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地理學報 第一○二期:115-120 (2022)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 (102) : 115-120 (2022) DOI: 10.6161/jgs.202208_(102).0008 當我在段義孚的「地方」 When I am in Yi-Fu Tuan's Place 洪伯邑 Po-Yi Hung 知道段義孚過世的消息時,我正在阿里山茶區田野調查。當天晚上,我和助理們結束了一整天訪談,在茶農經營的民宿里,談著田野調查各自的心得。外頭雨歇月升,已經滿肚子茶湯的我們又開了 一瓶超商買的智利紅酒……。 圖 1 筆者從博士班指導教授 Kris Olds 得知段義孚離世的消息,照片 擷取自 Kris Olds 的 Twitter 賬號 * 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116 也許是酒精作祟,段義孚的消息小小地攪動了我當下心思。想著段義孚終其一生對人文主義地理…
ContinueAdded by 冬菜一斤 on March 22, 2023 at 6:30pm — No Comments
當時的我,也只覺得段義孚就是個不喜歡理論的老派地理學者,思忖著也許 是他不懂我的理論詞匯吧! 的確,在地理學家養成路上,我曾是那麽急切、甚至焦慮的試圖順著所習得的理論工具,把人的 生命經歷鑲嵌到一種集體的、結構的、更大尺度的分析敘事里,以至於段義孚的著作幾乎不會出現在 我的參考文獻里。但與此同時,身為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地理系的一員,除了可以在 系館找段義孚聊天外,我每周都會收到段義孚多年來持續寄給系上所有師生的「 Dear Colleagues」信 件 4, 那是他分享他對時事、身邊事物、隨手閱讀、文學的、音樂的,歷史等等的日常觀察、閱讀與 心得; 是時而嚴肅、時而幽默、時而自嘲,卻總不失優雅的段式文字。 段義孚的文字總是延續著他作為人文主義地理學者的關懷,是個人的、感受的、情緒的,是人文 主義地理學與世界溝通、互動的取徑。當戰後思潮往人性普世價值的理想主義追尋,段義孚的回應, 是把人的存在價值放回非常個人情感層面的「地方」。段義孚的「地方」,也把時間的向度納進來,是生…
ContinueAdded by 冬菜一斤 on March 29, 2023 at 10:10am — No Comments
在閱讀《地理學與地理學家》過程中,了解到1945年以來英美人文地理學界的關於人文地理學學科性質的三種概念:經驗科學、人文主義科學、批判科學。唐曉峰在隨筆中一直貫穿著一種深受西方人文地理影響的學術風氣,他強調西方人文地理學「人味兒」十足,老覺得不能簡單地說地理學是「地學」,人文地理學正經應該說是「人學」。作者坦然入門於《地理學與地理學家》,所以在骨子里應該有一種關於人文地理的研究範式。關於人文主義思潮、後現代思潮,及其陣營中的現象學、觀念論、存在主義、心理學等等都是重視人類心智活動與文化現象的思想流派。…
Added by 旅遊 庫 on February 10, 2023 at 3:30am — No Comments
以《戀地情結》開始,終於依戀的土地——緬懷段義孚先生人文主義地理學創始人,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和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地理系終身教授段義孚 (Yi-Fu Tuan),於2022年8月10日在美國威斯康星麥迪遜去世,享年91歲。
段義孚1930年生於天津,後隨家到澳大利亞、菲律賓。他曾就讀於倫敦大學學院,而後分別於1951 年和1955 年畢業於牛津大學,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1957年以博士學位畢業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Added by 冬菜一斤 on March 17, 2023 at 9:30am — No Comments
在十幾章的內容中,僅僅只有兩章是直接涉及這個概念的,而在其他地方幾乎鮮有提及……所以我現在才明白,《戀地情結》這本書用來傳達其最重要思想的方法就是少說,或者不說」[1]。或許正因為這個原因,才致使許多學者在涉及地方情感問題的研究時,常提及「戀地情結」的概念,或作為修飾語來用,但其實與段義孚所指的「戀地情結」本質關係並不大。那麼,「戀地情結」的本質到底為何?另一位針對該書的評論者道格拉斯·坡科克 (Douglas Pocock) 說道:「段義孚為了探索戀地情結的主題,采取了廣泛的哲學視野」…
Continue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January 28, 2023 at 11:00pm — No Comments
《戀地情結:對環境感知、態度與價值觀的研究》([美] 段義孚著, 志丞、劉蘇譯,商務印書館,2018年5月出版,424頁,45.00元)
1938年的戰時首都重慶,一位小學生踏著津南村的石板路,穿過雜草叢生的柏樹村,一蹦一跳地去學堂,學堂是有名的南開小學。在這個只有一間教室的學校,他聽到了瓦特和牛頓的故事,得到人生最初的教育,知道外面還有一個大千世界。這位小學生就是日後美國人本地理學的旗手段義孚(Yi-Fu Tuan)。段義孚1930年出生於天津官宦之家,父親段茂瀾…
Added by 李蕙佳 on February 6, 2023 at 12:30am — No Comments
著名地理學家段義孚(TuanYi-Fu)的代表作《戀地情結》(Topophilia),簡體中文版已經在2018年由商務印書館發行,這一著作的合作譯者是志丞、劉蘇兩位老師。
國內地理學界對段義孚不會陌生,他是人文主義地理學(Humanistic Geography)的重要代表人物。段義孚早年學習地貌學,但很快便將學術興趣轉向人地關係與人文主義地理學。他將地理學、現象學、符號學、生理學、歷史學等多門學科融會貫通,采用了一種全新的方式進行地理學研究。《戀地情結》就是這樣一本代表了他的研究特色和研究水準的學術著作。這本書由…
ContinueAdded b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on January 29, 2023 at 10:00am — No Comments
上海譯文出版社選擇《人文主義地理學》翻譯出版,一定是仔細揣摩了讀者的偏好,盡管當下讀者偏好日益分化,但是出版社還是準確地找到了這本受眾較多的學術著作。《人文主義地理學》一書最打動人的標簽就是作者——段義孚(Yi-Fu Tuan)。
他是享譽北美和歐洲的地理學者,2001年獲得英國科學院院士稱號(Fellow of the British Academy),2002年獲得美國藝術和科學院院士稱號(Fellow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2013年,我在洛杉磯親眼見證了他獲得美國地理學家聯合會的首屆創新地理獎…
Added by 旅遊 庫 on February 6, 2023 at 7:30am — No Comments
二、從經驗到感覺
本書的三個關鍵概念分別是: 經驗(experience) 和空間 (Space)、地方(Place),在英文書名中已經全部體現, 段義孚在導論中定位本書的主題是「人們如何經歷或體驗(experience)、理解世界」[2](P.5)。
那麽,經驗的本質是什麽呢? 經驗在本質上是人們認識真實和建構真實的模式…
ContinueAdded b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on March 31, 2023 at 9:30am — No Comments
提 要:段義孚的《戀地情結》核心方法論為理念論,以此為基礎實現環境研究的綜合性。首先,《戀地情結》從理念出發的「規範性視角」實現了環境研究的綜合性。其次,理念論的核心內涵為榮格精神分析學所提倡的圓形(曼陀羅)意象,象征人類對理想環境的追求,是「戀地情結」研究的根本出發點。圓形(曼陀羅)意象跨越歷史與地域呈現在不同的城市空間裏,並在現代化進程中展現出形式的演變,這構成段義孚城市本體論思想的核心內容。目前,中國地理學對人文主義地理學的思考,傾向於注重其地理知識的差異性,忽略其規範性;對環境中人的理解,也體現出了單向度人的特征,《戀地情結》理念論體現出的規範性與整體性視角,無疑能給予新的啟發。
引言…
Continue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January 27, 2023 at 11:00pm — No Comments
6 餘論
段義孚曾在 《論人文地理學》(On Human Geography)一文裏,談到自己的研究所采取的基本出發點之一便是「文化作為一種想像力的產物」[36]。何為想像力,康德曾言:「想像力是即便對象不在場也在直觀中表象對象的能力」[37];段義孚同樣認為,想像力是一種天賦的、能看見不存在事物的一種能力,因為人類總是不會滿足已有的東西;人類正是通過想像,在混亂的大自然中創造出人化的秩序,將大自然殘酷的現實,徹底改造為人文化小世界的真實[36]。
因此,人類想像中的理念 (理想)…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March 5, 2023 at 11:30am — No Comments
近一兩個月,享有「人文主義地理學奠基人」頭銜的美籍華人學者段義孚所著的《回家記》常駐國內各大門戶網站新書排行榜,引發不少讀者的濃厚興趣。
2005年夏天,74歲高齡的段義孚教授應邀參加北京的一次建築學國際學術會議,於是在闊別中國60多年後,第一次踏上了回鄉之旅。
從北京到重慶,經長江三峽到宜昌,再到上海,回美國,這次為期十多天的旅程,以學術演講為起始,童年探訪為重點,以參觀遊覽結束。段義孚將它看作是一次深入自我和文化的旅程,記錄下每天的見聞和思考,用個人的視角和感悟力來描繪自己眼中、心中的當代中國。於是,一本特別的《回家記》就此誕生——既不同於段義孚出版於…
ContinueAdded by 旅遊 庫 on February 8, 2023 at 12:00pm — No Comments
然而,他們絲毫沒有感到窘迫,因為他們從小受到的教育是,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待客如賓是中華禮儀,而這幾個唱侮辱性歌謠的同學,恰恰展現了野蠻之舉。三如,他在伯克利讀博士,一年級時索爾(伯克利學派的創始人)給他們上課,交課程作業時,段義孚專門用舊金山的案例,展現城市景觀對人的進步意義,用以挑戰索爾浪漫的自然觀,不成想索爾竟給了A的好成績,由此他學到了一種教育理念。相對於他的自傳體著作《我是誰》,這四章凝練出來的要點更清晰。
從第五章開始,段義孚跳出了個人的經歷,旁征博引,從更廣泛的人類個體經歷,說到人類整體的發展,旨在展現人類在對自己、對他者、對自然的思考歷程,例如宗教對這三對關係的解釋不斷變化著。如果將此書作為人文地理學課程的教科書或教參,最合適的考題不是記下書中哪些「片段」,而是讓學生判斷自己學會從哪些角度思考人性,而人性表現在我們所有的空間行為和空間決策之中。…
Added by 旅遊 庫 on February 7, 2023 at 12:30pm — No Comments
同樣基於身體與空間關係的基礎上,段義孚提出了空間能力(spatial Ability)的概念(第六章),空間能力其實基於身體或軀體對空間的感知基礎上形成的能力,是一種人和動物都擁有的能力,它相對於空間知識而言,後者為人所獨有, 正是基於身體這一特性,所以「空間能力本質上是活的(livelihood ),空間知識則不是」[2](P.74)。
這種空間能力源自空間感 (sense of Space),對於空間感這一概念,段義孚並未給出明確界定,但這並不影響我們的理解, 段稱空間感是我們的移動帶來的[2](P.118),…
ContinueAdded b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on April 2, 2023 at 10:30am — No Comments
當圓形與方形的城市與階層觀念相結合,就與同心環的空間結構對應起來。在《戀地情結》裏,希羅多德筆下的埃克巴坦那城 (Ecbatana) 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該城位於山丘上,由七道同心環狀的城墻所圍成。從中心到外圍,地勢不斷降低。國王與貴族居住在最內圈,隨著社會階層不斷降低,人口數量不斷增加的居民則依次向外居住在不同的圈層裏,於是「七道環狀的城墻就構成了上升的階梯,像徵階序性的宇宙」[7]。
向心的圓形與方形城市結構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域裏反復出現。書中,段義孚列舉了大量案例:在古代,包括亞特蘭蒂斯、古波斯的波斯波利斯 (Persepolis)、伊斯蘭最大的圓形城市—薩拉姆的麥地那 (老巴格達)…
Continue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February 9, 2023 at 4:30am — No Comments
段義孚在《戀地情結》一書有許多精彩論斷,例如宇宙觀的變化影響景觀的論述很有穿透力。段氏提出中世紀的時間觀與垂直旋轉的宇宙觀相互契合,本質上是不斷循環的。十八世紀啟蒙運動之後,循環的時間觀被線性的時間觀代替,垂直的宇宙觀被平行的空間觀代替。與此相對應的是,建築學和景觀學的空間等距變換原理,讓位於軸向延伸以及放射性佈局的開放空間觀。人的戀地細微而精妙,對環境感知差異的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例如文化可以影響甚至決定感知,不同文化中的人對同樣的環境可能具有截然不同的感受。例如中國傳統住宅,以墻圍住,自成天地,對於中國人而言,像徵著安全和穩定,但是對美國人而言,可能是像徵著封閉和缺少流動。…
Added by 李蕙佳 on March 3, 2023 at 5:30pm — No Comments
人文主義地理學的經驗方法特點是:吸收不同領域、理念、社群與文化中對於地理現象的不同感覺與認知,展示人類在對待自然、空間、地方、景觀等地理現象上的複雜經驗。段義孚原來的專業是地貌學,後來由於上文化地理大師索爾的客場,使他對人文地理有了興趣。至此之後,他的人文地理研究中,總是以人為中心,注重人的情感、價值觀。段義孚的成名作《戀地情節》,戀地的本質是戀自我,當地方場所被賦予人的情感、價值後,人與地合一,合一合在人性上。戀地情節(topophilia)其中topo指的是地,…
ContinueAdded by 旅遊 庫 on February 11, 2023 at 12:00pm — No Comments
5 城市本體論
5.1城市理念
城市理念 (city ideal) 是段義孚在《戀地情結》裏著墨最多的論題,是他城市本體論思想的核心內涵。段義孚對城市理念的論述是從城市發生學的角度展開的,他說:「倘若追溯城市生活最古老、最原始的核心,我們看到的不是一個市場或一座軍事要塞,而只會看見某個世界超自然創造的理念」,「凡是城市化獨立出現的地方,其前身往往是一個有聲望的儀式中心」[7]。…
Continue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February 7, 2023 at 12:30pm — No Comments
重新發現人、回歸人本位的趨勢同樣值得歷史學界注意,多年以來,歷史學界沈迷於制度史研究,同樣偏離了對人的關注。制度史研究並非不好,恰恰相反,它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歷史學發展,但與此同時,學界不應該輕視傳統上對人的研究。歷史學界與社會大眾的脫節有目共睹,為什麽社會上那麽多歷史愛好者和中學生都口口聲聲說自己喜歡歷史,卻討厭歷史學,大抵原因就在於此。
地理學對人的研究自然體現在不同區域人的差異上。段義孚在書中《戀地情結與環境》這一部分的觀點值得重視。他在書中區別了兩種愛國主義:地方性的和帝國性的。地方性的愛國主義必定以地理事物為基礎,而帝國性愛國主義的基礎是「自我中心主義和自豪感」,完全沒有現實存在的地理事物為支撐。他強調,「人的生理需求是建立在一個尺度適當的地域中的」,「人的情感無法覆及一個帝國」。…
ContinueAdded by 誰還記得北婆羅州? on February 2, 2023 at 10:30pm — No Comments
第二節 地方與地方感理論
八零年代之後,對於「地方」及「地方感」的關注,在「新人文主義地理學」中, 居於核心。受現象學及存在主義等重要思潮影響,新人文主義地理學者以各種不同的關懷來描述「地方」 (place)。 本研究先就「 地方」此一概念之探討做簡要回顧,整理地方感相關之文獻,以了解不同學者主張之理論著重,及其與本人研究對話之可能。
一、人文地理學中的地方研究
「地方」一向是本世紀人文地理學的核心,但各家說法與著重點略有不同。茲就三…
Added by Place Link on January 23, 2023 at 6:00pm — No Comment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