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20)

章靜怡·新媒體對文化傳播力的影響與提升研究

摘要:在當前社會文化傳播速度飛速加快的大背景之下,新媒體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文化傳播的手段,新媒體對於文化傳播力有很大的影響,並且新媒體原本就是一個後現代文化及其重要組成部分,所以能夠致力於文化的傳播。在文化的傳播上增添一抹新鮮的活力。本文結合新媒體的功能做出分析,重點探討了新媒體對於文化傳播力的影響,然後提出了新媒體對於文化傳播力提升的方法,以國內紙媒的轉型為典例,探討了在新媒體環境下,傳統的文化傳播媒體的發展,希望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推動新媒體領域的發展。…

Continue

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February 22, 2016 at 6:46pm — No Comments

徐穩·全球化背景下當代中國文化傳播的困境與出路

徐穩·全球化背景下當代中國文化傳播的困境與出路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六中全會要求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這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提出“文化強國”理念,顯示出中國共產黨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而文化強國的建立,與先進的文化傳播體系密不可分。“當今時代,誰的傳播手段先進、傳播能力強大,誰的文化理念和價值觀念就能更廣泛地流傳,誰就能更有力地影響世界,文化的傳播能力已經成為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決定性因素。”[1] 本文試就全球化背景下當代中國文化傳播的困境與出路問題,做一探討。




一、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傳播的特點…



Continue

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April 21, 2015 at 10:23am — No Comments

關於“一帶一路”跨文化傳播創新的思考

        “一帶一路”建設需要高度重視跨文化傳播因素,這不但可以為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良好的輿論支持,還有助於推動“一帶一路”命運共同體的建構。“一帶一路”跨文化傳播需要有創新性思維,更好發揮“走出去”企業和商人的傳播潛力,在加強大眾傳播的同時,要著力強化人際傳播和組織傳播。在一個以跨媒體、全媒體為特征的微傳播時代,“一帶一路”跨文化傳播要適應傳播技術變革的潮流,充分運用微信平臺。良好的跨文化傳播效果建立在紮實的跨文化實證調研的基礎上。在“一帶一路”跨文化傳播越來越依賴於人際傳播和企業傳播的環境下,培養優秀的跨文化人才尤為必要。

  跨文化傳播創新的重要性…

Continue

Added by CERI on July 16, 2016 at 12:41pm — No Comments

張文東:文化傳播:基於文化自信的國家戰略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傳播工作和國際話語能力建設,提出要“精心構建對外話語體系”“增強對外話語的創造力、感召力、公信力”。因此可見,越是在國家發展和競爭激烈的歷史時期,越是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的背景下,越是在新媒體傳播的文化語境中,文化傳播國家戰略的理解和設計就越發顯得重要和急迫。

所謂國家戰略,是將原本多用於軍事領域的“戰略”一詞及其意義放大到整個國家的相應層面,指國家為實現自身規劃目標而科學制定的具有統攝性、系統性和長期性的行動策略。按照這一理解,國家戰略直接影響著一個國家發展的方向、國家建設的規劃、國家資源的統籌、國家力量的使用以及國家形象塑造和國家精神凝聚等,是事關國家發展建設全局乃至國家盛衰興亡的頂層設計與方略。…

Continue

Added by Ashgabat on December 23, 2017 at 5:34pm — No Comments

薛 可·中國對外傳播的幾個關鍵點

不少中國對外傳播策略的研究者都提到了向西方“講述中國故事”的重要性,提倡借助具體文化資源講述歷史與現代有機結合、豐富且立體的中國故事。不可忽視的是,敘事的主角首先是人物。忽略人物的故事,會大大降低新聞價值的“接近性”和“趣味性”。其中,國家領導人最受媒體關注,不僅因為國家領導人是中國形象的縮影,更因為西方媒體在對其他國家進行報道時,越來越關注該國領導人而非國家本身。特別是在兩國價值觀、政治制度、經濟關系和地理距離相距越遠時,西方媒體越容易將焦點聚集到國家領導人身上,而或多或少地忽略其他政治領域 。…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January 22, 2018 at 11:19pm — No Comments

周憲:時代的碎微化及其反思(3)

微文化說穿了不過是人類歷史上,“信息方式”轉型的某種征兆。它有幾個主要特征需要特別加以關注:



其一是信息構成的碎微化。說得形象點,微文化是以微型的碎片化信息為其基本形態,因此,微型、微小、微量的信息方式成為微文化的外在特征。以微信為例,短小但數量驚人且快速傳播的信息充斥在各種媒體和網絡中,那些完整的、系統的、複雜的、關聯的信息不再是人們傳遞的主導信息形態。



其二是信息傳遞的實時極速。本雅明在上世紀30年代曾預言,機械復制技術可以在更大的時空範圍里傳播藝術品,但今天微文化的出現已遠遠地超出了本雅明的想像。還是以微信為例,它是微文化最典型的信息傳播方式,在無線網絡的技術條件下,信息超越時空距離的實時點對點傳送迅疾而廣泛。微文化的巨大優勢就在於其信息傳播速率和範圍遠甚於歷史上任何傳播介質,如印刷、報紙、廣播、電話、電視等。…



Continue

Added by 沒答案也好 on October 18, 2020 at 11:00pm — No Comments

陳衛星:從“文化工業”到“文化產業”——關於傳播政治經濟學的一種概念轉型

摘要:本文認為,法蘭克福學派的“文化工業”概念在20世紀70年代被法國學者重新闡釋為覆數意義的“文化產業”。這一概念轉型從產業經濟學的角度豐富了傳播政治經濟學的內容,有助於我們從技術和社會之間的互動關系來認識和把握信息資本主義的發展趨勢。 …



Continue

Added by Suyuu on December 16, 2016 at 10:28am — No Comments

孫宜學 “一帶一路”文化傳播人才培訓

2018年8月,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發布了《關於高等學校加快“雙一流”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高校要“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培養急需緊缺人才”,其中就包括“超前培養和儲備哲學社會科學特別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相關人才”。“一帶一路”作為中國重大倡議,人才關乎事業成敗,如何培養會講中國故事、“一帶一路”故事的文化傳播專門人才,目前也已引起中國政府和高校的高度重視。…

Continue

Added by Malacca 皇京港 on February 14, 2019 at 6:00pm — No Comments

高蕾 童方:“一帶一路”文化傳播需從“送出去”變為“賣出去”

“對‘一帶一路’文化傳播來說,‘賣文化’比‘送文化’更有效。”在26日舉辦的2016中國文化產業新年論壇成都峰會上,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告訴記者。

陳少峰指出,當前,“一帶一路”文化傳播方式仍然是以交流為主,但只有找到各國人民共同需求點,把無形的文化落實在有市場需求的文創產品或產業中,才能真正讓中國文化走出去。

清華大學影視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鴻也對此持相似觀點:“古代歐洲人是通過茶和絲綢了解中國文化的。可以說,不論是過去的‘絲綢之路’還是如今的‘一帶一路’都首先是一條物流通道,其次才是附著在產品上的文化傳輸通道。”…

Continue

Added by Malacca 皇京港 on July 30, 2017 at 9:00pm — No Comments

讓“中國聲音”更加響亮(下)

因此,根據當前中國“軟實力”建設的現狀,為進一步加強“軟實力”建設,提升中國的“軟實力”,助推“中國夢”實現,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利用中國豐富的“軟實力”資源,充分發揮公共外交的優勢。公共外交相對於傳統外交具有獨特的優勢,可以利用其半官方的背景,通過柔性的手段實現爭取人心,加深相互的認識和理解,通過信息傳播、平等協商和人文交流贏得“民心”,進而提升知名度、美譽度和認同度。



第二,發揮中華文化獨特魅力,加快建設文化強國。傳統文化是中國最大的“軟實力”資產,系統梳理傳統文化資源,提升對外文化交流水平,完善人文交流機制,創新人文交流形式,綜合運用多種方式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同時,大力發展文化產業,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制定對外文化發展戰略,創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文化品牌,將中華文化推向世界,如孔子學院品牌、動漫產業。…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June 12, 2017 at 8:21pm — No Comments

葉春麗:國際傳播中國家形象定位及傳播策略

摘要:在國際傳播中國家形象的準確定位關系著塑造良好國家形象的成敗,比較國家形象現實和理想之間的差異,提出塑造一個既現代又傳統,積極融入世界發招潮流中的國家形象,通過調整傳播心態和傳播策略塑造一個健康、充滿活力的現代化國家形象。…

Continue

Added by Qyzylorda on October 25, 2016 at 9:54pm — No Comments

畢研韜 ·洞察全球傳播的本質

書名:國際關係與全球傳播  主編:陳衛星 

出版社: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年8月…

Continue

Added by Qyzylorda on October 23, 2016 at 9:52pm — No Comments

胡曉明:《中國文化走出去》討論會上的發言

Continue

Added by Ra Zola on February 26, 2017 at 6:46pm — No Comments

李盛茂:從美國的 「創意寫作」 看中華文化走出去(中)

冷戰結束後,美國文化創意產業產值曾一度達到美國GDP的26%,是該國名副其實的支柱產業,美國也成為世界第一大文化產業出口國。根據著名國際經濟學家、亞太總裁協會全球執行主席鄭雄偉主持發布的2013年《國際文化產業發展報告及資訊》,2012年,美、德、英、法、日5國的文化產業占據了世界文化市場65%的份額,其中美國高達23%,德國為15%,英國14%,法國7%,日本6%,而中國占世界文化市場的份額不到3%。

 

2中華文化影響力現狀…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November 3, 2022 at 7:36am — No Comments

讓“中國聲音”更加響亮(上)

——中國全國政協委員獻策如何講好中國故事



“世界那麽大,問題那麽多,國際社會期待聽到中國聲音、看到中國方案,中國不能缺席。”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新年賀詞中這句話,再次強調了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的重要性。



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是中國與世界共享發展的需要。正因為中國讓世界看到了中國故事的精彩,中國聲音的動聽,中國與世界互利共贏的“朋友圈”才會越織越大,越夯越實。



今年兩會期間,很多全國政協委員圍繞這一主題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建議。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蔡武:

加強內容建設…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June 12, 2017 at 7:59pm — No Comments

李曉林·互聯網語境下城市形象微電影的傳播和營銷

摘要:城市營銷在當下必須放在互聯網和視覺文化盛行的語境下考察。城市微電影作為一種優質媒介資源成為城市形象營銷的重要載體和手段。文章分析了城市微電影的文化價值、品牌價值、傳播價值、商業價值和文本編創策略。通過城市傳播者對城市微電影的傳播動力和需求分析,構建了通過城市微電影傳播實現城市營銷的基礎框架。

城市已經進入了以互聯網為主體的信息交流時代,影像是整個互聯網信息交互的核心。切合新媒體和碎片化閱讀語境,從2010…

Continue

Added by O noc Sob on April 24, 2015 at 10:35am — No Comments

胡占凡·中華文化的延伸橋梁《舌尖上的中國 序》

中央電視臺臺長 胡占凡

一部紀錄片引發全社會的追捧和贊譽確實不多見,因此,由中央電視臺攝制的七集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在綜合頻道《魅力紀錄》欄目和紀錄頻道播出以後,社會各界給予它的贊美多少超出了我們自己事先的預期。事實上,這部片子在海外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力。在今年法國春季戛納電視節中,這部紀錄片同樣獲得了多國媒體和機構的認可和好評。與紀錄片配套的圖書,在經過一段時間專業緊張的制作後,終於也要與讀者見面了。這部紀錄片的熱播,引發了我們的思考,比如,主流媒體如何弘揚先進文化,如何堅持品質、品格、品位,如何以更生動、更親近的方式促進中華優秀文化走向世界等。…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December 27, 2015 at 8:23am — No Comments

吳飛 黃超:軟實力傳播的類型學分析(3)

如果我們想分析軟實力傳播的廣度、速度、強度及其影響力,就必須考察推動或者承載著軟實力傳播的信息流動、網絡和聯系所依托的基礎設施(例如電信技術、國際互聯網條約、人類語言或者作為通用編碼的互聯網語言)。不同的基礎設施發展路徑將呈現出不同時空維度中軟實力傳播的發展形態。如表6,回溯近40年的IT/ICT發展變革,進入21世紀,隨著以美國為首的信息高速公路計劃的興起,軟實力傳播帶來的影響使其他國家紛紛將寬帶建設列入國家基礎建設的重要項目。此外,信息將我們與更多的文化全球化因素聯系在一起,與任何其他形式的傳播現象一樣,軟實力傳播不能缺少機制的推動,這些機制包括交通(transportation)模式和交往(communication)模式等所以來的基礎設施。[31]

 …

Continue

Added by Kreativnaya ideya on July 8, 2017 at 12:47pm — No Comments

潘君瑤·岷江上遊的歷史文化遺產與文化旅遊(6)

(2) 大力開展岷江上遊文化資源的文學創作及其製成品工作。岷江上遊眾多的文化資源都是很好的文學題材,但目前將其轉化為文學作品,並受到廣大讀者和社會廣泛關註的非常少,將這些文學作品拍成影視劇或戲曲的則更少。事實上,諸如大禹、李冰、江源文化、古蜀文化、蜀道文化、三國文化等都有非常多的故事情節可供選擇加工,如能有計劃地組織力量進行文學創作並將其改編成電影、電視、戲曲(除傳統戲劇外,還可包括音樂劇、歌舞劇、情景劇等),這將快速擴大岷江上遊文化遺產的弘揚傳播,提升這一區域的文化知名度和美譽度,吸引更多遊客前往探秘探勝。

(3)…

Continue

Added by 文創 庫 on May 19, 2022 at 10:45am — No Comments

蔡琰 臧國仁:數位時代的「敘事傳播」(17)

在此同時,圖三所示之晶體上下端點顯露了個人及社群敘事時如何得有相近敘事及傳播行動,其幕後的敘事力量可以解釋為何傳播行動有時形成巨大文化力量而席捲多數人參與(如「318 學運」的號召),另時則壟斷視聽覺符號而大量產製與消費特定敘事內容與類型的現象(如前述「小河馬歐文」的感人故事);此皆因這些廣受歡迎的敘事具有公理原則或好玩有趣、緊貼生活儀式或深植意識原型而使人難以挑戰且易沉溺其中。



另一方面,在輕薄短小、極端個人化與速成氛圍下,小群、小眾間的敘事傳播行動(如臉書上的個人轉載)則要等待敘事條件成熟後才有機會脫離「碎片化」或被主流排擠的命運。可是基於前述非線性的複雜因素,這種看似輕微的聲音或敘事行動仍可能具有翻轉及替換主流敘事的潛力(如 2015…

Continue

Added by 柏圖校友 on October 10, 2020 at 11:00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