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啟超〈克里斯特瓦的「文本間性」理論及其生成語境〉(6)

質言之,「發現了」巴赫金理論、「發現了」第二個索緒爾思想的克里斯特瓦,以其「文本間性」理論超越結構主義,而影響了羅蘭·巴特,影響了「如是」派這批巴黎先鋒前衛知識分子。

然而,這只是互動的一個方面。換一個角度看,克里斯特瓦的文本理論乃是「如是」派及其「整體理論」的一種總結。被視為克里斯特瓦文本理論的那篇「核心文本」,在探討「文本間性」時僅次於「詞語、對話與小說」而經常被提及的另一篇文章,乃是「封閉的文本」(texteclos),其藍本可能是「文本的結構化問題」。後者也是克里斯特瓦的一篇重要論文。19684月,在克呂尼修道院,克里斯特瓦在「語言學與文學」研討會上宣讀了「文本的結構化問題」這篇論文。該文刊發於TelQuel雜誌專號《整體理論》(巴黎瑟伊出版社,1968)。「整體理論」是以主編菲利普·索萊爾斯為首的「如是」小組的一部集體論文集。

「原樣」集團的集體論文集《整體理論》收入福柯的《距離、面貌、起源》、巴特的《戲劇、詩、小說》、德里達的《延異》、索萊爾斯的《寫作與革命》與《一個現代文本的語義層面》、克里斯蒂娃的《符號學:批判的科學和/或科學的批判》及《文本的結構化問題》,等等。還收入新小說派理論家和實踐者讓·里卡爾杜的一篇文章,里卡爾杜關注的依然是文本與社會的關係這一基本問題。里卡爾杜認為文學不可能提供社會的「替代物、圖畫」和「再現社會現實」,而「推出完全相反的內容體系和關係總和」。文學具有「生產」功能和批評功能。其發展方向有三:再現社會的幻想(巴爾扎克)、文學的自我表現(新小說派與現實「劃下了一道鴻溝」)、反對表現(索萊爾、「原樣」集團)。最後一種傾向「絕不拒絕語義,然而通過文字遊戲逐字逐句持續不懈地予以評說,阻止語義掩蓋使其形成的工作」。讓-路易·鮑德里亞在同卷中總結了這種文本理論的最新動向(「文字、虛構、概念」)。文本不是孤立的個人的「創作」,而是「廣義文本」的個體表現形式。

作者不再存在——對個體、人、主體的拒絕代表著自拉康到巴特再到福柯等一個時期當代思潮的主流,真實不再存在,表現也不再有什麽必要。作為「對宗教意識的逆反」,文字只表現它自身,因為這些動向是「上帝已經死亡」(主體已經死亡)這一基本思想的延續; 於是人們打碎了文本、結構、意義的藩籬。現代文本「不堪卒讀」:巴特的理論在這里被引向極端。[7]250—251正如馮壽農所指出的:「後結構主義符號學團體『原樣派』的『總體理論』歸根結蒂一句話:重新提出文本與世界關係這個最根本的問題,糾正了結構主義把文本與世界割裂開的錯誤。」[8]66「朱莉婭·克里斯特瓦的思考是《整體理論》這部書和這一流派的總結」[7]251

要言之,法國結構主義與後結構主義的時代思潮孕育出克里斯特瓦的文本理論。克里斯特瓦以推重「生產性」高揚「文本間性」為核心命題的文本理論,是法國結構主義—後結構主義思想之鏈上精彩而引人駐足的一環,其價值還有待我們深入開采。

 

注釋:

①原載《批評》1967年第23期。

②原載《整體理論》,巴黎瑟伊出版社1968年版。

③收入茱莉亞·克里斯特瓦《符號學:符義分析研究》,巴黎瑟伊出版社1969年版。

④茱莉亞·克利斯特瓦《小說文本》,海牙穆通出版社1970年版。

⑤Anagrammes,一譯「易位構詞」,是西方人讀報時的一種遊戲,它要求讀者更換單詞中的字母順序,形成具有新含義的另一個詞。

 

【參考文獻】

 

[1]秦海鷹.人與文,話語與文本——克里斯特瓦的互文性理論與巴赫金對話理論的聯系與區別[M].歐美文學論叢第三輯:歐美文論研究.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

 [2]Е.А.楚爾加諾娃.20世紀西方文學學大百科[M].莫斯科:因特拉達(INTRADA)出版社,2004.

 [3]弗朗索瓦·多斯.從結構到解構:下卷[M].季廣茂,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4.

 [4]黃晞耘.羅蘭·巴特思想的轉捩點[J].世界哲

質言之,「發現了」巴赫金理論、「發現了」第二個索緒爾思想的克里斯特瓦,以其「文本間性」理論超越結構主義,而影響了羅蘭·巴特,影響了「如是」派這批巴黎先鋒前衛知識分子。

然而,這只是互動的一個方面。換一個角度看,克里斯特瓦的文本理論乃是「如是」派及其「整體理論」的一種總結。被視為克里斯特瓦文本理論的那篇「核心文本」,在探討「文本間性」時僅次於「詞語、對話與小說」而經常被提及的另一篇文章,乃是「封閉的文本」(texteclos),其藍本可能是「文本的結構化問題」。後者也是克里斯特瓦的一篇重要論文。1968年4月,在克呂尼修道院,克里斯特瓦在「語言學與文學」研討會上宣讀了「文本的結構化問題」這篇論文。該文刊發於TelQuel雜志專號《整體理論》(巴黎瑟伊出版社,1968)。「整體理論」是以主編菲利普·索萊爾斯為首的「如是」小組的一部集體論文集。

「原樣」集團的集體論文集《整體理論》收入福柯的《距離、面貌、起源》、巴特的《戲劇、詩、小說》、德里達的《延異》、索萊爾斯的《寫作與革命》與《一個現代文本的語義層面》、克里斯蒂娃的《符號學:批判的科學和/或科學的批判》及《文本的結構化問題》,等等。還收入新小說派理論家和實踐者讓·里卡爾杜的一篇文章,里卡爾杜關注的依然是文本與社會的關係這一基本問題。里卡爾杜認為文學不可能提供社會的「替代物、圖畫」和「再現社會現實」,而「推出完全相反的內容體系和關係總和」。文學具有「生產」功能和批評功能。其發展方向有三:再現社會的幻想(巴爾扎克)、文學的自我表現(新小說派與現實「劃下了一道鴻溝」)、反對表現(索萊爾、「原樣」集團)。最後一種傾向「絕不拒絕語義,然而通過文字遊戲逐字逐句持續不懈地予以評說,阻止語義掩蓋使其形成的工作」。讓-路易·鮑德里亞在同卷中總結了這種文本理論的最新動向(「文字、虛構、概念」)。文本不是孤立的個人的「創作」,而是「廣義文本」的個體表現形式。作者不再存在——對個體、人、主體的拒絕代表著自拉康到巴特再到福柯等一個時期當代思潮的主流,真實不再存在,表現也不再有什麽必要。作為「對宗教意識的逆反」,文字只表現它自身,因為這些動向是「上帝已經死亡」(主體已經死亡)這一基本思想的延續; 於是人們打碎了文本、結構、意義的藩籬。現代文本「不堪卒讀」:巴特的理論在這里被引向極端。[7]250—251正如馮壽農所指出的:「後結構主義符號學團體『原樣派』的『總體理論』歸根結蒂一句話:重新提出文本與世界關係這個最根本的問題,糾正了結構主義把文本與世界割裂開的錯誤。」[8]66「朱莉婭·克里斯特瓦的思考是《整體理論》這部書和這一流派的總結」[7]251。

要言之,法國結構主義與後結構主義的時代思潮孕育出克里斯特瓦的文本理論。克里斯特瓦以推重「生產性」高揚「文本間性」為核心命題的文本理論,是法國結構主義—後結構主義思想之鏈上精彩而引人駐足的一環,其價值還有待我們深入開采。

注釋:

①原載《批評》1967年第23期。

②原載《整體理論》,巴黎瑟伊出版社1968年版。

③收入茱莉亞·克里斯特瓦《符號學:符義分析研究》,巴黎瑟伊出版社1969年版。

④茱莉亞·克利斯特瓦《小說文本》,海牙穆通出版社1970年版。

⑤Anagrammes,一譯「易位構詞」,是西方人讀報時的一種遊戲,它要求讀者更換單詞中的字母順序,形成具有新含義的另一個詞。

【參考文獻】

[1]秦海鷹.人與文,話語與文本——克里斯特瓦的互文性理論與巴赫金對話理論的聯系與區別[M].歐美文學論叢第三輯:歐美文論研究.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

[2]Е.А.楚爾加諾娃.20世紀西方文學學大百科[M].莫斯科:因特拉達(INTRADA)出版社,2004.

[3]弗朗索瓦·多斯.從結構到解構:下卷[M].季廣茂,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4.

[4]黃晞耘.羅蘭·巴特思想的轉捩點[J].世界哲學,2004(1).

[5]陳平.羅蘭·巴特的絮語[J].國外文學,2001(1).

[6]路易-讓·卡爾韋.結構與符號——羅蘭·巴特傳[M].車槿山,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

[7]讓-伊夫·塔迪埃.20世紀的文學批評[M].史忠義,譯.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8.

[8]馮壽農.文本·語言·主題[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1.


原載 中國民俗學網 | 發布日期:2014-09-27【作者簡介】周啟超,男,安徽無為人,文學博士,黑龍江大學俄羅斯語言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Views: 3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