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y 2017 Blog Posts (626)

張愛玲·連環套(2)

Continue

Added by 家 在這裡 on July 10, 2017 at 8:28pm — No Comments

張愛玲·連環套(1)

賽姆生太太是中國人。她的第三個丈夫是英國人,名喚湯姆生,但是他不準她使用他的姓氏,另贈了她這個相仿的名字。從生物學家的觀點看來,賽姆生太太曾經結婚多次,可是從律師的觀點看來,她始終未曾出嫁。…

Continue

Added by 家 在這裡 on July 10, 2017 at 8:25pm — No Comments

趙憲章:語圖傳播的可名與可悅(6)

因此,圖以載文中的“圖說”絕非真正意義上的語言行為,不可將二者同日而語。“圖說”是語言被篩選過濾和咀嚼反芻之後的“圖像表征”,在根本上不同於本真的“言說”。語言行為的最高原則是對世界的忠實“再現”,“圖說”卻是一種表現和表演。語言行為的“再現原則”是其作為命名符號的必然選項,精準的命名就是對世界的忠實再現;“圖說”的表現和表演性則是基於它的“可悅”本質,“取悅於人”是圖像表征的不二法門。 

圖像為世界命名僅止於觀者的“可信”,而“可信”並不等於“真實”,“真實”並不是圖像的終極追求。由此我們便可理解20世紀西方圖像學為什麽反覆追問“圖像再現”,這恐怕也是我們研究文學與圖像關系難以繞開的重要問題。…

Continue

Added by 鮮拿哥 on July 10, 2017 at 5:10pm — No Comments

李文倩:愛欲與文學——一個人的閱讀小史(2)

三…

Continue

Added by 創客有多熱 on July 8, 2017 at 10:30pm — No Comments

李文倩:愛欲與文學——一個人的閱讀小史(4)

中國版的"洛麗塔",正以某種狂轟亂炸的形式,不斷在中國媒體上演。一些"共產黨員+領導幹部"的人,似乎都有"洛麗塔"情結,對祖國的少女垂涎三尺,充滿性趣。有了這個巨大的買方市場,"祖國的花朵"慘遭蹂躪的故事,自然是層出不窮。盲詩人周雲蓬唱到,"不要做中國人的孩子",沈痛之極。不過在這裏暫時不談這個,我主要想討論文學作品中的一種敘事模式,即老少戀。老實說,我雖然早就買到《洛麗塔》一書,但直到今天,仍未讀完。因此這裏所談的作品,主要我比較熟悉的幾部。…

Continue

Added by 創客有多熱 on July 8, 2017 at 10:29pm — No Comments

呂嘉健:我們需要寬容私域情欲嗎?(下)

金巖石本人的表白“每個男人的血液裏都流淌著艷遇的渴望”,不禁令人想起多年前成龍的名言:“我只是犯了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這兩句是大實話,除了女性容易對此激發起性別憤怒之外,男人們應當躬身自省,不要因為你未曾出軌,就以為你是聖人。至於有人由此得出“渣男”(品行不端,欺騙玩弄女性感情的男性)的說法,則未免顯得過度幼稚了,不知秦漢,遑論魏晉!這是一個平權時代,“被欺騙玩弄”的,可能是女性,也可能是男子,“渣男”說法還是把女性放到弱勢群體的位置,未必為女性主義者所接受。…



Continue

Added by 創客有多熱 on July 8, 2017 at 10:27pm — No Comments

呂嘉健:我們需要寬容私域情欲嗎?(中)

這是一個性越來越平等的世界。指斥“中年男人窮途末路”的記者們不妨向社會學家潘綏銘學習,親身深入性交易現場去親密接觸那些性工作者,不妨在每一個網站上仔細瀏覽種種海量色情圖片和視頻:無數年輕女性無論貧富艷媸雅俗,都非常大方地開放胸懷張開大腿以展示自己身體的每一個敏感部位和誘惑性姿態為榮,正如無數女性為了達到其他目的,以自己的身體作為工具,買春與賣春並沒有高尚與鄙俗之別。——莫非這是年輕女性的窮途末路麽?



2013年中國國情報告顯示:中國40%女性有出軌婚外性行為,36至40歲是女性婚外情高峰期,民政統計數據顯示每天五千家庭解體。(來自新華網發展論壇)——吉登斯說:今日“婦女已特別贏得了性自由,不管這種性自由仍然多麽不全面,但與幾十年前的情況相比已是非同尋常了。不管還有什麽樣的局限性和扭曲,但已出現遠較開放的關於性的對話了,實際上整個人口都卷入了這種對話,這是前幾代人所無法想象的。”…

Continue

Added by 創客有多熱 on July 8, 2017 at 10:26pm — No Comments

呂嘉健:我們需要寬容私域情欲嗎?(上)

——現代社會中的性和愛欲



性構成了享樂主義消費社會的核心這一提法聽起來是有道理的。——安東尼·吉登斯[1]





一…



Continue

Added by 創客有多熱 on July 8, 2017 at 10:14pm — No Comments

周劍之:從“意象”到“事象”:敘事視野中的唐宋詩轉型(4)

營造“事境”的求“實”傾向,又表現在對事件細節的記錄和交代上。這些細節,往往是觸動詩人的重要因素。對這些細節的再現,可以凸顯事境中的重點。事境細節之細,意味著詩人體悟之細。詩人嘗試將這些細節置入詩歌的事境中,其實是想要傳達詩人在這些細節中所獲得的具體體驗。當詩人有選擇地呈現事境中的某些細節時,這些細節也就成為將讀者引向詩歌主旨內涵的關鍵。汪元量《醉歌•其五》:

亂點連聲殺六更,熒熒庭燎待天明。侍臣已寫歸降表,臣妾僉名謝道清。…

Continue

Added by 創客有多熱 on July 8, 2017 at 10:12pm — No Comments

周劍之:從“意象”到“事象”:敘事視野中的唐宋詩轉型(3)

宋人蘇舜欽的《淮中晚泊犢頭》常常被拿來與唐代韋應物《滁州西澗》作對比: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滁州西澗》)

 春陰垂野草青青,時有幽花一樹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滿川風雨看潮生。(《淮中晚泊犢頭》)…

Continue

Added by 創客有多熱 on July 8, 2017 at 10:11pm — No Comments

周劍之:從“意象”到“事象”:敘事視野中的唐宋詩轉型(1)

一 “意象”的困境

 “意象”是中國古典詩論中的一個重要範疇,不但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而且在與西方文藝理論的碰撞中發展了新的內涵,凸顯著中國詩歌藝術的獨特魅力。如今,“意象”已成為中國古典詩歌研究的一個重要工具。盡管“意象”在古代文獻中的含義比較複雜,但在現代學術研究視野中,“意象”在很大程度上被認為是主觀的“意”與客觀的“象”的辯證統一。持這一觀點的代表性學者如袁行霈先生,在《中國古典詩歌的意象》一文中指出“意象是融入了主觀情意的客觀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觀物象表現出來的主觀情意”。又如葉朗先生,雖是站在美學的立場上將“意象”視為藝術的本體,但也是從情景交融的角度來強調詩歌審美意象的屬性。…

Continue

Added by 創客有多熱 on July 8, 2017 at 10:09pm — No Comments

周劍之:從“意象”到“事象”:敘事視野中的唐宋詩轉型(2)

二 “事象”的成立…

Continue

Added by 創客有多熱 on July 8, 2017 at 9:00pm — No Comments

李文倩:愛欲與文學——一個人的閱讀小史(1)

或許是我的無知與偏見,我老是覺得,大多數當代中國作家不太會寫愛情。尤其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前後出生,占據當今主流文壇的那一潑。當然連帶著的,他們也不太可能把性寫好。盡管有像賈平凹這樣的作家,一部《廢都》,洛陽紙貴。書中頹廢的欲望倒是十足,但是否有愛,卻是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

Continue

Added by 創客有多熱 on July 8, 2017 at 8:47pm — No Comments

黃平:網絡時代的文學處境——由此再說“韓寒現象”

       從前一段的事情說起,四月赴成都參加某文學典禮,活動期間舉行了一場“網絡時代的文學處境”討論會,一些與會專家對網絡文學不以為然,我發言的時候以韓寒為例談了不同意見。回到上海之後,發現很多媒體報道了此事,並且虛擬了一個“消滅還是贊美”的吵架場面:一方面是“著名作家麥家怒斥網絡文學”,一方面是所謂“80後評委力挺韓寒”。回憶起來不知道何時力挺的,韓寒和比如魯迅的差距依然長路漫漫,所謂“當代魯迅”才是“力挺派”。不過,網絡文學不應該被“怒斥”、“力挺”這類戲劇化的報道遮蔽,還是值得進一步討論。…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July 8, 2017 at 4:56pm — No Comments

單小曦:從網絡文學研究到數字文學研究的範式轉換(中)

  二、如何進行範式轉換

  …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July 8, 2017 at 4:55pm — No Comments

單小曦:從網絡文學研究到數字文學研究的範式轉換(上)

摘要:開展數字文學研究有利於當下國內網絡文學研究突破發展瓶頸,以實現新媒介時代賦予的學術使命。當下國內網絡文學研究存在著研究對象小於新媒介文學實踐、理論資源視野狹窄等問題。開展沿著網絡文學研究接著說的數字文學研究,應首先把網絡文學觀念轉變為數字文學觀念,應強調文本分析法和借鑒國西方優秀數字美學、數字文化、數字文學研究成果的重要性。開展數字文學研究需要在數字文學所獨具的數字文本性與七層次文本形態、高技術化生產力與強勢交互性生產關系矛盾運動的生產方式、身體融入式的審美範型、數字現代性的文化邏輯等方面深入探討。

  …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July 8, 2017 at 4:55pm — No Comments

單小曦:從網絡文學研究到數字文學研究的範式轉換(下)

高技術化生產力與強勢交互性生產關系矛盾運動的生產方式。數字文學生產中的生產技術主要表現為高科技化的數字技術。數字文學的生產工具即數字計算機以及與之相關的硬件設備和軟件程序。其中技術化水平最高的是可以直接生產出文學文本各種生成軟件。如西奧·盧茨(Theo Lutz)發明的“隨機文本”生成器、J.R.米翰(J.R.Meehan)發明的“故事編織”者、斯科特·特納(Scott Turner)發明的“吟遊詩人”、塞爾莫·布林斯約德(Selmer Bringsjord)等發明的“布魯圖”(BRUTUS)等。技術化水平次之的是人類作者創作時使用的輔助性軟件,如東門系統公司開發的“故事空間”、出現較早的超卡編輯器等。技術化水平最低的是各種文字處理器以及音頻、視頻、動畫等編輯設備等。數字文學生產者的高技術化體現在上述高技術化生產軟件即人工智能作者(此處生產工具與生產者已合二為一)、人類與機器相結合的“賽博格作家”(Cyborg…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July 8, 2017 at 4:54pm — No Comments

樂黛雲:文化沖突與文化自覺(下)

Continue

Added by 微影庫 on July 8, 2017 at 3:56pm — No Comments

樂黛雲:文化沖突與文化自覺(中)

法國學者於連•法朗索瓦(JullienFrancois)在他的一篇新作《為什麼我們西方人研究哲學不能繞過中國?》中有一段話也說得很好。他說:

我們選擇出發,也就是選擇離開,以創造遠景思維的空間。在一切異國情調的最遠處,這樣的迂回有條不紊。人們這樣穿越中國也是為了更好地閱讀希臘:盡管有認識上的斷層,但由於遺傳,我們與希臘思想有某種與生俱來的熟悉,所以為了解它,也為了發現它,我們不得不割斷這種熟悉,構成一種外在的觀點。[3]…

Continue

Added by 微影庫 on July 8, 2017 at 3:56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