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菜一斤's Blog (255)

崔蘭溪·回到中國傳統的鄧以蟄美學 上

鄧以蟄是清代書法家和篆刻家鄧石如的五世孫,也是「兩彈元勛」鄧稼先的父親。他是中國現代美學的奠基人之一,與宗白華享有「南宗北鄧」的美譽。他與同時代的很多學者一樣,從小接受的是中國傳統教育,青年時期因出國留學逐漸了解到西方文化。鄧以蟄與宗白華一樣,在國外留學期間學習了西方美學知識,最初對西方美學很感興趣,而且試圖用西方美學來解釋中國傳統藝術,後來他認識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性,把視野逐漸轉向中國,力圖能夠建立起以中國文化為基礎的中國美學體系。

一、為人生的藝術…

Continue

Added by 冬菜一斤 on November 6, 2023 at 8:30pm — No Comments

石冉冉「性靈」與鄧以蟄藝術觀中的人生論美學取向 下

鄧以蟄標舉的「性靈」精神是中國古典美學的「性靈說」精神的延續,同時這也是現代審美所傳承的人生論美學精神。人的精神意趣的綜合反映表現為「性靈」,將其歸納總結為以人為本和以真為根兩個層面的人生論美學內涵。

以人為本。④詩歌是來自心靈的創造,詩歌詠嘆人生的目的是為了彰顯人性。…

Continue

Added by 冬菜一斤 on November 5, 2023 at 9:00pm — No Comments

石冉冉「性靈」與鄧以蟄藝術觀中的人生論美學取向 上

【摘 要】 鄧以蟄提出「藝術是性靈」的觀點,指出藝術與人生的關係全賴於人生同情;他標舉「性靈」美學,延續了中國古典美學「性靈說」的人生情懷,從以人為本和以真為根兩個方面深刻闡釋「性靈」的人生論美學意蘊;肯定「性靈」的審美價值,強調「性靈」精神對藝術審美具有正確積極的引導作用。

在鄧以蟄那里,「性靈」一詞是貫穿其人生論美學思想的主線。本文擬從研究「性靈」與鄧以蟄藝術觀的人生論美學取向入手,深刻把握審美藝術人生三者的關係。

一…

Continue

Added by 冬菜一斤 on November 3, 2023 at 9:00pm — No Comments

馮文開·史詩:詩性的歷史敘事及其認同功能 7

但是,特定時期發生的歷史事件與描述這個歷史事件的史詩的出現相隔不能太遠,相隔太遠會使得史詩歌手的時代意識和觀念世界與史詩所描述的時代意識和觀念世界出現本質上的分裂,使得史詩不能表現英雄時代的真正的民族精神,從而失去了原始心靈所特有的生命力,讓聽眾感到史詩的描述不符合時代意識及其起著作用的那個時代的信仰、生活和習慣觀念,乃至產生不耐煩和枯燥無味的審美情感。…

Continue

Added by 冬菜一斤 on November 2, 2023 at 9:30pm — No Comments

馮文開·史詩:詩性的歷史敘事及其認同功能 6

在戰爭前夕,一個歌手(griot)將對國王和他的追隨者們演述《松迪亞塔》。這個故事能喚起參與戰爭的受眾超越自我,當然不必鼓勵他們去超越松迪亞塔,而是讓他們感到他們有能力獲得他們以前只敢想像的偉大事情。通過讓他們記起松迪亞塔的事跡提高他們對自己能力的估價。」《松迪亞塔》激發曼丁哥人為自己民族奮鬥的決心與勇氣,鼓舞他們勇於創造輝煌,取得勛績。他們以松迪亞塔為精神典範審視自身的生活,規範自身的行為,激勵自己勇於承擔責任與義務,敢於為榮譽而戰,創造輝煌,取得勛績。尼日利亞南部的伊卓族民眾每隔幾年會聚集在一起,舉辦演述其部族史詩《奧茲迪》的活動,其間摹仿史詩中祖先和英雄的生活,接受他們精神上的洗禮和再教育。…

Continue

Added by 冬菜一斤 on October 20, 2023 at 12:30am — No Comments

馮文開·史詩:詩性的歷史敘事及其認同功能 5

《格薩爾》的結構宏大,分部本眾多,是經歷數個世紀和數代說唱藝人逐漸完成的,而且一直處在動態發展中,其間將吐蕃時代及其以後曾經切實發生過的歷史事件順手拈來,加以藝術性的加工創作,糅合連綴。與《格薩爾》相較,《江格爾》離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更遠,「《江格爾》中有『額木尼格河的木頭,制成馬鞍的鞍翅,杭嘎拉河的樹木,制成馬鞍的兩翼』這樣的詩句,純粹是基於詩行押韻的需要而編造出來的河流名稱,沒有哪個讀者能在蒙古地區找到這兩條河流。事實上,在有經驗的聽眾那里,從史詩故事所發生的主要場所『寶木巴』國度到具體的其他地點,都應當合乎慣例地按照史詩的『語域』來理解。…

Continue

Added by 冬菜一斤 on October 2, 2023 at 2:30am — No Comments

馮文開·史詩:詩性的歷史敘事及其認同功能 4

勃艮第人(Burgundian)是一個日耳曼民族的部落,5世紀早期便居住在萊茵河中部地區,是否如《尼伯龍根之歌》描述的那樣居住在沃爾姆斯(Worms)卻不能得到確證。435-436年,居住在萊茵河西邊的勃艮第人開始移入羅馬人居住的貝爾吉卡(Belgica),對這片地區的羅馬人構成了潛在的威脅。於是,這些羅馬人聯合匈奴人攻擊這群勃艮第人,殺死了他們的國王及其大部分勇士,戰爭中存活下來勃艮第人移居在羅納河上遊。《尼伯龍根之歌》描述了勃艮第人所遭遇的類似的災難性事件,但與上述的史實不完全一樣。歷史記載的艾柴爾確實在453年死亡,曾娶了一個日耳曼民族的婦女為妻子,但是哈根(Hagen)、西格弗里斯等與日耳曼民族歷史上的知名人物沒有任何聯系。…

Continue

Added by 冬菜一斤 on October 1, 2023 at 1:30pm — No Comments

馮文開·史詩:詩性的歷史敘事及其認同功能 3

史詩中英雄和故事的原型難以找尋,因為它們可能沒有歷史原型,僅是虛構出來的。與其探尋史詩記載的歷史事件,不如探尋史詩人物和內容反映特定民族的社會生活和歷史願望,關注史詩體現了怎樣一段真切的社會歷史以及以何種方式呈現歷史。的確,史詩可能沒有真實地記錄所發生的事情,但它真實確切地表達了特定民族的信念和感情。



而且我們需要記住的是,史詩在漫長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會消化和吸收特定民族的社會政治、歷史文化生活等諸多層面的內容,而這些內容會在不同時期史詩歌手的演述中不斷得到藝術加工和潤飾,並傳承到當下。其間,愈是古老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會不斷地為後來史詩吸收和消化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所遮蔽,而在史詩中變得愈來愈模糊,而愈是後來史詩吸收和消化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卻在史詩中會呈現出愈加清晰的印記。…



Continue

Added by 冬菜一斤 on September 30, 2023 at 6:00pm — No Comments

馮文開·史詩:詩性的歷史敘事及其認同功能 2

史乘說成吉思汗『帝深沈有大略,滅國四十』,可見當時戰爭的頻仍和慘烈。黑格爾說戰爭是英雄史詩最合適的土壤,蒙古史詩為何卻刻意不記載蒙古人的戰爭歷程,不歌頌他們名揚四海、威震天下的梟雄呢?不僅正面的英雄被隱去了,連史詩英雄的對立面也被刻意地抽象化和符號化了,成了長著多個腦袋的惡魔『蟒古思』,歷史上曾經敵對和衝突的族群和國度,都消解不見了,沒有了具體的指向。」

 

誠然,史詩或多或少都會以某個歷史事件為背景展開故事,其主人公或為神祇或為半人半神的英雄,他們都直接或間接地附著某些歷史人物的影子。但是史詩演述的內容大多是非歷史性的、虛構的,建構的是一種美或善的世界,充斥著許多超乎現實,充滿神話色彩的要素。…



Continue

Added by 冬菜一斤 on September 28, 2023 at 10:00am — No Comments

馮文開·史詩:詩性的歷史敘事及其認同功能 1

摘要:史詩以特定的形式演述著特定民族的歷史,並在漫長的形成與發展過程中逐漸演進升格為人們的認同符號,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和精神生活。如果要根據與真實的歷史事件和人物的遠近關係,將世界各地的史詩構建一個譜系,那麽處於距離真實的歷史事件和人物較近的譜系一端以《熙德之歌》為代表,而是處於真實的歷史事件和人物較遠的譜系的另一端可以《江格爾》為代表。



不管如何,史詩的詩性歷史敘事呈現的是特定民族的存在、起源與形成、社會結構、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理想與情感等諸多內容,並對它們的合理性與合法性進行神聖化的解釋,而特定民族的民眾也在一次次地與這種神聖化的詩性歷史敘事展開溝通與對話的過程中找到和強化了自我認同。 …

Continue

Added by 冬菜一斤 on September 27, 2023 at 9:00pm — No Comments

沙家強·記憶「斷裂」的社會學分析(10)

此時我們可以說,沒有了靈魂的欲望釋放恰恰把生命變得很「輕」了,生命為此失去了「沈重」感。在這種情況下,「道成肉身」何不成了一句空話?所以,在消費文化滲透下,個體的記憶時空多以當下享受性欲望充斥著,亦即個人記憶顯現出來的多是極具個人色彩的歡樂和消費邏輯作用下的隨波逐流。



很自然,人之記憶的內容主要集中在個體自我成長的生命流程上了,對集體、社會、國家這些「宏大」對象則顯得淡漠,記住的相關內容也明顯少了,甚至被完全拋棄。這最終會出現個人記憶僭越集體記憶的精神困境,也就是說,集體記憶逐漸被排除在個人記憶範圍之外,個人記憶出現了「斷裂」性癥候,這正是需要我們引起警惕的危險性問題所在。

結語…

Continue

Added by 冬菜一斤 on September 14, 2023 at 1:00am — No Comments

沙家強·記憶「斷裂」的社會學分析(9)

(二)個人記憶的僭越和集體記憶的消沈



在消費文化盛行的時代,當極為活躍的「邊緣」個體以其獨特的生存哲學觀過度關注自己生活空間,亦即主體拋棄了過去傳統、也不願展望未來時,就對當下現實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興趣。這正如昆德拉所描述摩托車手飛馳的感覺,「他抓住的是跟過去與未來都斷開的瞬間,脫離了時間的連續性,他置於時間之外」。①…



Continue

Added by 冬菜一斤 on September 4, 2023 at 9:30pm — No Comments

沙家強·記憶「斷裂」的社會學分析(8)

在中國20世紀80年代,隨著現代哲學意識的逐步開放,「階級人」的觀念得到了全面突破,人們逐漸走出了政治創傷帶來的陰影,人們似乎在經歷了長久的壓抑之後,深刻地意識到了人是文化中的人,人是開放性的人,人理應獲得人性上的解放。於是,在普遍原則「整體主義」即「我們」的陰影下,被遺忘的「我」就有了開放性視野和開放性觀念,並以此生發出一種驚人的想象力,以及一種獨特的審美魔力和發人深省的內在力量,人們有理由對未來進行幻想和美好的憧憬。這種「人」之觀念的重大轉移和開放的中國意識,重新讓人找到了自己的根基和精神家園,進入到了一種…

Continue

Added by 冬菜一斤 on September 4, 2023 at 8:30pm — No Comments

沙家強·記憶「斷裂」的社會學分析(7)

懷舊已與消費文化同流合汙了,這還何談抵抗消費文化的內在邏輯———遺忘?相反它披著「審美」的外紗可能進一步加速了人的忘卻,療救人的心靈也就成了一句空話。此時,我們不得不發出這樣的詰問:「當精神離開了思想的天空,當浪費成了裝飾現實欲望的一份點綴,『懷舊』是否真的能起到療救生活的作用呢?」 可見,在消費文化語境中,遺忘已不可阻擋。但我們也應看到問題的另外一方面;一個人即使只關注當下,仍然應有記憶存在,因為遺忘與記憶是相互依存的,既然遺忘了什麼,也就會記住什麼,所以進一步探究當下語境中記憶的內容就是下一步研究的任務所在。

三「我邊緣故我在」:「集體記憶」…

Continue

Added by 冬菜一斤 on August 28, 2023 at 6:30pm — No Comments

沙家強·記憶「斷裂」的社會學分析(6)

但進一步追問,人們在這個大眾傳媒時代到底忘掉了什麼?僅僅是客觀的時間或文化傳統嗎?未必如此,筆者認為,更深層地考慮,應該是忘掉了自我的存在,忘掉了本屬於自己的靈魂,而此時他只有以從眾的方式參與了「地球村」里信息和欲望的狂歡。我們知道,大眾傳媒主導下的消費文化在最大程度地為人的豐富和發展提供現實前提的同時,也包含著對人的自我關懷和自我肯定的消解和否定,因為它包含的普遍交換原則和技術優先原則,在削平一切價值的同時,也必然包含著對人自身價值的削平,對人真正靈魂的忽視,最終也讓人遺忘了自我的存在。…



Continue

Added by 冬菜一斤 on August 11, 2023 at 4:00pm — No Comments

沙家強·記憶「斷裂」的社會學分析(5)

對於人的記憶而言,這些圖像無疑方便於人進行記憶,並可讓人從中獲得更多更廣的信息。但問題也正在於此,大眾傳媒所帶來的快餐化消費,雖然讓人瀏覽到了更多的信息,但往往是「轉瞬即逝」的。更重要的是,圖像化的媒介往往使人丟失了基於文字而生發的想象力,記憶雖然方便了,人卻變得更具惰性了,人不再願意花費時間去記憶,一切皆是觸手可及可看的,何必再特意記住它?這就是前文所論述的現代技術加速了記憶喪失的原因所在,不過在這個角度上,大眾傳媒技術無疑比其他技術讓記憶力衰退得更強。再加上消費文化的浸入,記憶存在價值的意義就很小,甚至記憶本身也可能變成一次性消費了。所以,在大眾傳媒時代,記憶媒介的圖像化特征最終會導致人記憶力的衰退,而消費文化的內在消極功能之一也正是體現在這種記憶力衰退後的遺忘癥候上。



(二)遺忘:消費文化的內在消極功能…

Continue

Added by 冬菜一斤 on August 10, 2023 at 11:30pm — No Comments

沙家強·記憶「斷裂」的社會學分析(4)

在這里,我們不是指責只有現代技術才導致了當代人記憶的喪失,而是指出如今人生命的諸多領域普遍被卷入「技術化」潮流之後,要警惕現代技術對人記憶力削弱的「催化」作用。記憶喪失,精神萎縮,信念缺失,當下的我們不能不思考現代科技的負面性,甚至從某種意義上說,「信念的普遍喪失,可以說是技術機器世界的控訴」。但在消費主義文化盛行的當下,人們更善於遺忘了,探究其中內在邏輯———消費意識形態是如何…

Continue

Added by 冬菜一斤 on August 9, 2023 at 3:30pm — No Comments

沙家強·記憶「斷裂」的社會學分析(3)

(二)現代技術加速記憶的喪失

現代技術給人的生活帶來巨大方便,使人有條件能逐步按自己的理想來建構生活,疇劃自己的未來。但在尋求舒適、幸福生活的同時,由於會嚴重地「依賴」於先進技術,人也有時會變得「慵懶」了。「依賴」即人對科技產品投入了過多的熱情,缺乏對科技本身的反思與批判,對自己生存際遇問題也缺乏人文精神的反省;「慵懶」即個體作為技術統治的犧牲…

Continue

Added by 冬菜一斤 on August 7, 2023 at 1:30pm — No Comments

沙家強·記憶「斷裂」的社會學分析(2)

技術有著無人性的冷漠,讓你處於忘我的出神狀態,但是「當人把速度性能托付給一臺機器時,一切都變了:從這時候起,身體已置之度外,交給了一種無形的、非物質化的速度,純粹的速度,實實在在的速度,令人出神的速度」。

技術提升了生活的速度,並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忘卻,人生活在自我消失之中。於是,昆德拉在感嘆,「慢的樂趣怎麼失傳了呢?」 昆德拉的困惑正在於現代技術加快生活的節奏後,時間變得更緊張了,從前美好的由「慢」帶來的詩意與韻味已不復存在。事實上,現代科技給人類提供了更大方便,尤其是現代化的交通工具和通信設備,這些讓人們大大節省了時間,提高了工作和生活效率。…



Continue

Added by 冬菜一斤 on August 5, 2023 at 6:00pm — No Comments

沙家強·記憶「斷裂」的社會學分析(1)

如今,政治意識形態漸趨淡化,而在經濟成為社會的主題詞之後,商業、利潤、資本、管理成為另一批顯赫一時的強勢概念重組了社會話語的光譜。與之相應的,欲望、身體、貨幣經由商業邏輯的運轉堂皇登場,超前消費或提前消費的文化心態影響著中國的方方面面,歷史正在按部就班地轉型。社會轉型,文化轉型,「轉型」本身可能會帶來某種連續性的「斷裂」———「文化及社會生活許多層面的斷裂」。…

Continue

Added by 冬菜一斤 on August 3, 2023 at 3:30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