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尚君:古希臘演說與雅典民眾政治認知(2)

接下來,德謨斯提尼斥責埃斯基尼斯在斯基羅佛裏翁月16日的公民大會上以欺騙手段妨礙民眾了解“事實”,使得雅典人在最終得知腓力二世占領溫泉關的消息時,已經難以決定如何采取行動了。在這裏,德謨斯提尼特別闡發了民眾在公民大會中進行政治商議的正當程序:先要“聽取關於事實的演說”(akousai peri tōn pragmatōn),然後商議,進而“去做認為該做的事”(prattein ho ti doksai)。(17)引文中doksai是動詞dokeō(認識)的不定式形式,表示民眾在政治參與中的認知活動。這也就是說,了解“事實”(pragmata)是民眾形成政治認知(doksai)並采取行動(prattein)的基本前提。德謨斯提尼指出,他本人曾在前一天向議事會說明實情,並提出自己對事態的預見。但是,議案卻未能提交公民大會,民眾在不了解“事實”的情況下,接受了埃斯基尼斯發布的虛假信息。其結果是,盡管雅典民眾對腓力二世到達溫泉關的消息感到震驚,並且為使節沒有向他們匯報而氣憤,但是他們仍然相信埃斯基尼斯所謂的許諾是能夠實現的,因而拒絕聽取德謨斯提尼的演說。德謨斯提尼進一步聲明,如果在當天的公民大會上“真實”(tēn alētheian)得勝,他本來就可以立即提出反駁,向民眾傳達信息並且防止雅典民眾錯失采取行動的機會。然而,埃斯基尼斯卻給出欺騙性的許諾,試圖利用演說把雅典民眾引向虛假的希望(phenakisthēnai tois logois toutois),同時阻止民眾從德謨斯提尼這裏聽到實情(talēthē mē…akousai)。(18)

在以上這些敘述中,德謨斯提尼著重強調公民大會演說對民眾政治認知的重要影響,突出他本人如何力爭向民眾及時傳達“事實”,而埃斯基尼斯卻在公民大會中用謊言排擠“事實”,控制政治信息的發布,主導民眾對政治事務的認識與判斷。實際上,公元前346年埃斯基尼斯成功說服民眾接受腓羅克拉底和約,這表明民眾當時在其演說影響下普遍認為該和約是正當而有益的,直到公元前343年,民眾的想法很可能仍未改變,德謨斯提尼在訴訟中面對著民眾多年前所形成的這種政治認知,並試圖加以改變,為此,他回顧了當年公民大會的商議過程,聚焦於埃斯基尼斯的演說,以及他們兩人在傳達政治信息方面的彼此競爭。通過這種回顧,德謨斯提尼將民眾的既有認知(doksa)表述為受到欺騙的結果,而與他所提供的所謂“事實”(talēthē與pragmata)對立起來,並要求民眾摒棄前者,將註意力重新轉向後者,從而形成新的政治認知。


二、民眾的集體記憶


為了更加真實可信地回顧公民大會演說,德謨斯提尼往往訴求於聽眾的記憶。《使團辭》第9節,在敘述埃斯基尼斯參與和平協定的政治行為之前,德謨斯提尼首先要求聽眾回憶(hupomnēsai)埃斯基尼斯曾經進行的公民大會演說(dēmēgorein),並且向聽眾強調,這些內容是“你們當中的大多數人都記得的”(mnēmoneuontas humōn…tous pollous)。在敘述完斯基羅佛裏翁月16日的公民大會場景之後,德謨斯提尼又指出,埃斯基尼斯善於否認自己做過的事情,這些事情包括匯報、許諾以及欺騙,顯然都是指埃斯基尼斯的公民大會演說。德謨斯提尼為此特別向聽眾說明,埃斯基尼斯是“在你們這些了解一切的人們面前接受審判”(krinomenon…en humin tois hapant’ eidosin)。(19)可見,在德謨斯提尼看來,政治家曾經在公民大會中的演說是為陪審員所了解並且記得的,聽眾的這種記憶可以證實德謨斯提尼關於公民大會演說場景的再現,從而確保了對政治家公民大會演說進行“述職審查”的可靠性。筆者將由此進一步分析德謨斯提尼在敘述中如何具體運用這種對聽眾記憶的訴求,以及這種訴求在民眾認識政治事務方面所產生的作用。

 前文已經列舉,《使團辭》第13—16、17—24和45—46節都是關於公民大會演說場景的生動描述,德謨斯提尼在這些地方均以直接引語的方式覆述政治家在公民大會中的演說內容,我們來看他是怎樣強調聽眾的記憶的。最值得註意的是,他在這些敘述中對第二人稱覆數的使用:“你們商議”(ebouleuesthe)和平協定,埃斯基尼斯“在你們面前”(en humin)演說,“你們所有人聽到”(pantōn akouontōn humōn)他的演說,“你們喜歡”(humōn boulomenōn)埃斯基尼斯的演說內容而“不願聽”(ethelontōn akouein)腓羅克拉底的演說,使節“向你們進行演說”(pros humas edei legein),“你們要試圖共同回憶”(peirasthe sundiamnēmoneuein)當時公民大會的場景,埃斯基尼斯“向你們匯報”(apēggeilen pros  humas),“你們哄笑”(humeis  d'egelate),“你們不願聽且不願相信”(out'akouein  ēthelete oute  pisteuein eboulesthe)德謨斯提尼的演說,“你們要回憶”(anamimnēskesthe)公民大會中德謨斯提尼與腓羅克拉底的辯論場景,當時“你們不願意聽”(hōs d'akouein ouk ēthelete)德謨斯提尼的反駁,“你們嘲笑”(kai humeis egelate)。(20)

 通過這一系列第二人稱的運用,德謨斯提尼將公元前343年訴訟現場的聽眾表述為共同參加了公元前346年的公民大會。我們很難相信,這是對聽眾構成的真實記錄,它實際上更是德謨斯提尼所使用的一種修辭策略。首先,在訴訟演說辭中,演說者會把訴訟現場的陪審員和其他聽眾視為雅典公民集體,(21)最典型的例子是,演說者在法庭陪審員面前將代表全體公民意志的公民大會法令稱為“你們的法令”。(22)其次,在雅典人的觀念中,公民大會也相當於公民集體,dēmos(民眾)是ekklesia(公民大會)的代名詞。鑒於此,我們可以說,德謨斯提尼使用的第二人稱覆數“你們”並非專指訴訟現場的一部分雅典人,而是雅典公民集體,這個公民集體在民主制原則上是任何一次公民大會和公民法庭的參與者,不受具體時空的限制。因此,可以說,德謨斯提尼所強調的聽眾的記憶其實是雅典民眾的集體記憶,而公民大會就是這種集體記憶的來源。

 “集體記憶”的概念最初由法國社會學家哈布瓦赫(Halbwachs)提出,他認為,人們生活其中的那個群體能夠為個人提供“重建記憶的方法”,這種重建就是通過集體記憶實現的,它使個人“轉向他人,並采取了他人的思考方式”。“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存在著一個所謂的集體記憶和記憶的社會框架;從而,我們的個體思想將自身置於這些框架內,並匯入到能夠進行回憶的記憶中去。”(23)德謨斯提尼再現過去某次公民大會場景的時候,使用第二人稱覆數來表述當時聽眾的“聽”、“哄笑”以及某種意願的表達,將一部分雅典人對某次特定公民大會場景的記憶轉化為雅典民眾的集體記憶。其目的正是試圖借助哈布瓦赫所指出的集體記憶的功能,為聽眾建構一種回憶過去的思維框架,在這種情況下,法庭中的陪審員即使未曾參加德謨斯提尼所提及的某次公民大會,也可能傾向於將他的描述作為集體記憶而接受。同時,這種集體記憶又是與雅典民主政治的原則及其意識形態相一致的,肯定並強化了民眾政治參與和掌握政治信息的平等權利,因而具有更強的說服力與權威性,能夠為德謨斯提尼再現公民大會場景提供有力證據。但是,我們要註意,這種所謂的集體記憶在其可靠性方面其實是值得質疑的。

Views: 13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