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旭光:論「審美」的運作機制 12

但反思愉悅並不僅僅是這一種,對關係的判斷和對正當性的判斷,同樣能夠帶來反思愉悅。或許我們可以說,純粹鑑賞判斷帶來的是單純的反思判斷,而關於「關係」與「正當性」的反思判斷,則是應用的或者綜合的反思判斷;據此,我們把反思愉悅也可以分為單純的反思愉悅和應用的反思愉悅。當一次審美從三個路徑中的某一個展開之後,接續而來的,是審美者對其所獲得的審美愉悅的再反思,這種「再反思」的對象,可以是惠愛、統攝與三個路徑中的任何一個:

首先,「惠愛的發生」本身可以被反思,為什麼在面對「這一對象」時,惠愛會啟動?是什麼召喚著惠愛?是自由的心靈對於自由愉悅的期待,還是求真的心靈對於物之本然的期待?還是心物之間的自由感應?對這些問題的回答,是由審美者的世界觀與價值觀決定的,是他的精神世界可以自由選擇的,對這個問題的追問本身會讓審美者獲得拈花微笑式的自得——這是一種由惠愛引發的反思愉悅。

其次,在審美統攝環節上,審美統攝本質上是主觀合目的性的反思判斷,即用某種心靈狀態對對象進行統攝的反思判斷,審美統攝預設了一種不確定的心靈狀態,然後在對對象的統攝中使這種心靈狀態明晰化,這個過程是把某種心靈狀態頒布給對象,在這個意義上它是反思性的,但又是一種對對象總體所呈現出的精神風貌的整體把握,它又像是一次「判斷」。審美統攝把對象歸給某個不明確的但具有一般性的心靈狀態(審美理念),這種心靈狀態有時候像是物之神態與情態,是客觀的,但又像是主體心靈的狀態,像是在統攝中被激活的。審美統攝的這種運作方式,按康德對以審美理念為目的的鑑賞判斷的分析,就是主觀合目的性的反思判斷。而這種統攝所獲得的愉悅,也就是反思愉悅的一部分,甚至是單純反思的愉悅。

第三,在審美展開的三個路徑上,仍然有反思判斷與反思愉悅接續其後。在質料感知中,質感本身所帶來的刺激與反應並不構成它的審美價值,而這種反應與刺激,以及它所帶來的快適,通過反思判斷,可以被賦予價值意義,這體現在感官感受一方面和情感聯系起來,如諸種可區分的感情發生之後,情與感之間的被文化或習俗固定下來的聯系,會讓具體的「感」成為合某種「情」的合目的性存在,這樣一來肉身性的感官感受就不再是它自身,而成為心靈化的「情」的一部分;同時感官感受常常和社會化的意義聯系起來,比如「能吃苦」這樣的類比,或者「麻木」這樣的社會化與精神化的「感受」,這就使得我們的感覺可以直接獲得肉身反應,但感覺及其肉身反應都是可以成為反思之對象的,這種反思一方面探索感受的意義,一方面追問感受的正當性。而在情感感動與理性認知之間,可以形成一種互為目的的奇特關係,因情感感動而探其理,因得其理而動情,對情感的體驗並不是單純接受,而是一個意識的意向性構成和意義統一體的建構過程,這裡包含著愉悅這一目的的引導,也包含著「真知」的預設。情感的感動總是「反應與反思」雙重行為的結果,情與思,情與意之間,是相互生成的,對情感的感動一定引來對情感的反思,對情感的反思一定引起對對象的新的情感感受。這就意味著,在情感感動之後,會引發出關於情動的反思,進而再獲得反思愉悅,也就是由「情」入「理」的愉悅。

Views: 1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