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照《故事照亮未來》《偉大》(下)

這樣的里爾克, 一直不斷試圖用他的詩來超越日常生活、超越人性規律的詩人里爾克, 他應該不會要自己生命終結在一個科學的因果上, 白血球因手上傷口刺激而增殖, 超過本來就飽受白血病折磨的病體負荷。這樣的死, 像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遠不如死於一枝玫瑰花刺, 來得特殊、來得有意義。

科學追求通則, 因為通則的發現, 使得人類控制外在環境的能力大為增加, 這是西方文明的重要貢獻。然而值得提醒的是, 西方文明里不只有追求通則的科學, 還有一股巨大的、追求偉大的人文精神。尤其是近代的發展, 追求偉大、擺脫日常與瑣碎的精神能量, 才真正塑造了西方文明的特色。

甚至就連科學, 也都大大受益於這種"偉大"追求。盡管科學最終建立的, 是一條條可以重復, 不會改變的定理與通則, 然而驅使人去尋找、發現這些規律的, 不是規律本身, 而是超越規律的偉大衝動。

一個學習規律、安於規律的人, 不可能成為好的科學家。因為他只會學習已有的答案, 只會陷溺在一堆現成的規律之中, 擺脫不了、超越不了, 當然也就無法去發掘出新的答案、新的規律了。

更明顯地, 陷溺在日常生活的瑣碎算計里的人, 無從理解偉大, 無從參與人類文明的創建與擴張。偉大的人、偉大的貢獻, 幾乎都來自超越的、探向極端的嘗試。

例如貝多芬。很多人喜歡強調貝多芬耳聾後還創作不懈, 佩服他超越己身障礙的決心與毅力。其實, 貝多芬的音樂本身, 也朝不同方向不斷探測著人類極限所在, 音樂與聽覺交錯可能性的極致試驗。

很長一段時期, 貝多芬同時創作交響樂曲和鋼琴奏鳴曲, 他留下了知名的九大交響樂和三十二首鋼琴奏鳴曲。在交響樂中, 貝多芬一次又一次試驗, 可以將多麽不同的器樂聲音, 經由樂句、曲調、節奏、結構的安排, 整合在一起, 讓人聽不到個別的樂器, 只領受到完整的交響聽覺經驗。他一試再試, 到了第九號交響樂曲, 甚至成功地將人聲與器樂完美結合, 天衣無縫。

另一方面, 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卻是試驗著要讓剛改良過的現代鋼琴, 發出最多最豐富最複雜的聲音。明明只有一種樂器, 明明這樂器只能靠敲擊琴弦制造音樂, 貝多芬卻一定要試試怎麽讓它吟唱、怒吼、低誦、尖叫……

 

交響樂, 探測化繁為單純單一的可能性;鋼琴奏鳴曲, 反過來探測讓單一樂器發出最多聲音的可能性。貝多芬一個人同時進行這兩項超越人類日常經驗的"極端"試驗, 都獲致了驚人成果, 這才真正使他離開庸俗瑣碎, 進入"偉大"的殿堂。

很難看到一個社會, 像現實臺灣, 對"偉大"如此無動於衷。理由, 至少部分理由, 應該就在:我們深深沈陷在當下日常生活里, 對日常生活付出驚人的注意力, 以至於使我們渾然忘卻了, 還有日常生活以外的其他東西存在。只知道新聞, 沒有歷史, 也沒有未來幻想的社會, 很貧瘠很可憐。只知道現實, 只算計現實, 算著日常生活里的瑣碎金錢得失, 因而從來沒有機會與"偉大作品"精神交會的人生, 更貧瘠更可憐。

Views: 5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