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 格羅塞《藝術的起源》(44)第7章 造型藝術

第七章 造型藝術

史前時代的古物,很少有像從多陀納(Dordogne)洞穴中發掘出來的那些馴鹿期的雕刻那樣引人注意。在那些人類和動物的遺骸以及石制和骨制的用具中,我們曾經發現過許多鹿角的碎片,上面有雕刻的花紋。那些雕刻大概都是臨摹動物的,因為很清晰又很正確,使人立刻能夠作動物學上的鑒定。何者是野馬、馴鹿、山羊、野牛,不會弄錯的。

其中尤以一把鹿角短刀為最有特色,刀柄上刻了一匹正在跳躍的馴鹿圖形,手工之精美,就是現代藝術家也不過如此。我們已經說過,雕刻的材料是馴鹿的角;而照專家的判斷,鹿角是只有在新鮮的時候才能雕刻的,所以我們斷定那位無名的藝術家是與法國南部的那些馴鹿同時代,換言之,就是那幅圖形是屬於最遠的古代的。

自從部歇爾德柏爾德(Boucher dePertheo)的這個發現以後,我們對於人類種族的年代的觀念,已經有了顯著的增進;但是沒有人曾預期太古時候的人就有這樣的藝術成績。這種藝術工作和太古時代的文明太不相配了,自然就有人故意把這種不方便的發掘物斥為膺品。1 但是說膺品是必須有證明的,而發掘時的情形卻沒有可以使人懷疑的地方。2 如果不是有些旅行家在現代的野蠻人中,也看到有同樣的藝術活動,則此馴鹿時代的藝術工作,恐怕也將和其他未獲解決的史前時代的問題一樣擱置在一邊了。最原始的民族卻有如此卓拔的才能來創造逼真自然的寫實作品,實在是奇怪的。

 

讓我們把各方面的事情來考慮一下罷。我們仍舊從澳洲人說起。當人種學和文化史把澳洲人還當作半人、半獸的時候,就連最微小的藝術力量,都把他們說成不能具有。在一八七一年,韋克(Wake)氏還在倫敦的人類學會上重申俄爾德非爾德(Oldfield)的斷言,以為“澳洲人沒有把人像和動物形像區別開來的力量,除非把頭腦等部分畫得特別巨大,他們才會認識。”——這意見也無人駁斥。3

但是有些極有趣的澳洲雕刻,在三十年前就已精美地臨摹描寫出來了。在一八三○年代的末尾,格累(George Grey)氏就已經在澳洲北部上格楞內爾格(Upper Glenelg)地方發現了幾個岩洞,洞壁上有圖畫。第一個岩洞的傾斜的蓋頂石上,有一個白色的半身人像,背景是黑色的。頭顱上圍繞了一圈放射線,作鮮紅色,恐怕是代表頭飾的。4

面孔朝外,眼睛和鼻子都畫得很平正,可怪的是沒有嘴,但這是和所有的其他圖形一樣的地方。5 臉白色,眼珠黑色,鑲紅色和黃色的邊。臂下垂,用簡筆表示手指。身體上的短線條或許是代表澳洲很流行的那種劙痕,或許是皮革的衣裳。


左壁上面有四個人頭,色彩鮮明。格累氏說:“從面部的溫和來說,我以為他們是女人,他們好像是畫成注視上述那個主要的人像;各人的頭上都飾以深藍色,有一個還在脖子上圍了帶子。較下兩個人像穿了一種衣裳,有一個還在腰上縛了一根腰帶。四張臉的表情完全不同;雖則他們全沒有嘴,可是有兩個照我看來卻很好看。全幅圖畫的底子都是白色的。” 6


在岩洞的頂上,有一個金黃色的橢圓形,底子上橫列著紅色的斷續線,中間用一條鑲藍邊的白帶子切斷。橢圓內有一紅色的袋鼠,四周有幾個類似槍頭的圖形。這幅圖的旁邊,立著一個紅色的人像,肩上背了一個紅色的袋鼠。另外還有許多人物和動物的圖形卻畫得很拙劣。第二岩洞的前面,在沙岩的上面刻了一個側面的人頭。“那人頭高二英尺,最寬處有十六英寸;由兩邊漸向中部凹進,深至一英寸半;耳朵刻得非常惡劣;但就全體說,總算不錯,比野蠻民族一般的技巧要超卓得多。” 7

1.那自稱在大營涇的開斯勒湖(Kesler Lake)中發掘出來的一件畫著狐貍和一件畫著熊圖的古物,的確知道是現代的膺品。大家都知道,大營涇的發掘,是在法國發掘出來的古物大受注意之後。 

2.近來這一類發現物更增多了。一八八九年世界博覽會的人類學展覽室中,有一批雕刻是從Mas d’ Azil的洞穴中發掘出來的。有些雕刻的藝術造就,比那Lau-gerie Basse的著名馴鹿時代的圖形,還要進步。為要洗刷對於這些精致雕刻時代問題的懷疑,有一種見證是必須指明的,這就是這些發現都是在一定的專家指導之下進行的。 

3.Journ,Anthrop.inst.一卷七五頁。 

4.澳洲北方的土人,有一種同樣的頭飾,在跳舞的時候戴上,叫“娥髻”(oogee)。 

見Brough Smyth第一卷二八○頁的插圖。 

5.安特列(Andree)以為“澳洲人為了要防止畫中的人說話”,“澳洲人多不肯畫嘴”,那是錯誤的。見安氏所著Enthnographische parallelen新版本,第六二頁。相反的例子可參閱Brough Smyth一卷二八八頁、二卷二五七頁和二五八頁,又Rat-zel Volkerkude二卷二五頁、九五頁。 

6.格累氏著Journals of Two Expeditions of Discovery inNorthwest and Western Australia一卷二○三頁,一八四一年出版。 

7.格累氏所著一卷二○五頁。

Views: 3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