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其次,當大眾的線下娛樂時間和預算向線上遷移,這種流量的強制性遷移為相關產品起到拉新、促活和付費轉化的作用。尤其是低線和下沈市場上,作為很早就“封村斷路”的那些區域,在封閉和宅家的執行上堅決徹底,這或許將減小各線城市消費者使用互聯網的習慣差異,一定程度上打破城鄉之間長期以來數字鴻溝下的認知差異。
對此,泰合資本高級投資經理石松源認為:“長期來看,可能會刺激用戶付費習慣的形成,在整個線上文娛領域的預算增加,這有利於打開一些行業的天花板,比如受制用戶付費率不足而產生瓶頸的電競、小眾社區、獨立遊戲、知識付費等。”
…
Continue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May 14, 2020 at 1:58pm — No Comments
(原題《疫情後的文化產業,5個潛在增長點和商業可能性》)
題記:2月10日,向上遊學邀請了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向勇教授、北京益行者公益基金會聯合創始人盧亞和我共同做了一場線上的直播分享。今天,結合直播中大家共同關注的問題和這些天的持續思考,從短期性和長期性兩個方面,談談對於疫情危機中的變機、潛在的增長點和商業可能性的一些看法。 …
ContinueAdded by Khalak Khalayak on May 14, 2020 at 1:58pm — No Comments
(愛爾蘭詩人W . B . Yeats遊新大陸,見月光櫻樹而悲,我不知其何以悲。十年三月二十九日作為此詩,以寫我八九年前之奇遇。)
月光在櫻樹,
那一天的總溫習
早已把我的同年朋友
一個個送到黑酣鄉裏。 …
ContinueAdded by 風華正茂 on May 13, 2020 at 9:10pm — No Comments
從前,有個舞蹈家,帶著她的音樂師,來到別爾卡沙的王子的宮廷。她被准許入宮,她就按著詩琴、長笛和齊特拉琴的音樂,在王子的面前跳起舞來。
她跳著火焰的舞蹈,劍和矛的舞蹈;她跳著繁星之舞和宇宙空間之舞;然後她又跳著風中花齊之舞。
…
ContinueAdded by Copil on May 13, 2020 at 5:00pm — No Comments
期待一場雪,無休止地落下
覆蓋一切尖銳事物的表面
覆蓋林間小路,像愈合的傷口
行走的人,表情疏淡
我們相望,隔著雪的簾幕
當雪無休止地落下,我們鬢角漸白
理解了人世間的孤獨
你的面容在回憶中閃耀…
ContinueAdded by 就是冷門 on May 13, 2020 at 11:41am — No Comments
田野上滿是白色黑色的根芽
飄逸著令人悸動的芳香,
蚯蚓和流水把土地一遍遍耕耘。
一縷莫名的悲傷
隱隱騷動在我的心房。
死亡並非我惟一的歸宿,
不止一次,我的心頭
體驗到泥土和青草的份量。…
ContinueAdded by Spílaio skiá on May 12, 2020 at 9:36am — No Comments
Add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May 12, 2020 at 12:03am — No Comments
詩化的句子,除意像生動外,其意義往往既豐富又靈活。用字精練優美的部份具有詩的特質,不同於散文詩的是,詩化散文缺少散文詩的豐富情感、深度情境, 本質上還是不及詩。所謂的深度情境,指的是文字背後所蘊藏的特殊意涵(較傾向於作者的主觀情感)。我們可以透過作者的主觀情感,感受到詩意浪漫的情境, 比起散文,詩在這方面上更能營造這樣的感覺,讓讀者有更深度的反思和想法。
詩化散文的文句是藻飾過的,和一般散文比較起來較優美且具有詩意,它是在散文的基礎上加入修飾,屬於表面上的改變,並不像散文詩具有濃厚的詩意,因此本質仍屬於散文的一種。
…
ContinueAdded by INGENIUM on May 11, 2020 at 10:11pm — No Comments
Added by INGENIUM on May 11, 2020 at 10:06pm — No Comments
三、什麼是散文詩
波特萊爾說︰「散文詩將是二十世紀的主要形式。」他提出重情節、意象、具體性的物象詩,並強調外在的自由形式,與詩的分別在韻律、內在形式、體裁節奏, 技巧意義性更明顯、更富隱喻意味。(註二)
白靈《一首詩的誕生》論〈詩不拒散文〉中言:「型態分析法不畏懼散文,它甚至可以用散文來寫詩,當然,此散文是精要的,它的詩意有時不建立在詩的分行效果上,而是其畫面的自足及緩緩宣洩。」…
ContinueAdded by INGENIUM on May 11, 2020 at 10:00pm — No Comments
極權災難的後記憶主要是由那些沒有親身經歷過這一災難的人們所擁有的。後記憶的重要特性之一便是必須借助社會、文化性質的,而非個人親身經歷的“集體記憶”,記憶研究稱其為“語義記憶”(semantic memory)。災難親身經歷者的災難敘述要傳承給後代,並在後代中形成後記憶,必須在社會中存在一種能保留災難記憶,並為此記憶提供意義指向的語義環境。惟有這樣的語義環境才能為曾經發生在個人身上的具體事件提供了一個可理解的語境。語義記憶需要借助敘述的形式,如文學作品、回憶錄、口述史、日記、歷史記敘。語義記憶還需要有公共的“記憶場所”(memory sites),如博物館、文物、紀念日或人物、公共論壇和刊物。在災難語義記憶環境不良或嚴重缺失的社會中(如中國,那里的“反右記憶”、“大饑荒記憶”、“文革記憶”都缺乏記憶環境),災難就可能被淡化或甚至美化,災難的後記憶就可能變成一種懷舊,就連一些還活著的,部分親身經歷過災難的人們都不例外。…
Added by Jemaluang 三板頭· on May 11, 2020 at 3:54pm — No Comments
小麥臨去,把所有春光
傳給河邊的苗圃。
輕輕的對他們說:“這是我的命,
我的辛苦,我的工夫。
我從白雪的手腕裏奪來的,
你要加意為我保護,
你要努力為我傳佈。“
自從受了生命以後, …
ContinueAdded by 風華正茂 on May 11, 2020 at 12:19am — No Comments
那就容易疲勞,因而減掉興味,或者變成苦事了。
我看現在的青年,為興味的讀書的是有的,我也常常遇到各樣的詢問。此刻就將我所想到的說一點,但是只限於文學方面,因為我不明白其他的。
第一,是往往分不清文學和文章。甚至於已經來動手做批評文章的,也免不了這毛病。其實粗粗的說,這是容易分別的。研究文章的歷史或理論的,是文學家,是學者;做做詩,或戲曲小說的,是做文章的人,就是古時候所謂文人,此刻所謂創作家。創作家不妨毫不理會文學史或理論,文學家也不妨做不出一句詩。然而中國社會上還很誤解,你做幾篇小說,便以為你一定懂得小說概論,做幾句新詩,就要你講詩之原理。我也嘗見想做小說的青年,先買小說法程和文學史來看。據我看來,是即使將這些書看爛了,和創作也沒有什麽關係的。…
Continue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May 10, 2020 at 11:30pm — No Comments
因為知用中學的先生們希望我來演講一回,所以今天到這裏和諸君相見。不過我也沒有什麽東西可講。忽而想到學校是讀書的所在,就隨便談談讀書。是我個人的意見,姑且供諸君的參考,其實也算不得什麽演講。
說到讀書,似乎是很明白的事,只要拿書來讀就是了,但是並不這樣簡單。至少,就有兩種:一是職業的讀書,一是嗜好的讀書。所謂職業的讀書者,譬如學生因為升學,教員因為要講功課,不翻翻書,就有些危險的就是。我想在坐的諸君之中一定有些這樣的經驗,有的不喜歡算學,有的不喜歡博物,然而不得不學,否則,不能畢業,不能升學,和將來的生計便有妨礙了。我自己也這樣,因為做教員,有時即非看不喜歡看的書不可,要不這樣,怕不久便會於飯碗有妨。…
Continue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May 10, 2020 at 11:29pm — No Comments
對傅柯而言,這個由內在性摺曲所構成的純粹空無空間,最早可上溯到塞萬堤斯的《唐吉訶德》,其作為文學的歷史門檻就如薩德作品般,「是現代文學作品的第一部,在此看到了符號與譬喻的同一與差異無止境戲耍的殘酷理性;因為語言斷開了它與事物的古老親緣性,以進入這種孤獨的無上權力 (souveraineté),僅自此它,以其晦澀的存有,重現成為文學[…]」(1966 : 62)
再次的,如果《唐吉訶德》對傅柯而言是最強勢表達下的文學作品首部曲,僅因為書寫不是為了鑄造「世界的散文」,而是存有論地投身於「同一與差異無止境戲耍的殘酷理性」中。《唐吉訶德》一方面立足於游俠小說,自始便已不是世界的再現,另一方面,其也遠非游俠小說的再現,而僅是其擬像,…
Added by Paetiyo on May 10, 2020 at 8:27pm — No Comments
書寫所具有的豐饒或多產性首先來自這種自我倍增或摺曲作用,因為每次的倍增或摺曲都是異質性的再度引入,每個褶層都意味由語言的「外自身」所再倍增的文學存有自身29;書寫成為一種怪異的鏡像繁衍,一方面是純粹的自我再現,但另一方面在此鏡像中卻總是已猱雜了由越界所產生的異質「外自身」。
然而,書寫的可能性則僅成立於此鏡像或摺曲的巴洛克式增生中;在此,書寫的主體或情節讓位給語言(外)自身的摺曲作用,其僅是無限增殖此摺曲的疊層性,只是語言自我摺曲所滋生的喃喃自語;每一部作品在一方面都是對先前同類作品的消抹(越界),都是其「外自身」,但同時在另一方面卻又是文學這個虛擬空間的「玄妙增厚」(épaississements fantastiques, Foucault, 1994b :…
Added by Paetiyo on May 10, 2020 at 8:20pm — No Comments
從書寫實踐中習練嶄新摺曲的所有可能 16,折返、轉向、回歸…為了劃出一道創新(也必然是虛構)的弧。這是何以在傅柯這門獨家的摺曲學中,語言透過文學所充份給予的界限經驗一再被怪異地凹折,意符 (signfiant) 在此不僅如拉岡所指出的開始滑動,不僅斷開了其與意指 (signifié) 的固定關係,而且自我折返如同鏡像,或如同只有不斷彎折甬道卻不指向任何目的的迷宮,而書寫在此,「不意指事物,而是話語」(Foucault, 1994b : 252)。
於是存在一種類似傅柯所謂「哲學倫理型」(êthos philosophique)…
Added by Paetiyo on May 10, 2020 at 7:56pm — No Comments
對立於文學範型的複製與再現,當代文學作為為己重複,似乎僅能透過擬像來理解其成立的條件。在此,重複無疑地完全不同於複製,而且剛好相反,每一重複都是對文學可複製性的反叛。因為如果當代文學只在迫出文學存有本身才抵達其最強威力,那麼這個威力來自我們到目前為止所發展的雙重操作:首先,文學僅以文學自身為客體,成為純粹的為己重複;其次,文學的書寫語言命定地對文學越界(「每一真實詞彙都是越界」,Foucault, 1964 : 3)。
文學一方面是一種內在性(總是只能不斷以自身作為唯一客體,且因此構成弔詭的惡性循環),另一方面文學則離不開與域外的關係(每一組成詞彙都只能是文學的越界)。這就是傅柯透過文學布置所呈顯的怪異景觀。…
Added by Paetiyo on May 10, 2020 at 7:45pm — No Comments
文學是一個由內在性定義的空間,確切地說,文學僅存活於內在性中。面對「何謂文學?」這個問題,只有透過對此內在性的重新招喚才能答覆。但另一方面,每一個用來建構文學內在性的詞彙卻都是對文學的越界。每個詞彙都是為了指向文學的域外而被書寫於紙上, 文學僅含納對其越界、褻瀆與背叛的語言。
這便是當代文學最重要的第二重弔詭,文學重複文學,但絕非以同一的方式,因為必須被重複的(文學的永恒回歸?),是對文學的越界;換言之,文學不該以柏拉圖的觀念來設想,而僅有其擬像。這個弔詭導致二個結果:首先,如果文學僅以自身為客體,那麼文學作品中的情節或對白其實都可以說僅是偽造的,是其擬仿,僅是為了「像」文學,擺擺文藝腔,作個好像「說故事的人」的騙子,但重點卻總是在於激起不斷廻返其自身的文學存有。這是何以傅柯會說,「在一部文學作品中,毫無任何相似於日常所說之物。毫無真的語言。」(1964 :…
Added by Paetiyo on May 10, 2020 at 7:42p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9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4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8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4 Comments 85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7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2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5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0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7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