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20)

符號與象徵的辯證空間——朱麗婭·克里斯蒂瓦哲學述論 2

克里斯蒂瓦決意將語言當作動態的、越軌的和「物質性」的事物。它不是一個靜態的工具,不能被簡約到邏輯命題那樣的層次,簡約到能夠為理性所隨時把握的層次。她批評,結構主義因為埋頭於語言的「設定的」(thetic)或靜態的方面而將語言設想為一個同質結構。而她的符號論則揭開了語言的基本的異質性,儘管它也關切於話語以及話語的言說主體。



對於其符號分析來說,語言是一個意指過程,語言實踐既是一個體系也是一種越界(否定性),是「聲音生產的衝動性基礎」與聲音發生於其中的社會空間的共同產品。為創建這一新的符號理論,克里斯蒂瓦對她曾鍾愛的黑格爾、馬克思和弗洛伊德多所借鑑,但另一方面她又總是與他們保持着一個批判的距離,其間她插進了一種新的動能,一種革命的精神。…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November 21, 2023 at 11:30pm — No Comments

符號與象徵的辯證空間——朱麗婭·克里斯蒂瓦哲學述論 3

為了將無意識整合進語言理論,克里斯蒂瓦需要改造主體理論,使它能夠包容、利用意指過程的異質因素。她將主體發展成為所謂的「過程主體」(subjet en procés) 。這樣的「過程主體」理論是她著述的一個持續的主題,尤在其精神分析的實踐和體驗中得到充分的展露。

二、卑污、愛與主體的形成

克里斯蒂瓦對精神分析的介入帶給她一個方向性的改變,這一變化反映在她八、九十年代的寫作中。她撰寫了無數闡說以上主題的文章,1977年以《多元邏輯》…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November 27, 2023 at 12:30am — No Comments

符號與象徵的辯證空間——朱麗婭·克里斯蒂瓦哲學述論 1

內容提要:克里斯蒂瓦的哲學旨在促成一種情境的出現,在其中主體是一個「開放的系統」,或一件「進行中的作品」,一種「向他者開放」的生成;由此能夠同時帶來我們自己身體的一種修正形式。她呼喚新的身份的形成,——但這不是象徵的解構,而是它的轉型。

著譯者簡介:波拉·祖潘茨·艾塞莫維茨(Paula Zupanc Ecimovic),斯羅文尼亞普利茅斯卡大學人文學院講師。主要著作為《斯羅文尼亞當代文化中的性與性別》。目前是著名法國哲學家露絲·伊利格瑞所主持「語言、性別與公民身份」課題組的重要成員。譯者金惠敏,哲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理論室研究員。



朱麗婭·克里斯蒂瓦(Julia Kristeva,…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November 20, 2023 at 11:30pm — No Comments

符號與象徵的辯證空間——朱麗婭·克里斯蒂瓦哲學述論 5

Agapê最終會變得與聖餐同一。聖餐是對基督之死的紀念和永恆化,麵包、酒實質上就是基督的身體、血、靈和神聖性。因此信眾分享聖餐就是對基督之分享。此外克里斯蒂瓦還從精神分析學的角度討論了Agapê,她說,在基督教話語中既有象徵也不乏符號,二者有複雜的交織。

愛的另一類型出自於那喀索斯神話,它是自戀的原型。在西方主體性的發展史上,那喀索斯的形象一直占據着一個特殊的位置。它是病態的形象和症候。…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December 4, 2023 at 12:30pm — No Comments

周啟超〈克里斯特瓦的「文本間性」理論及其生成語境〉(5)

在這次訪談中,巴特回顧了克里斯特瓦對巴赫金思想的介紹對於自己的啟發。巴特指出,那些分析讓自己「隱約看到了將文學寫作當作一種其他寫作的對話、當作一種寫作內部的各種寫作之間的對話來進行分析的可能性。一部作品的寫作,例如陀思妥耶夫斯基、薩德、雨果的寫作,在其詞語的線性發展的表明之下,包含著反復、戲擬、別的寫作的回聲」,「如果文學是各種寫作之間的對話,那麽,很顯然整個歷史空間都重新回到了文學語言之中」。[4]

 

巴特還在其他的很多場合談及克里斯特瓦和互文性。1969年…

Continue

Added by 文創 庫 on February 3, 2023 at 10:00pm — No Comments

周啟超〈克里斯特瓦的「文本間性」理論及其生成語境〉(4)

1966年,TelQuel是當時最活躍和最具煽動性的團體。這個團體把克里斯特瓦置於巴黎知識分子「名人錄」的核心。她認識了自己的同胞托多羅夫,成了邦弗尼斯特的朋友;在索萊爾斯的幫助下認識了拉康,並參加了他的研討班。她同情法共。或者至少同情它周圍的知識分子小圈子(《新批評》、《法國通訊》)。她贊成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而且在幾個月之後,成了結構主義的發言人,聲稱要對結構主義進行概括。那是符號——馬克思——弗洛伊德思想的奇妙混合,體現了知識先鋒派的欲望,即通過寫作使世界革命化。[3]456—457…

Continue

Added by 文創 庫 on February 1, 2023 at 10:00pm — No Comments

符號與象徵的辯證空間——朱麗婭·克里斯蒂瓦哲學述論 4

儘管弗洛伊德和拉康均承認初始的二元體是由母親和嬰孩共同組成的,但他們所強調的則是父親及其陽物的功能。戀母情境強化了律令並啟引嬰孩進入語言。對弗洛伊德和拉康來說,還有一個第四階段,即象徵階段。克里斯蒂瓦認為,這一階段將一切都統一起來,使人開口說話;它是物質性的拒絕,是出現在內部的他異。象徵只是主體形成過程的一種表現形式。物質性拒絕,它本質上是社會-生物性的,開闢了通向言說性存在的道路;這一行動有母愛的幫助,是母親支持着一直走向拉康鏡像階段的象徵性「拒絕」。克里斯蒂瓦指出,嬰孩要克服卑污的母親,只能經由某種父性的代理,它不光是如拉康所聲稱的對象徵的需要,而且還有對愛的需要。

在其關於卑污的論述中,克里斯蒂瓦考察了路易斯-費迪南·賽林納(Luis-Fidinand…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December 3, 2023 at 5:00pm — No Comments

符號與象徵的辯證空間——朱麗婭·克里斯蒂瓦哲學述論 7

父權社會通過「聖女崇拜」將女人的享樂和初始情景排除在象徵之外,擊回母親身體的符號威脅。在「聖女崇拜」中,女人被允諾的只是在痛苦中的歡樂。母親的身體只包含有耳朵、乳汁和淚水。性別化的身體被「理解的耳朵」所取代。那沉默的「耳朵、乳汁和淚水」對於克里斯蒂瓦所隱喻的是語言交流所不擬證明的無語和符號狀態。

克里斯蒂瓦還利用其個人的感受揭露被天主教的母親話語所遮蔽的「符號身體」。她有排成雙欄的話語:左欄是肉體變成的言說,它是享樂的、情愛的和音樂的母親;右欄是象徵的、被閹割的話語。雙欄的話語代表着母親心靈與肉體的分裂。而分裂則意味着喪失,——喪失孩子,喪失母親身份。…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February 10, 2024 at 5:30pm — No Comments

喬治·薩杜爾《世界電影史》(107)

有些人想把著名小說家豪爾赫·亞馬多的作品搬上銀幕,但是貝爾努迪改編的《狂暴的大地》卻很一般。亞馬多這位作家自己寫的電影劇本《晨星》由荷納爾德導演拍成影片,但被瓦加斯總統的檢查機關禁止上映。

同樣應該提到的影片還有:阿爾貝托·皮埃拉里斯導演的喜劇片《莊園的買主》和何塞·卡洛斯·布勒攝制的《我們都是兄弟》,後一影片雖然蒼白無力,卻揭示了白人與黑人之間的關系(巴西人口中有一部分黑人是非洲黑奴的後代);該片由傑出的黑人演員格蘭德·奧德羅和魯特·德·蘇薩主演。…

Continue

Added by Berlin im Speicher on August 21, 2018 at 10:36pm — No Comments

喬治·薩杜爾《世界電影史》(90)

第二十一章·蘇聯和人民民主國家(1945-1962)(5)



南斯拉夫



南斯拉夫在1918年建國之后,全國共有150家影院,也有人試圖攝制幾部影片:如1921年拍攝的《吉卜賽人的敵手》和《海上復仇記》,以及此后斯特洛基在達爾馬提亞沿岸拍攝的《孤獨的城堡》。

但是沉重的賦稅壓得電影企業喘不過氣來,從1920年到1940年南斯拉夫生產的影片似乎不過一二十部。但在此時期,應該提到奧卡夫揚·米勒蒂奇所作的努力,他擅長拍攝16毫米的影片,1935年后轉到導演工作。到1939年,南斯拉夫的電影觀眾人次按人口平均,每人頂多只有一次。…

Continue

Added by Berlin im Speicher on February 28, 2018 at 5:24pm — No Comments

符號與象徵的辯證空間——朱麗婭·克里斯蒂瓦哲學述論 6

克里斯蒂瓦認為,被結構主義所理論化和確定邊界的實證性符號空間,其對於主體實則是排斥的,因為它有其自己一套獨立的與生死有關的符號系統,有其前面提到的所謂「穹若」。西方話語帶有它以之為基礎的福音書的蹤跡:語詞由行動的效果所構成,該行動遵循語詞之作者及目的(destinataires)從象徵功能角度所堅持的欲望誓約。既然所有符號都是關於某一物(chose)劫後餘存的符號,該物是被棄的、缺席的和死亡的,那麼作為絕對欲望的文學就代表了一種對生命、對緩解焦慮以及對克服危機進行最艱難認定的話語。

自出版《詩性語言的革命》以來,克里斯蒂瓦一直都在考察文學和藝術表達中的碎片現象,特別是狂歡、卑污、迷離等,是它們反襯出社會主流話語的局限,表達出那些被壓抑的和無言的東西。她考察了「過程」,認為它統貫着主體和主體的交流結構。…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December 14, 2023 at 10:30pm — No Comments

周啟超〈克里斯特瓦的「文本間性」理論及其生成語境〉(6)

質言之,「發現了」巴赫金理論、「發現了」第二個索緒爾思想的克里斯特瓦,以其「文本間性」理論超越結構主義,而影響了羅蘭·巴特,影響了「如是」派這批巴黎先鋒前衛知識分子。

然而,這只是互動的一個方面。換一個角度看,克里斯特瓦的文本理論乃是「如是」派及其「整體理論」的一種總結。被視為克里斯特瓦文本理論的那篇「核心文本」,在探討「文本間性」時僅次於「詞語、對話與小說」而經常被提及的另一篇文章,乃是「封閉的文本」(texteclos),其藍本可能是「文本的結構化問題」。後者也是克里斯特瓦的一篇重要論文。1968年…

Continue

Added by 文創 庫 on February 7, 2023 at 9:57pm — No Comments

羅美 晨朱媛〈克里斯蒂娃的符號學和互文性研究〉(1)

【摘要】克里斯蒂娃是符號學、後結構主義等領域的代表人物,其學術具有非常廣泛的交叉性,具有顯著的跨學科優勢。克里斯蒂娃的後結構主義符號學,確立了文本詮釋的新局面,不但將各個不同的文本交織起來,而且開啟了文本、文化、心理研究三者結合的研究路徑。

朱麗婭·克里斯蒂娃(Julia Kristeva,又譯為朱麗婭·克里斯麗娃、朱麗婭·克里斯蒂瓦、朱麗婭·克…

Continue

Added by OVEPI on February 6, 2023 at 1:30pm — No Comments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說吧,記憶:自傳追述》3.3

Continue

Added by 堅硬如水 on January 21, 2020 at 3:28pm — No Comments

陳榮鋼譯 朱莉婭·克里斯蒂娃《身處中心的個人》1

1974年,法國知識分子代表團受邀訪問北京,圖中外國人左起:弗朗索瓦·瓦爾(Fran-çois Wahl,1925-2014,法國哲學家、《太凱爾》雜志編輯、結構主義者)、朱莉婭·克里斯蒂娃(1935-)、菲利普·索萊爾斯(PhilippeSollers,1936-2023,克里斯蒂娃的愛人,上月5號剛剛去世)和馬塞蘭·普萊內(MarcelinPleynet,1933-,法國詩人、文學評論家),與他們同行的羅蘭·巴特…

Continue

Added by 文創 庫 on February 15, 2024 at 6:30am — No Comments

喬治·薩杜爾《世界電影史》(100)

第二十二章·拉丁美洲(1900-1962)(4)



波多黎各

在這個美國殖民地,觀眾人次相對而言要高些(每年每人平均購票九張)。1950年之后,由維拉德·范戴克創立的一個傑出的紀錄學派在那里頗有發展,范戴克本人是個導演,分別於1939年與1948年在紐約拍了《城市》和《攝影師》兩部影片。在波多黎各成功的影片中有:范戴克的《白蹄馬》、阿米爾卡·蒂拉多的《橋》和《山里的聲音》、奧斯卡·托萊斯的《桎梏》、B.多寧格的《謙虛的人》、路易斯·梅索內特的《我是萊翁的胡安·彭斯》。另一方面,為旅居美國的波多黎各人攝制的商業性影片也相當發達。…

Continue

Added by Berlin im Speicher on May 22, 2018 at 11:03pm — No Comments

王銘玉符號的互文性與解析符號學——克里斯蒂娃符號學研究(1)

要:法國是當今世界符號學研究的三大王國之一,而且是唯一一個真正形成過符號學運動的國家。 這里符號學人才濟濟,克里斯蒂娃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她所倡導的互文性思想和解析符號學理論受到世界學術界的高度重視。 互文性指符號系統的一種互換關係,它受西方馬克思主義、結構主義符號學、文化符號學、精神分析學、哲學等學科的影響,表現形式多樣,集中體現了引文性、社會性和轉換性三個基本特征,該思想的提出無疑是對結構主義符號學以及傳統文學研究的超越。 解析符號學更是對結構主義符號學的一種反叛和挑戰,它主要來源於巴赫金(Bakhtin Michael 1895—1975 )的語言哲學思想,同時與馬克思的價值形成理論、弗洛伊德的潛意識理論以及拉康的分裂主體理論密切相關,主要內容包括文本間性理論、意義生產動態理論和過程主體理論。…

Continue

Added by moooi on January 23, 2023 at 10:00am — No Comments

房龍《地理的故事》(30)

非洲與歐洲交鋒之地

西班牙人被認為是特點最鮮明的民族之一。西班牙人居住在伊比利亞半島上,以他們的自豪感、他們的彬彬有禮、他們的驕傲、他們的莊重而聞名天下。在任何地方、任何環境中,透過他們顯著的“民族”特征,你一眼就能辨認出他們是西班牙人。由於現代音樂也被用來充實這種“種族理論”了,甚至於你能從彈吉他、打響板的水平上,分辨出哪一個是西班牙人。…

Continue

Added by Récupérer on May 3, 2017 at 8:20am — No Comments

赫塔·米勒《呼吸秋千》(11)

魚龍混雜的一群人…

Continue

Added by 李蕙佳 on November 19, 2018 at 2:49pm — No Comments

孟英麗·從巴赫金到克里斯蒂娃——對話性與互文性關係探微 5

互文性理論在談及分析對象時,使用了文本(Теxt)這一術語。這是互文性理論不可缺少的概念之一。“互文性”詞彙本身就是以此爲基礎構成的。從詞源上看,text 源自拉丁語 textus ,指織物,也指編織,聯系、結合。從這個角度講,文本也暗含了材料引用的過程。而從文本概念的內涵看,早期的文本是文獻學術語,用來指原文。之後結構主義的出現擴大了文本的範圍。比利時哲學家布洛克曼(J. M. Broekman)在《結構主義:莫斯科—布拉格—巴黎》一書中寫道,“直到結構主義出現後,他們的著作(馬克思、黑格爾等)才真正成爲文本。”(布洛克曼 1986:94)1971 年,羅蘭•巴特在《從作品到文本》

一文中爲文本規定了 7…

Continue

Added by moooi on December 20, 2023 at 11:30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