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這樣的開頭,雅固然是雅,俗也俗到了家。滬上方言,遂成了木心漢字魔方中十分耀眼的色塊,活潑潑,水靈靈,土得掉渣兒,俗得夠勁兒。木心不是上海人,但他筆下的上海真是“比上海還上海”,張愛玲的上海,王安憶的上海,王家衛的上海,還有其他什麼人的上海……都被他甩在後面了。再看《吃出名堂來》的一段關於豆漿要不要加雞蛋的對話:
“喔,老先生,儂早,請坐,甜漿鹹漿”
“鹹格。”
“好,鹹漿,雞蛋一只兩只”
“今朝勿要哉。”
“哪能拉”
“昨日被儂噱進了。”
“啊喲喲,儂老人家真是,雞蛋吃勒儂肚皮裏格,又勿是請我吃,儂鈔票麥卡麥卡,豆腐槳勿擺蛋賽過八月半唔沒月亮,阿是儂阿要辣油伐”
“我是相信吃辣格!”
“好,噯——鹹漿一碗重辣,雞蛋揀新鮮大點格,馬上就來!”
這哪裏是“吃”出來的“名堂”,分明是“寫出來的名堂”!還有寫旗袍的那一節:
就旗袍而論,單的、夾的、襯絨的、駝絨的、短毛的、長毛的,每種三件至少,五件也不多,三六十八、五六得三十,那是夠寒酸的。料子計有印度綢、癟縐、喬奇紗、香雲紗、華絲紗、泡泡紗、軟緞、羅緞、織錦緞、提花緞、鐵機緞、平絨、立絨、喬奇絨、天鵝絨、刻花絨等等。襟計小襟、大襟、斜襟、對襟等等。邊計蕾絲邊、定花邊、鏤空邊、串珠邊等等。鑲計滾鑲、闊鑲、雙色鑲、三嵌鑲等等,鈕計明鈕、暗鈕、包鈕、盤香鈕等等。尤以盤香鈕一宗各鬥尖新,系用五色緞條中隱銅絲,作種種花狀蝶狀詭譎款式,點綴在領口襟上,最為炫人眼目亂人心意,假如采旗袍為婚禮服,必是緞底蘇繡或湘繡,鳳凰牡丹累月經年,好像是一件千古不朽之作。
從修辭上說,這一段是一賦到底,比興全無,色彩細膩,針腳綿密,如錦上雲霞,琳瑯滿目。從文體上講,此文又堪稱一篇謹防假冒的“白話賦”,不僅語言“擲地要作金石聲”,人情之練達通透也讓人吃驚,寫“渾堂”的那一段,真是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七葷八素,逗人開懷。漢賦大家司馬相如曾說:“合綦組以成文,列錦繡而為質,一經一緯,一宮一商,此賦之跡也。賦家之心,苞括宇宙,總攬人物,斯乃得之於內,不可得而傳也。”(《西京雜記》)劉勰也說:“賦者,鋪也;鋪采摛文,體物寫志也。”(《文心雕龍·詮賦》)木心此文,端的是“鋪采摛文,體物寫志”,經緯宮商,毫不含糊,在賦的傳統業已式微的今天,怎不讓人耳目一新相比之下,楊朔《茶花賦》之類僅靠“曲終奏雅”、歌功頌德便以“賦”名行世的文章,真是徒有其表,欺世盜名了。
可以說,就憑這篇“比上海還上海”的《上海賦》,木心便可躋身一流散文家而無愧。
4
木心還是一位形式感出類拔萃的文體家,近百年的中國文學史,找到自己表達方式的文體家實在屈指可數。和當代許多著作等身的文學家不同,木心有著比較強烈的文體自覺和語言潔癖,一般人朗朗上口的“公共話語”他避之唯恐不及,陳村說他的文字“為藝術而藝術,不被意識形態狙擊”,原因即在於此。木心很少以第一人稱直接再現形而下的生活樣態,這使他的文字有著極強的“鏡頭感”,始終與生活保持著適當的距離,需要從生活中提煉出什麼的時候,他更喜歡用輕靈的筆觸宕開,繞過,所謂“思想”總是被他那支魔棒似的筆拆卸了,如一塊方糖溶化在咖啡裏。
極權主義沒有年齡,就這樣,總歸是沒有年齡的東西支配有年齡的東西。(《帶根的流浪人》)
是我的謬見,常以為人是一個容器,盛著快樂,盛著悲哀。但人不是容器,人是導管,快樂流過,悲哀流過,導管只是導管。各種快樂悲哀流過流過,一直到死,導管才空了。瘋子,就是導管的淤塞和破裂。(《同車人的啜泣》)
在演奏家的眼裏,聽眾是極其渺小的,他倒是在乎、倒是重視那些不到場的、不願聽的人們。(《林肯心中的鼓聲》)
讀別人的文字,很少有對於母語的聯想,讀木心則不,明明是白話,卻給人以文言的淵雅與洗練,明明是讀過的篇章,再讀一遍還是新鮮的。比如《九月初九》的最後一段:
粉飾出來的太平,自然並不認同,深諱不露的歹毒,自然每作昭彰,就是這麼一回事,就是這麼兩回事。中國每一期王朝的遞嬗,都會發生莫名其妙的童謠,事後才知是自然借孩兒的歌喉作了預言。所以為先天下之憂而憂而樂了,為後天下之樂而樂而憂了;……
木心似乎在走一條語言的鋼絲,語言因之成為目的而非手段,加著重號的句子雕琢痕跡宛然,甚至給人一種遊戲之感,但你還是得承認,和古老漢字“打得火熱”的他終於還是化險為夷,那精致得有些過分的語言雜技,的確搖曳多姿,別開生面。
另一只收音機認為“桃噢花江是美唉人窩,桃噢花啊千哎萬唉萬朵喔喔喔,比不上美唉人嗯嗯嗯多”。
夾忙中金嗓子開腔了:“糞車是我們的報曉噢雞,多少的聲音都被它喚噯起,前門叫賣唉菜噯,後門叫賣唉米……”(《上海賦·弄堂風光》)
多麼具有“聲感”的文字!我想木心寫這些歌詞的時候,一定搖頭晃腦在那兒哼唱。那不是木心的歌聲,那是漢字本身在吟唱,似乎以排列組合為能事的方塊字到了木心手裏,又多了一份表情達意的可能性。
語言上的雜耍已經不能完全讓木心滿意,他甚至還在標點符號上做文章,用“玩的就是心跳”的辦法和讀者鬥智商,開玩笑。18篇散文的一本集子,有兩篇文章竟是一逗到底,一是《哥倫比亞的倒影》,一是被人稱為“傑作”的《明天不散步了》。木心自己十分看重這兩篇,他說:“我不能想象如果我一直在中國的話,可以寫出這樣的文章來。所以我覺得,我出來是對的,因為我看到了整個世界是怎樣地在動。”(《北京青年報》2006年1月25日)有人說這是“意識流”散文,我卻以為,這是一場“逗號的暴動”。逗號從來沒有給人這麼霸道的印象,幾千字的篇幅,逗號搞了一次“地毯式轟炸”,如此的絮叨而鋪張,如此妖嬈而蠻橫,自有現代標點以來,這是逗號發起的最大的一次“霰彈演習”,它讓人想起線裝書,想起豎排版,想起漢字閱讀歷史中最早的圈點傳統。逗號猶如一條纏來繞去的線,將幾千個漢字或長或短地連綴起來,針腳之密讓人想起“慈母手中線”,想起“千層底”的老布鞋,想起“納”這個在現代城市話語中業已消失的古老動詞,想起——以前不曾想起的一些東西。在《哥倫比亞的倒影》裏,指揮著逗號大軍的木心竟沒忘記調侃一把羅丹:
那個發過來的移民坐在石塊上並不高興,羅丹認為這漢子在思想,雄健的中年人全身肌肉大緊張,腳趾牢牢扒住底座,誰在思想的當兒是這樣的呢,腦的活動,血液集中於頭部,全身肌肉倒是松弛下來,深度的沈思冥想,使人的四肢、面部,停止表情,純然是靈智的運轉,怎麼有這些筋骨皮肉的戲劇性出現呢,這個雕像安置在陽光直射的草地上又是一重錯誤,太陽是嫉妒思想的(思想反過來也厭憎太陽),……
調侃得這麼有分寸,可見不是“意識流”。這是木心式的幽默,過後會在幽默上撒上一點芥末,嗆得人打噴嚏——他的幽默因為承載著大於幽默的命題而變得沈重,好比紙作的鶴,只給人飛的聯想卻飛不起來。木心就是這樣用逗號進行文字的“慢跑”,用少數幾個省略號喘口氣,終於跑不動了,遂用一個句號“鎮壓”了所有的逗號。看到結尾,我長籲一口氣,慶幸木心還想得起句號——謝天謝地!他用句號給讀者松了綁。
5
木心的文字還有許多可說道的,話長紙短,還是回到本文開頭的話題。筆者花費如許筆墨,是想說明,木心就是木心,他是個好作家,他對漢字保持足夠的敬意,也用自己的勞作增添了我們對漢字的敬意,他有非凡的稟賦和抱負並在做非凡的努力,但——很遺憾——他不是神話。
神話既然誕生,就會有終結。媒體時代的文化消費,狂歡化勢所必然。在所有文化傳說的敘事鏈條中,現代傳媒往往承擔了古代文化傳播中“好事者”的光榮角色,並迅速成為當之無愧的信息終端和市場引擎,當然,他們很快又會恍然大悟地充當事後諸葛亮,一番“哄擡”之後又開始動員甚至帶領受眾“打假”,這是一切神話的敘事圈套。所以,神話敘事的終結者常常還是傳媒,有時候,結尾部分根本不須蓋棺論定,只要尋找到新的敘事焦點,膨脹的神話便自動萎縮,迅速扁平成文化櫥窗裏一張略具視覺亮點的廣告招貼。
神話作為一種敘事行為,一個最重要也最易被忽略的特征是——它是人寫的,從這個意義上說,木心神話的完形基本上和木心本人沒什麼關系。我絕無貶低木心文學成就之意,木心的寫作生涯已有半個世紀,如果他是一座高峰,自然早就是一座高峰,不待任何人的追認和追捧。有意味的是,木心這座高峰一直處在人們的視野之外,或者說,是他大半生的匿名狀態給了神話愛好者一個絕好的素材和足夠發揮的敘事空間。神話多與“創世紀”之類的母題有關,木心以近八十歲的高齡出現在人們面前時,各方面都已經“熟透”,卻給我們一個“全新”的文本世界——集中於他身上的目光本質上和投射到一個剛出道的文學青年身上的差不多——這自然比寫一篇發一篇更容易產生“核聚變”效果。祖國大陸缺啥就是不缺“人氣”,看客、說客的口味早被汙七八糟的文壇以及“饅頭血案”、“韓白之戰”之類口水官司弄得“要淡出鳥來”,冷不丁殺出一個長相和文字都耐看的“文學魯濱遜”(陳丹青語),不狠狠“消費”一把才怪!看看是時候了,遂有媒體給剛剛過去三個月的2006年美其名曰“木心年”。
孔老夫子說過:“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如果木心真是他自命的“古之遺狂”,那他的寫作就該是日月照懷,遺世獨立,是“眼前一杯酒,何論身後名”我疑心被人這麼“崇拜”著,他老人家應該怫然不喜。可前不久,竟看到木心從那張西裝禮帽的黑白照片中悄然“現身”,開始接受報紙的專訪,神光離合,乍陰乍現,淩波微步,羅襪生塵,在我看來,木心的接受采訪,算是一次公開亮相和謝幕,也給這場無心插柳又沸反盈天的神話敘事打上了一個休止符,從此以後,木心散文可以被心平靜氣地閱讀了,無關宏旨的木心神話,則可休矣。
(原載《文景》2006年第4期,作者授權天益發布)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