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黃昏像黑色的憂郁癥,傳染著月季
我烈性的小酒杯發出刺破胸腔的鶴唳
在熱病中,在星星被撞碎的冰碴之間
我一頭煤火的額發瞬間熄滅了記憶
只在一小塊月亮的戈壁回想起你
帶著絲綢的醉態,帶著被俘與前世的淚滴
當它流入今生,似一汪黎明滴醒我
呵!天上一夢人間多少年代已滾滾而去…
Added by 吉爾吉斯 on October 27, 2016 at 11:46am — No Comments
以“亞太地區翻譯的明天”為主題的第八屆亞太翻譯論壇17日上午在中國西安召開。本屆旨在分享亞太地區翻譯界在區域合作深化和“互聯網+”的大背景下,在人才培養、技術應用、標準化、理論和模式創新等方面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並探索如何加強交流,為亞太地區經濟文化的進一步繁榮與發展提供基礎性支撐。
在當天下午的一場圓桌會議上,包括德國美因茨大學教授、國際翻譯院校聯盟前秘書長馬丁•傅思恩、新加坡國際翻譯研討會主任陳丹楓和坦亞布裏皇家理工大學教授瑪萊那塔娜•薩瓦迪瓦•那•阿育他亞在內的國際翻譯界的多名學者、翻譯語言服務企業的高管共同討論了“一帶一路”倡議與語言服務的新機遇。中國翻譯研究院副院長、中國網總編輯王曉輝主持了這場分論壇。…
ContinueAdded by Qyzylorda on October 27, 2016 at 11:46am — No Comments
1. 1964年1月5日
這是我最偉大的一天,沒有這一天,也就沒有了我。這一天,是我的生日。
生和死是一個人最大的事,但沒有一個人會對自己的生死留下記憶。生是一次啼哭,死是一次閉眼。生的啼哭喚醒的是別人的記憶,死的閉眼關閉的是自己的記憶。生於何時,死於何刻;生的情景,死的情狀,這些記憶都儲存在他人的記憶中。所以,談自己的出生,無異於做小說,你說得頭頭是道,聞者都信以為真,但其實不過是人雲亦雲而已。…
ContinueAdded by Suan Lab on October 27, 2016 at 11:44am — No Comments
心理群體形成之後,就會表現為一種共同的、暫時的、然而又是十分鮮明的普遍特性,除此之外,群體還會表現出一些附帶的特性。
組成群體的人員不同,那麽除了普遍特性相同之外,不同的群體的附帶特性不同,而且,群體的精神結構也會有所不同。
這樣,我們就可以對群體進行一下分類。
所的群體都有一些共同的特點,不管群體是由什麽人組成的,但所有的群體都有著一致性。
除此之外,不同的群體還會有不同的附帶特點。構成群體的人員不同,其附帶的特征也就有所不同。…
ContinueAdded by quién soy on October 27, 2016 at 11:44am — No Comments
寫詩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寫詩,或可說是要抓緊一種一時閃動的力量,一面跟著潛意識浮沈,摸索自己內心所縈回,所著重的情感——喜悅,哀思,憂怨,戀情,或深,或淺,或纏綿,或熱烈,又一方面順著直覺,認識,辨味,在眼前或記憶裏官感所觸遇的意象——顏色,形體,聲音,動靜,或細致,或親切,或雄偉,或詭異;再一方面又追著理智探討,剖析,理會這些不同的性質,不同分量,流轉不定的情感意象所互相融會,交錯策動而發生的感念;然後以語言文字(運用其聲音意義)經營,描畫,表達這內心意象,情緒,理解在同時間或不同時間裏,適應或矛盾的所共起的波瀾。…
ContinueAdded by 非常灑狗血 on October 27, 2016 at 11:43am — No Comments
在我有聲有色的風景裏,你是還未被別人發現的瀑布,清高潔白。就是因為那樣清高才跌得這樣慘,白白把自己交給山谷,咕嚕咕嚕積成清潭,嬉玩自己激起的泡沫;潭受不了,推開你,你沿路淙淙流蕩,最後只好把自己交給海,變成浪。
一大早,從暗處傾瀉下來的陽光就纏著你不放,還制造影子,讓你跳入;你怎樣奮力都摔不開。陽光甚至嫌四周不夠輝煌,還著色,更不合你透明的性格了。本以為入夜就可以免除這些幹擾,偏偏月有時幽柔,下來照亮你的山歌。
你的山歌總是奔放,然而即使在晚上都唱不出什麼名堂。雖激昂如進行曲,也不過使附近無法行軍的樹,邊聽邊搖邊嘆而已。既然活在你宏亮的聲音裏,那些樹只好日夜搖嘆了。…
ContinueAdded by Zenkov on October 27, 2016 at 11:42am — No Comments
喜鵲和烏鴉雖然同屬鳥綱中雀形目的鴉科,從分類上說屬於血緣相近的親戚,但名聲卻有天壤之別。人們把喜鵲視為吉祥鳥,童謠裏就有喜鵲叫、喜來到的說法,還把喜鵲登枝比喻喜事臨門。說到烏鴉,大家就禁不住要皺眉頭了,小時候奶奶就經常告誡我說,你出門遇見烏鴉,趕緊往自己的腳後跟吐口水,不然的話,烏鴉朝你叫一聲,你就會碰到倒黴事,朝你叫三聲,家裏就會死人的。我聽了毛骨悚然,幼小的心靈養成了一個根深蒂固的看法:烏鴉是一種不吉利的鳥,主兇兆。
幸好我在上海活到16歲,從沒見過烏鴉。沒想到我到西雙版納曼廣弄寨子插隊落戶,竟和烏鴉做了鄰居。…
Added by 卡萊爾的書包 on October 27, 2016 at 11:41am — No Comments
看最新版本的《倩女幽魂》。演聶小倩的那位同學,美則美矣,卻是一派天真,不諳世事的美,無辜地睜著美麗的大眼睛,妝容嬌俏。若不是明白無誤地告訴我那是聶小倩,我還誤稱她為“天使姐姐”。轉念一想,那位同學便是央視版裏的小郭襄,嘟嘴歡笑,十足小女孩氣,哪裏有半分小倩的幽怨鬼氣,美艷哀涼。
同事對我說,去看大S版的《倩女幽魂》,比這位聶小倩美艷得多。果然是美,演技也好得多。可是,等等,為什麽大S的聶小倩是如狐貍般精靈狡黠的美,不見哀怨,眼神亦無情致。同事說,你不知道嗎?聶小倩是狐貍精呀?暈厥!不是鬼嗎?難怪個個演來活潑伶俐,全無半分幽魂風骨。縱使資深如大S,要演繹鬼魅般的美,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
ContinueAdded by 家 在這裡 on October 27, 2016 at 11:39am — No Comments
秋心:
在我心境萬分沈悶的時候,接到你由艷陽的南方來的信,雖然只是潦草幾行,所說的又是淒涼酸楚的話,然而我眉開眼笑起來了。我不是因為有個煩惱伴侶,所以高興。真真嘗過愁緒的人,是不願意他的朋友也挨這刺心的苦痛。那個躺在床上呻吟的病人,會願意他的家人來同病相憐呢?何況每人有自各的情緒,天下絕找不出同樣煩悶的人們。可是你的信,使我回憶到我們的過去生活;從前那種天真活潑充滿生機的日子卻從時光寶庫裏發出燦爛的陽光,我這徨悵惘的胸懷也反照得生氣勃勃了。
你信裏很有流水年華,春花秋謝的感想。這是人們普遍都感到的。我還記得去年讀Arnold Bennett的The Old…
ContinueAdd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October 27, 2016 at 11:39am — No Comments
一不一定要在很綠很綠的草地上。
不一定要在很涼很涼的大樹下。
不一定要在很靜很靜的山路上。
不一定要在幽柔的燈下。
不一定要在又軟又暖的床上。二可是,波蘭革命女傑羅莎·盧森堡1899年3月6日在寫給她的情人的信裏說:“你該記得……在梅利德的那些中午,吃了午飯,你坐在遊廊上喝很濃很濃的咖啡,陽光熱得你滿身汗;我帶著我那本《行政理論》的筆記慢慢走到花園裏去。 …
Added by Sena Wang on October 27, 2016 at 11:38am — No Comments
Look Not in My Eyes
作者簡介:阿爾弗雷德·愛德華·豪斯曼Alfred Edward Housman(1859-1936),英國詩人、學者。豪斯曼出生於沃塞斯特郡的一個律師家庭,就讀於牛津大學。從1882年至1892年,他在倫敦做了10年的小職員,並且發表了一些文章,評論希臘羅馬的古典作家。之後,豪斯曼分別在倫敦大學學院(1892-1911)和劍橋大學(1911-1936)擔任拉丁語教授。豪斯曼在工作之余,創作了近200首詩歌。他的詩歌風格獨特,模仿民間歌謠,刻意追求樸素的音樂美。詩歌內容大多哀嘆青春易逝,美景不再,愛人負心,朋友多變和大自然的殘酷無情。
請不要看我的眼睛,…
Added by Rajang 左岸 on October 27, 2016 at 11:38am — No Comments
有感於人類在工具理性的主宰、獨尊科技的意識型態下日益異化,如何回歸人類本
真與尋求存在的非扁平性一直是海德格念茲在茲的目標。1914 年海德格記載,他被一個「地震」襲擊中,然而他所指的並不是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而是他與德國浪漫詩人賀德林 ( Friedrich Hőderlin, 1770-1843 ) 作品初遇的經驗。1
賀德林的詩裡蘊藏著海德格終其一生極欲尋求的「救贖」。當海德格在思索西方文明所遭逢的危機、笛卡爾式理性主體的去身體 (disembodiment)…
Added by 風華正茂 on October 27, 2016 at 11:38am — No Comments
蔣勳,台灣作家、畫家、詩人、美學家,曾擔任台灣《雄獅月刊》主編,台灣東海大學和文化大學美術系主任,現任台灣《聯合文學》社長。
其實我不太講旅行或旅遊,我常常用的一個字是“出走”。人在一個環境太久了、太熟悉了,就失去他的敏銳度,也失去了創作力的激發,所以需要出走。…
Added by 鮮拿哥 on October 27, 2016 at 11:35am — No Comments
導覽員(Interpretor)的育成,有助於吸引博物館、歷史古跡、動物園、植物園、森林公園和國家公園的觀眾。要將觀眾帶進一個他們的感官過去從未穿透的地方”(愛樂森&麥考依,Alison Grinder and E. Sue McCoy, 2006,如何培養優秀的導覽員,TheGoodGuide,臺北五觀藝術管理,4頁);讓博物館變成“一座上演戲碼的舞臺,它給予觀眾行動、思考與時間的自由,以便他們用自己熟悉的詞匯,來詮釋其意涵。”(6頁)故此,博物館可用的方法有“教育服務、包括導覽、展示說明及標示、書面文件、視聽節目、互動式展覽以及各種教育課程等“(8頁)。最具潛能的是“導覽”,除了促進學習,更深層的理解文物,它也能發現新的探索途徑,並給社會帶來新的洞察力。…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October 27, 2016 at 11:34am — No Comments
§§§第一節電子媒介類型及其特點…
Continue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October 27, 2016 at 11:33am — No Comments
在韓寒大鬧當代詩壇後,引發文壇“詩震”後,一直想寫上兩句,發表一下自己對當代詩的看法。慚愧的是我讀當代詩實在太少,也沒有認真地學過文藝理論之類的東西。雖以前勉強寫過一篇《新文學走向談》,但那只是對當代文學走向的一種泛論,涉及當代詩的東西少之又少,也不能覆制出來代表自己的觀點,便只好的沈默著。
今天看到李東海老師發在文學網上的《新詩的憂思》一文,不勝感佩,早在一中上學時,便常聽同學說起李師育人的風采,未能親耳聆聽他的講課,也是我高中時代的一大憾事。今天睹大作,乃知盛名之下,實在相副。洋洋灑灑數千言,便對當代詩的諸般病痛進行了深刻透徹的剖析,裏面既有文學家的感性,又有文藝評論家的學術、哲學家的辯證、邏輯家的嚴謹、雜文家的尖刻,作者底韻之深厚一望而知。雖有個別我尚且不能讚成的觀點,但也僅僅是觀點的碰撞而已。下面我就談談我對當代詩的一些看法,與李師及諸位文友商榷。…
ContinueAdded by corps sans organes on October 27, 2016 at 11:30am — No Comments
我在山上,早年購置有公寓居所,後來在附近買了排屋,近年來,我白天在公寓,與兒子、媳婦、孫子同住,夜晚則和老伴到排屋去,排屋有樓宇,較寬闊的住處。
我們山上人家,多從事農業。排屋鄰家不是種花就是種菜;其中一戶人家,工余喜歡園藝,他趁本身對水栽灌溉種植法有心得,就利用這種技術在家庭院種植草莓,用木架安置瓷缸或塑盆。他一些盆哉擺在與我們庭院一墻之隔的矮石礅上,草莓結了果,長長的蒂根垂到我們這邊來,碩大而鮮紅的果實,嬌艷欲滴,十分誘人。…
Add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October 27, 2016 at 11:15am — No Comments
最近,我做了一件見不得人的事,就是做了采花賊;不是去非禮女性那麽嚴重,是去人家園林偷采花朵!
是一天下午,接獲K.L姓劉朋友來電“求助”,說他一個友人妹妹的女兒,年紀輕輕,才20歲左右,還是在籍學生,不幸患上乳癌,在中國求醫,醫師吩咐,需要一種花的蕾苞絞汁加上配以某種藥物飲用治療。這花是芙蓉花。因為大城市罕見,叫我替他在山上尋找。
我這位住在K.L姓劉朋友,是位文化人,我們相識後見了好幾次面。他為人精明,豪爽,是個古道熱腸好心大男人;我出版的書籍,多虧他出手協助代售了很多本。其實,見人患病處境堪憐,不要說朋友有恩情在先,即使素昧平生,能力所及,也當助一臂之力。…
Add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October 27, 2016 at 11:15am — No Comments
幾天前,我的小學同窗劉姓誠康兄,上山來度假,劉同學曾兩次上山與我見面,都是與同學作伴,這次,他是攜帶家眷,太太與兩個女兒上來。
朋友到訪,都是普通餐館招待,然後帶他們到離家附近那片小菜園走走。我看劉兄的太太與女兒,此次的行程,主要目的是想到我的菜園。我們農家,一般上午多數較忙,恰巧當天稍有空閑,就早上帶他們去園。
甫一到園,劉太太就好像是何時來過似的,對於園中的一景一物很是熟悉;園旁的山巒、茶樹、小溪畔上的佛手瓜棚,她有一種似曾相識,舊地重遊的感覺!原來,她告訴我,在很久很久以前就讀我的文字,文中有配圖,所以對我的菜園並不陌生。我聽她這麽一說,感到榮幸,有這麽一位忠實的文字知音。…
Add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October 27, 2016 at 11:12am — No Comments
在不很久以前的某一天,我因書寫上的需要,特地跑到排行第八弟弟的菜園去探訪,尋找資料。時光匆匆,屈指一算,30年沒踏上弟弟的菜園,已經那麽長的歲月,此次重臨,弟弟的園林沒變化,依舊依山勢開辟,沒經泥機鏟平的園地;園林有些平坦,有些險峻斜坡,可弟弟早已習慣這種生活。
我前往八弟的菜園,主要目的觀賞他園中的桃樹,雖然桃花開得不怎麽繁茂,終能一償所願取得圖片。然而,意料不到的收獲是,看了桃花,還有更令人驚艷的事物;就是他園中一棵種了15年的白色花老芙蓉樹,經我探訪後,竟然起了變化開了紅花。還有另一個奇景,就是在凹凸不平菜園小徑旁一座大石頭上,條條青蛇般盤踞纏綿在大
石上的一種植物,墨綠葉莖開滿粒狀紅花。定眼一看,是火龍果!…
Add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October 27, 2016 at 11:11a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9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4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8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4 Comments 85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7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2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5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0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7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