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家強·記憶「斷裂」的社會學分析(7)

懷舊已與消費文化同流合汙了,這還何談抵抗消費文化的內在邏輯———遺忘?相反它披著「審美」的外紗可能進一步加速了人的忘卻,療救人的心靈也就成了一句空話。此時,我們不得不發出這樣的詰問:「當精神離開了思想的天空,當浪費成了裝飾現實欲望的一份點綴,『懷舊』是否真的能起到療救生活的作用呢?」 可見,在消費文化語境中,遺忘已不可阻擋。但我們也應看到問題的另外一方面;一個人即使只關注當下,仍然應有記憶存在,因為遺忘與記憶是相互依存的,既然遺忘了什麼,也就會記住什麼,所以進一步探究當下語境中記憶的內容就是下一步研究的任務所在。

三「我邊緣故我在」:「集體記憶」

消沈的哲學機理如果以上分析的是造成記憶斷裂的外在語境,那麼下面則具體闡述的是這種斷裂的內在邏輯可能性,亦即深入到人的內心深處來探尋:當今時代的人在一個布滿遺忘邏輯之網的消費文化中,為什麼會有這種記憶及「記憶」的具體內容是什麼?記憶喪失也好,人善於遺忘也罷,這里主要指涉的是對「宏大敘事」的消解,簡單地說就是對「集體記憶」的拋棄,記憶的空間和內容轉向了個體的「微小敘事」,即關於個人狹隘的日常生活。

實質上,記憶主體到底記住了什麼,關鍵的是其以什麼樣的生存哲學對記憶對象進行取舍。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斷裂性」記憶的對象由「中心」轉向了「邊緣」,記憶主體也以「我邊緣故我在」的生存哲學密切關注著「當下」的日常事理。在此,筆者所思考的是:記憶主體為什麼會有「我邊緣故我在」的這種生存哲學觀?在這種生存哲學觀的牽制下,「邊緣」個體對當下日常生活的記憶最終可能指向的是什麼?是否存在著某種「危險性」?

①王德勝:《視像與快感》,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第110頁。


(一)邊緣的盛宴

意大利人類學家雅卡爾從生物學角度認為:「若從人類整體角度,我們都屬於一個民族,如果不從人類整體角度看,那麼人與人之間的平均差異為85%。」 雅卡爾認定,正是人這些差別巨大的基因決定著人類的未來,從這個意義上講,人類世界的本相就是「基因型世界」。所以,自從近代「哲學之父」笛卡兒高揚「我思故我在」的人本旗幟、警醒著人如何以一種「懷疑」精神來守護自己的「存在」以來,突顯人的差異本性始終是西方思想家批判理論所指向的基石。但事實上,人之自由「存在」長期以來受霸權中心和權威的鉗制,所以打破這種鉗制、把人解放出來和恢復「差異」個體的本真則成為人本主義首要的神聖使命。

因為只有尊重差異,人本身才能獲得真正解放,世界生態才有繁花似錦的景致出現。可以說差異成為我們思想的活水,差異成為我們生活的鏡鑒,差異本是世界的原生態,人們倡導差異方法,其目的就是為了保證差異這一世界的原生態。「差異」、多元、「復調」、開放、斷裂、碎片、偶然,世界要恢復原有的生態,生態世界的平衡、和諧、寬容、相融共生、交往對話是人們心中暢想的明鏡世界。如今,在後現代主義思潮盛行的當代,整個社會價值趨向多元化,以前單一的呆板的霸權機制正受到人們前所未有的質疑和顛覆,而突破這種壓制、追求差異個體的自由及對個體的未來展開美麗的暢想則成為人潛在的心理訴求。

①〔意〕雅卡爾:《差異頌歌———遺傳學與人類》,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第101頁。

Views: 28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