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787)

列夫·馬諾維奇:藝術家如何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時代生存?1

很多人認為我是媒體學者或者新媒體學者,但實際上,我是一名藝術家。我於1960年生於俄國莫斯科,在1981年隨父母移民到了美國紐約。從 14 歲開始我開始接受視覺藝術訓練,包括現代主義繪畫和古典繪畫。這與亞洲仍存在的一種體系有些相似,要進入藝術學院必須通過考試,我當時要進的是建築學院。我參加的考試主要是關於古典素描的,如畫古希臘頭像、描繪紋理、強調透視和栩栩如生的繪畫。我接受了這樣的訓練,1981年來到紐約後,我在紐約大學電影學院度過了一些年頭。

近四十年前,1984年,我開始從事計算機動畫和計算機圖形工作。我有人文學科的博士學位,主攻視覺文化,在過去20年里,我在東海岸甚至加州教授課程,在視覺藝術系任教,盡管大學根據我的著作和書籍對我進行評估,大部分教學內容是面向藝術家的實踐工作室課程。十年前,我搬到紐約,並成為計算機科學和數據科學博士課程的教授。現在,我教授計算機科學專業的學生。…

Continue

Added by Batu Empatbelas on August 30, 2025 at 9:30pm — No Comments

愛墾學術:Netflix的在地文化策略

Netflix透過委託製作…

Continue

Added by OVEPI on August 29, 2025 at 9:00pm — No Comments

嫣然·泰國為何成了外國影視最愛?——兼論馬來西亞如何迎頭趕上 上

在全球影視產業快速移動、競爭激烈的今天,外國製作團隊尋找拍攝地已不再只看場景美不美,更關注成本效益、制度便利、補助政策與人才基礎等整體條件。



近年來,東南亞的泰國繼續躍升為國際影視製作的最寵兒,吸引大量來自歐美與亞洲各地的劇組進駐;而與之相鄰、曾經是外國製作在東南亞的重要基地之一的馬來西亞,卻顯得相對式微。本文將從政策誘因、產業基礎、行政效率、文化形象與品牌建構等層面分析,為何泰國能躍升為外國影視攝製的最愛,並兼論馬來西亞在這場競爭中的弱勢所在。…



Continue

Added by 微影庫 on August 29, 2025 at 6:30pm — No Comments

電影經典對白:《心靈捕手》(Good Will Hunting,1997)

以下話語貫穿了電影《心靈捕手》Good Will Hunting,1997的核心主題──愛、失去、自我價值、…

Continue

Added by Malacca 皇京港 on August 29, 2025 at 6:30am — No Comments

[愛墾研創] 嫣然·病痛與情動轉折:跨學科探討的可能性

摘要:本研究嘗試以「情動轉折」(affective turn)的理論視角,重新檢視神經病痛(neuropathic pain)的經驗及其研究方式。情動轉折強調情動作為一種前語言、前認知、具身體性的力量,不同於心理學意義上的「情緒」,而是塑造主體與世界關係的動態流動。



另一方面,神經病痛的研究在醫學與心理學領域中,雖已揭示疼痛與憂鬱、焦慮、預期效應等情感因子之間的緊密關聯,卻多仍以生理與心理模型為核心,未能充分觸及疼痛經驗中「不可言說的強度」。本文主張,若將神經病痛理解為「情動事件」(affective…

Continue

Added by Gai Lan Fa on August 29, 2025 at 6:00am — 10 Comments

葉舒憲·詩可以興:孔子詩學的人類學闡釋 中

後儒還從毛詩反推孔子,認為《論語》中以「興」言詩時已暗含了「賦」與「比」。劉寶楠《論語正義》云:「賦比之義,皆包於興。故夫子止言興。《毛詩傳》言興百十有六,而不及賦比,亦此意也。」 可見,自孔子至毛詩,「興」的術語因其重要性超過其他術語而被奉為中國詩學的核心范疇。後代學者根據這一核心范疇而新創的諸多術語如「感興」(《文鏡秘府論》)、「興象」(殷幡《河岳英靈集序》)、「興寄」(同上文)、「興會」(《顏氏家訓·文章》)、「佇興」(宋大樽《茗香詩論》)、「興味」(蔡襄《漳洲白蓮僧宗要見遺紙扇詩》)、「興致」(嚴羽《滄浪詩話》)、「興托」(鍾嶸《詩品》)等,都反過來說明了「興」在古代文學理論和美學上的中心地位。陳世驤先生的《原興——兼論中國文學特質》一文的標題似也表明了「興」范疇在當代文論家心目中的至上位置。…

Continue

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August 28, 2025 at 11:30pm — No Comments

朱自清·文學的標凖與尺度 下

Continue

Added by triste chateau on August 28, 2025 at 11:22pm — No Comments

愛墾學術:幽靈的凝視與身體的皺褶——從情動轉折與微知覺看《螢火蟲之墓》下

文本分析

一、幽靈清太與情感皺褶

《螢火蟲之墓》最獨特的敘事策略,即在於清太的「分身」:既是正在經歷的少年清太,也是事後回望的幽靈清太。這一設計既非野坂昭如原著小說的內容,也非戰爭題材動畫的慣例,而是高畑勳在劇本階段刻意引入的改動。它不僅改變了影片的敘事邏輯,更深刻影響了觀眾的情動經驗。



1.
開場的死亡自白:皺褶的生成…

Continue

Added by Virunga on August 28, 2025 at 8:00pm — No Comments

許心倫《树林传奇》之《天上的鱼》下

第二天,我急不及待,一早就去探望小鱼,看看它一个晚上可有睡好。

它竟然不知所踪!

它忽然长了翅膀又飞走啦?

或者是撑竿跳过树梢啦?

它利用洪荒之力又弹回了天上那个神秘的地方?

它神出鬼没如魂魄,真是让人匪夷所思。

但它明明是一条只会游泳的鱼。。。…

Continue

Added by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 on August 28, 2025 at 7:53pm — No Comments

愛墾學術:家庭vs社會-大叙事vs小叙事 下

(續上)這裏舉幾組例子來對比,釐清「家庭場域」式戰爭敘事與「社會場域」式戰爭敘事之間的差異,以及它們在國際市場的效果:

一 偏向「家庭場域」的戰爭片

《英雄兒女》(中國,1964)

典型的「祖國是母親,士兵是兒子」的敘事結構。片中張連長的犧牲,與王芳對祖國的歌唱,明顯將民族生死升格為家庭倫理。國內觀眾易於產生共鳴,但國際觀眾則難以完全理解這種強烈的「家國一體」情感。…

Continue

Added by 絲經 庫 on August 25, 2025 at 10:25pm — No Comments

愛墾學術:家庭vs社會-大叙事vs小叙事 上

在《反俄狄浦斯》(L'Anti-Œdipe)第一卷《資本主義與精神分裂 1:反俄狄浦斯》中,作者德勒茲與加塔利對精神分析的批判稱,傳統精神分析(尤其是弗洛伊德)如何將所有慾望都框定進俄狄浦斯結構中。第二章〈社會機器〉(Chapitre 2 : Les machines sociales),他們引入了「社會場域」來與「家庭場域」對抗,主張無意識與整個社會機器(而非家庭情結)密切相關。他們批評精神分析將神話的角色從社會的層面轉移到家庭的層面。這裡他們特別指出:神話如《俄狄浦斯王》不是某種普遍潛意識的模板,而是特定歷史文化機制的產物。…

Continue

Added by 絲經 庫 on August 25, 2025 at 11:42am — No Comments

藍玉雍·班雅明《靈光》:藝術作為歷史與記憶間的辯證 4

除此之外,西方傳來的磁磚,雖然看似美觀,卻比木質的材料來得刺眼,使上廁所的行為變得緊張兮兮,無法像以前依樣放鬆,更何況其實日本的廁所一般都設在屋外充滿樹林的庭園裡,其實以木質的材料設計廁所,會更能符合他們文化的心理。但西方現代工業生產的紙、燈具、磁磚器物,以日本傳統文化來看,皆不細緻,只是能用而已。



然而由於大量生產,且為了效率和便宜,所以製作都用低廉的成本,且實行專業分工,不再只是交給一個工匠去設計一個完整的器物。這些現代工業遂大舉侵入、壟斷了原有的市場。谷崎潤一郎遂說道:「人們無暇講究風雅不風雅,只一味地想要沐浴在文明的恩澤下……我們迎合了機械,反而扭曲了我們的藝術本身。」日本的民藝之父 — — 柳宗悅更說:「今日的器物都是有缺陷的,原因是忽略了「用」,因為工藝家不再製造為人類服務的器物。」…

Continue

Added by Suan Lab on August 25, 2025 at 2:30am — No Comments

勒内·夏尔:圖書館著火 4

我有時想,我們存在的水流很少能被抓住,因為我們不僅承受其變幻不定的性質,而且承受其四肢的簡單運動,後者將我們帶向我們想去的地方,垂涎的岸邊,不同的愛豐富著我們;這一運動從未完成,很快,形象被忽略,像我們思想中球形的芳香。

渴望,渴望它知道,我們從我們的黑暗中並不拽出更多,除非從一些帶著不可見的火焰和鏈索的絕對精神出發,後者慢慢浮現,一步一步,讓我們發出光。

美,獨自造就它卓越的床,奇異地在眾人間樹立它的名譽,在眾人旁邊,但隔著距離。



讓我們種下蘆葦,讓我們在山丘上,在我們精神的傷口邊緣種植葡萄。殘酷的手指,謹慎的手,這可笑的地點是吉利的。…

Continue

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August 25, 2025 at 2:00am — No Comments

勒內·夏爾詩選:修普諾斯散記(節選)8

76

面對信口開河的卡爾拉特,我曾說:「當你死去時,你將照管屬於死亡之物。我們將不再伴你左右。我們全部的資源已不足以讓我們去解決我們的工作並領會其無力的結果。我不願因烏雲窒息你的山峰而讓霧氣壓迫我們的道路。此刻於變化有利。請你有效地將它利用或者趕緊走開。」

(卡爾拉特敏感於浮華的修辭。這是一個浮誇的絕望者,一道肥膩的紅外線。)

77

如何隱瞞那必須與你結合之物?(現代性的歧途。)…

Continue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August 24, 2025 at 11:00pm — No Comments

愛墾學術:作為政治話語的故事敘述 下

鄂蘭(1958, p. 63)將政治行動定義為一種政治活動的理念,這一理念大體與自羅馬時代以來不斷演變直至現代的立法有關,並且通常與康德的政治哲學相關。她指出,馬基雅維利將政治行動的標準聯繫到奢華、古典時代的熱忱,以及將榮耀視為超越神性的最高價值(1958, p. 77)

政治行動的基礎來自於鄂蘭揭示的 vita activa 概念。在 vita activa 的層級安排中,製作如今取代了政治先前的位置(Arendt, 1958,…

Continue

Added by Jemaluang 三板頭· on August 24, 2025 at 10:30pm — No Comments

葉舒憲·詩可以興:孔子詩學的人類學闡釋 上

中國古代詩學關於詩歌功能的最早也最有系統的見解出自儒家思想的奠基人孔子。《論語·陽貨》所提出的「興、觀、群、怨」說是中國詩學和美學史上具有開創性和經典性的藝術作用論。孔子所列舉的詩歌的四種功用對於後世文藝思想的發展有重要和深遠的影響,尤其是「詩可以興」的理論命題始終佔據著傳統詩論的中心地位。然而,對孔子這一命題的理解和解釋兩千多年來卻未能定論,至今在國內外學者之間仍然存在著很大的分歧。本文擬從人類學的跨文化角度重新審視「詩可以興」的命題,希望能從思維與文化的關係上對「興」的概念做新的闡釋,把它作為透視我們這個東方詩國文化特質的一個窗口。

一、 興的研究:從孔子到當代…

Continue

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August 24, 2025 at 9:00pm — No Comments

駱頴佳: 流行文化快感

回到法蘭克福學派(The Frankfurt School)的傳統,流行文化工業所產生的快感一直是其批判所在。阿多諾在(Theodor W. Adorno)《美學理論》(Aesthetic Theory)中說道:「內在與所有歡快藝術,尤其是娛樂形式中的非正義行為,是抵制死者之苦難的非正義行為,那苦難是積累起來的,是難以言表的。」聽起來很誇張,…

Continue

Added by Dushanbe 杜善貝 on August 24, 2025 at 2:30pm — No Comments

愛墾學術:《陳情令》出海與中國 BL 情動的跨國語境——一個文化評論

愛墾學術:《陳情令》出海與中國 BL 情動的跨國語境——一個文化評論

一、導言:愛優騰出海與 BL 現象

近年來,隨著中國影視平台「愛優騰」(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積極推動影視作品出海,中國長視頻逐漸在全球市場獲得能見度。《陳情令》(2019)作為最具代表性的案例,不僅在中國本土掀起熱潮,更在泰國、韓國、日本等地成為文化現象,進一步擴散到歐美及拉美粉絲社群。…

Continue

Add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3, 2025 at 2:00pm — No Comments

愛墾學術:文創産業與尚・布希亞的超真實擬像

在後現代思想中,法國思想家尚・布希亞(Jean Baudrillard)以其「擬象」(simulacrum)與「超真實」(hyperreality)理論,深刻揭示了當代社會中符號與現實關係的斷裂。他指出,在「超真實」的狀態下,符號不再反映或掩蓋現實,而是徹底自我指涉,形成一個與真實脫節卻更具影響力的符號宇宙(Baudrillard, 1981)。這一視角對於觀察與分析當代文創產業的運作,無疑提供了富有啟發性的理論工具。

一、超真實中的文創機會…



Continue

Added by 鮮拿哥 on August 23, 2025 at 7:30am — No Comments

Extract: Cultural politics of Netflix in local contexts: A case of the Korean media industries by Taeyoung Kim

Before the entry of Netflix, three terrestrial broadcasters established a joint venture called Content Alliance Platform and introduced a streaming service called POOQ in 2012. Meanwhile, SK Telecom launched its own streaming service Oksusu in 2016. Based on the agreement between terrestrial broadcasters and SK Telecom, POOQ, and Oksusu merged into Wavve.



Until 2011, the nation’s public authorities restricted pay television networks to produce news programs except for two news…

Continue

Added by iPLOP on August 23, 2025 at 7:00a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