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809)

曾浩年·德勒兹: 困在別人的夢中,你就完了(7)

正正是約伯對苦難的拒絕本身,對上帝的質問中,才使得上帝可以改變世界的空洞,成就真理。所以約伯所說的話,對自己的辨護,并不是因為"超越自己智力",所以就不應該說,不應該問;   反而是,約伯通過這個無保証的,走出超越自己極限的一步,才達到真理——了解到的確自己是無罪的,也使上帝要給予回他所應得的

 

但是,約伯也并不是單純的無罪,因為一開始,他自大地堅持自己的無罪,直接地認為真理是在自己這一邊這個想法本身,妄想上帝/大他者必定是搞錯了,就是一個罪。直接認為自己的純潔,和直接接受自我的罪只是同根同源的自大結構,同時兩者都沒有真正地接受世界的荒謬和不完整性,還是停留在行動的真理是確定的,有保証的。…

Continue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July 18, 2020 at 10:05pm — No Comments

丹尼爾·R·萊文:我的第一份工作~擦皮鞋的人

王麗君 翻譯



我的父母在賓夕法尼亞洲的沙勒羅伊經營了一家小餐館,名叫帕弋尼斯。餐館每周營業7天,每天營業24小時。我的第一份正式工作就是專門為那些來餐館就餐的人擦皮鞋。那時候我6歲。我父親小時候也擦過皮鞋,所以他教我怎麼樣才能把皮鞋擦得亮亮的。他告訴我,擦完鞋後要征求顧客的意見,如果他不滿意,就把皮鞋重新擦一遍。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要幹的活也增加了。我10歲的時候還負責收拾餐桌,幹勤雜工的活。父親笑容滿面地告訴我,在他雇傭過的勤雜工中,我是幹得最好的。…



Continue

Added by Temer Loh on July 18, 2020 at 9:20pm — No Comments

馮夢龍《情史》天臺郭氏

天臺人郭氏,楚楚動人,頗有姿色。她嫁給了某卒為妻。千夫長李某貪戀美色,很愛慕她。當卒去遠方戍守之時,李某來到卒的家裏,想方設法調戲郭氏,但郭氏卻毅然不可觸犯。等丈夫回來後,郭氏把這一切都告訴了他。 

一天,李某從卒家門前路過,卒回想起從前那件事,怒形於色,趕快拿刀而出,可李某卻逃走了,並將此事投訴於官府。這持刀殺本部官的行為,理當死罪。卒遂被捉幸獄中。郭氏則親自給卒送飯。送飯回來就關上門在家中紡織,以此謀生,掙得衣食。

 …

Continue

Added by 梭羅河畔 on July 18, 2020 at 9:19pm — No Comments

陸志韋《晚鴉》

杏黃的背景, 

七零八落的幾塊青天。 

好一陣烏雪 

把暖烘烘的夕陽裝點。 

一眨眼不飛, …

Continue

Added by 風華正茂 on July 18, 2020 at 5:22pm — No Comments

詩陽詩選《致半島與太陽的影子—— 我願以里拉琴,換取阿波羅的影子》(3)

有如海底的古剎躍出沈沙,妳的影子,以飛檐的慣性,劃開人生空寂

的浪濤,在島的一側。

 

一切都平靜下來,妳的影子有如年輪一圈圈擴散,環心如一朵無瑕的

聖像。大海是藍色的鏡子,以永恒的存在盛接又一個黑夜,和在黑夜里憂

傷的孤島。

 …

Continue

Added by Cheung Po Tsai Cave on July 18, 2020 at 5:00pm — No Comments

陳育虹·立春

霧裡的老樹知道



自己在霧裡嗎?知道

自己開了星點小花

在這陰鬱的早晨

幾隻麻雀為它雀躍

它多麼精準

一年年永遠是

立春時候,它開花

就算在劫後…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July 18, 2020 at 3:49pm — No Comments

楊照《故事照亮未来》手段(上)

我有一位以前在美國認識的朋友, 現在在波士頓的醫院里擔任精神醫師。幾年前, 他被國防部征召, 去受了短期訓練, 訓練的內容是"如何協助從戰場上回來的軍人安定心理"。

訓練中, 他讀到美國國防部發的一本厚達五百頁的手冊——《戰爭精神學》。其中有一個表, 列了二十種戰鬥當中經常感受到的精神壓力來源。其中包括"害怕死亡"、"目睹同伴死亡", 等等。看完那個表, 我的朋友發現一件奇怪的事, 表上的壓力因素, 沒有"殺人"這一項。

 

戰鬥當中, 每個人都可能殺人。殺人絕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殺人更不會是件日常會有的經驗。每一個社會都有明確的法律規範"不准殺人", 《聖經》里的摩西十誡也明說"不可殺人"。照理說,…

Continue

Added by Paris En mémoire on July 18, 2020 at 3:30pm — No Comments

旅遊部長南茜·蘇克莉主張:培訓更多“說故事的人”

旅遊藝術及文化部長拿督斯里南茜蘇克莉主張培訓跟多“說故事的人”,從日常生活細節處發覺能引人入勝的特色,“例如有人能生動地介紹炒粿條,能向遊客推介好吃的炒粿條,從那裏有得買粿條、制作過程,還有後面的精彩故事。”

“幾天前,有人來找我,主張用說故事的方式來推介大馬旅遊業,我想這是精彩的。我要求所有國會議員發掘選區內能言善道的人,想外賓介紹本地的精彩文化,例如以人名取名的地名,他是誰,背後有什麽故事。”

她說,她已經找了一些可以訓練說故事的老師,以她的選區開始培育說故事的人才,“以種稻為例,他們可以講解種稻過程,也可以講講只有在8月出現的小魚,為何河裏有很多蝦,為何蝦以鱷魚背後的角質為食,這些故事都很精彩的。”…

Continue

Add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July 18, 2020 at 3:00pm — No Comments

J.G. 弗雷澤·信仰與巫術研究《金枝》(45)

阿蒂斯自行閹割的傳說,明明是要說明他的祭司的自行閹割,祭司在開始服侍女神之前一般都要先閹割。他之死於野豬的傳說,是要解釋他的信徒、特別是珀西納斯人不吃豬肉的原因。同樣,阿多尼斯的信徒也不吃豬肉,因為野豬殺害了他們的神。據說阿蒂斯死後變成一棵松樹。

羅馬人在與漢尼拔 [約前247~約前183,迦太基名將,曾對抗羅馬並侵入意大利。] 長期戰斗行將結束的時候,於公元前204年采納了弗里吉亞人對“諸神之母”的敬奉。因為有一個預言湊巧振奮了他們沮喪的心情,人們宣稱這個預言,得自《西彼拉佔語集》那本簡便的胡說八道的大雜燴,預言說如果把東方的這位偉大女神帶到羅馬來,外國的侵略者就會從意大利被趕走。…



Continue

Added by Bayrut Alhabib on July 18, 2020 at 2:41pm — No Comments

詩陽詩選《致半島與太陽的影子—— 我願以里拉琴,換取阿波羅的影子》(2)

有如沙漠之風,妳的影子,飛旋著盤繞走向內陸的駝隊的征帆。

 

島上開著不甘宿命的野花,原始的印像被妳的影子拉回,酣睡在蓬鬆

的枯叢中,等待百年一次的七彩淚虹。

 

而我真正的生命也走向內陸,在沙漠之中,川流之上。妳的影子是征

途的航舵,是隱蔽的迷津,面對我清澄的現實與綠洲。…

Continue

Added by Cheung Po Tsai Cave on July 16, 2020 at 5:00pm — No Comments

聶魯達《我喜歡你是寂靜的》

I like for you to be still

我喜歡你是寂靜的  

I like for you to be still, it is as though you were absent,

我喜歡你是寂靜的,仿佛你消失了一樣, 

and you hear me from far away, and you voice does not touch you。…

Continue

Added by 柚子帶點酸 on July 16, 2020 at 10:46am — No Comments

丹尼爾·R·萊文:我的第一份工作~歌唱家

我是在布魯克林長大的,那時我膽小,而且說起話來口吃得厲害,我最怕被老師叫起來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說話。有時,我知道上課時老師會叫我,我就逃學,每逢躲不開的時候,我就背著全班站著朗讀,同學們常常取笑我。



我真正得到解脫是在15歲的時候。那時正趕上經濟大蕭條,我不得不輟學,在曼哈頓地區幫父親和叔叔把服裝和鞋送到顧客家里去。他們付不起我的工錢,但是幹那種跑腿的差事改變了我的生活道路。

起初我對歌劇的愛好不斷增加——這主要是受媽媽的影響。我媽媽是一個業餘歌手了,她的嗓音優美。聽到我在家里唱歌,她就帶我去拜見一位聲樂老師。這位聲樂老師的工作室就在大都會歌劇院里。我心里充滿了對他的敬畏。我們交不起學費,但是他同意靠獎學金教我唱歌。…



Continue

Added by Temer Loh on July 16, 2020 at 10:44am — No Comments

楊照《故事照亮未来》神聖(下)

1882年, 日本明治天皇頒下一份重要的敕書, 規定軍隊不得涉入政治。敕書前言解釋軍隊與天皇的關係, 天皇是精神、是大腦, 軍隊則是天皇的軀體。敕書接著明言:不要為流俗所欺, 軍隊唯一的效忠對象就是天皇。對天皇的義務重於泰山, 相形之下, 生死輕於鴻毛。

 

這份敕書用意在防止政黨利用軍隊, 然而其變質作用卻是使得日本軍方從此不尊重、甚至輕視日本政府。在軍方眼中, 天皇是神聖的, 政府卻是世俗的、私利的, 因而在效忠天皇、為天皇服務的前提下, 日本軍方不只會反抗政府, 甚至還會理直氣壯地暗殺他們不喜歡、不同意的政府官員。

他們是效忠天皇, 還是假借天皇來擴張自己的權力?這兩種動機、這兩種做法, 到後來就都混在一起, 分不清楚了。日本軍方日益壯大,…

Continue

Added by Paris En mémoire on July 15, 2020 at 11:30pm — No Comments

詩陽詩選《致半島與太陽的影子—— 我願以里拉琴,換取阿波羅的影子》(1)

有如乾涸的流星雨之後眺望,我看得見妳轉動的影子,無形無蹤,在

神秘的時光里沈吟,在青春如許的天空里流動。

 

半島的西邊,白日的巨輪正在沈落,我的意念毫無拘束地醒來,從風

景的一角,跌進不朽的光明。妳的影子正在飄向幽藍深處,在異域的夕暉

之上,以閃閃的每一個瞬間換取天宇般的永恒。

 …

Continue

Added by Cheung Po Tsai Cave on July 15, 2020 at 5:00pm — No Comments

亦舒隨筆·自得之場 の 香閨?

我知道我不漂亮。但這並不阻止一個女人的房間像“香閨”。我房間永遠像寄宿生時期。書桌、筆、打字機、一張雙層床自香港運至臺北,再運回來。小電視機、臺燈、椅子,完了。住過宿舍的人都約模知道房中只備一張椅子,免得異性朋友坐得太舒服不肯走……總之看完《柳毅傳》馬上可以呼呼大睡一覺,醒來坐在地板上看電視,拿一句炒青豆吃得“啪啪”聲,真是青春長駐,可悲,數十年如一日;這不是兒時的暑假嗎?水晶化妝臺,粉紅花墻紙,白色地毯,性感睡衣,大頭玉照,全沒。 

Added by corps sans organes on July 15, 2020 at 4:30pm — No Comments

馮夢龍《情史》祝瓊

德興祝瓊的妻子程氏,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叫萃,一個叫英,母子三人都被姚寇擄掠去。祝瓊派人拿厚重的錢財去贖人。姚寇仍不滿意,只允許贖回他的長子萃,而依然拘捕程氏與幼兒。 

程氏對贖者哭泣道:“我將始終不有損於我的丈夫。”她到盤田坐在麥畦中,指寇大罵。姚寇一怒之下殺死了她。 

三天以後,有同族人路過此地,看見一個小兒走在麥畦中,他走過去一看,大驚失色,原來程氏的屍體在那裏。人已死了三天,又正值大署天氣,卻毫無腐爛情狀,臉色宛如生時一般。其幼兒斷奶三天竟然也沒死去。族人回去告訴祝瓊,祝瓊於悲痛之中前去收屍,並抱回了他的小兒子。祝瓊也終身不再娶妻。

Added by 梭羅河畔 on July 15, 2020 at 3:42pm — No Comments

遲子建《逝川》(9)

一條淚魚也沒捕到,是個空網,蒼白的網攤在岸邊的白雪上,和雪融為一體。吉喜毫不氣餒,總會有一條淚魚撞入她的網的,她不相信自己會兩手空空離去。又過了一段時間,曙色已經微微呈現的時候,吉喜開始起第二片網。她小心翼翼地拉著第二片網上岸,感覺那網沈甸甸的。她的腿哆嗦著,心想至少有十幾條美麗的藍色淚魚嵌在網眼裏。她一心一意地收著網,被收上來的網都是雪白雪白的,她什麽也沒看見。當網的端頭垂頭喪氣地輕輕顯露時,吉喜驀然醒悟她拉上來的又是一片空網。她低低地罵了上帝一句什麽,跌坐在河岸上。她在想,為什麽感覺網沈甸甸的,卻一無所獲呢?最後她明白了,那是因為她的力氣不比從前了,起同時網就顯得沈重了。 …

Continue

Added by Easy Tree on July 13, 2020 at 11:43pm — No Comments

紀伯倫《流浪者》交換

從前,一個窮苦的詩人在十字路口遇見了一個富裕的蠢人,他們互相對話。他們所說的一切,只不過是宣泄他們心里的不滿。

這時,專司馬路的天使經過十字路口,他用手按在這兩個人的肩膀上,你瞧,奇跡出現了:這兩個人如今交換了他們所擁有的東西。

於是他們分手了。然而,說也奇怪,詩人左瞧右瞧,但見他手里只有活動的乾巴巴的砂子;蠢人閉上了眼睛,但覺得他心里只有活動的雲彩。

Added by Copil on July 13, 2020 at 11:43pm — No Comments

黃永武《愛蘆小品》擁有與享有

許多人以為只要“擁有”就等於“享有”了,其實誰出生於世間,都“擁有”了大地風月,但有幾人真能“享有”了它?

“擁有”與“享有”是有很大不同的,試舉金錢為例,“擁有金錢”的可能是金錢的奴仆,而“享有金錢”的才是金錢的主人。對生活品質毫無改善,而只對著存款簿上累進的數目神秘微笑的;對日常生活無理地儉省,錢永遠欠缺不夠一點,不然又可以再拼湊成一張股票一紙地契的;又或者錢多得不知怎樣使用,還在盲目愛錢,錢本來是生活的工具,卻變成了生活的目的,還一味在為錢擔驚受怕的,都是錢的奴隸,像馱了黃金卻只會吃草的疲累驢子,只算擁有了一堆銅臭吧?而必須是懂得正確使用,能將錢變為人生實質上快樂的人,才叫做“享有”。阮鏞詩道“解用青銅臭亦香”,能解用享有,做金錢的主人,銅臭才是香的。…



Continue

Added by 馬厩 儺淄 on July 13, 2020 at 11:42pm — No Comments

楊照《故事照亮未來》《偉大》(下)

這樣的里爾克, 一直不斷試圖用他的詩來超越日常生活、超越人性規律的詩人里爾克, 他應該不會要自己生命終結在一個科學的因果上, 白血球因手上傷口刺激而增殖, 超過本來就飽受白血病折磨的病體負荷。這樣的死, 像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遠不如死於一枝玫瑰花刺, 來得特殊、來得有意義。

科學追求通則, 因為通則的發現, 使得人類控制外在環境的能力大為增加, 這是西方文明的重要貢獻。然而值得提醒的是, 西方文明里不只有追求通則的科學, 還有一股巨大的、追求偉大的人文精神。尤其是近代的發展, 追求偉大、擺脫日常與瑣碎的精神能量, 才真正塑造了西方文明的特色。

甚至就連科學, 也都大大受益於這種"偉大"追求。盡管科學最終建立的, 是一條條可以重復, 不會改變的定理與通則, 然而驅使人去尋找、發現這些規律的, 不是規律本身,…

Continue

Added by Paris En mémoire on July 13, 2020 at 11:36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