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在中國20世紀80年代,隨著現代哲學意識的逐步開放,「階級人」的觀念得到了全面突破,人們逐漸走出了政治創傷帶來的陰影,人們似乎在經歷了長久的壓抑之後,深刻地意識到了人是文化中的人,人是開放性的人,人理應獲得人性上的解放。於是,在普遍原則「整體主義」即「我們」的陰影下,被遺忘的「我」就有了開放性視野和開放性觀念,並以此生發出一種驚人的想象力,以及一種獨特的審美魔力和發人深省的內在力量,人們有理由對未來進行幻想和美好的憧憬。這種「人」之觀念的重大轉移和開放的中國意識,重新讓人找到了自己的根基和精神家園,進入到了一種…
ContinueAdded by 冬菜一斤 on September 4, 2023 at 8:30pm — No Comments
懷舊已與消費文化同流合汙了,這還何談抵抗消費文化的內在邏輯———遺忘?相反它披著「審美」的外紗可能進一步加速了人的忘卻,療救人的心靈也就成了一句空話。此時,我們不得不發出這樣的詰問:「當精神離開了思想的天空,當浪費成了裝飾現實欲望的一份點綴,『懷舊』是否真的能起到療救生活的作用呢?」① 可見,在消費文化語境中,遺忘已不可阻擋。但我們也應看到問題的另外一方面;一個人即使只關注當下,仍然應有記憶存在,因為遺忘與記憶是相互依存的,既然遺忘了什麼,也就會記住什麼,所以進一步探究當下語境中記憶的內容就是下一步研究的任務所在。
三「我邊緣故我在」:「集體記憶」…
ContinueAdded by 冬菜一斤 on August 28, 2023 at 6:30pm — No Comments
但進一步追問,人們在這個大眾傳媒時代到底忘掉了什麼?僅僅是客觀的時間或文化傳統嗎?未必如此,筆者認為,更深層地考慮,應該是忘掉了自我的存在,忘掉了本屬於自己的靈魂,而此時他只有以從眾的方式參與了「地球村」里信息和欲望的狂歡。我們知道,大眾傳媒主導下的消費文化在最大程度地為人的豐富和發展提供現實前提的同時,也包含著對人的自我關懷和自我肯定的消解和否定,因為它包含的普遍交換原則和技術優先原則,在削平一切價值的同時,也必然包含著對人自身價值的削平,對人真正靈魂的忽視,最終也讓人遺忘了自我的存在。…
Added by 冬菜一斤 on August 11, 2023 at 4:00pm — No Comments
對於人的記憶而言,這些圖像無疑方便於人進行記憶,並可讓人從中獲得更多更廣的信息。但問題也正在於此,大眾傳媒所帶來的快餐化消費,雖然讓人瀏覽到了更多的信息,但往往是「轉瞬即逝」的。更重要的是,圖像化的媒介往往使人丟失了基於文字而生發的想象力,記憶雖然方便了,人卻變得更具惰性了,人不再願意花費時間去記憶,一切皆是觸手可及可看的,何必再特意記住它?這就是前文所論述的現代技術加速了記憶喪失的原因所在,不過在這個角度上,大眾傳媒技術無疑比其他技術讓記憶力衰退得更強。再加上消費文化的浸入,記憶存在價值的意義就很小,甚至記憶本身也可能變成一次性消費了。所以,在大眾傳媒時代,記憶媒介的圖像化特征最終會導致人記憶力的衰退,而消費文化的內在消極功能之一也正是體現在這種記憶力衰退後的遺忘癥候上。
(二)遺忘:消費文化的內在消極功能…
Added by 冬菜一斤 on August 10, 2023 at 11:30pm — No Comments
在這里,我們不是指責只有現代技術才導致了當代人記憶的喪失,而是指出如今人生命的諸多領域普遍被卷入「技術化」潮流之後,要警惕現代技術對人記憶力削弱的「催化」作用。記憶喪失,精神萎縮,信念缺失,當下的我們不能不思考現代科技的負面性,甚至從某種意義上說,「信念的普遍喪失,可以說是技術機器世界的控訴」。④但在消費主義文化盛行的當下,人們更善於遺忘了,探究其中內在邏輯———消費意識形態是如何…
ContinueAdded by 冬菜一斤 on August 9, 2023 at 3:30pm — No Comments
(二)現代技術加速記憶的喪失
現代技術給人的生活帶來巨大方便,使人有條件能逐步按自己的理想來建構生活,疇劃自己的未來。但在尋求舒適、幸福生活的同時,由於會嚴重地「依賴」於先進技術,人也有時會變得「慵懶」了。「依賴」即人對科技產品投入了過多的熱情,缺乏對科技本身的反思與批判,對自己生存際遇問題也缺乏人文精神的反省;「慵懶」即個體作為技術統治的犧牲…
ContinueAdded by 冬菜一斤 on August 7, 2023 at 1:30pm — No Comments
技術有著無人性的冷漠,讓你處於忘我的出神狀態,但是「當人把速度性能托付給一臺機器時,一切都變了:從這時候起,身體已置之度外,交給了一種無形的、非物質化的速度,純粹的速度,實實在在的速度,令人出神的速度」。②
技術提升了生活的速度,並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忘卻,人生活在自我消失之中。於是,昆德拉在感嘆,「慢的樂趣怎麼失傳了呢?」③ 昆德拉的困惑正在於現代技術加快生活的節奏後,時間變得更緊張了,從前美好的由「慢」帶來的詩意與韻味已不復存在。事實上,現代科技給人類提供了更大方便,尤其是現代化的交通工具和通信設備,這些讓人們大大節省了時間,提高了工作和生活效率。…
Added by 冬菜一斤 on August 5, 2023 at 6:00pm — No Comments
如今,政治意識形態漸趨淡化,而在經濟成為社會的主題詞之後,商業、利潤、資本、管理成為另一批顯赫一時的強勢概念重組了社會話語的光譜。與之相應的,欲望、身體、貨幣經由商業邏輯的運轉堂皇登場,超前消費或提前消費的文化心態影響著中國的方方面面,歷史正在按部就班地轉型。社會轉型,文化轉型,「轉型」本身可能會帶來某種連續性的「斷裂」———「文化及社會生活許多層面的斷裂」。…
ContinueAdded by 冬菜一斤 on August 3, 2023 at 3:30pm — No Comments
當時的我,也只覺得段義孚就是個不喜歡理論的老派地理學者,思忖著也許 是他不懂我的理論詞匯吧! 的確,在地理學家養成路上,我曾是那麽急切、甚至焦慮的試圖順著所習得的理論工具,把人的 生命經歷鑲嵌到一種集體的、結構的、更大尺度的分析敘事里,以至於段義孚的著作幾乎不會出現在 我的參考文獻里。但與此同時,身為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地理系的一員,除了可以在 系館找段義孚聊天外,我每周都會收到段義孚多年來持續寄給系上所有師生的「 Dear Colleagues」信 件 4, 那是他分享他對時事、身邊事物、隨手閱讀、文學的、音樂的,歷史等等的日常觀察、閱讀與 心得; 是時而嚴肅、時而幽默、時而自嘲,卻總不失優雅的段式文字。 段義孚的文字總是延續著他作為人文主義地理學者的關懷,是個人的、感受的、情緒的,是人文 主義地理學與世界溝通、互動的取徑。當戰後思潮往人性普世價值的理想主義追尋,段義孚的回應, 是把人的存在價值放回非常個人情感層面的「地方」。段義孚的「地方」,也把時間的向度納進來,是生…
ContinueAdded by 冬菜一斤 on March 29, 2023 at 10:10am — No Comments
地理學報 第一○二期:115-120 (2022)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 (102) : 115-120 (2022) DOI: 10.6161/jgs.202208_(102).0008 當我在段義孚的「地方」 When I am in Yi-Fu Tuan's Place 洪伯邑 Po-Yi Hung 知道段義孚過世的消息時,我正在阿里山茶區田野調查。當天晚上,我和助理們結束了一整天訪談,在茶農經營的民宿里,談著田野調查各自的心得。外頭雨歇月升,已經滿肚子茶湯的我們又開了 一瓶超商買的智利紅酒……。 圖 1 筆者從博士班指導教授 Kris Olds 得知段義孚離世的消息,照片 擷取自 Kris Olds 的 Twitter 賬號 * 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116 也許是酒精作祟,段義孚的消息小小地攪動了我當下心思。想著段義孚終其一生對人文主義地理…
ContinueAdded by 冬菜一斤 on March 22, 2023 at 6:30pm — No Comments
如果地理方面的著作在過去獲得的關注更多,那並不是因為那時的地理學家更有天分。真正的原因是,地理學在當時是一個不夠專業和學術的領域,因此無論是在內容還是風格方面,都沒有什麽是可以接受、什麽是不可接受的嚴格規定。那時的地理學更像是業餘人士的嗜好,他們受求知欲的驅使,而免於既定的研究計劃和路徑的束縛。這樣的結果便是,那時的地理學著作更加文學化、富於想像力,且直面大眾讀者;但從消極方面來看,在這些著作中更容易出現與事實不符的論斷和草率片面的結論,而且會不自覺地容納一些道德主義和神學方面的內容。 紀錄片《綠色星球》劇照。 在一個成年的業餘愛好者(業餘愛好者的英文amateur來自拉丁文amator,即愛人之意)的作品中,我們有時會感受到豪放之情,類似於小孩子的作品中常見的那種無拘無束。這不難理解,因為小孩子都是浪漫的,且富於大膽的想像力;當他們到了七八歲以後,隨著對所在群體的話語模式和道德觀念的適應,會逐漸失去這種特質。…
ContinueAdded by 冬菜一斤 on March 21, 2023 at 11:30am — No Comments
為何探險?「因為山在那里」
求索是浪漫的核心要素,但追尋的一定要是兩極化價值。追名逐利,即便付出了沈重的代價,也不在浪漫之列。渴求生存也不算浪漫;因此,由於地理學和社會科學通常是關於生存之藝術,它們並不浪漫。事實,上述二者對浪漫這個名頭避之不及。那麽在地理學科中,像聖杯一樣值得追尋的兩極化價值是什麽?其中一個是遙遠而不可及的角落。
探險家們(特別是那些特別出類拔萃者)的超凡脫俗達到了令人訝異的程度:他們渴求的既不是金錢回報,也不是名聲威望,甚至也不是自己國家的聲望。如果一定要說一個原因,他們會從個人或者科學的角度給出答案。在個人層面上,他們想體會類似險境生還的那種令人迷醉的感受。在科學層面上,他們想探尋自然最嚴酷的一面,堅信大自然最深的秘密就藏在那里——雖然有時候結果並不如其所願。驅使他們的,還有什麽呢?一抹神秘主義氣息?何嘗不可!畢竟,在被問及為什麽攀登珠穆朗瑪峰時,喬治·馬洛里的回答充滿了禪宗的意味:「因為山在那里。」…
Added by 冬菜一斤 on March 21, 2023 at 7:00am — No Comments
以《戀地情結》開始,終於依戀的土地——緬懷段義孚先生人文主義地理學創始人,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和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地理系終身教授段義孚 (Yi-Fu Tuan),於2022年8月10日在美國威斯康星麥迪遜去世,享年91歲。
段義孚1930年生於天津,後隨家到澳大利亞、菲律賓。他曾就讀於倫敦大學學院,而後分別於1951 年和1955 年畢業於牛津大學,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1957年以博士學位畢業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Added by 冬菜一斤 on March 17, 2023 at 9:30am — No Comments
中國文化向來把文學空間和想象空間看得比物理世界更加重要。
在討論新技術和虛擬世界對現實世界的影響時,人們似乎已經默認它會對個人隱私與公共空間造成的雙重威脅。
當我們接受這種來自西方的憂慮時,兩位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深入研究的學者卻給出了一個完全不同的結論。人文主義地理學奠基人、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榮譽退休教授段義孚和上海交通大學設計學院院長阮昕一致認為,由於中西方城市理念的不同,新技術帶來的挑戰也應該區別對待。…
ContinueAdded by 冬菜一斤 on March 10, 2023 at 2:00am — No Comments
段義孚先生舉過一個很好的例子。在美國的芝加哥,因為城市設計沒能讓城市功能發揮作用,一些地方就會變得很荒,很多市中心都變成了犯罪率極高的地方。人都躲到郊區去,躲到自己安全又漂亮的房子里,房子和房子中間,都是路和樹隔開的。而在中國,你會覺得城市空間里有很多沒有經過設計的空間成為了公共空間。比如高架橋下面,居然會有人在那里跳交誼舞、跳廣場舞、打太極拳和下棋,這個文化區別就特別有意思。
在西方,對個人空間和私密性的需求有兩個層面,一個是自我意識的發展,這個是受了教育的布爾喬亞階層的需求;一個是社會組織需要分離,比如說從歐洲文藝復興的鬆散社會關係,到英國發展出社會階層分野。這些需求導致房間的功能越分越細,每個房間都對著走道開一個門,只要門一關,你就處在自己的世界里。它最終造成的結果就是分離。到…
ContinueAdded by 冬菜一斤 on March 4, 2023 at 11:00pm — No Comments
2021年10月份,我們曾經和段先生以及上海交通大學設計學院院長阮昕有過專訪,就新技術和虛擬世界對個人隱私以及公共空間的影響進行了充分的討論。兩位學者一致認為,由於中西方城市理念的不同,新技術帶來的挑戰也應該區別對待。
在城市空間里承襲中國文化的脈絡,發揚傳統中國城市與建築的優勢,或許是應對未來的最佳答案。 雖然當時已經是91歲的高齡,但段先生從具體的城市場景出發,在郵件中向我們娓娓道來。
段先生的人文主義地理學研究與阮昕對於中國傳統空間的闡述遙相呼應,兩代學者共同構成了這篇難能可貴的采訪。今日重發此文,以表示對段先生深切的懷念。…
Added by 冬菜一斤 on March 4, 2023 at 12:00pm — No Comments
《神州》簡介 本書講述了中國這一地理區域內,從史前文明直到今天如此巨大的歷史跨度里,地理地貌發生的巨大改變。農田、山林、道路、橋梁、宮殿、苑囿、村落、城市等等,體現了中國人對環境持續不斷的精微適應和塑造。從古代人與土地之間和諧、安定並充滿美感的關係,到近代以來這種關係被西方殖民入侵、內戰所打斷,而在現當代工業化的巨大力量對大地景觀再次進行強有力的重塑,這其中有令人震撼激動的奇跡,也有令人憂慮不安的眩惑。
關於作者 段義孚(Yi-Fu Tuan),1930年生於天津,後移民澳大利亞,先進入牛津大學,後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獲得地理學博士學位,曾先後在新墨西哥州大學、多倫多大學、明尼蘇達大學和威斯康星-麥迪遜大學任教。段義孚是公認的當代重要的地理學家之一,尤其是作為…
Added by 冬菜一斤 on March 3, 2023 at 11:30am — No Comments
據北京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部官網消息,著名華裔地理學家段義孚(Yi-Fu Tuan,見下圖)2022年於美國中部時間8月10日上午逝世,享年92歲。在國內學界,除了地理圈之外,知道他的人不多。但他實在應該被更多地知道,了解和傳頌。他被認為是人文主義地理學(Humanistic Geography)之父,蜚聲世界地理學界。…
ContinueAdded by 冬菜一斤 on March 2, 2023 at 10:30am — No Comments
其次,如何理解時空距離遙遠的歷史或者文化?維柯一再強調在上帝才了解的自然世界之外,還有一個人的世界,沒有一種統一科學的普遍性方法可以無所不包地研究人的世界,因為不存在永恒不變的人性。文化的發展也並不是以直線進化的方式呈現,對於與自己時代相距遙遠的歷史與文化,維柯不得不從現代文明人的經過精煉的自然本性下降到遠古那些野蠻人的粗野本性(維柯,1989:159)。維柯關於詩性智慧的理解闡釋,具體實踐了他的獨特方法。
盡管克羅齊(Benedetto Croce)批評維柯詩意地將哲學和科學、歷史學混為一體…
Added by 冬菜一斤 on March 2, 2023 at 2:30am — No Comments
維柯的意義
維柯的《新科學》對後世學者產生了深遠影響。正如柏林所說,維柯在他的時代開啟了比較神話學、哲學、人類學、考古學、藝術史以及人類古代史的相互關系的研究,他的研究在黑格爾、馬克思、康德、塗爾幹、韋伯、弗洛伊德等人的理論體系中得以延續。
他以經驗的方式洞察了社會變遷過程中繁複歷史經驗下的秩序與意義,維柯認為我們與早期人類之間存在著巨大的距離,這一看法使得任何試圖解釋遙遠社會的人們都必須具有強有力的——但是並非不可能的——想像力的跨越(Isaiah…
Added by 冬菜一斤 on January 27, 2023 at 11:30a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