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孟潮·哪咤鬧海”與中國人的俄狄浦斯情結(13)

3.總結和討論

分析“哪咤鬧海”的目的,是為了探尋中國人俄狄浦斯情結和心理發展的特點。有必要從紛亂的材料中跳出來,總結一下提出的假設,並和類似研究作比較:


第一個假設是中國人的幼年關係中母親的重要作用。
這影響到中國人各期的發展都延長。這一點有些學者也有類似的看法,曾文星總結提出,[24]中國人的心理發展過程有這些特點:“口欲期”延長,“性蕾期”繼續享受“小孩”階段,“潛伏期”社會要求的突然增加,“潛伏期”和“青春期”的階段都較長,緩慢進入“生殖期”。徐靜也指出:[25]中國家庭常見的家庭病理是界限不明、母子間過於親近依靠。但在這一點上我並沒有看到大規模的樣本分析,不能下結論,況且,即便這樣的結論成立,其臨床意義也值得考究,絕大部分治療師都能夠靈活、辯證地理解弗洛伊德對兒童心理發育分期的時間限定,

第二,提出中國人俄狄浦斯期中常用的防禦機制有壓抑(regression)、否認、轉移、被動攻擊等等。值得注意的是轉移的對象很容易擴大到家中其他人,而被動攻擊是很常見的。鄭仰澄文中也有提及。還有某些形式如拯救幻想、升華等往往體現為對超越性、整體性的追求。但總的來說,幾乎所有在《俄狄浦斯王》里可以找到的防禦機制在“哪咤鬧海”里都有。


第三,提出了文化在俄狄浦斯情結中的重大作用。文化決定了俄狄浦斯情結的形式和解決途徑。這方面的研究尚需深入。

就此,提出精神分析在中國臨床應用方向的幾點建議,一方面要注意到中國文化的特性,分析應注重自我功能的豐富,一方面要注意技術的多樣性,分析傾向的短程治療、家庭治療和集體治療可能是比較適應中國文化的,而就治療關係來說,咨客可能會較容易對一個類似於太乙真人那樣代表文化權威的治療師產生依從性。同時,“哪咤鬧海”的結局也提示超個人心理學治療在中國的可行性,雖然從精神分析的角度看,這只不過是豐富人們自我防禦機制罷了。

“哪咤鬧海”的分析方法還有很多,可分析的資料也還有很多,這里只是拋磚引玉,不足之處,誠望指教。本文的假設還有待實踐和調查的驗證。畢竟,中國心理治療的發展需要每一位治療師的努力和所有治療師的團結協作,墨子曰:“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鎰之裘,非一狐之白也。”《親士》 。

曾文星, 從文化的角度談華人的心理治療 見:曾文星主編.《華人的心理與治療》.第一版.北京: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 1997.292

徐靜,中國人的家庭和家庭治療策略,見:曾文星主編.《華人的心理與治療》.第一版.北京: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413-442

Views: 5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