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783)

陸文夫·永不雕零的藝術——吃

有幸與諸友雅集於西子湖畔,參加由樓外樓、杭州日報共同舉辦的西湖飲食文化筆會。此次筆會不用筆,只用嘴,評嘗樓外樓的美食,談論飲食文化的過去與未來,繼承和發展。

討論飲食文化的繼承與發展,確實也可以名之為筆會,因為飲食文化和筆有密切的關系。許多名菜、名廚、名店都是靠詩文來傳播的。名聞遐爾的“樓外樓”,這店名就是從南宋詩人林升的詩句中摘取而來的。這位紹興人當年到杭州時,寫下了膾炙人口的名句:“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讀過這首詩的人,一到西湖就會想起樓外樓,要到“樓外樓”去吃醋魚;更不用說東坡肉了,它本身就是靠蘇東坡的詩文和名聲而傳播。文化的繼承與發展,一是靠口碑,二是靠文字,文字的傳播是主要的,當今的電視也很了得,但不及文字那麽天長地久。…

Continue

Added by Jambatan Tamparuli on April 20, 2017 at 4:30pm — No Comments

文夫·人多

我到歐美諸國去訪問時,常常有新聞記者問我:“你到我們國家來的第一印象是什麽?”我不加思索地回答兩個字:“人少!”

沒有到過中國的記者以為我是回避實質性的問題,到過中國的朋友卻連連點頭:“對對,我到中國的第一印象就是人多。”…

Continue

Added by Jambatan Tamparuli on April 20, 2017 at 4:30pm — No Comments

陸文夫·古城吟

我常常要產生一種幻想:如果四十年前我們就懂得世界上還有旅遊事業,屬於無煙工業,不僅可以擴大眼界,陶冶性情,娛樂休息,而且還可以賺大錢。如果我們早就懂得它,還懂得怎麽愛惜我們民族的傳統文化,那末,我們就可以把古老的蘇州城好好地保護下來,加以整修,那就可以成為東方的明珠,每年的旅遊收入,很可能會超過目前有煙工業的出口創匯。然而,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

直到粉碎“四人幫”之後的兩三年,對於蘇州倒底如何發展還在那里進行激烈的爭辯。一種意見認為蘇州是個古老的文化城市,要全面保護,不能變;一種意見是蘇州人要吃飯,要就業,必須大力發展工業。折衷的意見是在發展工業的同時,分區分片,保護點和線。人們往往要諷剌中間路線,其實世界上最行得通的倒是折衷主義。…

Continue

Added by Jambatan Tamparuli on April 20, 2017 at 4:29pm — No Comments

陸文夫·得到的和失去的

偶爾去閑逛商場,並不是想實什麼,而是想見見世面,因為現在的商場一個比一個巨大,一個比一個豪華,不去看看也就少了點體驗。看著看著就覺得應該買點兒什麼了,否則的話就白白地享受了人家的燈光、空調和自動扶梯。買什麼呢……買雙鞋吧,腳上的一雙皮鞋已經穿了七、八年,它忍辱負重的時間夠長的了,也該讓它到該去的地方去。

自動扶梯把我送到了三樓,三樓是賣鞋的。

上得三樓一看,楞了,那賣鞋的鋪面足有一個籃球場那麼大,鞋的陳列是從平面到立體,從女鞋到男鞋,童鞋還另有專櫃。我站在這個鞋的海洋前眼花繚亂,無從下手,再加上那營業員的態度特好,你剛在鞋櫃前一遲疑,她就笑容可掬地站在你的面前:“老先生,你看這雙……”…

Continue

Added by Jambatan Tamparuli on April 20, 2017 at 4:10pm — No Comments

陸文夫·綠色的夢

近些年來,夢特別多。沒有美夢,沒有惡夢,更沒有桃色的夢;所有的夢幾乎都是些既模糊,又清晰,大都十分遙遠的記憶。生活好像是一部漫長的記錄片,白天在錄制和放映後半部,晚上卻在睡夢中從頭放起,好像一個攝影師在檢查他那即將攝制完成的樣片。

在那記錄片的開頭,在那些清晰而遙遠的記憶裏,天空是藍色的,大地是綠色的,一片柔和的綠藍使生命得以舒展。那大地的油綠是青青的麥苗,是柳樹的綠葉,是還青的春草,是抽芽的蘆葦……那好像是夢,我曾經躺在那鋪滿春草的田岸上,看那油綠的麥苗在藍天下閃光,在微風中起浪,聽那雲雀在雲端裏唧唧地歌唱。…

Continue

Added by Jambatan Tamparuli on April 20, 2017 at 4:10pm — No Comments

陸文夫·人走與茶涼

常言道:“人一走,茶就涼”。此語出自何處,不得而知,僅知流行於世已久,而且還會流行下去,因為有人從某種位置上一下來之後,就會領略到這句話的滋味。?

我自己也常常因此而發出感嘆:是啊,人走茶涼,人情冷暖,世態炎涼,沒有意思。話聽熟了,感慨也發得多了,突然間產生了一種逆想:人走了如果茶不涼的話,誰來向茶杯裏續水?每個走了的人都要保留一杯茶,而且是杯熱茶,這茶館店就只能關門大吉了,新來的茶客坐在哪裏?老年間,茶館店裏倒是有個規矩,茶客臨時離開,可以把茶壺蓋翻過來,表示臨時出去一下,等歇還要回來。茶博士照樣向壺裏加水,那茶倒是不會涼的。不過,這要有一個前提,就是走了還得回來,如果你走了就不回來,那茶杯當然要收掉,洗凈收好,恭候新客,這是事物的規律,老茶客們又何必悶悶不樂,怨張怪李。…

Continue

Added by Jambatan Tamparuli on April 20, 2017 at 4:09pm — No Comments

葉芝:當妳老了

作者簡介:威廉·巴特勒·葉芝WilliamButlerYeats(1865-1939),愛爾蘭傑出的詩人與劇作家。他深受斯賓塞、雪萊的影響,後來又接受了布萊克以幻景表達詩意的藝術手法。他詩風獨特,“汲取浪漫主義和唯美主義的抒情而不流於鋪張,融合現代派的新穎和奇幻而不艱深晦澀”。

葉芝一生創作了大量與愛爾蘭傳統文化相關的詩歌、戲劇和散文,旨在捍衛和弘揚愛爾蘭民族文化。他的抒情詩以洗練的口語和含義豐富的象征手法,達到了較高的藝術成就,具有深刻的感染力。突出的詩作有《當你老了》《駛向拜占庭》《麗達與天鵝》等。葉芝於192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當你老了,兩鬢斑白,睡意沈沈,

倦坐在爐邊,取下這本書來,…

Continue

Added by Rajang 左岸 on April 19, 2017 at 2:37pm — No Comments

西方電影史(29)

第三節·社會主義現實主義電影創作的高潮期…

Continue

Added by 微影庫 on April 18, 2017 at 9:55pm — No Comments

李碧華·奇奇怪怪的菜

雖說「背脊向天人所食」,中國什麼也可以入饌。但有時奇奇怪怪的菜式,不知道材料還好,知道了,甚困惑,吃不吃?

一回朋友請喝一鍋羹湯,魚雲、蝦仁、瘦肉、筍片、叉燒、蛋花……魚雲羹鮮美,中間有些顏色相當深的塊狀物,不是雲耳,又不是冬菇,一層略脆的皮,裡頭是腴滑的脂肪物,口感奇特,非葷非素的,原來是鵝髻——一頭鵝只得一個腫瘤狀的「髻」,所以一鍋羹湯得用上幾個。我們平日吃潮州滷水鵝,廣東燒鵝,長長的脖子最入味,慢慢啃,但那個「髻」,誰吃?像腫瘤或大瘡。還有血紅的雞冠作菜?你說多影響食慾。…

Continue

Added by Batu Empatbelas on April 18, 2017 at 9:53pm — No Comments

范汜·動物取食技巧

生物世界,弱肉強食,充滿了競爭。在大自然這個廣闊的舞台上,各種各樣的動物以其傑出的才幹演出了一幕幕有趣、緊張、有時又是可怕的活劇。

窒息捕食兩棲動物一向以溫順出名,例如南美的五趾巨蛙,外形確實也很“憨厚”:粗腿、寬嘴、大眼、體長逾20厘米,平時總是一聲不吭地蹲在地上。然而,誰也不曾想到這些“傻大個”竟是南美叢林中的“劊子手”!巨蛙食譜很廣,嚙齒動物、鳥類、蜥蜴、蝙蝠,甚至蛇,都可能成為它們的口中美餐。能捉的定捉,能吃的必吃,這是巨蛙的捕食邏輯。為了滿足那貪婪的似乎永遠滿足不了的食欲,巨蛙總是不停地進食。 

巨蛙的捕食技巧的確堪稱一絕,它們身披保護色,靜靜地趴在草叢中。當獵物從它身邊走過時,做夢也不曾想到災難即將臨頭!說時遲,那時快,只見巨蛙猛一躍,張開大口含住獵物的腦袋。隨即一陣吞咽,獵物的頭部立刻滑入巨蛙的食道。 …

Continue

Added by Wir sind ein volk on April 18, 2017 at 8:49pm — No Comments

大河的苦悶 / 劉再復

都怪他的血液是混濁的,都怪他過於狂妄,都怪他日夜不停地呼嘯,都怪他染汙兩岸的土地,缺乏山泉般的純粹。

他苦悶極了。他夢想化為潔凈的水,夢想著仙境似的肅穆與靜止,夢想著不再疲倦地奔走,夢想著像明鏡一樣清澈,可照著許多遊人快意的微笑。

然而,他又厭惡這些很美的夢。

他總是固執地愛著自己不息的沸騰,總是愛著自己追求大海的狂妄,總是愛著自己和高山峽谷搏鬥的呼嘯,甚至總是固執地愛著自己的混濁,奔流著的混濁,跳動著生命大脈搏的混濁。

他知道他的混濁打濕過河岸,然而,這混濁也灌溉過田野,養育過黃黃綠綠的新鮮與繁榮。…

Continue

Added by INZHU Інжу on April 18, 2017 at 8:33pm — No Comments

葉靈鳳·後海灣的鷺鷥

後海灣一名深灣,是深圳河入海的出口,在新界元朗西北面。因為地點空曠冷僻,是香港唯一可以見到大批各種水鳥的地方。從鷺鷥、鶴鶴以至鵜鶘,都有機會可以見到。尤其在冬季,因為許多水鳥都喜歡從北方到香港來過冬,所以能夠見得到的更多。

香港最容易見到的是大白鷺和塘鷺,鷺鷥是喜歡縮頭縮頸的,它們飛起來也是如此,喜歡縮著頸子,但是同時卻將雙腳伸直到後面。這是它們的特點,所以一望就知道。這是鸛鶴與鷺鷥最容易辨別的地方。因為鸛鶴和野鶴飛起來,則喜歡伸長了頸子,同時卻將雙腳掛在身下。中國舊時畫家畫空中飛著的仙鶴,往往將它們的雙腳姿勢畫成像鷺鷥一樣,這是觀察不真之故。我們對於鸛鶴不大看重,但是外國人則對它們發生極大的興趣,尤其是兒童,因為民間傳說,所有的孩子都是由鸛鶴銜了從壁爐煙囪裡送來的。…

Continue

Added by Hérétique on April 18, 2017 at 8:32pm — No Comments

台灣新北體育文物館開幕 體驗VR玩運動

利用板橋第一運動場閒置空間改造的新北市體育文物館昨天開幕,館內網羅歷年國際體育賽事台灣選手的照片紀錄、獎盃及運動裝備,還有結合科技體驗的VR(虛擬實境)互動展覽室,讓民眾可看又可玩。

奧運銀牌國手黃志雄捐出奧運獎牌和出征2002年釜山亞運時的戰服展覽。他說,運動員訓練過程非常艱苦和乏味,體育文物館有非常大的意義,不僅是運動員經驗傳承,更是態度展現。

新北市體育文物館結合科技倍增互動樂趣;前奧運跆拳道銀牌國手黃志雄捐出奧運獎牌和戰服給體育文物館珍藏展出。 記者陳珮琦/攝影…

Continue

Added by VR on April 18, 2017 at 8:30pm — No Comments

李碧華·餛飩和餃子的對話

餃子:只要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餃子——我們已經是「國食」了。

餛飩:別忘了我的出身比你早吶。

餃子:什麼話?誰不曉得中國人吃餃子至少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了——

餛飩:可是最早最早,原本就沒有餃子,只有餛飩。兩千多年以前,西漢時期已經問世,南北朝時十分普遍,一直紅火到唐宋元明清……

餃子:你有什麼證據?

餛飩:漢代有個叫揚雄的人,在他的《方言》裡記載:「餅謂之餛……或謂之飩。」…

Continue

Added by Batu Empatbelas on April 18, 2017 at 8:29pm — No Comments

張英進:西方國際電影節與中國電影(下)

到中國的抗戰及歐美的二戰時期,在中國的盟國地位和美國的宗教救世話語的雙重影響下,好萊塢及時推出富蘭克林改編自賽珍珠暢銷小說的《大地》(1937),影片讚揚中國婦女的勤勞勇敢與對土地的“原始情感”,開創一種新的中國形象(農婦-土地)。雖然出於對異族的長期歧視,男女主角仍由白人化妝而飾,但此片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也證明美國觀眾當年對這一新的中國形象的認同。從另一個角度看,《大地》對中國災荒和貧窮的渲染,很可能給當年的美國觀眾高人一等的自豪感:美國社會已經進入現代化了,而中國人卻還在水深火熱中掙紮。…

Continue

Added by Tata Na on April 18, 2017 at 8:25pm — No Comments

里爾克·恐懼

雕萎的林中響起一聲鳥鳴,

它顯得空虛,在這雕萎的樹林。

可這鳴聲又這般地圓潤,

當它靜止在那創造它的一瞬,

寬廣地,就像天空籠罩著枯林。

萬物都馴順地融進鳴聲裏,

大地整個躺在裏面,無聲無息,

颶風好似也對它脈脈含情;

那接下去的一分鐘卻是…

Continue

Added by 三演 義國 on April 18, 2017 at 7:53pm — No Comments

里爾克·孤寂

孤寂好似一場雨.

它迎著黃昏,從海上升起;

它從遙遠偏僻的曠野飄來,

飄向它長久棲息的天空,

從天空才降臨到城裏.

 

孤寂的雨下個不停,

在深巷裏昏暗的黎明,

當一無所獲的身軀分離開來,…

Continue

Added by 三演 義國 on April 18, 2017 at 7:53pm — No Comments

里爾克·愛的歌曲

我怎麽能制止我的靈魂,讓它

不向你的靈魂接觸?我怎能讓它

越過你向著其它的事物?

啊,我多麽願意把它安放

在陰暗的任何一個遺忘處,

在一個生疏的寂靜的地方,

那裏不再波動,如果你的深心波動。

可是一切啊,凡是觸動你的和我的,…

Continue

Added by 三演 義國 on April 18, 2017 at 7:52pm — No Comments

里爾克·啊,詩人,你說,你做什麽

啊,詩人,你說,你做什麽?——我贊美。

但是那死亡和奇詭

你怎樣擔當,怎樣承受?——我贊美。

但是那無名的、失名的事物,

詩人,你到底怎樣呼喚?——我贊美。

你何處得的權力,在每樣衣冠內,

在每個面具下都是真是?——我贊美。

怎麽狂暴和寂靜都象風雷…

Continue

Added by 三演 義國 on April 18, 2017 at 7:52pm — No Comments

里爾克·啊,朋友們,這並不是新鮮

啊,朋友們,這並不是新鮮,

機械排擠掉我們的手腕。

你們不要讓過度迷惑,

贊美“新”的人,不久便沈默。

 

因為全宇宙比一根電纜、

一座高樓,更是新穎無限。

看哪,星辰都是一團舊火,

但是更新的火卻在消沒。…

Continue

Added by 三演 義國 on April 18, 2017 at 7:51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