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Blog Posts (44,815)

村上春樹《遇上百分百女孩》(上)

四月一個晴朗的早晨,我在原宿後街同一個百分之百的女孩擦肩而過。

不諱地說,女孩算不得怎麼漂亮,並無吸引人之處,衣著也不出眾,腦後的頭髮執著地帶有睡覺擠壓的痕跡。年齡也已不小了—-應該快有30了。嚴格地說來,恐怕很難稱之為女孩。然而,相距50米開外我便一眼看出:對於我來說,她是個百分之百的女孩。從看見她身姿的那一瞬間,我的胸口便如發生地鳴一般的震顫,口中如沙漠乾得沙沙作響。

 …

Continue

Added by 柚子帶點酸 on November 6, 2019 at 2:30pm — No Comments

三毛《雨季不再來》一隻手揮到紅海

初來時,想休息一陣便去大漠中旅行,但是苦於不認識太多的人,只有每日往鎮上的警察局跑跑。(事實上,不跑也不行,警察局扣留了我的護照,老想趕我出境。)我先找到了副局長,他是西班牙人。

“先生,我想去沙漠,但不知怎麽去?你能幫助我嗎?”“沙漠?你不就在沙漠里面?擡頭看看窗外是什麽?”他自己卻頭也不擡。

“不是的,我想這樣走一趟。”我用手在他墻上掛的地圖上一揮,嘩一下揮到紅海。

他上下的打量了我快兩分鐘,對我說:“小姐,你知道你在說什麽嗎?這是不可能的。下班飛機請回馬德里,我們不想有麻煩。”…

Continue

Added by Crna Gor on November 6, 2019 at 2:08pm — No Comments

林燕妮《情為何物》結婚與同居

結婚與同居有什麽不同?

反正是長期生活在一起,結不結,形式問題而已。

其實分別仍是很大的。

同居,我的是我的,你的是你的,你不會替我供養父母,我也不會為你供養三個前妻十個子女,這些事情,沒有虛虛偽偽去“做得漂亮”給親戚朋友看的需要。

同居,講投契的機會多一點,有婚書縛著,不投契也得互相忍讓下去。

兩人雖然同居,生活儼如夫婦(我的感覺卻不是如夫婦,仍是情人以及同路之伴),但到底不用辦法律手續。…

Continue

Added by Bleach on November 6, 2019 at 2:05pm — No Comments

林燕妮《情為何物》全盤接受

人不可以改變另一個人,你可以勸導他,但是他多半左耳入右耳出,要改變,也不是你改造了他,而是他在貯蓄多時的各方勸導中,自己選擇了他喜歡的,從內而發的改變一些而已。



人在碰了壁時會改,變得思慮周詳些,棱角收斂些,或者做事用功些。那是負傷後的自療方法,而不是那些令他碰壁的人把他改變了。




人最聽話時,自是別人告訴他做什麽便會令他得益的時候了,他會改變性格一會兒,亦即是做海員一會兒,去適合這個機會。這個暫變,是人的生存本能。…


Continue

Added by Bleach on November 6, 2019 at 2:04pm — No Comments

林燕妮《情為何物》重逢

以為這輩子也見不著你了。

居然,在晚宴中相遇。那不是碰巧碰上,我知道你會在其中。

在你清秀的妻子旁邊的是你。

一列男賓,我的故友,都有一列妻子拱衛著。這樣的場面怎沒見過呢?那只是一群少年朋友的久別團圓,看到各人便無限欣慰了,小妻子們的聯合防禦陣線,也不曉得是保護她們自己,還是防衛我。

其實,我並不想騷擾任何人,只想重拾少年友輩的溫馨。…

Continue

Added by Bleach on November 6, 2019 at 2:03pm — No Comments

林燕妮《情為何物》那個暑假

為什麽你要把我送回他身邊呢?



那個暑假,我們幾個女孩子到了你的城市,念暑期班,他囑咐你來看看我,所以你便來看看我。然後,你常常來看我,然後,我們天天在一起。




在我們那些年紀,三個月已經是半生,暑假之後,幾乎遙遠得像下半生了,所以我們都沒有去想下半生。




雖然,我像個忠誠的小妻子那般,每星期都給他寫信,他又從來不會盤問我什麽,更加不會思疑到他所親愛的你了。…


Continue

Added by Bleach on November 6, 2019 at 2:03pm — No Comments

林燕妮《情為何物》吵嘴與冷戰

一家人朝夕相對,吵嘴是免不了的,有些人特別喜歡撩交,對這種人,最好是由得他吵個夠,左耳入右耳出。

也許你會說:

“由得他罵?不甘心。”

我卻認為由得他罵,一於沒反應才是高招。

因為對這種人而言,跟人吵嘴是最佳娛樂,若他不覺得那是最佳娛樂,就不會常常撩人吵嘴了,你不睬他,他才不甘心,自己氣個半死呢。

我才不會那麽笨去答他的嘴,讓他選中我做消遣對象,要找人消遣,請另找墮入陷阱者,我沒有那些時間。…

Continue

Added by Bleach on November 6, 2019 at 2:02pm — No Comments

林燕妮《情為何物》另一種不渝

一男一女未必要一生一世相處,也可以有不渝的感情。

但是這種不渝的感情,很少雙方同時都有,有的,都是癡的那個而已。

反正,少年時的愛侶,如今都各有家庭了,即使兩家人仍有來往,還不是如一般的兩家人來往那樣,誰可以說什麽勾起往事的話?誰想令別人的家庭起什麽漣漪?

這樣,倒是相見不如不見了。

我不相信世上有絕對美滿的婚姻,只不過是出來見人的時候,大家都似乎相當幸福而已。

世上沒有女人嫁到過她夢想中的白馬王子。…

Continue

Added by Bleach on November 6, 2019 at 2:01pm — No Comments

林燕妮《情為何物》女人發蠻

朋友跟太太吵嘴,女人正在一哭二鬧階段,還未到三上吊。

但是二鬧也夠瞧的了。

先是將丈夫的東西全都從露臺擲到街上。丈夫是嬉戲派,由得她擲,作處變不驚狀。太太想,豈有此理,扮鎮定(女人最氣就是自己大鬧之時丈夫若無其事),於是一個鐵掌擒拿手,探進他口袋里掏了他的身份證出來,一把丟下街中。

丈夫想想,這個劃不來,身份證丟掉了雖可補領,但是要去警方報失,又要去人民入境事務處填表格,麻煩之極,只好摸黑跑下街中找身份證。…

Continue

Added by Bleach on November 6, 2019 at 1:57pm — No Comments

林燕妮《情為何物》情書

若干年前,一個法國手表客戶跟《明報周刊》合作,舉辦“情書比賽”,投稿非常踴躍,其中不乏情文並茂的佳作。

表現情感,永不過時,除非個個都變成機械人。

我不認為情書過時,人不能為了扮時髦而放棄任何表達愛意的工具。假如女朋友不欣賞你開槍,打西洋劍給她看吧。假如女朋友不喜歡電腦,便刻個圖章給她玩玩吧。追求之事,務求打動對方的心,中西古今,十八般武藝出齊也無妨。

現今打電話、坐飛機、傳真畫公仔都方便,人自然懶得提筆寫信了,不過有必要時,情書還是要寫上一寫的。說出來肉麻的話,寫出來有時會細致點。…

Continue

Added by Bleach on November 6, 2019 at 1:57pm — No Comments

林燕妮《情為何物》女人

女人對愛情很難滿足,再幸福的女人也不會覺得滿足。

最好的是讓她走過一條坎坷路,才嫁著個好郎君。

讓她愛上個根本配不上她的憤怒青年,讓她在家長反對,親朋壓力之下,死命地去跟他擁在一塊,讓她以為偉大過。

讓她愛上個浪子,不羈的風,不可靠的男人,讓她浪漫過,也讓她傷心過。

讓她愛上個公子,高攀不起過,被人始亂終棄過,自尊心被踩了一下,虛榮心收回一點。…

Continue

Added by Bleach on November 6, 2019 at 1:56pm — No Comments

王鼎鈞:反共文學觀潮記(5)

另一個可能是,文學作品的多義和曖昧反而有助於“為匪宣傳”,反共文學發生的效果應該符合預期,沒有偏差。口號是最不容易誤解的東西,所以有些反共文學不惜流為口號化。這就是為什麽臺灣對喬治奧威爾《一九八四》、匈牙利小說家凱斯特勒的《正午的黑暗》(也有人譯作《獄中記》)、張愛玲的《秧歌》都不喜歡,無奈那是美國新聞處推廣的冷戰文宣,黨部無可奈何。

臺灣域內的作家冷暖自知。姜貴告訴我,他在臺灣的坎坷,大半因為他寫了《旋風》。陳紀瀅的《賈云兒前傳》,王藍的《藍與黑》,也都有憂讒畏譏的經驗。司馬桑敦的《野馬傳》在香港發表出版,黨部鞭長莫及。一九六七年,臺灣已是百家爭鳴,《野馬傳》修正了,臺灣出版,還是遭到查禁。即使到了七十年代,《中國時報》發表陳若曦的《尹縣長》,仍然引起一片驚惶。…

Continue

Added by Krásná duše on November 6, 2019 at 1:43pm — No Comments

小草《日本留學一千天》現實的挑戰

“阿魯拜多”對於大部分日本學生來說或許只是“生財之道”而已,可對於相當一部分中國留學生來說,簡直就是“謀生之路”了。雖說大多數留學生是憑借親屬的關係來到日本的,但在這個物價高昂,絕對金錢化的社會里,從衣食住行到一年一度的考學,上學以及購買書本等等一切費用完全由他人負擔,是令人難以想像的。再說,堂堂一個二三十歲的大人還要靠別人來養活,無論從情理上還是從自尊心上似乎說不過去。更何況,有很多在名義上可依靠的經濟保證人(親屬或友人)實際上並不具備再負擔他人生活,上學的經濟條件呢。面臨這樣的現實,中國留學生們於是便自覺不自覺地走上了做“阿魯拜多”自我謀生的道路。我,便是其中的一個。 

記得來日本之前,父親曾對我說過:“不要想像那個地方遍地都是黃金,你只要拿個簸箕去撮就行了!”…

Continue

Added by Passion for Style on November 6, 2019 at 1:42pm — No Comments

王統照·青紗帳

稍稍熟習北方情形的人,當然知道這三個字──青紗帳,帳字上加青紗二字,很容易令人想到那幽幽地,沈沈地,如煙如霧的趣味。其中大約是小簟輕衾吧?有個詩人在帳中低吟著“手倦拋書午夢涼”的句子;或者更宜於有個雪膚花貌的“玉人”,從淡淡地燈光下透露出橫陳的豐腴的肉體美來,可是煞風景得很!現在在北方一提起青紗帳這個暗喻格的字眼,汗喘,氣力,光著身子的農夫,橫飛的子彈,槍,殺,劫擄,火光,這一大串的人物與光景,便即刻聯想得出來。

北方有的是遍野的高粱,亦即所謂秫秫,每到夏季,正是它們茂生的時季。身個兒高,葉子長大,不到曬米的日子,早已在其中可以藏住人,不比麥子豆類隱蔽不住東西。這些年來,北方,凡是有鄉村的地方,這個嚴重的青紗帳季,便是一年中頂難過而要戒嚴的時候。…

Continue

Added by Sogno Realtà on November 5, 2019 at 10:51pm — No Comments

向達·關於三寶太監下西洋的幾種資料(12)

(十)其他各種资料

上面所述,一共是九種,關於研究鄭和下西洋和明朝經營南洋一帶的資料,主要的大概都盡於此。其他散見各书的材料也還不少,如:徐學聚《國朝典匯》(卷一六六朝鮮、卷一六七琉球、卷一六八安南附東南諸夷、卷一六九日本、卷一七五西番附諸西戎、卷二百市舶),章璜《圖書編》(卷五十至五十二四夷),沈德符《萬歷野获編》(卷三十外國補遗、卷四外國)諸書,都有關於明代亞洲南部及西南一帶的長篇紀事,可供參考。此外,何乔遠《名山藏》卷末的《王享記》五卷,尤其是重要的材料。《王享記》中所述四夷諸国,國名之多,便是鄭曉的《皇明四夷考》、嚴從簡的《殊域周咨录》視之也有遜色,其中如陳誠的《使西域記》全部采人。由此一端,也可见《王享記》所收的原料之豐富了。…

Continue

Added by 瑪琳娜 on November 5, 2019 at 10:50pm — No Comments

馮唐隨筆集《豬和蝴蝶》小品文的四次爛漫

到底什麽是小品文,有多種說法。這個詞可能最早現於南北朝,指佛經縮寫本。《世說新語》劉孝標的注釋提到:“釋氏《辨空經》,有詳者焉,有略者焉,詳者為《大品》,略者為《小品》。”我望文生義,用我自己的定義。小品文第一要小,篇幅小,少則一二十字,多不能過幾千字。小品文第二要有品,有性有情,妙然天成,“求之不必得,不求可自得”。小品文第三要是文,不是詩不是詞不是曲,不談韻腳,沒有定式,天真爛漫,無法無天。 …

Continue

Added by Pabango on November 5, 2019 at 9:14pm — No Comments

洛夫的詩《水聲》

由我眼中

升起的那一枚月亮

突然降落在你的

掌心

你就把它折成一只小船

任其漂向

水聲的盡頭

我們橫臥在草地上

一把濕發…

Continue

Added by OVEPI on November 5, 2019 at 9:11pm — No Comments

虹影《53種離別》上海

那個周末晚上,校園籠罩著淡淡的藍色。我按約去那個男人的房間,那里已有五位學理工的男大學生。一個詩人,有如此的崇拜者,應該有點滿足。但他不,總抱怨生不逢時。當一房間人聊得正起勁時,他說,到樓下餐館坐坐。 

有人問:餐館? 

他說,是的,去吃點東西喝喝酒。 

我表示不去,我和其中一位男生說高興了,正要去研究生院的銀座,那里有一個詩人聚會。我問他去不去?他說,你去吧,今天我沒有空。…

Continue

Added by Dushanbe 杜善貝 on November 5, 2019 at 7:39pm — No Comments

周國平《偶爾遠行》自然、社會與人性的單純

人性的單純來自自然。有兩種人性的單純,分別與兩種自然相對應。第一種是原始的單純,與原始的物質性的自然相對應。兒童的生命剛從原始的自然中分離出來,未開化人仍生活在原始的自然之中,他們的人性都具有這種原始的單純。第二種是超越的單純,與超越的精神性的自然相對應。一切精神上的偉人,包括偉大的聖徒、哲人、詩人,皆通過信仰、沈思或體驗而與超越的自然有了一種溝通,他們的人性都具有這種超越的單純。

在兩種自然之間,在人性的兩種單純之間,隔著社會和社會關系。社會的作用一方面使人脫離了原始的自然,另一方面又會阻止人走向超越的自然。所以,大多數人往往在失去了原始的單純之後,卻不能獲得超越的單純。…

Continue

Added by Kolkata Bachcha on November 5, 2019 at 4:09pm — No Comments

周國平《偶爾遠行》塵世遭遇的意義

泰戈爾有一段言簡意賅的文字,在某種意義上可以看作康德哲學的詩意表達——

“我們在黑暗中摸索,絆倒在物體上,我們抓牢這些物體,相信它們便是我們所擁有的唯一的東西。光明來臨時,我們放松了我們所占有的東西,發覺它們不過是與我們相關的萬物之中的一部分而已。”

這里的黑暗,是指塵世,現象界,封閉在現象界里的經驗自我;光明,是指上帝,本體界,與本體界相溝通的精神自我。在現象界中,我們是盲目的,受偶然的和有限的遭遇所支配,並且把這些遭遇看成了一切。如果站到上帝的位置上,一覽無遺地看見了世界整體,我們就能看清一切人間遭遇的偶然性和有限性,產生一種超脫的心情。

非常正確。不過,我有兩點保留或補充。…

Continue

Added by Kolkata Bachcha on November 5, 2019 at 4:07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