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024年6月25日讯)AI的设计完胜人脑设计的马来西亚奥运代表团队服?
2024年巴黎奥运会马来西亚代表团队服出炉后备受批评,被认为没有创意及设计难看。有网民发挥创意,用人工智能(AI)设计大马队服,效果远比现有设计出色。网民评论说,AI设计的队服美感和动感均赢了整条街。(原题:2024巴黎奥运会|大马奥运会队服难看?网民用AI设计似乎更胜一筹,25.6.2024…
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從現象學角度對技術問題展開反思構成了人類哲學領域獨特的風景線,我們可以例舉出一個典型名單,從經典的胡塞爾、海德格爾、梅洛-龐蒂到當前的德雷福斯、唐·伊德、斯蒂格勒、維貝克等人。這個名單背後還有一個人若隱若現:法國哲學家保羅·.利科。利科對伊德本人影響巨大,成就了伊德但也影響了伊德。不僅如此,在斯蒂格勒的作品中,利科也成為一個思想來源,但是稱不上影響巨大。本文主要是對斯蒂格勒對於當代增強技術的討論有著怎樣的啟發進行分析。
筆者通過兩種數據檢索方式搜索了斯蒂格勒《技術與時間》三卷本。(1)輸入德里達(J.Derrida)、胡塞爾(E.Husserl)、海德格爾(M.Heidegger)、利科(Paul Ricoeur)等現象學家的名字分析斯蒂格勒更倚重哪一位現象學家?在三卷中,德里達共出現120次,胡塞爾共出現了529次,海德格爾出現了355次,利科出現了34次。…
Added by 柏圖校友 on July 5, 2024 at 9:00pm — No Comments
從以上對張江系列研究的引述可見,文學理論話語的存在「形態」不僅與「生成路線」直接相關,而且生成路線正確與否也是文學理論話語本身的合理性與有效性的評斷依據。因此,我們研究各種文學理論,評判其理論得失,也可以由其建構路徑入手,就像張江研究西方現當代文學理論時所做的那樣。進一步來說,當代中國文學理論正面臨著構建話語體系的時代任務,也需要在文學現象與理論運作的精神聚合中找到通往話語體系建構的有效路徑,這是文學理論研究者應有的自覺意識。…
ContinueAdded by TV Plus on July 5, 2024 at 8:30pm — No Comments
“讓我騎在你的背上,鄧芬,把我帶到他那兒去!”男孩子吩咐道。他們先走一步,阿卡和別的大雁也隨之而來。他們來到那里一看,只見雄鵝氣息奄奄地躺在地上,大口大口喘著粗氣,連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捋一捋他的喉嚨底下,再捶一捶他的背脊!”阿卡說道。男孩子照這樣做了,大白鵝立刻咳出了一大段卡在他喉嚨里的草根來。“天哪,你吞下的是這種草根嗎?”阿卡指指還放在地上的幾段草根。
“是呀,”雄鵝回答說。
“那一定是草根在你喉嚨里卡住了,”阿卡說道,“這種草根是有毒的,幸虧你沒有咽下去,要是咽下去幾段,那早就送掉性命啦。”
“那是鄧芬求我,一定要我吃下去的,”雄鵝說道。…
ContinueAdded by baku on July 5, 2024 at 1:30am — No Comments
在學校教育方面,有的文創青年不了解專業而選擇錯誤,有的進入專業學習後完全不感興趣,從而都陷入學習動力不足、成績不好、前途迷茫的學業困境中,如策劃創意婚禮的洪康「糊裡糊涂進了數學系」,而做書坊運營的萬昆「分到了一個自己既不了解、也不喜歡的學前教育專業」。
在職場方面,文創青年要麼曾在體制內單位固守於重復性工作崗位,一眼就能看到職業上升的天花板;要麼曾在高度競爭的民營或私營企業煎熬於「996」的重壓,自己的潛能、價值難以得到充分發揮。…
ContinueAdded by 青工哲學 on July 4, 2024 at 7:00pm — No Comments
內容提要:喬納森·卡勒在1990年代經歷了從文學理論走向「理論」、又從「理論」回歸文學理論的循環。卡勒《文學理論》一書的出版引起了學界的格外關注,如果說一個時期以來人們從卡勒的闡釋中更多看到的是「理論」對於文學理論的疏離的話,那麼可能忽略了另一面:卡勒恰恰也在力圖把握一種可能性,即「理論」對於文學理論的回歸。卡勒在《文學理論》以及一系列論著中顯示了對於文學理論與「理論」之間相互激勵和推助作用的肯定,對於「理論」中的文學性的開掘,對於文學研究與文化研究的平衡機制的探討,對於「理論」與文學理論相互聯姻的可行性的求索。而這一切都不乏「後理論」的意味。卡勒以其對於「理論」的反思和對於文學理論的還鄉,成為「後理論」轉向的風標。…
Added by 中砂礁群 on July 4, 2024 at 6:30am — No Comments
我到叢林中去,因為我希望生活得不慌不忙,只面對基本的生活現實,看看自己是否學得到生活所授予人們的東西,而不是到了彌留之際,才發覺自己虛度了一生光陰。我不希望過著稱不上生活的生活,生活是如此可貴;我也不願意無可奈何地生活,除非是迫不得已。
我要生活得有深度,吸收到生活的精髓,要過著堅忍剛毅的、斯巴達式的生活,以便擊潰一切非生活的東西,劃出一塊收割地帶,細細地加以修剪,把生活逼迫到一個角落里,對它刪繁就簡。如果能證明它是卑微的,那麼為何不認識那全部的、真正的卑微,並把它的卑微之處公之於世? 或者,如果它是崇高的,就通過體驗來領悟它,在我下次遠遊時可以對此作一番真實的描述。因為在我看來,絕大多數人對生活還處於一種奇怪的不確定狀態之中,不瞭解生活是屬於魔鬼還是屬於上帝的;同時,又稍微有點倉促地做出判斷,認為人生的主要目的是「讚美上帝,並永遠享受從上帝那里得到的樂趣」。…
ContinueAdded by kkogdugagsi 小木偶 on July 3, 2024 at 8:30pm — No Comments
一般地,希臘人本來就把Being理解為Physis,那是顯-隱、長-消之二重性運動。而在當時,尤其是在哲學和科學時代之前,人與自然/存在的關係還是溫和的,是「學習」和「模仿」(mimesis)的關係。後來,特別是新時代(近代)以後,情況就發生了大變,就是我們現在所熟悉的主體-客體對象性關係的建立,人與自然的關係變成了主客關係,在康德那里「存在」變成了「被表象狀態」或「對象性」。這種人-自然關係是一種比較暴力的對抗關係,後果相當嚴重,現在文明和文化整個都不好了,傳統文化(哲學和宗教)構造起來的價值體系崩潰了,一切堅固的東西都消失了,人世間沒有了可以依靠的東西——除了交換價值。尼采把這種時代狀況稱為「虛無主義」。怎麼克服和擺脫之?這是海德格爾面臨的問題。
三、兩種方案:「大人」方案和「小人」方案?…
ContinueAdded by Paetiyo on July 3, 2024 at 8:30pm — No Comments
就在這件事發生不久,在北野天滿宮又發生了一件和又助渾身不搭界的事件,又助一聽說事件的原委又出馬了。
北野天滿宮的廟前,有一對石造的雌雄獅子像,高一丈四。這是前年長州藩勢力在京都如日中天之時,藩主毛利大膳大夫捐贈的,自從石獅子被安置好以後,就成了京都新的一道風景。
獅子的基石上篆刻著博士高千少納言修長的文章,落成以來每天都有數以千計的遊客前來觀賞,直到長州藩的勢力被趕出京都以後,還是天天人潮不斷。有的遊客還會高聲朗讀基石的文章:“肅肅廟前,雙獅護衛,帖耳馴服,敢逞勇勢。”文章的內容將長州藩比作護衛王城的獅子,他們的軍容,精神都是可稱可讚。…
ContinueAdded by 等河水退去 on July 3, 2024 at 8:00pm — No Comments
“北京大學-香港大學現象學討論會”近日在北大舉行,曹街京教授為這次討論會做了兩場報告,第一場的題目是《現象學與東方思想》,今天的《海德格爾與老子思想》是他的第二場報告。
以下是講座部分:
探討海德格爾與老子思想之間的關係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海德格爾是二十世紀西方最著名的哲學家之一,他曾經想和中國的一位學者一起把《老子》翻譯成德文。你們的張祥龍老師是在巴赫洛拿的博士學位,我是他的指導老師之一,他的博士論文就是關於海德格爾和道家思想尤其是老子思想之間的關係的。…
Continue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July 3, 2024 at 7:30pm — No Comments
阿卡一行走過來了,鄧芬的父母親趕緊迎上前去,他們剛要張口對阿卡的雁群來到島上表示歡迎,走在隊伍最末尾的小灰雁鄧芬飛過來落在父母親中間。“爸爸,媽媽,我回來啦!難道你們沒有認出女兒鄧芬來嗎?”她急不可耐地叫喊道。起初兩隻老灰雁有點茫然,弄不清楚這是怎麼一回事,待到他們看到了自己的親生女兒,不禁大喜過望,潸然淚下。
於是大雁們、雄鵝莫頓和鄧芬自己都七嘴八舌地侃侃講起了鄧芬獲救的經過。這時,文珍妮和古安娜也匆匆奔跑過來,她們倆從老遠就呼喊著妹妹,對鄧芬平安歸來顯得那麼欣喜雀躍,鄧芬心里非常感動。…
ContinueAdded by baku on July 1, 2024 at 1:30am — No Comments
文論是對文學現象、文學作品的研究(如俄國形式主義)和對文學包括文學理論的意識形態批評(如馬克思主義文論);而文學理論是對文學研究的研究,要對何謂文學以及文學史研究和文學批評中的各種論斷的預設加以探索性研討,因而,「(文學)理論是一種反思,對文學、文學批評和文學史狀況的反思,一種對批評的批評或曰元批評」。在中國文學理論界,大量存在的主要是前一類研究,而後一類研究只是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隨著文學研究方法論的興起才逐漸進入學界的理論研究視野,此後於80年代後期和90年代進行的對於文學理論的研究對象以及學科性質等問題的探討對此有進一步的拓展,但總體而言,這方面的研究相對薄弱,理論成果還不是很多,許多從深層次上關涉到文學理論發展而需要深入展開的問題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關注與研討,文學理論的話語形態及其建構路徑問題即為其中之一。…
ContinueAdded by TV Plus on June 30, 2024 at 10:30pm — No Comments
雖然關於「内捲化」的理論一直以來紛爭不斷,但國內「内捲化」現象已經從農業領域逐步延伸到經濟、教育、職業、文化等諸多行業領域,並頻頻引發社會熱議。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内捲化」向「去内捲化」的理論和實踐的拓展,「對中國今天和未來的走向來說」,「去内捲化」的認識比「内捲化」更為重要[5]。
其中,青年群體的「去內捲化」更是引發了學界的關注。比如最早有學者分析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去内捲化」的現狀,即身份認同感低下,心理融合度差,文化融合雖未出現排斥、卻難以融入,並提出通過政策落實、管理機制和社會支持等外在條件實現「去内捲化」[6]。進而針對新生代農民工「融城」過程中的「内捲化」趨勢,有學者反思「去内捲化」的路徑,即完善交往互動機制,豐富融入活動形式,培育融入文化氛圍,以及搭建組織融入載體[7]。…
Added by 青工哲學 on June 30, 2024 at 10:00pm — No Comments
斯蒂格勒從人的這對基本矛盾出發,劃分出技術的相互對立的兩種原則,「古希臘的技術神話給歐洲語言留下兩個得自神的共同的概念:普羅米修斯原則和愛比米修斯原則。」其中,死亡就是普羅米修斯的原則,死亡喻指心物二元對立中「物」的原則(理性原則);而遺忘則是愛比米修斯的原則,愛比米修斯原則即是指通過對過去失誤的反思獲得的經驗積累,遺忘喻指心物二元對立中「心」(「誰」)的原則(人本原則)。…
ContinueAdded by Batu Empatbelas on June 30, 2024 at 8:30pm — No Comments
午後的太陽斜到東廊上,後院子暫時沉睡在靜寂中。幼蘭在書房裡和羽哭著鬧脾氣:
「你們都欺侮我,上次賽球我就沒有去看。為什麼要去?反正人家也不歡迎我,。慧石不肯說,可是我知道你和阿玲在一起玩得上勁。」抽噎的聲音微微地由廊上傳來。
「等會客人進來了不好看。別哭。你聽我說。絕對沒有這麼回事的。咱們是親表誰不知道我們親熱,你是我的蘭,永遠,永遠的是我的最愛最愛的。你信我。」
「你在哄騙我,我。我永遠不會再信你的了。」
「你又來傷我,你心狠。.」…
ContinueAdded by TASHKENT HOLIDAY on June 30, 2024 at 8:00pm — No Comments
康德把對象中那種整體性的東西最初叫作「精神」。康德發現,「一首詩可能是相當可人和漂亮的,但它是沒有精神的。一個故事是詳細的和有條理的,但沒有精神。一篇祝辭是周密的同時又是精巧的,但是沒有精神」。這個被他稱為「精神」的東西,可以使欣賞者的內心獲得鼓舞而生動,可以讓「心有所感」,康德意識到,審美實際上是在感知和領會這種「精神」,它是直觀的對象,但又是一種超感性的統一性。康德認為,這些「精神」都是由想像力創造出來的表象,這種表象「引起很多的思考,卻沒有任何一個確定的觀念、也就是概念能夠適合於它,因而沒有任何言說能夠完全達到它並使它完全得到理解」。康德把這種表象納入到他所說的「理念」之中,當這種理念源於對象中的「精神」或者普遍性的「情感」時,康德把它們稱之為「審美理念」。…
ContinueAdded by 三演 義國 on June 29, 2024 at 3:30am — No Comments
當今記錄存檔模式的「第三記憶」,不僅僅是人類留存與獲取記憶的場所,也使得「記憶變成了經濟活動的主要場所,」([3],p.146)變成了消費的對象與被消費的對象被聚合的界面,相應地,記憶的遴選准則和機制、記憶持留的時間與空間成為了資本、政治等角逐的領域,或許「在未來,對導向機制的掌控,將會是對全球想象之物的掌控。」([6],p.181)此時,對「第三記憶」的考察既是對技術進行哲學考察的一個生長點,也是構建人類未來的一個關鍵點。
因此,斯蒂格勒關於記憶技術的解析雖然並非是一個獨立完整的體系,但卻有其獨到之處。這種研究從另一個視角呈現了技術的本質,更是帶出了記憶在人類社會中重要性,特別是在智能革命的背景下,關於記憶、技術與人類的未來探討將是一個值得細究的論域。…
ContinueAdded by 柏圖校友 on June 28, 2024 at 6:00pm — No Comments
大家知道我一直是做海德格爾翻譯和研究的,但其實呢,我目前和今後一些年的主要工作是尼采哲學和藝術哲學了。尼采晚期一直在琢磨一個概念,即「未來哲學」,可惜未能深入,只留下了一些殘篇筆記。海德格爾呢?他的未來意識更強,雖然沒有用「未來哲學」或者「未來思想」之類的說法,但無論是文藝還是哲學,他都堅持以有沒有「未來性」來衡量。比如他說,詩人荷爾德林為何重要?就是因為這位詩人最具「未來性」。
當然,海德格爾這時候已經不再願意用「哲學」來標識他的思想以及他心目中的未來的思想,他後期的演講《哲學的終結與思想的任務》已經明確地把「哲學」與「思想」做了一個對立性的區分,這種區分是有道理的,「未來哲學」不再是傳統「柏拉圖主義」意義上的「哲學」了,而是「後哲學的」,故最好另立名堂。…
ContinueAdded by Paetiyo on June 28, 2024 at 5:00pm — No Comments
隊員被搞得不知所措,只見又助單腳踏住撞木,上身朝右面側傾,舉起手中的太刀直指血紅的天空。他又在惡作劇,那副得意洋洋的樣子如同半夜察房的軍官一般。
“臭小子。”
新選組隊員一哄而上,有人拔刀向他砍去,又助不慌不忙地低下了頭,對方的劍正好從他背上輕輕掠過,等到又助再擡頭,手中的太刀也揮了出去,一刀正好砍在對方會津藩士的肋骨上,那人連叫都沒叫,橫翻到了一旁的地上。
又助順勢朝旁一閃,人就沒影了。
當又助回到干禦門的崗哨時,那里已經聚集了很多他的同志。…
ContinueAdded by 等河水退去 on June 27, 2024 at 7:30pm — No Comments
他們繼續朝前飛去,展現在他們身底下的不再是梅拉倫湖那樣的狹窄港灣和小島了,而是遼闊浩森的水面和大得多的島嶼。大片的內陸土地朝向兩旁閃開去,不久就見不到了。島嶼上的草木越來越稀疏,闊葉樹林越來越見不到,島嶼上的樹木大多半是松樹林。那些別墅早已見不到,只有農舍和漁民的小屋還時而映入眼簾。
他們又再向前飛了一段,有人居住的島嶼也沒有了,只有無數小岩石島星羅棋布地撒落在水面上,那些兩谷對峙、水湍流急的峽谷在這里是見不到的,在他們的面前展現出一片大海,澄波萬頃,遼闊無際。
大雁們降落在一個岩石島上。他們落地以後,男孩子轉過頭來問小灰雁鄧芬:“我們剛才飛過的是哪個大城市?”…
ContinueAdded by baku on June 27, 2024 at 2:30am — No Comments
(吉隆坡2024年6月25日讯)AI的设计完胜人脑设计的马来西亚奥运代表团队服?
2024年巴黎奥运会马来西亚代表团队服出炉后备受批评,被认为没有创意及设计难看。有网民发挥创意,用人工智能(AI)设计大马队服,效果远比现有设计出色。网民评论说,AI设计的队服美感和动感均赢了整条街。(原题:2024巴黎奥运会|大马奥运会队服难看?网民用AI设计似乎更胜一筹,25.6.2024…
Added by 超人偶爾飛 on June 26, 2024 at 6:00p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5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1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6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2 Comments 83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5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0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3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5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