與個人敘事(personal narrative)的工作坊。
想像這場工作坊由兩位長年專注於撰寫自傳民族誌故事與教授敘事探究(narrative…
Added by Rajang 左岸 on February 23, 2025 at 7:00am — No Comments
那些學說對懷舊消費現象持批判反思態度?
在懷舊消費(Nostalgic Consumption)的研究中,持批判反思態度的學者往往強調其商品化、意識形態操控、擬象性(simulacra)等問題,並質疑懷舊如何影響我們的歷史認知、社會認同和消費行為。
以下是幾個具有代表性的學術立場:
1. 讓·鮑德里亞(Jean Baudrillard)——懷舊即「擬象」,是對真實歷史的掩蓋…
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February 23, 2025 at 6:30am — No Comments
3.萊斯利·阿黛爾·考夫曼(Leslie Adelson)—— 記憶與情動的交匯
關鍵詞:記憶的情動轉向(Affective Turn in Memory)、「情感遺產」
現代懷舊消費不僅是影像、物品,還涉及情感體驗,如懷舊食品、懷舊音樂、復古服飾等。
懷舊帶來的感官觸發…
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February 23, 2025 at 6:00am — No Comments
西伯利亞東部通古斯族的吉利亞克人[作者這里有誤。吉利亞克人不屬通古斯族。有的學者將之劃入古亞細亞族。]每年1月份舉行一次與此相同的熊節。「在他們的宗教儀式中,熊是全村最受照顧的對象,是最主要的角色」。把老母熊殺掉,小熊在村里養起來並不給它喂人奶。當熊長得夠大了,就從籠里取出來,拖著走過村子。但是,他們先把它引到河邊去,認為這樣做會保證各家打漁豐收。然後把它牽到村里各家,各家有魚、白蘭地等物獻給它。有些人匍伏在它面前。…
Added by Bayrut Alhabib on February 22, 2025 at 10:30pm — No Comments
關於懷舊消費與擬象(simulacra)的問題,情動領域(affective turn)的學者中,有不少探討過懷舊如何作為一種情感策略影響個體與集體的認同、消費模式以及媒介傳播。
以下是幾個核心學者及其相關觀點:
1. 斯維特拉娜·博伊姆(Svetlana Boym)——《懷舊的未來》(The Future of Nostalgia, 2001)…
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February 22, 2025 at 10:00pm — No Comments
現場性包含一部分難以精確形容的氣或能量,要從理論上定義有很多挑戰,但如果反過來想,沒有現場的話會缺少什麼?其中兩個很重要的差別是:
第一,實體表演時表演者與觀眾的共情關係,是在互相觀察、影響之下微妙地流動,而虛擬實境中顯然影像是單向輸出的,表演者無法感受到觀眾。
第二,在現場表演中情動的傳達,就我個人而言比在虛擬實境中強烈,但透過虛擬實境的媒介結構與安排設計,還是可以保留一部分。我自己觀賞劉守曜虛擬實境紀錄時,沒有辦法感受到表演者的氣場和現場性,但是相較於2D電影,還是更有臨場感,並且在某些段落能感受表演者的情動。
根據哲學家布萊恩·馬蘇米(Brian Massumi)的說法,情動與情緒兩個概念的差異在於情動是原初的、非意識的、無意指(asignifying)、非主體或者前主體的,而情緒是衍伸的、意識的、具有意義的,並且可以和主體嫁接在一起。…
Added by desafinado on February 22, 2025 at 10:00pm — No Comments
白楊樹的湖中倒影,讓人頓悟「美」
在台灣,我大概一年只做一次演講。今天來跟法學院的同學談談人文素養的必要。人文是什麼呢?我們可以暫時接受一個非常粗略的分法,就是「文」、「史」、「哲」,三個大方向。
先談談文學,指的是最廣義的文學,包括文學、藝術、美學,廣義的美學。為什麼需要文學?了解文學、接近文學,對我們形成價值判斷有什麼關係?如果說,文學有一百種所謂「功能」,而我必須選擇一種最重要的,我的答案是——德文有一個很精確的說法——macht sichtbar,意思是「使看不見的東西被看見」。…
ContinueAdded by Paetiyo on February 22, 2025 at 1:00pm — No Comments
什麼是好詩?如果讓我來「摸象」,我認為那些舉世公認的好詩,大抵是感性、智性與神性的結合
詩,就像一頭大象,而全天下的詩人,其實都是盲人摸象。每個詩人的知識結構與社會生活的時空不同,創作的經驗不同,寫出來的詩,也就各有千秋,很難有統一的、標凖的答案。這很像太陽的萬丈光芒,一個優秀的詩人,如果能夠拽住其中一縷,寫出幾句或幾首好詩來,那就是造化有成了。
那麼,什麼是好詩?如果讓我來「摸象」,我認為那些舉世公認的好詩,大抵是感性、智性與神性的結合。…
ContinueAdded by Crna Gor on February 22, 2025 at 12:00pm — No Comments
曲藝是中國文藝百花苑中的一朵奇葩,是老百姓喜聞樂見的一門說唱藝術。隨著社會的發展,各種新媒體的出現給曲藝的發展帶來了挑戰。同時,微時代快捷的傳播方式也為曲藝提供了新的傳播途徑。曲藝能否善用微時代新媒體的優勢來開拓新思路,推進曲藝的創新與發展,是當前曲藝工作者面臨的新課題。
新媒體讓曲藝煥發生機
「看得少,聽得少,自然不懂也不了解。只有多創造機會,讓更多的年輕人與鼓曲親密接觸,他們才有可能欣賞並喜歡上這門獨特的藝術。」作為評書版《海賊王》的幕後策劃,「80後」的謝岩這些年來想方設法加強戲曲曲藝的傳播。他創新推出的評書《海賊王》在考拉電台社區引發無數「圍觀」。大家都覺得這種新形式「太好玩了」。…
Added by TV Plus on February 22, 2025 at 12:00pm — No Comments
Added by Virunga on February 22, 2025 at 11:30am — No Comments
Added by 就是冷門 on February 22, 2025 at 11:30am — No Comments
Added by 鮮拿哥 on February 22, 2025 at 11:30am — No Comments
四
如果我們都是對外的隨時敞開的情感主體的話,那麼,我們可以說,我們都是情感自動機(auto-affection),「作為情感自動機,在我們之中始終存在著接續的觀念,伴隨著此種接續,我們的行動能力或存在之力也在一條連續線上以一種連續的方式得以增強或減弱。這就是我們所謂的affectus,這就是我們所謂的生存(exister)」(《萬塞訥》 8)。這種接續的連續線正是生成…
ContinueAdded by 創客有多熱 on February 22, 2025 at 11:00a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3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1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6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3 Comments 83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5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0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3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5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