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莽莽群山 草莽mǎng 捫心自問 mén 蒙mēng: 蒙人 蒙騙 蒙蒙亮 蒙松雨 蒙méng: 蒙蔽 蒙混 蒙蒙細雨 蒙受 蒙昧 蒙頭蓋腦 蒙měng蒙古 蒙族 靡費mí 風靡 披靡mǐ(不讀mí) 靦腆 miǎntiǎn (都是上聲, 靦誤認為是平聲) 酩酊mǐngdǐng(都不是平聲) 抹墻 mò 模樣 模子 模具mú 模型 模範 模式mó 沒奈何mò
難兄難弟(難得的兄弟, 多作貶義)nán 難兄難弟(共患難的人)nàn 牛腩nǎn 泥淖nào (不讀zhao) 泥古 拘泥nì(不讀ní) 忸怩niǔ ní(不讀nì) 駑馬 nú 弩弓 nǔ 噴香 噴噴香 pèn(不讀pēn 。注意: 香噴噴讀pēn, 但本音是pèn, 與懶洋洋讀yāng、黑洞洞讀dōng、 黃澄澄dēng|、血淋淋讀līn等重疊形容詞一樣屬於普通話語流音變。)…
Added by Leading Link on September 21, 2020 at 7:58pm — No Comments
“在卡鼓塔利亞(Carpentaria)海灣的沙斯姆(Chasm)島上,白色的岩壁上有許多紅色和黑色的圖畫——袋鼠、烏龜、一隻手、又是一隻袋鼠,後面跟了三十二個人,其中的第三人比他人大二倍、佩劍。”13
在東北海岸克拉克(Clack’s)島的一塊岩石上,用紅土塗了底子,再在上邊用白堊畫了許多完善的鯊魚、烏龜、海參、星魚、棍棒、獨木艇、袋鼠,犬之類,圖像在一百五十以上。”14在約克海角(Cape York)的一個半島上,泰羅(Norman Taylor)找到了一處平滑的石壁,上面有許多的圖畫,用紅土畫邊緣,白土填心。一個同樣的圖像是一個人像,上面加以黃點。…
Added by Margaret Hsing on September 21, 2020 at 5:30pm — No Comments
第三個岩洞中的發現,卻更驚人了。“那里面的主要圖形是十英尺零六英寸高的人像,從下頷以下穿紅色的衣裳,長掩手踝及足踝,只露出雕刻得很壞的手和腳。頭顱上面圍繞了一圈紅、黃、白三色的圈子。臉部只有兩隻眼睛。頭上的外圈畫了一批紅色的線劃,很工整好像是有專門的用意的。但是我們不能夠決定那是一種字形或是一種裝潢。
格雷氏確信這些格楞內爾格岩洞中的圖畫和雕刻都是土人的手跡。然而這種見解還需要加以證明,因為對它還有許多爭辯。有些人以為這些是飄泊的歐洲人或來此經商的馬來人畫的,因為澳洲這樣粗魯的蠻族,決不容易有這樣的藝術成就。…
Added by Margaret Hsing on September 21, 2020 at 5:30pm — No Comments
第七章 造型藝術
史前時代的古物,很少有像從多陀納(Dordogne)洞穴中發掘出來的那些馴鹿期的雕刻那樣引人注意。在那些人類和動物的遺骸以及石制和骨制的用具中,我們曾經發現過許多鹿角的碎片,上面有雕刻的花紋。那些雕刻大概都是臨摹動物的,因為很清晰又很正確,使人立刻能夠作動物學上的鑒定。何者是野馬、馴鹿、山羊、野牛,不會弄錯的。
其中尤以一把鹿角短刀為最有特色,刀柄上刻了一匹正在跳躍的馴鹿圖形,手工之精美,就是現代藝術家也不過如此。我們已經說過,雕刻的材料是馴鹿的角;而照專家的判斷,鹿角是只有在新鮮的時候才能雕刻的,所以我們斷定那位無名的藝術家是與法國南部的那些馴鹿同時代,換言之,就是那幅圖形是屬於最遠的古代的。…
Added by Margaret Hsing on September 21, 2020 at 5:30pm — No Comments
(三)哲學的邊緣
德里達對邏格斯中心主義的批判表現在對西方哲學理性主義傳統的批判。這是對邏輯與修辭、理性與隱喻的二元對立的解構。
過去認為邏輯與修辭,哪個是中心?是邏輯,修辭是不重要的。理性與隱喻哪個是重要的?是理性,隱喻是不重要的。那麽,他把這個二元對立給解構了。
在哲學的邊緣處發掘中心意義,在邏輯的語言中找出對修辭和隱喻的依賴。你不是邏輯重要嗎,可是到最後,我們還是要依賴修辭和隱喻生活。…
ContinueAdded by 思潮 庫 on September 20, 2020 at 11:00pm — No Comments
柏拉圖說,知識是靈魂的回憶,文字使記憶力衰退,文字是蠱惑心靈的危險的毒藥。德里達說,“毒藥”這個是說明什麽呢,這有兩個意思,一個是“毒”,一個是“藥”。你不能說它沒有作用,它還有藥的作用啊。
像盧梭這類人也有這個特點。盧梭是本源的哲學家,他推崇自然狀態,他說,“語言的狀態是口語,寫作是文明的產物,是對源初的口語的補充,而文字的補充不過是多餘的附加,是自然狀態的墮落”。盧梭認為,自從有了文字之後,自然反而沒有了,文字只不過是補充而已。
…
ContinueAdded by 思潮 庫 on September 20, 2020 at 11:00pm — No Comments
雅克·德里達,法國哲學家和文藝理論家,是後現代主義哲學的代表人物。他出生於阿爾及利亞的一個猶太人的家庭,五十年代來法國服兵役,並在法國上大學,六十年代起,在巴黎高師任教。他是多產的作者,影響力較大的有六七十年代的著作,《寫作與參與》,《語言的現象》,《論文字學》,《繪畫的真理》……
(一)邏格斯中心主義。
1.從胡塞爾那里看到的是西方哲學,從柏拉圖到索緒爾的一個傳統——“語音中心主義”。這個主義強調語音是重要的,文字不是重要的,語音是確定的,文字是不確定的。…
ContinueAdded by 思潮 庫 on September 20, 2020 at 11:00pm — No Comments
沒有一種文類像散文詩那樣以無紀律的方式來存在。其混亂與模糊的實況,已說明了散文詩的不夠為一種獨立文類。
經濟學上有「劣幣驅逐良幣」bad money drives out good 的學說,那是英國托馬斯格雷欣提出的。運用於傳媒市場,即是說低俗文字比之於嚴肅文字,更容易取得市場的青睞。這種情況,文學自也不能例外,但散文詩的情況卻猶為惡劣。低劣的散文詩以驚人的量產佔據了讀者市場,好像那些堆滿了雜貨店貨架的假貨、次貨、水貨。除非你不買,否則就是這種貨色。…
Added by Crna Gor on September 20, 2020 at 8:17pm — No Comments
在日本卻沒有這種美事兒。月票倒是有,但它跟普通車票一樣是案里程計價。的三公里和五公里的電車票價不一樣,月票票價也就不一樣。雖說買月票比買車票要便宜一點,但還是相當貴。所以在日本,人們買月票都是只買自己每天不得不往返的一段路程的月票。
那時,從我家到學校中途要轉換三次車,單程需要一個多小時,最要命的是買一次月票就要花三萬多塊錢。這筆錢幾乎佔去我一個月生活費的三分之一。東京的交通費高昂,連日本人都吃不消,更甭說像我這樣的窮學生。自費留學,處處要為錢而發愁。不光要考慮學費,房租,夥食費,書本費……還不能不考慮交通費用。…
ContinueAdded by Passion for Style on September 19, 2020 at 10:05pm — No Comments
看,那秋葉在明媚的星月下正飄零,
與你邂逅相逢於此殘秋荒岸之夜中,
星月分外明,忽聚忽散的雲影百媚生。
看,那秋葉在明媚的星月下正飄零,
我淪落海底之苦心在此寂寂的夜塋,
將隨你久別的微笑從此歡快而光明。
…
ContinueAdded by 風華正茂 on September 18, 2020 at 11:25pm — No Comments
Added by 葉子正绿 on September 18, 2020 at 9:30pm — No Comments
聯副發表有關賽珍珠與徐志摩一篇文字之後,很多人問我究竟有沒有那樣的一回事。茲簡答如後。
男女相悅,發展到某一程度,雙方約定珍藏秘密不使人知,這是很可能的事。雙方現已作古,更是死無對證。如今有人揭發出來,而所根據的不外是傳說、臆測,和小說中人物之可能的影射,則吾人殊難斷定其事之有無,最好是暫且存疑。…
ContinueAdded by Bir Tanem on September 18, 2020 at 7:32pm — No Comments
所以,渡也非常清楚說明了「散文詩」的主從關係,主體是詩,散文只是一種形式,若將羅青的說法一同觀察,這種散文的形式,應該指的是結構面的分段形式,而非韻律上的表述形式,畢竟從韻律上它還是必須是「詩」的,而非散文那種「敘述性」的韻律。按此,或許可以這麼說,「散文詩」是一種以分段結構作為書寫概念而呈現的詩,羅青以「分段詩」來取代「散文詩」的說法,我反而認為這樣的說法更能說明「散文詩」的定義。 …
ContinueAdded by Rajang 左岸 on September 17, 2020 at 11:58pm — No Comments
關於「散文詩」的定義與書寫,從文本到理論的形成,在戰後的台灣已經有長時間的發展,許多詩人與學者對於「散文詩」這個概念,無論贊同或反對,都留下了許多看法,以下先列出重要者:
(一)余光中:「他缺乏兩者的美德,卻兼具兩者的弱點。往往,他沒有詩的緊湊和散文的從容,卻留下前者的空洞與後者的鬆散。」
(二)紀弦:「至於被稱為散文詩的⋯⋯本質上把它看作介乎詩與散文之間的一種文學則不可。……如果它的本質是詩,就叫它歸隊於詩;如果它的本質是散文,就叫它歸隊於散文。」…
ContinueAdded by Rajang 左岸 on September 17, 2020 at 11:55pm — No Comments
30公里,死寂的綠色叢林
防護服、面具、蓋革計數器……此行我們的行李,比去索馬里還要誇張。看不見的殺傷,防不勝防。
我們做了最好的準備,也做了最壞的打算。
烏克蘭大使館沒有設絆子,歡迎光臨。但是沒有政府的官方批條,我們進不去切爾諾貝利核電站遺址。最後聯系上了烏克蘭緊急情況部,費了不少勁兒,終於得到了准許。
…
ContinueAdded by KyrGyz on September 17, 2020 at 5:54pm — No Comments
3.總結和討論
分析“哪咤鬧海”的目的,是為了探尋中國人俄狄浦斯情結和心理發展的特點。有必要從紛亂的材料中跳出來,總結一下提出的假設,並和類似研究作比較:
第一個假設是中國人的幼年關係中母親的重要作用。這影響到中國人各期的發展都延長。這一點有些學者也有類似的看法,曾文星總結提出,[24]中國人的心理發展過程有這些特點:“口欲期”延長,“性蕾期”繼續享受“小孩”階段,“潛伏期”社會要求的突然增加,“潛伏期”和“青春期”的階段都較長,緩慢進入“生殖期”。徐靜也指出:…
Added by iPLOP on September 17, 2020 at 5:35pm — No Comments
《淮南子·地形訓》:“正土之氣,禦乎埃天。埃天五百歲生缺,缺五百歲生黃埃,黃埃五百歲生黃澒,黃澒五百歲生黃金,黃金千歲生黃龍,黃龍入藏生黃泉。黃泉之埃,上為黃雲。陰陽相迫為雷,激揚為電。上者就下,流水就通,而合於黃海。“龍的變化性體現在本身是千變萬化的,並無固定模式,固定形態、固定形象。
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對龍概括為“八能”;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能潛能飛。對龍的變易無窮的本質特征,講得最透底、最充分的首推晚年孔子《易傳》,特別是新發現的帛書易傳。在帛書易傳《二三子》的一開頭,孔夫子一連三次講了“龍大矣”,作為龍德的顯著特征,實質上是逐層深入地闡發了“龍變易無窮”的基本觀念。二是六位時成,待機而動。中國的“龍之易”有二重性:龍既是變易無窮的,又有變化有道的;龍的變化之道與時機、機遇是緊密聯系的。…
Added by iPLOP on September 17, 2020 at 5:34pm — No Comments
摩洛哥歷史名都非斯,位於國境北部,座落在中阿特拉斯山北麓海拔410米的高地上,西距首都拉巴特190公里,居東、西、北部地區交通要衝,為摩洛哥國土上最早建立的阿拉伯城市,已有2800多年的歷史,被視為伊斯蘭教聖地之一。…
ContinueAdded by Batu Empatbelas on September 17, 2020 at 5:33pm — No Comments
這次沒等一個星期,當晚就給我回了電話,去。他老婆已經懷上了,不用擔心五年生育計劃,還挺支持他,男人嘛,就應該走出去。
曾喬那邊費了點勁兒。他人老實,話少,聽父母的。為這事我們跑了很多次他家,跟他父母一塊兒吃飯、聊天,讓二老覺得我們這幫朋友靠譜。終於,他們點了頭。
我、梁紅、魏凱、曾喬。“四人幫”又組齊了,去切爾諾貝利。
地方太特殊,功課要做足。
…
ContinueAdded by KyrGyz on September 17, 2020 at 5:33p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4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8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4 Comments 85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7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2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5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0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7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