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yuu's Blog (221)

也斯·寫實與幻想的道路──青年戲劇比賽「創作劇」部份觀後(下)

〈世界末日的婚禮〉的劇本是這一趟比賽中寫得最好的,人物和情節都簡單,但寫得夠細膩,節奏明快、沒有冗場、細節的安排顯見用心,雖然寫的是假想的時空,但對白親切和幽默卻透露了劇作者的觀察力。〈試管三號〉則包括了幻想性劇作的優點和缺點,劇作者的想像力固然是天馬行空,但有時也不免失卻節制,作者的野心夠大,表現卻欠集中,如果能去蕪存菁,成果一定更佳。

這三個劇中,以〈魔鬼使徒〉較差,這寓意性戲劇失敗的原因也跟一些寫實劇的失敗原因差不多,同是沒有好好地活用戲劇技巧,以致給人「談理論」的感覺。

「幻想性」的戲劇亦是一條可行的路,但如果青年劇作者要走這條路,就得注意好好地把握幻想的戲劇效果,以靈活烘托欲表達的意義,這條路才可以走得更深。…



Continue

Added by Suyuu on February 26, 2023 at 11:30pm — No Comments

也斯·寫實與幻想的道路──青年戲劇比賽「創作劇」部份觀後(上)

在青年戲劇比賽中,看到十個創作劇,以演出先後為序,它們是深水埗青年中心的〈試管三號〉、曙曦劇藝社的〈咒〉、黃大仙社區服務中心話劇組的〈奧郎〉、壽山中學話劇組的〈醫者父母心〉、藝臻社的〈戰曲〉、香港青年業餘話劇社的〈魔鬼使徒〉、荃灣明愛中心戲劇組的〈魅影〉、伊利沙伯青年館話劇組的〈世界末日的婚禮〉、社會服務會戲劇組的〈面具〉、恆青劇藝中心的〈等〉。

關於這趟比賽,成績已有評定,賽後亦有檢討,所以本文的目的,不在討論個別劇作的得失,而在全面地從這些劇看看香港青年戲劇創作上的一些問題,因為不管獲獎與否,這些劇反映了香港戲劇創作上的一些方向、一些可喜的收穫及一些值得細想的缺失,而這些地方,實在是較諸比賽的名次,更值得我們關心的。…

Continue

Added by Suyuu on February 25, 2023 at 11:30pm — No Comments

朱竑/呂祖宜/錢俊〈文化經濟地理學:概念、理論和實踐〉(8)

在實踐層面,Polanyi提出,僅僅分析發達市場經濟體是不完整的,還需要關注在大多數世界中的本土經濟形式[128]。隨後,Gibson-Graham等人提出的「多元經濟」(diverse economies)視角[45-47]以及Lee的「日常經濟」(ordinary economies)視角…

Continue

Added by Suyuu on February 22, 2023 at 5:00am — No Comments

朱竑/呂祖宜/錢俊〈文化經濟地理學:概念、理論和實踐〉(7)

在全球技術流動的背景下,技術的消費和使用與西方話語主導的現代性、社會進步甚至全球公民身份認同等符號和意義緊密相關[117],然而,技術也具有社會嵌入性(social embeddedness),不同社會文化語境下的大眾對技術有著獨特的使用慣習,同時賦予技術特定的訴求和期待。因此,本土企業對於外來技術的吸納並不是一種簡單復制,而是經過篩選、改造和重組。山寨滿足了經濟收入偏低但追求現代性想像的草根群體不斷變化的需求和偏好,為他們提供更豐富的日常生活體驗,同時蘊含了本土技術創新的可能[118]。文化經濟地理學視角有利於揭示特定語境中社會大眾對經濟活動彈性、多元的理解及其對經濟活動的實質影響。

經濟活動與地方社會文化之間相互建構的遞歸性…

Continue

Added by Suyuu on February 20, 2023 at 2:30am — No Comments

朱竑/呂祖宜/錢俊〈文化經濟地理學:概念、理論和實踐〉(6)

生產地的社會文化被動態地融入和同化進經濟活動,反過來又被特定經濟活動所重塑。這種雙向關係能凝聚成一種路徑鎖定(lock-in),使雙方持續不斷地相互建構[4]。好萊塢電影行業的發展就是一個典型案例。一方面,電影制作從當地一系列的社會文化資產中汲取養分,包括城市街景、自然景觀、生活方式等,這些要素賦予電影產品以鮮明的外觀特色和獨特的精神聯系;另一方面,相關電影產品也再生產了有關好萊塢的嶄新的文化想像、像徵意義和流行時尚,它們隨即被重新吸納入本土的社會文化資產,成為下一輪電影制作的投入[96]。更進一步地說,經濟和文化在生產地的相互建構還有可能成為推動地方重建和區域再造的重要手段。近年來越來越多西方後工業城市的政府部門增大對文化產業規劃和建設的投入,將其與城市更新、地方復興等戰略結合起來,通過大力打造文化設施和創意場域,培育有關地方的文化想像,促進地方營銷,吸引投資和人才,最終轉化為地方經濟發展[103-104]。…

Continue

Added by Suyuu on February 12, 2023 at 2:30am — No Comments

朱竑/呂祖宜/錢俊〈文化經濟地理學:概念、理論和實踐〉(5)

更高層級的社會結構(如種族、階級、性別、社會不公等)也會對經濟活動及其結果起到重要的建構作用…

Continue

Added by Suyuu on February 11, 2023 at 2:30pm — No Comments

朱竑/呂祖宜/錢俊〈文化經濟地理學:概念、理論和實踐〉(4)

2.2 經濟實踐的「社會—空間根植性」

文化經濟地理視角同時強調經濟活動和實踐的「社會—空間根植性」(socio-spatial embeddedness)[27],關注特定情境下經濟行動者之間的社會文化關係與社會互動[12]。

在主流經濟地理學研究中,已有大量學者討論知識溢出、集體學習、風險資本活動等經濟實踐與行動者之間交易成本的降低,聯系與信任的建立,共享語言、慣習、規範和制度的形成,以及集群增長之間的聯系[57-59],也形成了一整套概念和術語體系,包括非交易相互依賴(untraded independencies)…

Continue

Added by Suyuu on February 10, 2023 at 2:30pm — No Comments

朱竑/呂祖宜/錢俊〈文化經濟地理學:概念、理論和實踐〉(3)

有必要強調的是,文化經濟地理學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兩種主要範式,分別是「文化的經濟化」範式(economization of culture)和「經濟的文化化」(culturalization of economy)範式[41]。前者主要關注作為一種生產要素被納入商品和價值體系的文化[42],研究對象通常為文化產業、創意產業等新興的經濟部門[4-7]。後者則強調從認識論層面重新對經濟進行概念化,使其具有文化系統和社會過程的意涵。本文討論文化經濟地理學視角時更側重後者,認為不必囿於文化產業,而應該是涵蓋更廣泛的社會經濟生活。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文化經濟化」的重要性被忽略。相反,文化創意產業因其與社會文化緊密耦合的屬性,為理解「經濟文化化」提供了極具代表性的具象化案例。

2 經濟行為和實踐的文化維度…

Continue

Added by Suyuu on February 9, 2023 at 2:30pm — No Comments

朱竑/呂祖宜/錢俊〈文化經濟地理學:概念、理論和實踐〉(2)

1950-1960年代,區位分析流派在計量革命的驅動下崛起,遵循理性經濟人和完全競爭市場的基本假定,即理性的工人和工廠生產產品、理性的消費者通過市場購買產品,經濟系統被抽象成各色各樣理想化的區位模型,社會和文化因素則作為常量被剝離[14]。區位分析後來進一步發展為以Krugman為代表的「新經濟地理學」(New Economic Geography),其核心議題是分析經濟活動的空間集聚及其動力機制,在1990年代成為經濟地理學研究的主流範式之一…

Continue

Added by Suyuu on February 8, 2023 at 2:30pm — No Comments

朱竑/呂祖宜/錢俊〈文化經濟地理學:概念、理論和實踐〉(1)

作者簡介:朱竑(1968- ) 男,甘肅臨夏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文化地理學與旅遊地理學,E-mail:zhuh@scnu.edu.cn,廣州大學地理科學學院,華南人文地理與城市發展研究中心,中國 廣東 廣州 510006;呂祖宜,香港大學地理學系,中國香港;錢俊希,香港大學地理學系,中國香港 / 原文出處:經濟地理,201906 期)…

Continue

Added by Suyuu on February 7, 2023 at 2:30pm — No Comments

也斯《路上的人們》嚴以敬的書窗

嚴以敬在銅鑼灣開設一間小型書屋「傳達」,專售文學、藝術和音樂書籍,經過一段時日,如今更準備遷往跑馬地(利舞臺戲院附近)某處二樓,擴充發展。一個晚上,幾個人聚在「傳達」舊址談天,嚴以敬和嚴太太也談到開辦書屋的喜怒哀樂。後來一群人移師到跑馬地新址,順道參觀一下。新址的確比原來的要大得多,環境清靜,寬敞而且幽雅,已經開始進行裝修工作。

嚴太太告訴大家,自經營書屋以來,認識了很多朋友,這些都是喜歡看書的人,來到「傳達」隨便看看書,聊聊天,聽聽音樂。上來不一定要買書的,很多人來了以後都再來,大家很融洽,這是值得開心的。嚴太太認為,其實也並沒有甚麼不開心的,至於書屋曾經被劫多次和間中被偷書,這些都沒有記在心裏。反而關於一些書籍代理發行的問題,有一點兒波折就是了。…

Continue

Added by Suyuu on February 2, 2023 at 9:59pm — No Comments

也斯《不同語氣的對話》──與黃仁達談攝影

介紹藝術作品的文字總傾向為藝術家定位、作一判斷、把他放在塑像的臺階上或摔在腳下踐踏。我想作一些別的事:看看仍然活著、仍有可能的人們在做甚麼,為甚麼這樣做。讓我們交談,通過作品。結論嗎?遲一點吧。

那天晚上黃仁達不是坐在我的上首或下首,而是對面。我忽然想起,就問:你巴黎的那組照片,拍攝人們的背部,給予我一種沉鬱的感覺,好像跟我認識的你有點不同。他回答說是那環境的關係,在巴黎,在那種天氣和雲層之下,光線是如此柔和,他想捕捉那種氣氛。他認為光線是重要的。至於整輯照片選擇背部,他是著意的,想從背部也能表達出那表情來。…

Continue

Added by Suyuu on January 28, 2023 at 10:00pm — No Comments

也斯·天青劇團的《管理員》(下)

演員之一:麥秋

麥秋說他最初贊成演這劇,其中有一個原因是覺得香港青年跟劇中管理員的處境,頗有相像的地方。但後來在演出期間,經導演的解釋,發現了這戲劇還有許多豐富的意義。

麥秋在劇中飾演哥哥雅士頓一角。麥秋說這角色是一個仁慈而有耐性的人物,但他的性格卻不為社會接受。比方他常常說:「我以後不和任何人交談。」這就顯示出他欲與人溝通,受了挫折後就退卻的性格。這人物就像一隻蜆,當他張大口時,會吐出美麗的泡沫,但如遇到意外,立即緊閉起來,愈是推他,就愈是閉得緊緊的。…

Continue

Added by Suyuu on January 27, 2023 at 6:00am — No Comments

也斯·天青劇團的《管理員》(中)

品特的劇作對言語的控制是很嚴謹的。所以這趟演出,演員的聲音方面,也嚴格規定,演員要轉變每人原來的聲音,每人的聲音像一種樂器,形成一厥三重奏,而導演呢,則像是交響樂的指揮,注意每個人的快慢配合、整體合奏的效果。停頓的地方也要特別注意,品特的停頓就像音樂的休止符,演員要在心中數多少下,然後開始,就像唱歌一樣。

排戲方面,一共排了六個星期,每星期排兩三次,有時一次排了十二小時。黃清霞說:她自己是個很獨裁的導演。演員不准在排演時早走,不准擅改台詞,走位不能改變,動作亦一定要與說話配合,如果有甚麼不對,就立即要再排一遍。「幸而」,她說:「三位演員都是十分認真的演員。」…

Continue

Added by Suyuu on January 23, 2023 at 9:00pm — No Comments

也斯·天青劇團的《管理員》(上)

五月九日,天青劇藝團在大會堂演出夏勞.品特(Harold Pinter)的《管理員》。這劇公演前沒有甚麼宣傳,而且,還是用廣東話來演品特的劇作!未看前我們都不敢看好,看後卻覺得這嘗試十分成功。首先,我們都曉得,品特是個十分重視言語功能的作者,這趟翻譯演出卻成功地盡量保存了這種功能。原劇中許多細節和象徵、道具的意義、言語與動作的配合,都保存了下來。…

Continue

Added by Suyuu on January 20, 2023 at 9:00pm — No Comments

張穎·中國藝術鄉建二十年:本土化問題與方法論困境(7)

農耕為本的生業方式和鄉土社會的宗法製度,決定了中國傳統藝道「美善相樂」「美真同一」的本土特質。「藝」的甲骨文字形為(雙手捧執苗木)或(栽植苗木)。(68)其字源本意是種植莊稼草木,須以禮樂之製祈谷物豐收。殷商蔔辭記:「翌日壬,王田省桑藝不大雨。」(69)唯能通神明之德,類萬物之情,中華子孫方可在世代濡染的「和為貴,斯為美」的生活常態(生命常情)中接受並遵行禮製規範。先秦「六藝」(禮樂射禦書數)是指六種貴族子弟必備的基礎技能。而「藝術」二字連用,最早見於南朝宋範曄《後漢書卷五·安帝紀》:「詔謁者劉珍及《五經》博士,校定東觀《五經》、諸子、傳記、百家藝術,整齊脫誤,是正文字。」(70)「藝術」的概念涵括天文數術、方醫技巧,重視技藝性。所以在中國本土文化傳統中,並沒有西方「藝術的藝術」和「生活的藝術」之差別。羊大為「美」,即是以「感官」與「實用」的高度統一,傳遞美學、倫理、社會的價值觀念。

 …

Continue

Added by Suyuu on September 6, 2022 at 2:47pm — No Comments

張穎·中國藝術鄉建二十年:本土化問題與方法論困境(6)

彭兆榮先生在《藝者農也》一文中指出:「今天我國藝術(學)界對『藝術』概念、定義、分類、話語、學科等,多以西方Art為原型、為根據、為範疇、為形製、為體系。總體上未能回歸中國農耕傳統中的『農—藝』的本來、本義、本源、本象、本真,既未能彰顯『農—藝』原始之道理,亦沒能很好地善待和傳承。『藝』與『農』源通意合,既是風土的產物、完整的技藝手段,亦形成了成熟的藝術符號美學。」(52)「藝」與「農」的思想資源、知識依據、感性經驗,為本土藝術鄉建的理論建構勾勒出清晰的輪廓層次和價值取向。

 

1.農本

 …

Continue

Added by Suyuu on September 3, 2022 at 10:14pm — No Comments

張穎·中國藝術鄉建二十年:本土化問題與方法論困境(5)

由之檢視體察中國當代藝術鄉建在理論與實踐中的狀態軌跡,本土化問題的「錯位」顯而易見。首先需要糾偏的是:

 

1.「啟蒙鄉村」的權力話語

 

在現代性所帶來的「都市眼光」尋視下,一直以來作為正面象征的鄉村在20世紀轉趨負面,本不是「問題」的鄉村在現代成為「問題」。(41)而中國社會之「鄉土性」命題,其實是針對本土傳統文化的深層結構及其對社會構造原理的影響。它指涉著「禮俗傳統」「差序格局」下的文化邏輯和社會運行機製,絕非強調二元對峙的城鄉之別或農工之別。…

Continue

Added by Suyuu on September 1, 2022 at 10:02am — No Comments

張穎·中國藝術鄉建二十年:本土化問題與方法論困境(4)

藝術家與相關學者或是冀望以批判協商、能動黏合的前沿理念讓作品發生革命性突破,使作為「自律實體」的藝術生產與「社會事實」達成本質上的辯證統一;或是將中國鄉村視為未受現代化汙染的精神烏托邦,懷揣對文化身份確立和重新書寫的追求;或是受權威機構和城市過度集中的藝術資源的擠壓,到鄉村去尋找一個施展才華的新場域……2000-2020年二十年間,中國當代藝術的鄉村轉向實踐,在形式上逐漸形成了主體多元化、媒介復雜化、內容事件化、實踐形態項目化等特點,並基本形成了藝術運動之規模。

 

二、中國藝術鄉建的本土化問題與方法論困境

 …

Continue

Added by Suyuu on August 29, 2022 at 11:18pm — No Comments

張穎·中國藝術鄉建二十年:本土化問題與方法論困境(3)

(二)中國當代藝術話語轉向下的鄉建選擇

藝術,是由藝術家推動的藝術鄉建行動的基礎表征工具,也是藝術鄉建充分必要的類屬性。因此,對「藝術」的定義、實踐和思考,不斷觸發和建立著藝術與鄉村的新關系結構。「藝術介入鄉村,重要意義並不是藝術本身,而是藝術與鄉村之間的關系開始建立。」(25)「到農村去,不是避世,不是在桃花源里悠然度日,而是迎向比城市更為殘酷的現實。」(26)「意圖在對日常經驗進行的表達中『重建藝術和生活的連續性』」(27)「村莊令藝術更加日常,藝術會讓村民過上更幸福、更美好的生活。」(28)藝術家對自己鄉村創作行動的定位、闡釋及調試,並非個性使然,而是受到中國當代藝術(29)話語轉向所提供的美學依據與評價標準之影響,這也是理解本土藝術鄉建二十年生產方式和行動特質的關鍵所在。…

Continue

Added by Suyuu on August 27, 2022 at 11:17a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