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20)

納塔莉•沙鷗·欲望倫理:拉康思想引論(4)

雅克·拉康:欲望倫理

1.“重返弗洛伊德”

按雅克•拉康(1901—1981)自己的話來說,他就是將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改造成“法國式花園”的人。在這座花園中,人們既可以沿著理性化的道路愜意地散步,也可能在花園的迷宮裏迷失方向,或者在小樹叢中找到一些從未被發現的東西。這一比喻體現了拉康引以為豪的、以笛卡爾主義和啟蒙運動為代表的法國思想的特點。而事實上,拉的作品卻給世人留下艱深晦澀的印象,以至於我們在讀拉的作品之前必須做一些預備工作,並做好吃苦受累的思想準備。就像拉康在《文集》(crits)的引言中說的那樣,他的寫作風格要求讀者在閱讀時付出努力。…

Continue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January 15, 2017 at 12:12pm — No Comments

納塔莉•沙鷗·欲望倫理:拉康思想引論(2)

杜小真·恰當的“入口”——寫在前面的話

法國巴黎第八大學教授、精神分析學家納塔莉•沙鷗女士的《欲望倫理:拉康思想引論》一書,是她2011年秋在北京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舉辦的拉康系列講座的記錄。首先要感謝人民大學吳瓊教授(還有他的大作《雅克•拉康,閱讀你的癥狀》,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張旭博士和北京大學及人民大學的相關師生,他們為促成沙鷗教授在中國的學術交流活動以及本書的出版起到關鍵作用。還要感謝國內外的中文譯者們無功利目的辛勤工作,嚴和來博士以及沙鷗教授在巴黎的其他多位學生為本書的翻譯、校訂和成書所做的努力。還要特別感謝漓江出版社,沒有出版社的學術眼光和誠懇支持,這部如此有價值的作品難以問世。…

Continue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December 31, 2016 at 10:01pm — No Comments

Peter Hallward〈你無法同時選擇—德勒茲抑或拉康〉(1)

德勒茲對精神分析的普遍敵意是眾所周知的;尤其是他與拉康的關係似乎更為模糊。…

Continue

Added by 思潮 庫 on March 8, 2023 at 6:30pm — No Comments

納塔莉•沙鷗·欲望倫理:拉康思想引論(5)

2. 倫理區別於日常道德:實在(real)的維度

從斯賓諾莎到列維斯特勞斯

從青少年時代開始,拉康就開始閱讀斯賓諾莎(1632—1677)的《倫理學》。他將這部作品的提綱掛在臥室的墻上,並在上面標示出箭頭,以體現斯賓諾莎所設想的幾何架構。斯賓諾莎通過歐氏幾何的形式建立自己的思想體系,他將“善”和“理性”等同起來,而社會性自我則是認識的障礙。在斯賓諾莎看來,唯一有用的事物就是能夠提升我們的欲望和思想能力的事物,這些事物同時帶給我們幸福感;悲傷是惡,而愉悅只存在於認識的進步中。拉康稍後說悲傷是道德上的懦弱,聯接著人類基本的激情(passion)之一,即“無知”的激情。…

Continue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January 16, 2017 at 8:02pm — No Comments

納塔莉•沙鷗·欲望倫理:拉康思想引論(1)

作者:納塔莉•沙鷗 (Nathalie Charraud)

巴黎精神分析家,弗洛伊德事業學派(ECF)成員,精神分析世界協會(AMP)成員。曾執教多所大學:巴黎第十三大學教授數學,巴黎第八大學和雷恩第二大學教授精神分析理論。著有《無窮和無意識:對喬治•康托的研究文集》(Infini et Inconscient, essai sur Georg Cantor)、《拉康和數學》(Lacan et les math matiques),參與編著《數學中的實在》(Le r el en math matiques)叢書,該叢書全面討論數學與精神分析的關系。作者亦在許多重要精神分析雜志上有數篇重要論文,並受邀為拉康派精神分析重要繼承人雅克•拉蘭•米勒(Jacques-Alain Miller)主編的《誰是你們的精神分析家?》(Qui sont vos…

Continue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December 20, 2016 at 4:27pm — No Comments

納塔莉•沙鷗·欲望倫理:拉康思想引論(9)

5.作為存在的缺失的欲望,面向大他者之解析的欲望

如前文所述,欲望被引向能指鏈條的洞,即原初壓抑的洞,原初壓抑反映了我們與永久喪失的母親之間的聯系。在此基礎上,拉康對精神分析中抵抗(resistance)的概念進行了批判:抵抗並不是主體對自身欲望的抵制或拒絕,而是欲望的構成和言語之間的不兼容。由於欲望不能通過詞語被表達出來,這就導致了欲望對象的缺失。拉康提出了“存在的缺失”(manquetre)這一概念,並同時給出了幾種解決方案。欲望總是在來自於大他者的意義裏悄悄流動,來自大他者的含義可以用來解釋欲望。因此,拉康認為,欲望即大他者的欲望,或者說,欲望是它的解釋。拉康將黑格爾被認可的欲望具體化為意思的欲望,欲望就是給欲望附著意思的欲望(d sir de sens)。正是解析這樣去做了才給欲望標定了意思。…

Continue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February 16, 2017 at 8:27pm — No Comments

納塔莉•沙鷗·欲望倫理:拉康思想引論(3)

引言

應我的北京對話者們的要求,我優先談到了倫理和政治的問題,但是,我也同樣強調了精神分析與科學的關系在當代的重要性。因此,第一個部分的命名是“面對科學和倫理的精神分析”,第二個部分是“精神分析和政治”。第三個部分是通過“數學型”Math me是拉康創造的一個詞。首先我們可以從math me裏面聽到ma…

Continue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January 4, 2017 at 4:31pm — No Comments

王溢嘉:船員變成大作家

在三十七歲以前,以海洋為家的康拉德沒有寫過任何東西,有一天因無船出海而拿起筆來……。

西元一八八九年秋天,一個原籍波蘭,而在英國商船上服務十一年的船長,因為沒有船出海而暫時寄居在倫敦的客寓裡。

有一天早晨,吃過早餐後,無事可做,於是在桌前攤開紙,開始寫一年前他航行到婆羅洲和西里伯島運載橡膠及甘蔗時,旅途中遇到的一個男人的故事。

這部小說即是有名的“阿梅爾的愚行”,而這位船長即是後來陸續寫出“黑暗的心”、“少年與颱風”等不朽作品的康拉德。…

Continue

Added by 沒答案也好 on March 21, 2013 at 9:30am — No Comments

王溢嘉:船員變成大作家

在三十七歲以前,以海洋為家的康拉德沒有寫過任何東西,有一天因無船出海而拿起筆來……。西元一八八九年秋天,一個原籍波蘭,而在英國商船上服務十一年的船長,因為沒有船出海而暫時寄居在倫敦的客寓裡。有一天早晨,吃過早餐後,無事可做,於是在 桌前攤開紙,開始寫一年前他航行到婆羅洲和西里伯島運載橡膠及甘蔗時,旅途中遇到的一個男人的故事。



這部小說即是有名的“阿梅爾的愚行”,而這位船長即是 後來陸續寫出“黑暗的心”、“少年與颱風”等不朽作品的康拉德。

康拉德後來在回憶裡說:“在寫那本小說之前,除了寫信外,我從未寫過任何東西,而信也寫得很少。” 身為一名船員,一定有很多傳奇的遭遇,但他說:“我從未用筆記錄下生活裡的事件、印象或奇聞逸事。” 事實上,他過去一直是個勤勞而稱職的船員,才有機會升任為船長。他是一個熱愛海洋的人。…



Continue

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February 13, 2017 at 9:00pm — No Comments

吳冠軍:如何閱讀齊澤克

本文摘編自《第十一論綱——介入日常生活的學術》。

《暴力》一書中譯本差不多殺青之際,曾第一時間寫信给斯拉沃熱·齊澤克(Slavoj Žižek 1949-) 本人,邀請他寫點卷首語。恰適齊氏文債纏身,騰不出余力,遂囑我代寫幾筆。我自知無度人之才,只是讀書上還算勤勉,這些年經常被朋友問到,如何閱讀齊澤克,能不能給一些指路性的體會、心得。在這裏,就此寫一點自己的感受,代為序言,同喜歡齊澤克的朋友做個交流。



一 、“只寫書”…

Continue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February 16, 2017 at 8:30pm — No Comments

納塔莉•沙鷗·欲望倫理:拉康思想引論(10)

6.升華和癥狀,倫理的解決?

弗洛伊德將升華作為解決倫理問題的方法,通過升華,我們可以將“物”和因“物”出現的“空”組合在一起。拉康從與“物”的關系角度出發,列舉了幾種升華的實現方式。

——在藝術上,比如,花瓶被制作來將空間包圍,而空間構建了花瓶。同樣還有,教堂中的空間,以及在中國畫中占據重要位置的“空”(拉康與弗朗索瓦•陳一起研究過石濤的文獻)。

——宗教反映了對“物”的畏懼,並與“物”保持足夠的距離,神被擱置在無限遠的地方。宗教很明顯是通過迷信來自我保護。…

Continue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February 20, 2017 at 10:28pm — No Comments

納塔莉•沙鷗·欲望倫理:拉康思想引論(7)

3.邏輯時間

拉康的思想充滿緊迫感,這讓拉康看似傲慢無禮。但他很快就被圈裏人視為大師,鬥爭和敵意也隨之而來,我們或許可以用想象界中與小他者的關系解釋這些鬥爭。

拉康很早就在《邏輯時間和預先肯定的判斷》(Le temps logique et l’assertion de certitude…

Continue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February 13, 2017 at 9:00pm — No Comments

Peter Hallward〈你無法同時選擇—德勒茲抑或拉康〉(4)

2.這給我們帶來了第二個區別,關於主體性和主體間性的地位

拉康將「分析」的對象和方法,定位在人際關係的這一特定現實中。「[17] 心理分析的特殊關注點、媒介和環境是言語,而言語根據定義是一種跨主體的活動。語言與認識的需要和鬥爭緊密相連,一個主體與另一個主體的關係是這樣的:「語言先於某物的所指,而指示至某個主體」[18] 語言是一個誘惑、依賴、欺騙、侵略等問題,在這之前,它是一個信息或描述的問題。拉康的「我在/因為我與他人交談,我的「無意識」是由我與他人分享或競爭的語言構成的——「符號位於人類之外的事實正是無意識的概念。」[19]…

Continue

Added by 思潮 庫 on March 11, 2023 at 7:00pm — No Comments

愛墾APP: 拉康、克里斯蒂瓦和雅各布森的夢視角

拉康、克里斯蒂瓦和雅各布森三位理論家,分別從不同的視角——精神分析、符號學與語言學——探討了「夢現象」,盡管他們的重點不同,但他們的研究均涉及夢境在語言、情感和無意識中的重要作用。

雅克·拉康(Jacques Lacan)



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論深受弗洛伊德的影響,並在夢的分析上做出了獨特的貢獻。他將夢視為語言、無意識和欲望的交匯點。

夢與像徵秩序:拉康認為夢是一種語言現象,處於「像徵秩序」(symbolic…

Continue

Added by Zenkov on October 10, 2024 at 1:00pm — No Comments

納塔莉•沙鷗·欲望倫理:拉康思想引論(8)

4.現代化運動

無論是被西方古代哲學家理想化的至善,還是被視為人類自然屬性的至善(孟子),都不再是現代世界的一個有效的標準。

在上述兩種古代哲學取向中,欲望或被解釋為某種絕對(柏拉圖的至善),或被描述成某種能被教育和好習慣激發的自然稟賦(亞裏士多德,孟子)。快樂只是膚淺的追求,而倫理關註的則是幸福。還要註意的是,倫理絕大多數指的是主人的倫理,內行的倫理,不管怎麽樣,都是作為權力幫兇的精英們的倫理。

弗洛伊德之所以能發展出一套非自然主義的欲望理論,就是因為科學理論引發了哲學的現代化運動,主體被放到了哲學的中心位置,盡管主體在科學中可以被忽略不計。與此同時,自然也從數學化的實在中消失了。…

Continue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February 15, 2017 at 12:40am — No Comments

余華·色彩(中)

從《回憶錄》來看,拉赫瑪尼諾夫是一個愉快的人,可是他的音樂是陰郁的。這是很多藝術家共有的特征,人的風格與作品的風格常常對立起來。顯然,藝術家不願意對自己口袋裏已經擁有的東西津津樂道,對藝術的追求其實也是對人生的追求,當然這一次是對完全陌生的人生的追求,因為藝術家需要虛構的事物來填充現實世界裏過多的空白。畢加索的解釋是藝術家有著天生的預感,當他們心情愉快的時候,他們就會預感到悲傷的來臨,於是提前在作品中表達出來;反過來,當他們悲傷的時候,他們的作品便會預告苦盡甜來的歡樂。拉赫瑪尼諾夫兩者兼而有之,《回憶錄》顯示,拉赫瑪尼諾夫愉快的人生之路是穩定和可靠的,因此他作品中陰郁的情緒也獲得了同樣的穩定,成為了貫穿他一生創作的基調。我們十分輕易地從他作品中感受到俄羅斯草原遼闊的氣息,不過他的遼闊草原始終是灰蒙蒙。他知道自己作品中缺少鮮明的色彩,或者說是缺少色彩的變化。為此,他尊重裏姆斯基-科薩柯夫,他說:“我將永遠不會忘記裏姆斯基-科薩柯夫對我的作品所給予的批評。”…

Continue

Added by 美索 布達米亞 on September 8, 2017 at 9:53pm — No Comments

契科夫·未婚夫和爸爸

“我聽說您快要結婚啦!”在別墅舞會上有個熟人問彼得·彼得羅維奇·米爾金,“什麼時候舉行少年告別晚會①呢?”

--------

①俄俗,新郎在結婚前夕邀夥伴舉行娛樂晚會。新娘則舉行少女告別晚會。

“您怎麼知道我快要結婚了?”米爾金一聽就火了,“這是哪個混蛋告訴您的?”…

Continue

Added by Yuna Conversation on April 29, 2016 at 3:04pm — No Comments

九月虺·誰是阿蘭.巴迪歐 4

碎片四:數學本體論的轉向…



Continue

Added by quién soy on October 21, 2023 at 8:30pm — No Comments

薩繆爾·貝克特《等待果陀》(13)

愛斯特拉岡:那個我記得。可是那是什麼時候的事?

  弗拉季米爾:還有他的主人,你還記得他嗎?

  愛斯特拉岡:他給了我一根骨頭。

  弗拉季米爾:那是波卓。

  愛斯特拉岡:而這一切都發生在昨天,你說?

  弗拉季米爾:是的,當然是在昨天。

  愛斯特拉岡:那麼我們這會兒是在什麼地方呢?…

Continue

Added by corps sans organes on July 14, 2017 at 10:08pm — No Comments

作為“事件”的藝術何以成為“紀念碑” ——從德勒茲《感覺的邏輯》到當代藝術實踐(12)

如此這般的哲學思維落到美學上,使得傳統審美的諸種觀點,也存留著上述哲學的氣質。然而,當美學家帶著如此的思維進入審美中,他必然會面臨兩個悖論:



第一,藝術品的表現力消失。在主客二分思維的影響下,物我不能進入一種交融狀態。作為審美主體的我,總想法設法把意象“客觀化”和“對象化”以求“征服”它。而客觀化之後的藝術品已然淪為了普通物品,喪失了其獨有的美學表現力。



第二,審美感覺愈發弱化。由於堅信身心二分的觀念,他必然帶著對感覺的普遍懷疑,選擇從“表象論”視角切入去分析藝術品。當他停留在反思層面,而  …

Continue

Added by 思潮 庫 on April 13, 2020 at 9:00a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