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薩杜爾《世界電影史》(90)

第二十一章·蘇聯和人民民主國家(1945-1962)(5)

南斯拉夫


南斯拉夫在1918年建國之后,全國共有150家影院,也有人試圖攝制幾部影片:如1921年拍攝的《吉卜賽人的敵手》和《海上復仇記》,以及此后斯特洛基在達爾馬提亞沿岸拍攝的《孤獨的城堡》。

但是沉重的賦稅壓得電影企業喘不過氣來,從1920年到1940年南斯拉夫生產的影片似乎不過一二十部。但在此時期,應該提到奧卡夫揚·米勒蒂奇所作的努力,他擅長拍攝16毫米的影片,1935年后轉到導演工作。到1939年,南斯拉夫的電影觀眾人次按人口平均,每人頂多只有一次。

在大戰期間,血腥統治的安特·巴維利契大談要建立克羅地亞的電影(實際上只拍了幾部宣傳性的短片)。但是,南斯拉夫的電影業卻在游擊隊里建立起來了。解放軍部隊各有它們的電影攝制組,參加攝制組的人中有盧蒂·瓦夫波蒂契和喬治·斯克里津(后者是國際知名的攝影家)。

1945年9月電影業實行國有化。南斯拉夫攝制的第一部故事片是以游擊隊的戰斗為題材的《斯拉維卡》,該片由維科斯拉夫·阿弗里奇導演,斯克里津攝影。

南斯拉夫在1945—1955年間生產了38部長片和近

1500部短片,照F.漢澤科維奇的說法,此時是「先驅者時期」。在電影藝術方面,一切或幾乎一切都有待創造。電影業起初歸一個電影部領導,1952年之后從發行業到製片業都實行集中化。製片業由各聯邦共和國自己組織,各自建立製片公司,如貝爾格萊德的阿瓦拉公司,薩拉熱窩的波斯納公司,薩格勒布的亞德蘭公司,布德瓦(門的內哥羅)的洛夫森公司,盧布爾雅那的特里格拉夫公司,斯科普里的瓦爾達爾公司;此外還有各種製片合作社,如貝爾格萊德的烏孚斯合作製片社。這些製片機構從1950年起增加同外國的合製片,成績有時很好(如《最后的橋》和德·桑蒂斯導演的《一年長的道路》),但也有質量極差的影片(如《古比亞》等)。

到1955年,南斯拉夫擁有五家製片廠,年產10多部影片。它的電影曾在1952—1953年間經歷一次危機,表現在影院觀眾人次的大量減少上。但此后電影業已趨興旺,到了1954年,全國共有1300家電影院。

弗拉基米爾·波卡奇契是薩格勒布的戲劇演員與導演,他從1948年30歲時成為電影導演,他導演的第一部影片是《工廠的故事》。他在《新仇舊恨》中把19世紀一出悲劇搬上銀幕,接著他拍了一部反映抵抗運動的影片《大與小》,把他對演員們的傑出指導同扣人心弦的「懸念」結合在一起。他在1958年還攝制了《星期六晚上》一片,以新現實主義的手法把三篇短篇小說巧妙地彙編在一起。

拉多斯·諾瓦科維奇以《索夫卡》一片開始導演工作,以后又同挪威導演貝格斯特洛姆合作拍了《血腥的道路》,敘述一個納粹死亡營的故事,充滿真誠和激情。斯拉夫科·伏卡比契從美國回來后(他在美國曾同羅伯特·弗勞萊合作於1923年拍了一部先鋒派影片《一個臨時雇工的故事》),拍了一部壯觀然而頗為膚淺的《漢卡》。攝影師斯克里津此時也轉到導演工作,拍了《兩個農民》一片。

斯洛凡·斯蒂格里奇製作了兩部激動人心的作品:描寫童年生活和戰爭的《和平的山谷》以及反映希特勒排猶主義的《第九個圈》。門的內哥羅的導演布拉伊奇在《不定時的列車》中顯示了他濃厚的個性,這部影片同《最初的火焰》、《柯扎拉》(又名《面對納粹黨衛軍的紅小鬼們》)構成一個三部曲。在新湧現的導演中,我們還可指出赫拉德尼克(攝有《雨中舞蹈》)和亞歷山大·彼特洛維奇(攝有《她與他》、《在過去的日子里》)。


阿爾巴尼亞


這個有100萬人口的小國在1954年擁有123家電影院,然而卻只攝制過幾部短片(如恩德里·克科導演的《第九個春天》),並曾同蘇聯合作拍攝了《斯坎德培》1,該片由尤特凱維奇導演,阿爾巴尼亞人維克多·斯特拉托貝爾達擔任副導演。

在地拉那曾建成了幾家製片廠,1958—1960年間攝制了幾部故事片,如克里斯陶·達莫導演的《雅娜》就是其中的一部。

1蘇片名《偉大的戰士》。——譯者。

Views: 6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