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文開·史詩:詩性的歷史敘事及其認同功能 1

摘要:史詩以特定的形式演述著特定民族的歷史,並在漫長的形成與發展過程中逐漸演進升格為人們的認同符號,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和精神生活。如果要根據與真實的歷史事件和人物的遠近關係,將世界各地的史詩構建一個譜系,那麽處於距離真實的歷史事件和人物較近的譜系一端以《熙德之歌》為代表,而是處於真實的歷史事件和人物較遠的譜系的另一端可以《江格爾》為代表。

不管如何,史詩的詩性歷史敘事呈現的是特定民族的存在、起源與形成、社會結構、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理想與情感等諸多內容,並對它們的合理性與合法性進行神聖化的解釋,而特定民族的民眾也在一次次地與這種神聖化的詩性歷史敘事展開溝通與對話的過程中找到和強化了自我認同。 

史詩是將神話、傳說、故事等諸多敘事形式創造性融合在一起的英雄敘事詩,是一種古老而宏大的韻文體綜合性文學形式,以特定的形式演述著特定民族的歷史,深刻地影響著他們的日常生活和精神生活。「如果把各民族史詩都結集在一起,那就成了一部世界史,而且是一部把生命力,成就和勛績都表現得最優美,自由和明確的世界史。」

如果要根據與真實的歷史事件和人物的遠近關係,將世界各地的史詩構建一個譜系,那麽處於距離真實的歷史事件和人物較近的譜系一端以《熙德之歌》為代表,而是處於真實的歷史事件和人物較遠的譜系的另一端可以《江格爾》為代表。不管如何,作為一種詩性的歷史敘事,史詩一直被奉為特定民族的藝術經典,在漫長的形成與發展過程中逐漸演進升格為他們的認同符號。

 

 

在特定民族的早期階段,他們的歷史都是由他們的口頭詩人演述的,借助詩律、音步及節奏等詩學技巧以口頭相傳的形式保存史詩里,而口頭詩人則是他們最初的歷史家,他們演述的史詩呈現的歷史也必然是詩性的歷史。「賦事之詩,與記事之史,每混而難分」「史詩兼詩與史,融而未劃可也。」這一時期,書寫文字尚未出現,歷史、哲學、宗教等意識形式還未從詩的形式中分離出來,史詩就是歷史,是特定民族的歷史敘述。「有人說如果你一開始把《伊利亞特》當作歷史來讀,你將會發現它充滿了虛構;同樣,你一開始把它當作虛構來讀,你將會發現它充滿了歷史。所有歷史與《伊利亞特》都相似到如此程度,它們不可能完全避免虛構成分。」

顯然,人類在無文字時代尚未在虛構與歷史事實之間劃出鮮明的界限。隨著書寫文字的出現,史詩逐漸有別於歷史,「是一種比歷史更富哲學性、更嚴肅的藝術,因為詩傾向於表現帶普遍性的事,而歷史傾向於記載具體事件。」史詩是按照可然或必然的原則描述可能發生的事,而歷史是按照已然的原則記載已經發生的事。史詩要呈現的是具有普遍性意義的事,藝術性地突破了具體歷史事件的藩籬。

換而言之,史詩之所以淩駕於歷史之上,並非因為史詩對歷史事件加以真實再現,而是因為它能夠對顯現普遍理念的人物和故事加以藝術再現,對操縱現實世界的各種法則進行真切的再現。史詩中的英雄是符合理念本質的具體形象,具有泛化式的普遍性,他們的言行符合特定民族對於某種人物類型的理想美德的想像,而且由於遵循可然或必然的法則而表現出一致性和普遍性。

 

嚴格意義上講,史詩並非為對具體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真實記錄,並非忠實於事實之真,而是忠實於自身的演述傳統,講述的歷史與已確實發生的事件在真實性、可信性與權威性上有著一定的距離。蒙古史詩中的英雄和故事便難以在真實歷史上的人物和事件中找到某種程度上的對應關係。「今天我們所見的蒙古史詩中,有哪位歷史上真實人物的影子?從成吉思汗到忽必烈,從拔都汗到蒙哥汗,哪位驍勇善戰的歷史人物在史詩中得到了描述?哪個真實城堡的攻克、哪個曾有國度的征服、哪次偉大的勝利或悲壯的失敗,在蒙古史詩中得到過敘述?完全看不到蹤跡。(中國民俗學網 2022-12-28 )

Views: 2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