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威仁《不存在的幽靈文類~「散文詩」定義再商榷》(上)

關於「散文詩」的定義與書寫,從文本到理論的形成,在戰後的台灣已經有長時間的發展,許多詩人與學者對於「散文詩」這個概念,無論贊同或反對,都留下了許多看法,以下先列出重要者:

 

(一)余光中:「他缺乏兩者的美德,卻兼具兩者的弱點。往往,他沒有詩的緊湊和散文的從容,卻留下前者的空洞與後者的鬆散。」 

(二)紀弦:「至於被稱為散文詩的⋯⋯本質上把它看作介乎詩與散文之間的一種文學則不可。……如果它的本質是詩,就叫它歸隊於詩;如果它的本質是散文,就叫它歸隊於散文。」

 

(三)羅青改用「分段詩」取代「散文詩」的說法。 

(四)莫渝:「在文體上,它介於韻文(詩)與散文的夾縫。⋯⋯倒是在台灣,散文詩另有許多不同的別名,如分段詩、短歌、掌上小札、抒情小品、抒情短文、小品⋯⋯等,他們都可以納進散文詩這個錦囊袋內。」

 

(五)林以亮:「在形式上說,它近於散文,在訴諸讀者的想像和美感能力上說,它近於詩。……散文詩也是一種朦朧的、半明半暗的狀態。」 

(六)瘂弦:「其實詩與散文的分野重要的是在實質上,比如散文詩,它絕非散文與詩的雞尾酒,而是借散文的形式寫成的詩。」

 

(七)蘇紹連:「我最初發現散文詩迷人之處,在於它的形式類似散文,但字字句句構成的思考空間卻完全是詩。……散文詩,它自身存在,本質肯定是詩,絕不是散文。」 

(八)渡也:「散文詩,不是詩的散文化,詩的散文化是指詩語言累贅、乏味、淺陋,散文詩並非如此。一言以蔽之,散文詩是詩,不是散文。」

 

(九)張默:「形式上是散文,本質上是詩,此為之詩散文也。」 

(十)管管:「詩與散文生出的孩子就叫詩散文,它有詩的神、散文的皮骨。」

 

從上述十個詩人或是學者對於「散文詩」或「詩散文」的說法或者定義,可以歸納出以下幾點:

 

(一)認為「散文詩」在形式上類似散文,但本質上是詩。(林以亮、瘂弦、蘇紹連) 

(二)認為「詩散文」在形式上類似散文,但本質上是詩。(張默) 

(三)認為「散文」合「詩」就叫做「詩散文」。(管管)

 

(四)認為「散文詩」形式上就是詩,不是散文。(渡也) 

(五)認為「散文詩」即是「分段」形式的「詩」。(羅青) 

(六)認為「散文詩」介於「散文」與「詩」之間,過度擴張「散文詩」的概念。(莫渝)

 

(七)反對「散文詩」,認為「散文」就是「散文」,「詩」就是「詩」(余光中、紀弦)

 

從以上歸納中可以發現台灣詩人與學者對於散文詩的定義,其實是混沌不清的,或許就像是陳巍仁以「文類界限的泯滅」觀察此種文類的發展現象,但畢竟台灣的散文詩集與散文詩的發展已有一定的脈絡,所以必須進一步討論散文詩的義界問題。 

由上所述,先除卻反對散文詩這個文類的余光中與紀弦,我們卻看見兩種思維的矛盾,一部分認為散文形式,本質是詩的叫做「散文詩」,另一部分卻稱之為「詩散文」,這可以看見兩派對於詩歌「形式」在概念上的認知或有不同,但可能同時兼及「韻律的表述形式」與「結構的分段形式」。


就主從關係而言,散文「詩」的本體在於詩,詩「散文」的本體則在於散文,也就是說散文詩,當然與帶有詩意或者詩化的散文不同,畢竟散文詩是詩,詩化的散文是文,主從關係確定之後,無論是上述哪一種表述形式,都必須置入這個主從關係中,進行確認。

Views: 5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