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674)

馬丁松 (Harry Martinson)詩選〈尺蠖〉

在開滿花朵的樹上

飄蕩著蜜蜂悠揚的合唱。

瓢蟲,一顆裝飾樹葉的活的珠寶,

分開緋紅的背脊飛去,

把自己的命運

交給含著花蕊清香的空氣。

 

尺蠖爬到葉子邊緣,像一個疑問,…

Continue

Added by 文學 庫 on October 10, 2020 at 4:17pm — No Comments

古羅馬詩人奧維德《愛經》(15)

那少女把顏色、忒修斯的記憶和聲音同時都失去了。她想逃了三次,可是恐懼心纏了她三次腳。她戰栗著,正如被風飄動的稻草和在隰澤中的蘆葦一樣。



可是那神祗卻向她說:“我是來向你供獻忠誠的愛情的,不要怕罷,格諾蘇斯的女孩子,你將做巴克斯的妻子了,我拿天來給你做禮物。在天上,你將成一顆人們所瞻望的星,你的燦爛的冠冕將在那里做沒有把握的舵工的指導。”





他這樣說著,又恐怕那些老虎嚇壞了阿里阿德涅,便從車上跳下來(他的足跡印在地上);把那失魂的公主緊抱在胸懷,他將她舉了起來。她怎樣會抵抗呢?一個神祗的權能難道還有什麼為難的事嗎?



有的唱著催妝曲,有的喊著:“曷許斯,曷荷艾。”



那年輕的新婦和神祗是如此地在神聖的榻上相合的。因此你便當置身於有巴克斯的禮物的華筵中,假如一個女子是坐在你旁邊,和你同坐在一張榻上,你便禱告那在夜間供奉的夜的神祗,求他不要把你弄醉。…





Continue

Added by Bélgica querida on October 10, 2020 at 11:42am — No Comments

古羅馬詩人奧維德《愛經》(14)

那克索斯的孩子發狂地在荒灘上仿徨著,在第阿小島被海波沖擊的地方。



她剛從睡眠中脫身出來,只穿了一條薄薄的下衣,她的腳跣露著,她的棕色頭髮亂飄在肩頭,她向著那聽不到她的聲音海波哭訴忒修斯的殘忍,而眼淚是滿溢在那可憐的少女的嬌顏上。



她且哭且喊,可是哭和喊在她都是很配的;她的眼淚使她格外嬌艷可人了。那個不幸的人兒拍著胸說:“那負心人棄我而去了;我怎麼辦呢?”



她說:“我怎麼辦呢?”忽然鐃鈸聲在整個海岸上高響起來了,狂熱的手打著鼓聲也起來了。她嚇倒了,而她的聲音也停止了;她已失去知覺了。



這里,那些披頭散髮的迷瑪洛尼黛斯們來了;這里,輕捷的薩堤羅斯們,神的先驅來了;這里,酩酊的老人西勒諾斯來了,他是掛在那彎曲在重負之下的驢子的鬣毛上,幾乎要跌下來了。…



Continue

Added by Bélgica querida on October 10, 2020 at 11:42am — No Comments

《歌德短篇小說選》褐姑娘(9)

“這個我一點也不反對,”威廉回答,“這是一種開拓新的未知領域的想法,很有見地,也很偉大。不過我還是請您再考慮考慮:這樣的事業只有依靠全體成員的共同努力才能實現。您到了那里,就會找到我所知道的那份家產。我的同事也有過同樣的打算,他們已經在那里定居。請您和他們聯合起來,他們都是有卓識遠見、聰明能幹、體格健壯的人。兩方面的力量合起來,事業會更順利些,發展會更快些。”

兩個朋友邊談邊走,不覺到了分手的地點。二人坐下來寫信,列納多把他的朋友介紹給上面提到的那個傑出人物;威廉向他的同事報告他的新朋友的情況,這封信自然地成了推薦信,他在信的結尾又講了講他跟雅諾談過的事,再一次闡明了自己希望盡快從“永遠流浪的猶太人”的苦惱狀態下解放出來的理由。

 …

Continue

Added by 家 在這裡 on October 9, 2020 at 4:32pm — No Comments

諾貝爾經濟獎得主羅伯特·席勒《特朗普敘事經濟學》(下)

Zoom(編註:一款視頻會議應用)正在改變世界,經濟生活的地理結構將因此而改變。全世界會因人們可以在同一時間跨國對話變得更為同質。以後還會有越來越多的居家辦公。這些行為會改變經濟的地理結構。城市會變得沒那麽重要。



我認為未來中心城市的房價很有可能會下降,部分區域的價格甚至會驟降。因為人們會意識到不再需要居住在大城市,也不再有那麽多重要的會議需要參加,這會改變房地產市場的價格結構。有些工作可能不再被需要,得要為人們開發新的工種。…







Continue

Added by Marketing Link on October 9, 2020 at 4:30pm — No Comments

馮唐·橡皮擦不去的那些歲月痕跡(下)

這個叫布丁的人也注意到, 古龍愛用“胴體”一詞:“早些年我看古龍的小說, 古龍總愛用‘胴體’一詞, 還總喜歡描述女人的腿, 有時我感覺他的女主角只長著兩條腿, 在當時的我看來, 女人身上總有些部位比腿更值得描寫。”我那時候, 還特地查了《現代漢語詞典》, 上面清楚寫著:胴體即身體。我還是執著地認為, 胴體比身體淫蕩一千倍, 胴體是個文學詞匯, 身體是個科學詞匯。我那時候, 充滿好奇, 總想知道事物之間的差別, 比如我的身體和我同桌的身體之間的差別。我還特地查了《新華字典》, 里面沒有男人體、沒有女人體、沒有男孩體、沒有女孩體, 只有一張人體圖解, 畫了一個五大三粗的男子, 一正一反兩張, 穿了個齊頭短褲, 包得嚴嚴實實。

 

這個叫布丁的人也愛看犯罪電影, 也注意到羅伯特·德尼羅,…

Continue

Added by Pabango on October 9, 2020 at 4:29pm — No Comments

《三行情書》花瓣盡落時的櫻花樹

⊙廣島縣 32歲 女

每當站在大的分岔路口前,

我便會立刻想到您。

爸爸,如果是您的話,會怎麼選擇呢?



⊙東京都 20歲 女

偷偷翻閱了母親的日記,

字裏行間充滿了對父親的愛意。…

Continue

Added by Dhuup on October 9, 2020 at 4:29pm — No Comments

徐 賁·他們以為他們是自由的(6)

邁耶記錄的小人物常識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常識是否可以在“皮奧里亞”之城里真的提升人們總的智力水平。常識也許是有破除假象、堅持真實和真相的作用,但是。常識也是很容易被政治化和意識形態化的。所謂常識,應該是指那些能夠不證自明,可以不言而喻,直至眾所周知,最終心領神會的日常觀念。觀念是一個學習與接受的過程,觀念無法自動進入人的頭腦和想法中去,需要通過經驗或教育來逐漸形成。如果某些觀念不能從日常生活的直接經驗中習得,那就不妨從他人那里借用過來,其中的知識越普及,觀念就越可能以“正確看法”的形式變成常識。在階級鬥爭知識極為普及的“文革”期間,常識讓普通人滿眼看到的都是“階級敵人”、“黑七類”和“顛覆破壞”。…

Continue

Added by Jemaluang 三板頭· on October 9, 2020 at 4:28pm — No Comments

陳俊生·葡萄美酒夜光杯—紀念張裕葡萄酒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獲金獎90周年(5)

現在,張裕集團資產總額為25億元,2003年銷售額20億元,納稅額5億元,是煙臺最大的利稅大戶之一。

 

張裕擁有的占地2666平方米的百年大酒窖,是張裕人的驕傲。因為酒窖與酒的質量相輔相成。如果沒有完美合格的酒窖,就不能儲藏、產生香醇四溢的美味葡萄酒。酒窖傍海而建,酒窖頂面低於海平面1米多,窖深7米。它始建於1894年,經過多次改建才形成現在的規模。窖內共有縱橫八個幽深的拱洞,深藏著1000多只橡木桶。窖內常年保持攝氏16度的恒溫,盛夏走進酒窖,涼爽宜人,給人以避暑的感受。…



Continue

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October 9, 2020 at 4:26pm — No Comments

陳俊生·葡萄美酒夜光杯—紀念張裕葡萄酒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獲金獎90周年(4)

張裕葡萄釀酒公司參展的(可雅)白蘭地、紅玫瑰葡萄酒、瓊瑤漿和雷司令白葡萄酒四種品牌均獲得大會頒發的最高金質獎章(GRAND PRIZE)。現在保存在"張裕酒文化博物館"里的金獎獎牌和金獎獎狀(復印件)記錄了當年盛會的輝煌。張裕葡萄酒一舉奪魁的消息在舊金山華僑界引起轟動。《巴拿馬萬國博覽會會刊》及《舊金山報》都對中國出展的盛況做了報道。特別對包括張裕葡萄酒、汾酒、茅臺酒等在內的榮獲金獎的中國玉液做了專門的評價:"中國名酒裝潢典雅,風味獨特,又以冰晶而顯其長,受到西方各界人士的青睞。"…



Continue

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October 9, 2020 at 4:25pm — No Comments

陳明發·漢字六十年系列〈决鬥〉

久聞“半清曲”。一旦遇上了,才發現無暇分析,這劍術為何如是稱呼。“曲”,指的是歌曲、樂曲呢;還是咄咄逼人的劍鋒,能正能斜,能直能彎?而“半清”,清者是那一半?不清者又是那一半?

江湖是越來越難混了,道上的人個個像禪師。

可見我無心戀戰。暗香疏已在發招,我竟然還在感慨身世,胡思亂想。一切都發生在千鈞一髮之際,這個時刻的好奇心很要命。可是,江湖不就是玩命的地方嗎?我這麽個玩法怎麽說也算一種個人風格。禪機處處。…





Continue

Add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October 9, 2020 at 3:30pm — No Comments

赫塔·米勒《回顧時如何感知虛構》(3)

當人們把一本很久之前讀過的書幾乎全忘了,而只記得一些單獨的勇敢的句子時,其實只擁有表達,而忘了整本書。我想,人們通過記憶這些單獨的勇敢的句子而把所有書記住。勇敢的句子就像食指以限制的形式指向所有的書。因為它們是勇敢的,它們承載著人們不再記得的所有其他的句子。 

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毫無覺察地將這些勇敢的句子改變了,它們也改變了我們。它們變得和我們自己一樣,正巧,它們也改變了我們。它們用它們的不安改變了我們,碰上我們自己的不安。

 …

Continue

Added by 李蕙佳 on October 9, 2020 at 11:41am — No Comments

赫塔·米勒《回顧時如何感知虛構》(2)

在許多沈默的句子中,寫下的句子是一個具有證明能力的句子。只有它的可證明性能將它與沈默的句子區別開來。因為它具有證明性,人們可以認為,它比沈默的句子來得重要。然而它並非更重要些。它只是能夠證明,因為它通過承前啟後包含了沈默的句子。寫下的句子必須小心謹慎地處理與沈默句子的關係。沈默句子或者說使其安靜的句子必須有和寫下的句子一樣的音量。如果寫下的句子比沈默的句子要響亮,那它就尖銳刺耳了,會蓋過沈默句子的聲音。它也會因為太刺耳而破碎。它的音量成為贗品,而真實就不存在了。它的整個真實不復存在。寫下的句子的真實總是完全真實的,因為是非現實的。 

只有當寫下的句子保留了它的真實,只有當它謹慎地對待沈默句子時,它才能創造出下一個句子。

 …

Continue

Added by 李蕙佳 on October 9, 2020 at 11:40am — No Comments

黃銳傑譯〈朗西埃·德勒茲、巴特比與文學句式〉(7)

這一低音演奏我們聽到的,遠沒有德勒茲在梅爾維爾平滑的文本中聽到的那麽多,不過我們可以辨識出這一說法的來源:它由叔本華關於音樂的記載而來。通過訴諸語言中難以解決的差異性,通過刻畫文本的運作,和他告訴我們的事情之間的相似性,德勒茲事實上將文學納入了音樂的概念:不是一種特殊藝術,而是一個哲學概念,一種藝術觀念。



在叔本華處,音樂明確地表達了真實世界的音樂,一個象征性的未分化的世界的音樂。這一世界存在於表象的圖式之下。簡而言之,文學句式的分析將我們送回到了故事的贈予中,文學獨一權能下的象征功能中。



德勒茲提出的異議,在於指出文學的獨一權能,原來是不穩定的。為了反對分子革命的重組變成表象圖式,為了結束自律與他律間的衝突,德勒茲提出了一種表演性的文學概念。…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October 8, 2020 at 10:30pm — No Comments

黃銳傑譯〈朗西埃·德勒茲、巴特比與文學句式〉(6)

德勒茲的全部努力在於將動物/無機物隱喻,從普魯斯特的作品中驅逐出去,構造普魯斯特的安提戈涅的連貫形象,作為antiphysis(反自然)啟示的植物作品的連貫形象——夏呂斯(Charlus)的身體就像一面佈滿了符碼的盾徽(blason)。



我們知道,為了構造獨特的antilogos(反邏各斯)邏輯,德勒茲必須三次回到普魯斯特的文本中。我們還知道,antiphysis(反自然)因此系統化地獲得了一個稱號:精神分裂症,或者更簡單那一點,精神錯亂。[15]



最終反對作品有機體或大教堂的是,掠過作品的蜘蛛織就的網絡,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敘述者的線索,在夏呂斯的偏執狂和阿貝婷(Albertine)的色情狂間延伸。…

Continue

Added by luova ajatus on October 8, 2020 at 10:30pm — No Comments

2020諾貝爾文學奖得主露易丝·格麗克(Louise Glück)〈繁花盛開的李樹〉

春天,從繁花盛開的李樹黑枝條上



畫眉鳥發出它例行的




存活的消息。這般幸福從何而來?




當鄰家女兒隨意哼唱




卻恰恰入調。整個下午她坐在




李樹的涼蔭裏,當和風




浸透她純潔無瑕的膝,微綠變得潔白




又潔白,不留痕跡,不像…


Continue

Added by 就是冷門 on October 8, 2020 at 10:30pm — No Comments

蔡琰 臧國仁:數位時代的「敘事傳播」(16)

但在「真」與「好」的偏好之間,新聞敘事的報導者(如記者、編輯)猶應注意倫理議題,此點早在 Craig(2006)近作即已論及(尤其第一章)。如其所言,「敘事新聞…給新聞記者留下了諸多挑戰,如要講多少有關消息來源的描述與引述,或在如實的新聞內容裡寫得像是小說一樣吸引人」(p. 2)。Craig 認為,「若記者與編輯能盡可能在新聞中納入各樣聲音,將有助於更細緻地訴說真相,同時展現他/她們對邊緣團體的憐憫」(引自江靜之,2009,頁 349)。換言之,報導「真相」與具有「憐憫之心」(此即新聞之美的考量)兩者並非互斥而應「相輔相成」,誠哉斯言。

五、文化壟斷及碎片化敘事現象同存互參…

Continue

Added by 柏圖校友 on October 8, 2020 at 10:30pm — No Comments

蔡琰 臧國仁:數位時代的「敘事傳播」(15)

換言之,如《詩經》、史詩、遊唱詩人作品等敘事行為皆能滿足社

會人精神生活對情感的需求,也是具體的「社會生活的再現」。同理觀    之,紀實敘事如不同類型之新聞報導當也如是,不但提供資訊且也豐富了閱聽眾之情/感需求。

兩位作者(陳秉璋、陳信木,1993)並也指出,無論起於功利或實用目的,敘事有消減疲憊和勞累的社會功能。早期始於宗教儀式與巫術而滿足社會人情需求之敘事行為,一旦發展出個別特徵即脫離原有宗教或社會活動而獨立發展成特殊文學、音樂、美術、戲劇等形式。成熟的文藝活動不僅不再受限於宗教、社會,甚至回饋到社會各個面向並直接、間接地影響整體社會。…

Continue

Added by 柏圖校友 on October 8, 2020 at 10:30pm — No Comments

蔡琰 臧國仁:數位時代的「敘事傳播」(14)

四、敘事傳播之內涵兼具理性與情感

無論何種類型,從新聞報導到廣告敘事,傳播內涵總在有意無意間傳達著生命經驗與情感因而具有生活實用知識價值,從簡單的選擇到重要的決策皆能提示也引導著人們的行動(汪濟生,1987;LeDoux, 1996/洪蘭譯,2001)。

若借用 Leo Tolstoy(托爾斯泰)之語,敘事總是「傳達著具感染力的情感」(引自 Banach, n.d., 2015)。這種情感不僅是聽、說、讀、寫的符號運用與解讀的苗圃,更是人們選擇從事敘事的理由。依 Langer(1953/劉大基、傅志強、周發祥譯,1991),敘事應是情感的外顯符號形式;傳播內容亦不例外。…



Continue

Added by 柏圖校友 on October 8, 2020 at 10:30pm — No Comments

蔡琰 臧國仁:數位時代的「敘事傳播」(13)

然而無論哪一類型之內容皆具故事情節,以致於不同使用者皆可透過這些媒介進而感受敘事所能帶來的「理性」、「情感」(如美感、快感)、「涉入感」(如黏著性)、「互動性」等(見圖一外層),只是程度差異不同而已。某些媒介故事傳遞之「理性」較多(如新聞紀實報導),而另些媒介之故事情節較易引發敘事者與接收者間的互動與施情感交流(如電影、戲劇),而更新的媒介(如電玩)則可能讓使用者有較多「涉入感」,易於長期「黏著」於故事情節並積極與他人互動(參見本文圖三)。若詳述分析圖一猶可推知:



第一,內圈是明顯可見的傳播行動,也是參與敘事傳播者直接可被看見的傳播行為,如觀看電影、製作繪本、閱讀新聞、撰寫文章、拍攝紀錄片、玩數位行動 Ingress(中文暫譯「虛擬入口」)遊戲等,係以主…

Continue

Added by 柏圖校友 on October 8, 2020 at 10:30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