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主義地理學的經驗方法特點是:吸收不同領域、理念、社群與文化中對於地理現象的不同感覺與認知,展示人類在對待自然、空間、地方、景觀等地理現象上的複雜經驗。段義孚原來的專業是地貌學,後來由於上文化地理大師索爾的客場,使他對人文地理有了興趣。至此之後,他的人文地理研究中,總是以人為中心,注重人的情感、價值觀。段義孚的成名作《戀地情節》,戀地的本質是戀自我,當地方場所被賦予人的情感、價值後,人與地合一,合一合在人性上。戀地情節(topophilia)其中topo指的是地,philia指的是偏好。

段義孚關注的人類的「愛好」是活生生的現實的日常生活中的人類情感表現,分布在街道上、校園里、瑣事中,正如段義孚所說「尋找平凡事物後面的暗中關係,隱含意義,並以新鮮有力的語言揭示出來」。葉超在推廣人文主義地理學的思路中指出:擺脫「科學主義」的桎梏,以「人文主義」理念審視地理現象與問題。

對此在讀過孫俊等人的《地理學史研究範式——科學地理學史與知識地理學史》有了進一步的理解。科學地理學史深受薩頓、庫恩的影響,主張一元傳統的科學史觀,造成自然與人文的分裂。知識地理學史主張多元傳統的科學史觀,大大擴展了地理學史研究的視野。「科學主義」有嚴格的框架,有實證的要求,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人文地理的研究擴大。「人文主義」恰恰彌補了這一缺陷,從人文關懷角度出發,通過知識地理學史可以解釋地理學在不同時代不同地方的實際意義。段義孚已經與人文主義地理學緊緊聯系在一起。

關於人文地理在發展過程中湧現出來的不同流派,最初的人文地理是地理描寫、地理解釋,後來不滿足於僅僅的文學傳統,20世紀60年代的計量革命為人文地理帶來了新的利器,借助數學方法、統計學方法,實證主義的思潮一度興盛,出現了許多有影響的空間理論模式。隨後出現了對於實證主義計量方法的批評,這就是人本主義思潮和後現代主義思潮。就我目前的理解,任何思想流派的出現都是時代的產物,人類應該是越來越進步,思想意識應該是越來越發展,對於一些地理現象的認識更全面。

所以任何思潮的出現不能絕對性的予以否定,應該認識到其背後的社會大環境。對於人文地理這門學科的認識還應該在發展中學習理解,對於人文地理現象的理解還應該更多的從人的角度進行認識,對於某個概、某門學科的了解不會止步,只要地理環境中的人去發現去認識去體驗,人類對於它的認識只會更深刻,人類也就能更好的適應環境,受益其中了。

Views: 4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