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783)

陳曉明:“前敘事”或不說出的勇氣(中)

道瑟科夫婦想把維克米斯基培養成為一名醫生。維克米斯基先是進了醫學院,但很快就轉到日內瓦音樂學院學習音樂。畢業後,接著又到維也納音樂學院深造,後來成為一位音樂演奏者和老師。1960年代,維克米斯基開始學習歷史,說是為了尋根。1979年,維克米斯基認識了在蘇黎世開業的以色列心理學家伯恩斯坦(Elitsur Bernstein),並接受他幫助“恢覆記憶”的治療。這種心理治療的可靠性和倫理性一直受到質疑,因為它太依賴於治療師的誘導,甚至常常運用催眠術或精神病藥物來幫助尋回或喚醒記憶。據維克米斯基自己說,他的《片段》就是如此恢覆記憶寫成的。這樣的治療幫助他回憶起一段段兒童創傷往事:從小失去父母,眼見父親死去,自己被遺棄,母親又死在集中營裏。《片段》中有多個母親人物,她們都不能對幼小的孩子負起母親的責任。…

Continue

Added by Story Link on August 22, 2017 at 7:57pm — No Comments

王文:一帶一路重塑中國人的世界觀(上)

作為建國以來第一個引起全球響應與廣泛追隨的中國倡議,“一帶一路”實實在在地反映了中國日趨崛起的軟實力,更折射了中國在全球與日俱增的吸引力、號召力。

2017年成功舉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的重大節點事件。作為建國以來第一個引起全球響應與廣泛追隨的中國倡議,“一帶一路”實實在在地反映了中國日趨崛起的軟實力,更折射了中國在全球與日俱增的吸引力、號召力。誠如筆者在峰會現場聽到一位西方大國的前政要所說,“這是二戰以來除聯合國會議之外的最大規模全球峰會,對世界格局的變化是深遠的”。不只是對世界格局、中國實力有重大意義,“一帶一路”對中國普通民眾世界觀改變的意義也同樣巨大。“一帶一路”進展中的“民心相通”也在發生著重大的變化。



中國的世界觀拓展至“全球”…

Continue

Added by La Via della Seta on August 22, 2017 at 7:20am — No Comments

約瑟夫·奈:中國的“馬可·波羅計劃”



今年5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主持了重要的“一帶一路”論壇。為期兩天的論壇吸引了包括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在內的29國元首到會,另外還有來自100多個國家的1200位代表抵達北京參與此次論壇。習近平主席將中國的“一帶一路”計劃稱為“世紀工程”,所涉及的65個國家占世界土地面積的三分之二,覆蓋大約45億人口。

 “一帶一路”計劃於2013年首次提出,其目標是通過總額達一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將亞歐大陸整合起來,該計劃覆蓋從中國到歐洲、從東南亞到東非的廣袤土地,是中國提出的大戰略,甚至有人稱之為中國版的“馬歇爾計劃”。一些觀察家還認為,此次論壇是中國試圖填補美國總統特朗普退出前任奧巴馬提出的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後留下的真空。…

Continue

Added by La Via della Seta on August 22, 2017 at 7:12am — No Comments

葉彌:現在 4

四叔叔意猶未盡,唾沫亂飛地繼續講給侄女聽。他認為做長輩的有必要在後輩面前說點歷史,說點掌故,這比光擺前輩的架子的做法要高明。他還說,日本鬼子要槍斃女英雄。在集市上,一共三個遊擊隊。一陣亂槍過後,光剩下女英雄一個,日本人舉槍再打,鐺、鐺、鐺,像打在石頭上似的,女英雄毫發無損。日本鬼子當場就有幾個下跪下來,嘴裏“嘰哩咕嚕”地,就是說她是神仙的意思。小侄女展開黃黃的尖臉笑了。叔叔喝多了酒,腦子也不清醒了。

有一個傳說可能是真的。叔叔說:女英雄在日本鬼子那邊受到禮遇,日本人也崇拜講義氣的人。日本人客客氣氣地放了她。有好幾個人看見女英雄回家時站在門口東張西望,身上穿得整整齊齊幹乾淨凈。這個傳說與女英雄弟弟的說法完全不同,照她弟弟的說法,她與日本人之間是水火不相容的。…

Continue

Added by 非常灑狗血 on August 21, 2017 at 4:31pm — No Comments

葉彌:現在 3

長途汽車上下的女人適時地用了“我叫全金”而不是“我是全金。”在她閉著眼睛隨著長途汽車顛簸時,“我是全金”,或者更感性的“我就是全金”,這種表達方式一遍又一遍地出現在她預想的一些會面場合中。但現在她用了陌生的表達方式:我叫全金,並等待一村之長對她的名字確認進而對她本人確認。她連氣都不敢喘,緊緊地盯著村長的表情,在她富有經驗的目光下,任何偽裝都逃脫不過。她看見村長的身軀突然晃動了一下,從他臉上一閃而逝的焦急和恐慌而來看,他的晃動可以看著是驚訝或者是退縮。他僅僅是那麽失態了一下,接著又不動聲色了。萬事預防在先,有時候,被動是最好的武器。…

Continue

Added by 非常灑狗血 on August 21, 2017 at 4:28pm — No Comments

姜丹丹·詩人雅各岱的詩與思之清醒(4)

Continue

Added by ili 河 on August 21, 2017 at 12:43pm — No Comments

姜丹丹·詩人雅各岱的詩與思之清醒(3)

浪漫美學(從德國早期浪漫派詩人到海德格爾的詩化哲學)將有限與無限的“普遍分裂”取消,使之達到“絕對同一”。意大利詩人萊奧帕爾迪(Leopardi),一個生活在浪漫主義時代卻“反浪漫”的詩人,早在19世紀末就第一個清醒地批判了這種“形而上學”的詩學觀的虛幻性。雅各岱延續了萊奧帕爾蒂的清醒的詩學傳統,質疑這種“狂熱”,努力把詩歌植根在存在的有限性(la finitude)之中,立足於“有限的此在”。他明確指出“把詩歌和真正的生活放置在局限之外,放置在狂熱、過度、反抗和斷裂中是謬誤的”,應該讓詩歌“更自然、更含蓄地”在“生活的局限的內部”找到它的位置。在這層意義上,他反駁了建立“斷裂的需求”,“與過去,乃至與世界本身決裂”的現代詩歌傾向(在19世紀末以蘭波、馬拉美為代表,在20世紀以超現實主義達到極致)的拒絕。…

Continue

Added by ili 河 on August 21, 2017 at 12:43pm — No Comments

姜丹丹·詩人雅各岱的詩與思之清醒(2)

Continue

Added by ili 河 on August 21, 2017 at 12:43pm — No Comments

姜丹丹·詩人雅各岱的詩與思之清醒(1)

第二次世界大戰引發歐洲文明的全面危機,整個社會陷入“虛無主義”的態度,分解和衰弱,喪失道德的勇氣,從柏拉圖和笛卡爾的思想發展而來的“理性主義”傳統徹底崩潰。在二戰後的法國,正如布爾迪厄所言,產生了“一系列的危機”。在1968年“五月風暴”中達到“頂點”。在文化危機的深刻影響下,戰後的法國文學進入“懷疑的時代”,從根本上質疑了文學的“烏托邦”和“理想主義”。具體到詩歌領域,超現實主義詩歌漸趨式微,在40年代末、50年代初開始創作的年青一代詩人如菲力浦·雅各岱(PhilippeJaccottet)、伊夫·博納富瓦(Yves Bonnefoy)、安德烈·杜·布歇(Andre Du Bouchet)和雅克,杜班(Jacques…

Continue

Added by ili 河 on August 21, 2017 at 12:42pm — No Comments

李永毅“朝向最高的虛構”——史蒂文斯詩歌中的自然觀念(下)

這種絕望促使他轉而求助於藝術想象的另外一種功能。如果說想象無法讓人掙脫意識的束縛,無法體驗到未被人類精神汙染的自然,因而無法真正理解自然,那它至少可以在藝術作品中將某種秩序賦予無序的世界,以自己的方式闡釋自然,撫慰人對終極存在的永恒渴望。在《彈藍色吉它的人》中,雖然“藍色吉他改變了事物的本來面目”,但“改變”即“創造”,想象能夠創造出“另一個”世界。(Stevens, 1954:165)在《吉維斯特的秩序觀念》中,人類無法在藝術中覆制自然這一事實不僅不是一種詛咒,反而是一種福分:“是她的聲音,讓天空/在消逝的黃昏里鮮明無比。/是她,量度著時辰的孤寂。/對於她歌唱其間的世界,她是/唯一的創造者。當她歌唱時,無論大海/曾有過怎樣的自我,它都化成了歌聲/所呈現的自我,因為是她創造了這一切。”(Stevens, 1990:98)…

Continue

Added by ili 河 on August 21, 2017 at 12:41pm — No Comments

李永毅“朝向最高的虛構”——史蒂文斯詩歌中的自然觀念(上)

一位老人

坐在松樹的影子里,

在中國。

他看見燕草,

藍的,白的,

在草地的邊緣

隨風而動。

他的長髯隨風而動。

松樹隨風而動。

於是,水從草上面

流過。…

Continue

Added by ili 河 on August 21, 2017 at 12:40pm — No Comments

杜·格林拜恩: 詩歌及其秘密(下)

有哪位藝術家,有哪位詩人不應該感謝康德?他剝奪了詩人的行為能力,但他沒有使詩人失去魅力。詩人們總是位於思想史的陰面,在迷失方向的長期漂泊之後,除了返歸故土,難道他們還有什麽別的要求?在幾百年里,他們把詩藝術的自主擴建成了一種堡壘,並進一步擴建成了一種令外人難以進入的地下墓穴體系,這難道不令人驚嘆嗎?他們本人也許不知道,在墓穴的墻里,在縱橫交錯的墓道里究竟隱藏著什麽東西。在地下深處出現的也許只是詩人往昔自信的幽靈。每一位詩人都宣稱曾親眼見過那個幽靈。那里肯定有某種東西在活動。詩人在寫詩時,這種東西有時在他的顱頂下面打著節拍。一個模糊不清的、永遠也無法查明的謎,一個古老的家族秘密的殘余,每一位加入秘密會社的新人都嚴守這個秘密,都向下走進這個內心的迷宮。這也許就是還有詩人在不斷寫詩的主要原因。詩人冷對一切輕視,克服一切阻力,即使在當今這個信息時代依然筆耕不輟。詩能夠存續至今的真正原因就在於其隱晦性。



三…



Continue

Added by ili 河 on August 21, 2017 at 12:39pm — No Comments

杜·格林拜恩: 詩歌及其秘密(上)



追問詩歌和文學創作的意義,這種行為並不過分,因為每個人都會對意義作出不同的解釋。至少在今天,至少在我們這個緯度地區,提出意義這個問題是合理的。自從我們探討的對象即被我們稱作抒情詩的東西有了自我意識,自從它意識到自己是現代藝術的組成部分,就必須解決意義問題。對這個棘手的意義問題的回答,導致了文壇的分裂,從此眾說紛紜。詩人們在這個問題上總是搖擺不定,更不用說達成一致意見了。正常的懷疑屬於這個行業的自然法則。懷疑就是烙印在每個詩人額頭上的不可見標記。他為他的行為所作出的各種解釋,首先是為保守一個秘密服務的。無論這個秘密多麽曖昧不明,每個詩人都以他自己的方式嚴守秘密,都躲在它後面掩護自己。…

Continue

Added by ili 河 on August 21, 2017 at 12:38pm — No Comments

陳功:新絲綢之路與陸權競爭 (下)

麥迪森的計算,在公元元年時中國的GDP占世界GDP總量的26%,在公元1000年時占22.7%,隨後一直在20%以上,並於1820年達到歷史高峰32.9%。與很多人的想象不同的是,中國封建王朝的頂峰是宋朝而不是唐朝。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最繁榮、科技最發達、文化最昌盛、藝術最高深、人民生活水平最富裕的朝代。宋代也是為中國最爭光的朝代,是當時世界上發明創造最多的國家。中國歷史上的重要發明,一半以上都出現在宋朝,中國所謂的“四大發明”中的三項被發明或是開始得到大規模的實際的運用,包括火藥、指南針、印刷術、紙幣、垂線紡織,瓷器工藝的重要改革等,都是在宋朝。事實表明,宋朝在航海、造船、醫藥、工藝、農技等領域都達到了古代前所未有、後難比及的高度。…

Continue

Added by La Via della Seta on August 21, 2017 at 11:53am — No Comments

唐小兵:沈從文——政治灰霾中的文化情懷

《沈從文家書(1966—1976)》是一份不可多得的關於“文革”中的政治、文化與知識人心態的史料,他在動蕩年代寫給妻子張兆和、兒子沈虎雛、兒媳張之佩等人的書信,呈現出晚年沈從文在面對政治摧折人情、真理毀滅常識的時代灰霾時,如何切實地守護讓生命的延續不僅僅是茍活的三重世界。…

Continue

Added by Gai Lan Fa on August 21, 2017 at 11:38am — No Comments

中國古代神話與傳說 20

第三節 其他民族的英雄神



(1)烏古斯

烏古斯是新疆維吾爾族史詩《烏古斯傳》的主人公。他的父親是喀拉汗,母親是皇後阿依可孜。烏古斯生下時,青色的臉,火紅的嘴,黑眉黑發,全身長毛。他只吃母親一天奶就再也不吃了,只吃生肉和酒。他很快就會說話,40天即會走路,腿如牛腿,腰像狼腰,有黑豹的脊背,熊的胸脯,跟成人一樣騎馬打獵。他曾消滅過危害人們的獨角龍。…

Continue

Added by Macclesfield on August 18, 2017 at 11:13pm — No Comments

馬明達·千年少林—歷史篇 下

我們看了電影以為俠客們每天拿著劍在酒館裏出出進進,那是不可能的,任何人家裏私藏甲胄,私藏弓箭,那是要殺頭的,除了邊防地帶,特別是邊境地帶國家特許你擁有什麽樣的兵器,數量要登記,質量要檢查,每一個時間要上報官府,然後除此以外,有了特許的證件以外,任何人隨便帶兵器都是犯罪的,古代的法律比現在只嚴不寬。它是有法律的,而我們的小說家們通常不大讀歷史,他們信口胡編,只要賺錢就行,所以大家都認為古人比我們現在還自在,幾個人隨便拿一把刀,拿一把劍動不動就打起來,動不動就在那裏打抱不平一番,隨便殺一個人便揚長而去,哪有這樣的社會?那還叫文明社會嗎?那和我們自己的歷史的真實相差太遠了,那是完全是一個偽造的杜撰的歷史。於是和尚和普通老百姓出門走路,走遠路,能夠允許帶的東西,就是棍,不在國家管制範圍以內。…

Continue

Added by Dramedy on August 18, 2017 at 6:12pm — No Comments

馬明達·千年少林—歷史篇 中

Continue

Added by Dramedy on August 18, 2017 at 6:11pm — No Comments

顏世安·老子的自然之道 下

Continue

Added by Dramedy on August 18, 2017 at 6:10pm — No Comments

馬明達·千年少林—歷史篇 上

馬明達:回族,著名歷史學家。祖籍河北省滄州,1943年生於甘肅省蘭州。現任廣州暨南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兼華南師大體育科學學院客座教授、西北民族學院歷史系客座教授,廣東省武術文化研究會會長、廣東李小龍研究會會長。

馬明達教授出身中國武術世家,父親馬鳳圖、叔父馬英圖都是民國時期全國聞名的武術家(抗日戰爭時期,西北軍威名赫赫的“大刀隊”就是由馬鳳圖、馬英圖昆仲訓練出來的)。兄長馬穎達、馬賢達、馬令達都是著名武術家,弟兄四人在開武術界被推譽為“馬氏四傑”。馬明達教授自幼師從父馬鳳圖求學,文武並修。1959年初,獲甘肅省青少年武術比賽冠軍。1967年畢業於甘肅師範大學。1993年到廣州暨南大學工作至今。…

Continue

Added by Dramedy on August 18, 2017 at 6:00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