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旧体诗之高度自指性的形式,可以保证它在排除了众多复杂的经验之后,依然独具魅力,而新诗则无此便利。试比较外国现代诗、 旧体诗、新诗之互译,如殷夫所译的裴多菲《自由与爱情》的文白两个译本,徐志摩所译布莱克《天真的预言》 ,以及帕斯、沙灵娜所译杜甫的诗《春望》 , 就会发现,旧体诗采用的文言形式显然是自我指涉程度最高的。在极端的情况下,高度自指的旧体诗可以蜕变为一种完全不需要情感参与的、有趣的游戏,其中最典型的例子,一是今人周策纵所作 20 字的、几乎可从任何一字开始的回文诗"星淡月华艳岛幽椰树芳晴岸白沙乱绕舟斜渡荒" ,二是明代《诗牌谱》所记录的诗牌游戏 。
四、东南亚华文诗歌的表达策略…
Added by quién soy on May 21, 2023 at 8:23pm — No Comments
狄尔泰没有专门写过关于诗歌的系统理论,但他关注了诗歌作为人类生命体验表达的一部分。所以在更广泛的哲学和人文科学研究中,探讨了诗歌体验的相关主题。狄尔泰的哲学强调了历史主义、生命哲学和人类体验的核心地位,而这些主题也使他对艺术和文学作品(包括诗歌)的理解具有独特的视角。他的诠释学思想和对体验的强调,为理解诗歌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方法,即通过情感和精神上的共鸣进入诗人的内心世界,体验诗人所体验的情感和思想。
艺术作为生命表达: 在狄尔泰看来,艺术和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是人类生命体验的表达。诗歌通过语言的形式捕捉和传达了诗人内在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世界。狄尔泰认为,理解一首诗不仅是理解其语言和形式,更是通过这些形式进入到诗人的内心世界,体验诗人所体验的情感和思想。…
ContinueAdded by INGENIUM on September 5, 2024 at 1:00am — No Comments
神经语言学 (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NLP)与意念科学(Noetic Science)及直观创造力三者之间有一定的关联,特别是在意识、直觉和创造力方面。
1. 神经语言学 (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神经语言学)
神经语言学是一种沟通、个人发展和心理治疗的方法。基于神经学(Neuro)、语言…
Added by 瑪琳娜 on August 7, 2024 at 4:00pm — No Comments
前几天,新纪元大学学院校长莫顺宗、董教总教育中心(非盈利)署理主席林裕、饶仁毅律师以及其他重量级领导访问诗巫4间华文独中即(1)公教中学、(2)公民中学、(3)光民中学以及(4)黄乃裳中学。建兴、公民以及光民山明水秀的校园给董教总代表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他们异口同声表示,非常惋惜这几间学校的学生人数只有一百多个。在光民中学和董事部交流时,我和代表团分享了上世纪六十年代第三省华文中学的一段悲惨历史。
1960年, 砂拉越英殖民政府发表《砂拉越中等教育报告书》(《麦里伦报告书》), 主张把华文中学改制为英文中学, 否则从1962年4月1日起撤销津贴金。 虽然当时砂拉越华社强烈反对, 也有数间华文中学的学生罢课抗议,可最终只有3所华文中学董事部拒绝改制为英文中学, 即诗巫光民中学, 建兴中学和开智中学。 其他9所华文中学的董事部接受改制,即(1)卫理中学、 (2)圣心中学、 (3)中华中学、…
ContinueAdded by arcasamani人才系 on May 31, 2023 at 3:40pm — No Comments
狄尔泰(Wilhelm Dilthey)和雅各布森(Roman Jakobson)在各自的领域中提出了独特的思想,尽管他们的理论起源于不同的哲学和学术背景,但在某些方面可以找到一定的关联。狄尔泰的“认知体验”(Das Erleben)理论与雅各布森的“语言结构学”中的诗性思想在表面上可能属于不同领域,但都在探讨人类如何通过不同的媒介(体验与语言)来理解和感受世界。二者都强调了感知和体验在理解意义中的核心作用,只是表达和研究的方向有所不同。
相关:愛墾APP:…
Added by 創客有多熱 on August 6, 2024 at 7:00am — No Comments
试想一下,以20字、40字、28字、56 字的篇幅,叙事、写景、抒情,显然无法做到淋漓尽致,因此,充分利用、激发词语之间的潜在关联,增强文本的自指性,便成为必然的选择。说借景抒情是旧体诗的一大特点和优势,较为笼统, 也不够准确。景物与情感之间,并不存在客观的对应关系,而需要作者去建构, 无论出自个人独创,还是袭用,如果关系是清晰的,情感虽然会得到形象的表达, 但难免流于单一。
我们看到,旧体诗最擅长的手法是营造意境,即所谓"境生象外",借助一系列的充满张力的意象来营造一个想象空间,其高明之处,便在于摆 脱了单一的对应关系,而将情感转化难以言表、无法坐实的暗示。从这个意义上 说,意境不是一种抒情策略,而是一种忘情策略。…
Added by quién soy on April 12, 2023 at 4:30pm — No Comments
总体说来,单音节性使得一个汉字往往充当多个语素,无形态变化则使得词语的组合灵活多变,一个句子可以指向多重意义,这些都是汉语模糊性的主要来源。当两者同时产生作用的时候,模糊性就难以避免了。比如"铁"在趁热打铁 中是名词,在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了中是动词,在铁娘子中是形容词 。
在文言 当中,由于书面文本通常不加标点,词语的含义高度依赖语境,往往更加模糊。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恰恰是汉语的模糊性使得语言表达变得细腻、微妙,想象的 空间更大,充满玄机。
此外,关于汉语其他特征,如形象性、隐喻性、人文性、弹性、修辞性等, 学界亦多有论述,但对于文本建构而言,上述四点似乎更为重要。
汉语的特性常为文学修辞所用,更会影响文本建构的基本原则。比如,汉语 文本的游戏性(以八股文、回文诗等为代表),就与汉语的语法及汉字的特征有直…
ContinueAdded by quién soy on April 5, 2023 at 4:00pm — No Comments
[爱垦情动转折 Affects-Percepts-Powers] 2025,愛墾網創立16載;陳明發博士轉行文創研究與推廣第28年。雖然焦頭爛額沒啥獎項可領,但自告奮勇的事還幹得不少。實踐多了,面對自己原創的或經手發佈出去的5、6萬筆內容,多少有些心得。自信還有點前瞻的價值。現陸續整理出來,答謝這麼多年來默默支持著我們的國內外友好。有些事恐怕不是一代人能完成的,更不是一個人可能完成的。現留點檔案,有緣並有能力的人若及時看到,對鄉土轉型或有參考價值。…
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August 10, 2024 at 5:00pm — No Comments
Added by LiDi Za on April 14, 2024 at 2:30am — No Comments
中国的经典文化中有许多作品可以帮助新一代,在AI时代培养必要的感性和创造力素质。这些经典不仅蕴含深厚的智慧,还能通过不同方式启迪思维、引发情感共鸣和激发创新潜力。以下几类经典作品可以作为培养感性与创造力的源泉:
《论语》——培养感性与批判思维:《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强调道德修养、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性。它注重“知行合一”,教导人们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处理人际关系。这种对“仁”、“义”的感性理解能帮助孩子在未来的AI世界中保持情感敏感性,增强社会互动能力。此外,《论语》中强调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也能激励孩子不断学习、批判思考和创新。…
ContinueAdded by iPLOP on September 3, 2024 at 7:00pm — No Comments
"汉语是诗性的语言"这个说法,有浩瀚的文言散文和格律诗做支撑,很容易得到学界和一般读者的认同。这种诗性的主要表现,就是古代汉语文本并不以叙述事实、抒发真情和逻辑论证为旨归,而更关心文本的精巧勾连,总体上是高度自我指涉的文本。换句话说,即使叙事没有事,抒情没有情,说理没有理,一 个文本依然不失为精致的、成功的文本。可以说,在西方,自我指涉是诗人所要着力营造的效果,在中国古代,自我指涉却是大多数汉语文本的常态。
现代汉诗的历史只有短短的一百年,它所依托(或反抗)的这样一种诗性语 言或诗性传统,既为现代汉诗的写作带来了诸多便利,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在 这一点上,东南亚华文诗歌与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新诗有着相似的处境,在突围的方式上有不少殊途同归之处,也存在着一些微妙的差异,尤其是节奏、意象、反 讽的运用。…
ContinueAdded by quién soy on April 1, 2023 at 3:30pm — No Comments
OECD教育技能总监:令人忧 15岁大马生仅33%有分辨力。
安德烈亚斯是在受询及对人工智能的看法,以及教师和学生该如何运用此科技时,发表看法。
他认为,人工智能是个很强大的工具,但是真正的挑战是,该学习什么技能来应对人工智能的世界,尤其是批判性思维、提出质疑以及提出正确问题的能力。
“以前我们给学生答案,但是在未来,我们要教导他们如何问对的问题,而不是重复生产我们年代的智慧,却不质问它。…
Added by 超人偶爾飛 on November 12, 2023 at 2:30pm — No Comments
最早在马来西亚推动“神经语言学”教育计划的先驱,是陈明发博士。当时,陳博士领导着一家马来西亚政府人力资源部最早认证的其中一家培训公司,叫“激励联盟” (Motivation Alliance)。从1995年到跨世纪之初,大约六年时间。
虽然和国外单位合作的是“神经语言学”,自1981年便开始涉足培训专业的陈博士,加入了大量本土素材并个人研究心得,同步推动“心灵素质学”,并获得媒体、学府与党团的大力推荐。
由于…
Added by 瑪琳娜 on July 30, 2024 at 2:00am — No Comments
学术史研究的一大典型思路和做法,就是从宏观角度把握学者的思想体系和学术特点。对邓以蛰美学的研究也不例外。作为中国现代美学与艺术学发展历程中的又一学术个案,邓以蛰及其书画美学思想在近十余年来逐渐引起学界的重视。面对为数不多的邓以蛰论著,研究者们力图在其中寻绎其美学思想体系和特征,甚至努力尝试为之命名。他们不仅注意到他融通中西的美学研究方法,指出他立足于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发展的史论结合性研究特点,还注意到他对艺术创造和审美的主体性的突出与强调。这些研究都为我们更清晰地认识邓以蛰美学与艺术学思想提供了重要参考。那么,在上述观点之外,还能发现邓以蛰美学的其他特点吗?…
ContinueAdded by 堅持深博 on October 31, 2023 at 4:00pm — No Comments
[爱垦APP情动转折 Affects-Percepts-Powers] 2025,愛墾網創立16載;陳明發博士在从事人力资源開發16年的基础上,轉入文創研究與推廣至今也已28年。浮生44个春秋,雖不算焦頭爛額也沒啥獎項可領,但自告奮勇的事還幹得不少。實踐多了,面對自己原創的或經手發佈出去的6萬筆左右內容,多少有些领悟。自信還有點前瞻的價值。現陸續整理出來,答謝這麼多年來默默支持著我們的國內外友好。有些事恐怕不是一代人能完成的,更不是一個人可能完成。現留點檔案,有緣並有能力的人若及時看到,對鄉土轉型或有參考價值。…
Added by 瑪琳娜 on October 19, 2024 at 1:30am — No Comments
Added by 文學 庫 on January 17, 2018 at 8:30pm — No Comments
3、字本位。汉字的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汉语的构词原则和句法结构,从而影响到汉语的表达方式,所以,汉字在汉语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索绪尔将文字分为表意体系和表音体系两大类,并认为汉字是表意体系的典范。表意文字仅由一个符号构成,它和整个词及其所表达的观念发生联系,而与词所赖以构成 的声音无关。即使是形声字,其形与音的结合也多随意且缺少规则。在实际运用当中,人们重视形、意之间的联系,而将语音看作是一个次要的成分。
形、音、 义之间的轻重权衡,在外来语的翻译上表现得非常明显。外来语的汉译分为音译 和意译(也有音意兼顾的,如"沙丁鱼"、"卡车"、"剑桥"、"沙皇"等),其中音 译词较少,当两种译法竞争时,音译很容易被意译所取代。比如,"电话"取代"德 律风"(telephone),"灵感"取代"烟思彼里顿"(inspiration),"烟草"取代"淡 巴菰"(tobacco),"城市"取代"锡特"(city),"青霉素"取代"盘尼西林"(penicillin),…
Added by quién soy on April 3, 2023 at 3:30pm — No Comments
Added by 文學 庫 on October 3, 2020 at 5:00pm — No Comments
災難並不是死了兩萬人或八萬人這樣一件事,
而是死了一個人這件事,
發生了兩萬次。
Added by Cheung Po Tsai Cave on June 20, 2022 at 9:41am — No Comments
我寫字的手 擱在地板上的腳
離陽臺一步遠。
我是說:現在。已是秋天。
我給你寫信。我說:
現在。
這現在我從沒有得到。
親愛的,從沒有。
Added by Cheung Po Tsai Cave on May 30, 2022 at 10:00a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5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1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6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5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0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3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5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