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廣信·論德里達的詩性哲學與哲性詩學(4)

到此,德里達的解構哲學學理理路已清晰可見。爲了更直觀地表現其學理理路,用圖表示如下:

從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出,如果將支撐“一切社會等級制和暴戾統治”的邏各斯中心主義、語音中心主義、一切傳統文本一一解構掉,那麼一切社會等級制和暴戾統治必將崩塌並邊緣化。這才是德里達的本意。


二、哲性詩學場域


德里達這位偉大的詩學家,他的詩學思想從誕生的那天起,就改變了整個世界詩學的走向。他的解構主義詩學理念已滲透到世界各國的文學創作和文學批評等領域之中,正所謂:“解構主義在二十世紀下半葉風靡整個歐美,到八十年代,這一反傳統、反形而上學的激進方法論已經普遍地滲透到當代文化評論和學術思維中。解構主義的詞匯:消解、顛覆、反二元論、書冩、話語、分延、踪跡、播撒等已被廣泛運用到哲學、文學、美學、語言學研究中。它實現了哲性詩學研究話語的轉型, 刷新了人們對語言與表達、書冩與閱讀、語言與文化、文學與社會等方面的認識,影響和重塑着文學評論的性格,並開拓了文學批評和文學作品闡釋領域”。[1](P383)

對於德里達有時會産生一種誤讀,認爲他隻“解構”而不“建構”。其實德里達要解構的主要是西方傳統文化中的“一切社會等級制和暴戾統治”,使其“根本無法重新安裝……沒有修複的希望。”[5](P721—722)而他的建構無非是採用了一種非常規、指向性的無原則的原則的策略。這也正是德里達非同一般、獨特的“發明”。這種發明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建構了文學創作無原則的原則。

德里達在《文學行爲》中説:“文學是一種允許人們以任何方式講述任何事情的建構。”[2](P361)這是德里達爲文學確定的無原則的創作原則。這一原則徹底解構了傳統的文學創作原則所設定的各項創作法規。作家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自由自在地進行文學文本的創造,再也無須顧及任何條條框框,任何清規戒律。它爲作家、藝術家開闢了更爲廣闊的創作視閾。德里達甚至認爲:“文學的法規本身基本上傾向於無視法規和取消法規。”[2](P361)冩作就是一種“自由遊戲”。他説:“如果冩作是一種就職演説,那不是因爲它創造,而是因爲一種言語的自由,因爲具有將自由的、已經在症候啟示給預言者的自由,一種對答的自由,這種自由把其唯一的世界性的視野承認爲歷史和言語,這種歷史和言語只能説:存在已經開始。作爲詩的真正文學語言的這種揭示力量,確實是通向自由言語的途徑”。[5](P737—738)


縱觀中外文學文本創作的實跡,可以印証德里達的文學創作無原則的原則的正確性和可靠性。在古希臘時期,文學就用神話、英雄傳説、史詩、戲劇、詩歌、散文、演説詞等各種方式,講述各種不同的故事。到了中世紀則出現了宗教文學、傳奇文學、城市文學,近代則有人文主義文學、古典主義文學、啟蒙主義文學、浪漫主義文學及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現代則有現代主義文學,而後現代則出現了後現代主義文學。這些文學思潮、流派不但採用的方式不同,講述的“事情”更是五花八門。儘管各種思潮、流派內部有共通、相似之處,但每一部文學文本都是獨創的、獨特的。

中國的詩歌從“斷竹,續竹,飛土,逐肉。”到《詩經》、《楚辭》、唐詩、宋詞、元曲,經歷了從二言到多言再到錯落有致的長短句,可見即使是一種文體也是處於不斷運動變化之中的。而中國改革開放短短二十幾年中,就有傷痕文學、反思文學、改革文學、尋根文學、現代主義文學、女性主義文學和後現代主義文學。

[1]王岳川.二十世紀西方哲性詩學[I].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2]馮俊.後現代主義哲學講演錄[B].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5]牛宏寶.西方現代美學[B].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Views: 3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