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20)

韓廣信·論德里達的詩性哲學與哲性詩學(1)

摘要:德里達對西方傳統文化的解構,主要目的是解構“一切社會等級制和暴戾統治”。對邏各斯中心主義,語音中心主義及一切傳統文本等的解構,是他採取的迂回策略——去其根基和始源,使其崩塌並邊緣化。他建構的文學創作、文學批評等無原則的原則,爲詩學等的自由遊戲創造開闢了無限的可能性。

“我是一個流浪的哲學家”,這是雅克·德里達富於幽默感的自畫像。德里達之所以稱自己是一位流浪的哲學家,是因爲他自己選定的解構主義詩性哲學和哲性詩學決定的。一方面他要讓自己的詩性哲學和哲性詩學永遠處於開放性狀態之中,他就不得不讓自己流浪,另一方面他更希望自己的思想永遠處於流動的自由創造的播撒之中,他也就不得不讓自己流浪。…



Continue

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August 28, 2023 at 8:30pm — No Comments

韓廣信·論德里達的詩性哲學與哲性詩學(2)

德里達把解構的第一個目標指向傳統形而上學的邏各斯中心主義。

在德里達看來,理性主義是設定意義先於語言的邏各斯中心主義的代名詞,而理性主義的秘密就在於預先設定的意義理論“二元對立”的思維模式,它不僅充當着所謂的“真理”“價值”的權威,而且還限制、束縛了自由遊戲創造的可能性。因此,必須予以徹底“顛覆”之。

德里達在《論文字學》中説:“傳統哲學的一個二元對立中,我們所見到的惟有一種鮮明的等級關係,絶無兩個對項的和平共處,其中一項在邏輯、價值等方面統治着另一項,高居發號施令的地位”。[3](P303)…



Continue

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August 30, 2023 at 2:00am — No Comments

李劼:解析後現代的概念遊戲和詞語迷霧(下)

地球上所有的人,所有的男人和女人,不管他們願意與否,知道與否,他們在今天某種程度上說都是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的繼承人。(德里達:《馬克思的幽靈》)

這可是就連列寧、斯大林、毛澤東都沒有說過的豪言壯語。假如真要是這樣的話,那還需要解放全人類麽?整個人類已經被德里達解放了,大家全都一個個變成了馬克思,或者馬克思主義的繼承人。這番話讓毛澤東聽了可能會很不高興。都讓小德同志給解放了,那還要咱老毛干什麽?毛澤東最強橫的話也不過是:八億人口,不斗行嗎?至於解放全人類,僅止於說說而已,還沒來得及真的付諸實現。用新左的話來說,只是在邁進途中。…

Continue

Added by desafinado on June 21, 2017 at 8:30am — No Comments

韓廣信·論德里達的詩性哲學與哲性詩學(3)

在德里達看來,語音中心主義是在玩弄“在場”與“不在場”的魔方。他指出,傳統形而上學及其文化,之所以能夠有效地依靠語音中心主義推行邏各斯中心主義,就在於玩弄“在場”與“不在場”的詭計,以“在場”指示、代替“不在場”,通過“在場”理念所指示的事務以及歷史存在等各種不同的因素,統一在現實表現的場域。



同時,藉助於“在場”理念將各種不同因素所表現的不同歷史維度,統一成毫無歷史差異的同一個現實的實存關係中。因此,把“在場”或“不在場”的各種理念和事物轉化成爲現實事物。這樣,語音中心主義就巧妙地把本來虛假的,模糊的各種理念及其所謂的真理體系魔術般的變成了在場的現實力量。而德里達的“延異”則給“在場”致命一擊。他説:延異“既不存在也沒有本質。它不屬於存在、在場或缺場的範疇。”[3](P308)…

Continue

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September 1, 2023 at 2:00pm — No Comments

楊慧林「詩性」的詮釋與「靈性」詮釋(5)

總之,「延異」及「意指行為」都經由文本或者主體的「間性」,隱約通向一個「他者」。所謂的「他者」不過是相對於此一「文本」或此一「主體」的「對方」,與彼一「文本」或彼一「主體」並無根本的區別。如果按照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的「差異的差異」(36)之思路,「延異」中的「他者」也應當具有一種絕對的「他異性」(alterity)。一旦由此入思,最終獲得的幾乎必然是一種神學式的概念,亦即卡爾·巴特的「全然的他者」(the Wholly Other)。繼而回轉到詩學的話題,「延異」則未必是消解性的,未必不可能與神學的「意義」存在著可能的同構關係。這可以幫助我們重新檢點「延異」與「他者」尚未被人文學充分延展的意義。…



Continue

Added by corps sans organes on September 9, 2022 at 10:22pm — No Comments

井上靖《敦煌》(40)

天色已晚,城里一片昏暗。在外廝殺長達十個月的兵士們剛剛回來,一個個喝得酩酊大醉,四處騷擾。大街小巷里充滿了怒罵聲和喊叫聲。

“不要讓兵士回營歇息,就這樣睡在這里。”

朱王禮對行德下了一道命令。身上的血腥味還沒有洗凈,官兵們又處在了緊張待命的狀態。

“原來駐守城內的部隊與延惠的地方守軍,明天一早緊急集合,全副武裝,帶上弓箭。瞄準李元昊,給我狠狠地射。”

朱王禮站起來,穿過一大群士兵,向自己的公館走去。趙行德還要與朱王禮商量突襲李元昊的辦法以及戰鬥人員的配置,所以他也跟在朱王禮身後走去。…

Continue

Added by Qyzylorda on December 7, 2019 at 1:13pm — No Comments

韓廣信·論德里達的詩性哲學與哲性詩學(4)

到此,德里達的解構哲學學理理路已清晰可見。爲了更直觀地表現其學理理路,用圖表示如下:

從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出,如果將支撐“一切社會等級制和暴戾統治”的邏各斯中心主義、語音中心主義、一切傳統文本一一解構掉,那麼一切社會等級制和暴戾統治必將崩塌並邊緣化。這才是德里達的本意。…



Continue

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September 12, 2023 at 12:30am — No Comments

陳曉明:論德里達的“補充”概念(6)

總的來說,德里達把盧梭的《懺悔錄》看成是一個文本,並且把它置放在盧梭寫作的其他文本中,它們構成了一種意指關系。《懺悔錄》被看成是最真實的個人心理傳記,最誠實的內心表白。但德里達卻把它看成只是一種文本,只有文本。這無疑是對當時流行的心理學分析的質疑。只要是文本,它就必然進入一種文字系統和讀物系統。對於這個系統,德里達的策略就是得用修辭學的方法,找到替補的主題,替補的表達方式,在那裏,起源與依據都不可靠,只有解釋之鏈在起作用,而替補式的解釋無疑是對無的訴說,是對要說出的東西的掩蓋,替補是一個盲點——德里達說,是開闊視野而又限制視野的未見物,文本只是圍繞這個盲點而排列開來的,“對這個系統,我們既了解,又不了解。”德里達的“替補”概念與其說是對文本不可知論的極端發揮,不如說是把文學性修辭的批評方法推到一個全新的階段,在這裏,哲學與文學被最大可能的混為一談。

 …

Continue

Added by Passion for Form on February 24, 2017 at 7:19am — No Comments

楊慧林「詩性」的詮釋與「靈性」詮釋(6)

也就是說,如果「延異」使不屬於今天的意義對今天產生意義,那麽這未必不可能成為「拋棄邏各斯中心話語(logocentric discourse)」之後的形而上學。萊維納斯以相當神學化的方式,稱之為「全然的其他」(Wholly Otherwise)(47)。在德里達本人的具體論述中,他確實是想借助「全然的他者」之概念,區別tout autre est tout autre所包含的「兩種截然不同的主題」:「一種是要為上帝自身(for God alone)或者為任何單一的個體(for a single other)持守它所可能持守的『全然的他者』之性質,亦即『無限的他者』。…



Continue

Added by corps sans organes on September 11, 2022 at 12:49pm — No Comments

陳瑞文·關於德勒茲機器視野的幾則筆記

關於德勒茲機器視野的幾則筆記

作者:陳瑞文

高雄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 專任教授

可以說德勒茲(Gilles Deleuze 1925-1995)終其一生都在尋找一種兼具認識論對象和語言表現的「抽象機器」(machine abstraite):一種推動歷史文化轉向的創造者。無論是早期研究普斯特,中期和瓜達里合寫少數文學問題,或後期論述培根繪畫、電影,乃至重返歷史再探討巴洛克繪畫,都緊扣在「尋找抽象機器」核心議題上。因此「抽象機器」裡的「機器」(machine)一詞,無疑可視為德勒茲思想發展的指標。在此,本文想以幾個點討論徳勒茲機器觀念的來源及其中期發展情況,尤其是瓜達里思想所扮演的角色。…

Continue

Added by O noc Sob on September 23, 2015 at 7:36pm — No Comments

楊韜·結構主義、後結構主義、解構主義(下)

解構主義的具體運作模式 

1、解構是德里達開創的。事實上,如果要給解構頒發一個諾貝爾獎,評獎家們會發現他們的名單會相當的長:德里達,本文提到的尼采、佛洛依德、康德都曾做過解構的努力,非直達柏拉圖不可。因此解構的歷史可謂是相當的長。…

Continue

Added by 思潮 庫 on October 7, 2020 at 10:49pm — No Comments

陳曉明:論德里達的“補充”概念

德里達(見圖)這一頁似乎要被匆忙地翻過去,這充分顯示出當代理論和批評的輕狂。解構主義在西方畢竟已經有三四十年的歷史,而且廣泛地被人文學科所吸收。當代多元主義變得油嘴滑舌,這不過是從解構主義那裏搞了點皮毛。而一元論和獨斷論依然盛行,這說明解構的任務並沒有完成。相反,當代思想文化對解構主義完全采取了實用主義的態度,不折不扣的拿來主義。…

Continue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October 15, 2015 at 10:30am — No Comments

馬戈·法伊爾:天堂回信

詹妮譯

1993年10月的一個清晨,朗達·吉爾看到4歲的女兒戴瑟莉懷中放著9個月前去世的父親的照片。“爸爸,”她輕聲說道,“你為什麽還不回來呀?”丈夫肯的去世已經讓她痛不欲生,但女兒的極度悲傷更是令她難以忍受,朗達想,要是我能讓她快樂起來就好了。

戴瑟莉不僅沒有漸漸地適應父親的去世,反而拒絕接受事實。“爸爸馬上就會回家的,”她經常對媽媽說,“他現在正上班呢。”她會拿起自己的玩具電話,假裝與父親聊天兒。“我想你,爸爸,”她說,“你什麽時候回來呀?”肯死後朗達就從尤巴市搬到了利物奧克附近的母親家。葬禮過去近兩個月,戴瑟莉仍很傷心,最後外祖母特里施帶戴瑟莉去了肯的墓地,希望能使她接受父親的死亡,孩子卻將頭靠在墓碑上說:“也許我使勁聽,就能聽到爸爸對我說話。”…

Continue

Added by Scarborough 黃岩 on May 23, 2018 at 8:04pm — No Comments

喬治·薩杜爾《世界電影史》(130)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六章·阿拉伯世界和黑非洲



用「阿拉伯世界」來指數達九億左右的穆斯林,不如用「阿拉伯語地區」一詞更合適些,因為這些穆斯林的膚色與民族特性差別很大,從達喀爾到雅加達,他們是被一種出自可蘭經的文化聯結在一起。在這部偉大的宗教著作的基礎上產生了一種交通的語言,這種語言所起的作用和拉丁文在中古基督教社會中所起的作用很相類似。

這種阿拉伯語,也叫做「阿拉伯文」,已經被現代化和簡單化。它被廣播電台所採用,而無線電廣播在文盲通常占80%—90%的人口中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文化工具。阿拉伯語的主要傳播范圍是北部非洲與中東地區。這些國家的文化中心——開羅在1940年之后已成為它們的電影首都。…



Continue

Added by Berlin im Speicher on March 1, 2019 at 8:02pm — No Comments

李劼:解析後現代的概念遊戲和詞語迷霧

博主按語:應微博網友之請,撰寫此文,解析後現代文字,與眾分享。順便告知,此文發表於九月二十五日《東方早報》經濟評論版,略有刪改。這裏是原文。



本文先引用國內某大學教師寫給區區的一番感觸:




我的專業是“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這裏有一荒謬現象:學生到了研二,還從未上過一門體悟、解讀作品的課。學生們都學了什麽呢?後殖民文化、流散文學與文化、東方文學與文化、西方女性主義……正好應了您微博上的話。國內紛紛攘攘也全都在做這些東西。給他們上了幾堂課之後發現非常恐怖。學生張口閉口全是後殖民後現代解構,我說不要跟我講這個,說說你們讀了哪些經典作品,結果我驚訝的發現,作為外國文學專業的研究生,他們居然連托爾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都沒有讀過,而這種情況極其普遍。…




Continue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October 5, 2015 at 6:00am — No Comments

馬奎斯《霍亂時期的愛情》(49)

不管怎麼說,把表妹推向生活的畢意是她。下午,上完圖畫課以後,她讓表妹帶她上街,遊覽市容。費爾米納指給表姐看,這是她過去每天和埃斯科拉斯蒂卡姑媽散步的路線;這是阿里薩假裝看書等她時坐過的小公園里的那條長凳子;這是他尾隨她走過的幾條胡同;這是他們密藏書信的旮旯兒;這是原先作過宗教法庭的監獄的那座陰森森的宮殿,宮殿後來改成了聖母獻瞻節學校,她打心眼兒里憎恨它。 

她們登上了窮人公墓那道山梁,阿里薩原先就是在這裏拉小提琴,利用風向使她躺在床上都能聽到。站在山上,古城盡收眼底:支離破碎的屋頂和百孔千瘡的墻壁;荊棘叢中的要塞廢墟;海灣里連綿不斷的小島;湖邊破破爛爛的木板窩棚;還有那浩瀚的加勒比海。

 …

Continue

Added by 說好不准跳 on October 16, 2020 at 9:30pm — No Comments

陸興華·智能人工化時代的知識狀況(7)

當前的大學教育和大學知識的問題,不是教學法的問題。大學系科目前須做的,是治療式工作,但目前,其首要的任務卻是:與大學內的數碼短記憶裝置作鬥爭。今天的高等教育政策普遍地,在要求大學動員和組織其研究機體,去作出無限制的創新加速,哪怕以毀滅我們的未來爲代價。我們必須先中止大學的這一走向毀滅的創新衝動。資本主義式創新正在毀滅人類的未來。…



Continue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August 1, 2023 at 12:30pm — No Comments

古羅馬詩人奧維德《愛經》(30)[註釋]

德拉西烏斯。是一個神明的啟泊魯斯島人。

蒲西里斯。埃及的古國王,以殘忍出名。

法拉里斯。公元六世紀前的阿格里幹頓國的暴君。

培里魯斯。是一個雅典的金匠,為法拉里斯鑄了一頭銅牛,犯罪的人就關在這銅牛中燒死,培里魯斯是第一個被燒死的。

福柏。此福柏不是日神福玻斯之妹,而是另一福柏;她的妹妹是希拉伊拉,她們的父親勒啟布斯將她們許給伊達斯林開斯兄弟。迦斯篤爾和保魯克斯迷戀著她們,將她們搶去。事見奧維德的《年代紀》。…

Continue

Added by Bélgica querida on May 13, 2023 at 1:00pm — No Comments

楊照《故事照亮未來》博愛

前些年過世的法國哲學家德里達曾經出版過一本題名為《博愛政治學》的書,這個書名很難貼切地翻譯成中文,只好多費點篇幅解釋一下。

德里達要處理的,是法國大革命最響亮的三個訴求中的一項。我們一般在歷史書中將之翻譯為"自由、平等、博愛"。"博愛"一詞對應的法文原義是兄弟手足情感的意思,換句話說,大革命熱情地追求讓所有人都能去除人際藩籬,所有人像兄弟一般,不只和平相處,而且真誠相愛。

作為一個理想,這有什麽不好?好極了,如果一個社會,大家都能如同家人般相親相愛,那不就是人間天堂了嗎?…

Continue

Added by Paris En mémoire on May 16, 2019 at 8:38pm — No Comments

古羅馬詩人奧維德《愛經》第二卷·如何保持愛情(16) 註釋

希波達彌亞是俄諾瑪諾斯的女兒。有預言說,只有能賽車勝過她父親的人才能娶她為妻。後來珀羅普斯愛上了她,和她的父親賽車,她賄賂她父親的馭人,弄去了她父親的車輪上的輻,珀羅普斯於是贏得勝利,也贏得了希波達彌亞。

伊奧·拜盎是頌阿波羅的歡樂歌。

阿斯克拉的老人。指古希臘大詩人赫西俄度斯。

梅奧尼亞的盲人。指荷馬,傳說梅奧尼亞是他的故鄉。

阿米克萊城。斯巴達東南方的一座城。…

Continue

Added by Bélgica querida on July 26, 2023 at 11:39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