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號與象徵的辯證空間——朱麗婭·克里斯蒂瓦哲學述論 7

父權社會通過「聖女崇拜」將女人的享樂和初始情景排除在象徵之外,擊回母親身體的符號威脅。在「聖女崇拜」中,女人被允諾的只是在痛苦中的歡樂。母親的身體只包含有耳朵、乳汁和淚水。性別化的身體被「理解的耳朵」所取代。那沉默的「耳朵、乳汁和淚水」對於克里斯蒂瓦所隱喻的是語言交流所不擬證明的無語和符號狀態。

克里斯蒂瓦還利用其個人的感受揭露被天主教的母親話語所遮蔽的「符號身體」。她有排成雙欄的話語:左欄是肉體變成的言說,它是享樂的、情愛的和音樂的母親;右欄是象徵的、被閹割的話語。雙欄的話語代表着母親心靈與肉體的分裂。而分裂則意味着喪失,——喪失孩子,喪失母親身份。

克里斯蒂瓦的美學意在促成一種情境的出現,在其中主體是一個「開放的系統」,或一件「進行中的作品」,一種「向他者開放」的生成;由此能夠同時帶來我們自己身體的一種修正形式。她呼喚新的身份的形成,——但這不是象徵的解構,而是它的轉型。

骰子一擲》(Un coup de dés)中所見:

一個星座

遺忘和荒蕪的冰冷

數不勝數

在某個空虛而至上的表面

連續撞擊

最終幻成

星聲的數點

警醒

疑惑

流動

閃爍和沉思

在停留在

某個使之珠光迷離的新點之前

全部思想擲出一把骰子[8]

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克里斯蒂娃在詩性語言中提煉的革命元素並非傳統意義上與政治、權力以及暴力相伴相生的革命,而是在語言層面上對象徵態的挑戰和消解。

最後,克里斯蒂娃在《詩性語言的革命》中進行了密集的新術語創造,其中象徵態(symbolique)與符號態(la sémiotique)這一對概念,又成為她日後建立的理論體系中最為重要的一環。這一對概念可以追溯到索緒爾的語言(langue)和言語(parole),列維施特勞斯的文化(culture)與自然(nature),拉康的象徵界(Symbolique)和現實界(Réel)。在這些對立的雙重概念中,一面是社會規則的集合,無論是語言領域的語法句法規則,還是文化角度的禁忌,抑或是心理分析層面的秩序,都意味着邏各斯體系,即一種父系社會的主導邏輯的無處不在。

而在這一二重體系的另一面則是個人化的、前社會化的散漫語言,是與所謂文明以及律法相對的「生食」狀態,也是未被社會秩序干擾的現實界。克里斯蒂娃的象徵態與符號態延續了這一對立體系的模式,與藉助語法和句法等各種規則運行語言的象徵態體系相對,詩歌文本中所充斥着的節奏、韻律和語調的形式,使得符號態能指滲透進象徵態體系,從而讓詩性語言呈現出一種動態的、愉悅的、非意義與意義混雜的效果。[9]

克里斯蒂娃引入符號態的概念還有着拓展女性主義理論在語言學層面的疆域這一訴求,她借用柏拉圖的《蒂邁歐篇》(Timée)中的「子宮間」(chora)一詞來描述這種與母性身體息息相關的,對抗父系社會邏各斯以及律法的和具有多重內涵的陰性語言體系。

《詩性語言的革命》不僅僅在獨具特色的歷史背景下為我們梳理了20世紀的哲學和理論的脈絡,展示了先鋒詩歌長期被忽視的革命特性,也為女性主義研究增添了新的視角。儘管後來學者對於這一特殊歷史階段的理論產出褒貶不一,然而似乎也只有這種特定的歷史環境可以孕育出克里斯蒂娃作品中所展示出的矛盾的立場、複雜的情緒、在理性和詩性,政治與文本間遊走的驚心動魄,從而它不僅僅向我們彰顯了詩學文本所蘊含的革命張力,也成為理論著作以何種方式「介入」的範本。

 [本文是2016年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

「20世紀六七十年代結構——後結構主義運動中的克里斯蒂娃」(16CWW001)的階段性成果。]

 

注釋

[1]Maurice Blanchot, La Part du feu. Paris, France: Gallimard, 1949, p.294.

[2]參見JeanPaul Sartre, Situation II, Qu’estce que la littérature?. Paris, France: Gallimard, 1948, p.70. 中譯本參見《薩特文集7:文論卷》,施康強譯,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104頁。

[3]克里斯蒂娃:《詩性語言的革命》,張穎、王小姣譯,四川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第163頁。

[4]同[3],第170頁。

[5]同[3],第165頁。

[6]同[3],第176頁。

[7]同[3],第172頁。

[8]中譯本參見《馬拉美詩全集》,葛雷、梁棟譯,浙江文藝出版社1997年版,第140頁。

[9]參見同[3],第201頁。

文章來源:《中國圖書評論》微信公眾平台



(本文作者:波拉·祖潘茨·艾塞莫維茨;譯者:金惠敏;2020-11-02 10:33 來源: 實踐與文本標題英譯:A Dialectic Space between the Semiotic and the Symbolic: A Critical Study of Julia Kristeva’s Philosophy by Paula Zupanc Ecimovic (Slovenia)

Views: 1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