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yuu's Blog (213)

朱竑/呂祖宜/錢俊〈文化經濟地理學:概念、理論和實踐〉(2)

1950-1960年代,區位分析流派在計量革命的驅動下崛起,遵循理性經濟人和完全競爭市場的基本假定,即理性的工人和工廠生產產品、理性的消費者通過市場購買產品,經濟系統被抽象成各色各樣理想化的區位模型,社會和文化因素則作為常量被剝離[14]。區位分析後來進一步發展為以Krugman為代表的「新經濟地理學」(New Economic Geography),其核心議題是分析經濟活動的空間集聚及其動力機制,在1990年代成為經濟地理學研究的主流範式之一…

Continue

Added by Suyuu on February 8, 2023 at 2:30pm — No Comments

朱竑/呂祖宜/錢俊〈文化經濟地理學:概念、理論和實踐〉(1)

作者簡介:朱竑(1968- ) 男,甘肅臨夏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文化地理學與旅遊地理學,E-mail:zhuh@scnu.edu.cn,廣州大學地理科學學院,華南人文地理與城市發展研究中心,中國 廣東 廣州 510006;呂祖宜,香港大學地理學系,中國香港;錢俊希,香港大學地理學系,中國香港 / 原文出處:經濟地理,201906 期)…

Continue

Added by Suyuu on February 7, 2023 at 2:30pm — No Comments

也斯《路上的人們》嚴以敬的書窗

嚴以敬在銅鑼灣開設一間小型書屋「傳達」,專售文學、藝術和音樂書籍,經過一段時日,如今更準備遷往跑馬地(利舞臺戲院附近)某處二樓,擴充發展。一個晚上,幾個人聚在「傳達」舊址談天,嚴以敬和嚴太太也談到開辦書屋的喜怒哀樂。後來一群人移師到跑馬地新址,順道參觀一下。新址的確比原來的要大得多,環境清靜,寬敞而且幽雅,已經開始進行裝修工作。

嚴太太告訴大家,自經營書屋以來,認識了很多朋友,這些都是喜歡看書的人,來到「傳達」隨便看看書,聊聊天,聽聽音樂。上來不一定要買書的,很多人來了以後都再來,大家很融洽,這是值得開心的。嚴太太認為,其實也並沒有甚麼不開心的,至於書屋曾經被劫多次和間中被偷書,這些都沒有記在心裏。反而關於一些書籍代理發行的問題,有一點兒波折就是了。…

Continue

Added by Suyuu on February 2, 2023 at 9:59pm — No Comments

也斯《不同語氣的對話》──與黃仁達談攝影

介紹藝術作品的文字總傾向為藝術家定位、作一判斷、把他放在塑像的臺階上或摔在腳下踐踏。我想作一些別的事:看看仍然活著、仍有可能的人們在做甚麼,為甚麼這樣做。讓我們交談,通過作品。結論嗎?遲一點吧。

那天晚上黃仁達不是坐在我的上首或下首,而是對面。我忽然想起,就問:你巴黎的那組照片,拍攝人們的背部,給予我一種沉鬱的感覺,好像跟我認識的你有點不同。他回答說是那環境的關係,在巴黎,在那種天氣和雲層之下,光線是如此柔和,他想捕捉那種氣氛。他認為光線是重要的。至於整輯照片選擇背部,他是著意的,想從背部也能表達出那表情來。…

Continue

Added by Suyuu on January 28, 2023 at 10:00pm — No Comments

也斯·天青劇團的《管理員》(下)

演員之一:麥秋

麥秋說他最初贊成演這劇,其中有一個原因是覺得香港青年跟劇中管理員的處境,頗有相像的地方。但後來在演出期間,經導演的解釋,發現了這戲劇還有許多豐富的意義。

麥秋在劇中飾演哥哥雅士頓一角。麥秋說這角色是一個仁慈而有耐性的人物,但他的性格卻不為社會接受。比方他常常說:「我以後不和任何人交談。」這就顯示出他欲與人溝通,受了挫折後就退卻的性格。這人物就像一隻蜆,當他張大口時,會吐出美麗的泡沫,但如遇到意外,立即緊閉起來,愈是推他,就愈是閉得緊緊的。…

Continue

Added by Suyuu on January 27, 2023 at 6:00am — No Comments

也斯·天青劇團的《管理員》(中)

品特的劇作對言語的控制是很嚴謹的。所以這趟演出,演員的聲音方面,也嚴格規定,演員要轉變每人原來的聲音,每人的聲音像一種樂器,形成一厥三重奏,而導演呢,則像是交響樂的指揮,注意每個人的快慢配合、整體合奏的效果。停頓的地方也要特別注意,品特的停頓就像音樂的休止符,演員要在心中數多少下,然後開始,就像唱歌一樣。

排戲方面,一共排了六個星期,每星期排兩三次,有時一次排了十二小時。黃清霞說:她自己是個很獨裁的導演。演員不准在排演時早走,不准擅改台詞,走位不能改變,動作亦一定要與說話配合,如果有甚麼不對,就立即要再排一遍。「幸而」,她說:「三位演員都是十分認真的演員。」…

Continue

Added by Suyuu on January 23, 2023 at 9:00pm — No Comments

也斯·天青劇團的《管理員》(上)

五月九日,天青劇藝團在大會堂演出夏勞.品特(Harold Pinter)的《管理員》。這劇公演前沒有甚麼宣傳,而且,還是用廣東話來演品特的劇作!未看前我們都不敢看好,看後卻覺得這嘗試十分成功。首先,我們都曉得,品特是個十分重視言語功能的作者,這趟翻譯演出卻成功地盡量保存了這種功能。原劇中許多細節和象徵、道具的意義、言語與動作的配合,都保存了下來。…

Continue

Added by Suyuu on January 20, 2023 at 9:00pm — No Comments

張穎·中國藝術鄉建二十年:本土化問題與方法論困境(7)

農耕為本的生業方式和鄉土社會的宗法製度,決定了中國傳統藝道「美善相樂」「美真同一」的本土特質。「藝」的甲骨文字形為(雙手捧執苗木)或(栽植苗木)。(68)其字源本意是種植莊稼草木,須以禮樂之製祈谷物豐收。殷商蔔辭記:「翌日壬,王田省桑藝不大雨。」(69)唯能通神明之德,類萬物之情,中華子孫方可在世代濡染的「和為貴,斯為美」的生活常態(生命常情)中接受並遵行禮製規範。先秦「六藝」(禮樂射禦書數)是指六種貴族子弟必備的基礎技能。而「藝術」二字連用,最早見於南朝宋範曄《後漢書卷五·安帝紀》:「詔謁者劉珍及《五經》博士,校定東觀《五經》、諸子、傳記、百家藝術,整齊脫誤,是正文字。」(70)「藝術」的概念涵括天文數術、方醫技巧,重視技藝性。所以在中國本土文化傳統中,並沒有西方「藝術的藝術」和「生活的藝術」之差別。羊大為「美」,即是以「感官」與「實用」的高度統一,傳遞美學、倫理、社會的價值觀念。

 …

Continue

Added by Suyuu on September 6, 2022 at 2:47pm — No Comments

張穎·中國藝術鄉建二十年:本土化問題與方法論困境(6)

彭兆榮先生在《藝者農也》一文中指出:「今天我國藝術(學)界對『藝術』概念、定義、分類、話語、學科等,多以西方Art為原型、為根據、為範疇、為形製、為體系。總體上未能回歸中國農耕傳統中的『農—藝』的本來、本義、本源、本象、本真,既未能彰顯『農—藝』原始之道理,亦沒能很好地善待和傳承。『藝』與『農』源通意合,既是風土的產物、完整的技藝手段,亦形成了成熟的藝術符號美學。」(52)「藝」與「農」的思想資源、知識依據、感性經驗,為本土藝術鄉建的理論建構勾勒出清晰的輪廓層次和價值取向。

 

1.農本

 …

Continue

Added by Suyuu on September 3, 2022 at 10:14pm — No Comments

張穎·中國藝術鄉建二十年:本土化問題與方法論困境(5)

由之檢視體察中國當代藝術鄉建在理論與實踐中的狀態軌跡,本土化問題的「錯位」顯而易見。首先需要糾偏的是:

 

1.「啟蒙鄉村」的權力話語

 

在現代性所帶來的「都市眼光」尋視下,一直以來作為正面象征的鄉村在20世紀轉趨負面,本不是「問題」的鄉村在現代成為「問題」。(41)而中國社會之「鄉土性」命題,其實是針對本土傳統文化的深層結構及其對社會構造原理的影響。它指涉著「禮俗傳統」「差序格局」下的文化邏輯和社會運行機製,絕非強調二元對峙的城鄉之別或農工之別。…

Continue

Added by Suyuu on September 1, 2022 at 10:02am — No Comments

張穎·中國藝術鄉建二十年:本土化問題與方法論困境(4)

藝術家與相關學者或是冀望以批判協商、能動黏合的前沿理念讓作品發生革命性突破,使作為「自律實體」的藝術生產與「社會事實」達成本質上的辯證統一;或是將中國鄉村視為未受現代化汙染的精神烏托邦,懷揣對文化身份確立和重新書寫的追求;或是受權威機構和城市過度集中的藝術資源的擠壓,到鄉村去尋找一個施展才華的新場域……2000-2020年二十年間,中國當代藝術的鄉村轉向實踐,在形式上逐漸形成了主體多元化、媒介復雜化、內容事件化、實踐形態項目化等特點,並基本形成了藝術運動之規模。

 

二、中國藝術鄉建的本土化問題與方法論困境

 …

Continue

Added by Suyuu on August 29, 2022 at 11:18pm — No Comments

張穎·中國藝術鄉建二十年:本土化問題與方法論困境(3)

(二)中國當代藝術話語轉向下的鄉建選擇

藝術,是由藝術家推動的藝術鄉建行動的基礎表征工具,也是藝術鄉建充分必要的類屬性。因此,對「藝術」的定義、實踐和思考,不斷觸發和建立著藝術與鄉村的新關系結構。「藝術介入鄉村,重要意義並不是藝術本身,而是藝術與鄉村之間的關系開始建立。」(25)「到農村去,不是避世,不是在桃花源里悠然度日,而是迎向比城市更為殘酷的現實。」(26)「意圖在對日常經驗進行的表達中『重建藝術和生活的連續性』」(27)「村莊令藝術更加日常,藝術會讓村民過上更幸福、更美好的生活。」(28)藝術家對自己鄉村創作行動的定位、闡釋及調試,並非個性使然,而是受到中國當代藝術(29)話語轉向所提供的美學依據與評價標準之影響,這也是理解本土藝術鄉建二十年生產方式和行動特質的關鍵所在。…

Continue

Added by Suyuu on August 27, 2022 at 11:17am — No Comments

張穎·中國藝術鄉建二十年:本土化問題與方法論困境(2)

(一)中國百年鄉建情勢變遷中的文藝行動

作為以農業為主要文明類型及農民為主要人口構成的國家,中國近現代歷史的劇烈轉型既產生著不同形式的鄉村破壞與「三農」問題,也孕育了以「自我保護」「鄉土重建」為雙重定位的「百年鄉村建設」(11)。百年鄉村建設不僅形式載體復雜多樣,更是一個因時因勢,不斷反思調整、創造總結的過程,而文藝行動在中國百年鄉建情勢變遷中,雖或顯或隱,卻是源源不絕,舉足輕重。…

Continue

Added by Suyuu on August 26, 2022 at 10:17am — No Comments

張穎·中國藝術鄉建二十年:本土化問題與方法論困境(1)

內容提要:「百年鄉建變遷」與「當代藝術轉向」兩條歷史線索博弈平衡、交織疊合,引發並構建了中國藝術鄉建二十年的基本問題、理論工具及行動目標。在現代性規約下,民族國家—精英藝術—城鄉對峙的思維閉環,導致「啟蒙」和「賦權」的他者化問題將本土藝術鄉建行動拖入困境。中國藝術鄉建之「中國」,不止指代藝術鄉建的物化空間和現場位置,更需表明文化特性所提供的認識論和方法論維度,以獲得本土價值與意義的自主性;中國藝術鄉建之「藝術鄉建」,既非規製一種知識精英和權力集團的話語陣地,亦非建構特殊的鄉建識別形式或孤立的藝術行為過程。唯能明確「整體賦能」的本土問題意識,方可借助「農本—鄉土—藝道」的方法論框架,以「家園親親」的美感形式促成對世界的理解和對轉型社會的精神與物質貢獻。…



Continue

Added by Suyuu on August 25, 2022 at 12:00pm — No Comments

鄉思病詩選·卞之琳《斷章》

究竟那是什麽人? 在外面的聲音

只可能在外面。你的心地幽深莫測

青苔的井邊有棵鐵樹,進了門

為何你不來找我,只是溜向懸滿乾1魚的木梁下,我們曾經

一同結網,你鍾愛過跟水波說話的我你此刻追蹤的是什麽?

為何對我如此暴虐

我們有時也背靠著背,韶華流水…

Continue

Added by Suyuu on September 11, 2021 at 12:39pm — No Comments

鄉思病詩選·卞之琳《斷章》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Added by Suyuu on August 4, 2021 at 12:00pm — No Comments

鄉思病詩選·席慕容《鄉愁》

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
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

  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
仿佛霧裏的揮手別離

  離別後
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
永不老去

Added by Suyuu on August 1, 2021 at 12:00pm — No Comments

沈從文《 蕭乾小說集題記》

在都市住上十年,我還是個鄉下人。第一件事,早就永遠不習慣城里人所習慣的道德的愉快,倫理的愉快。



我崇拜朝氣,歡喜自由,贊美膽量大的,精力強的。一個人行為或精神上有朝氣,不在小利小害上打算計較,不拘於物質攫取與人世毀譽,他能硬起脊梁,筆直走他要走的道路,他所學的或同我所學的完全是兩樣東西,他的內政治思想或與我的極其相反,他的宗教信仰或與我的十分衝突,那不礙事,我仍然覺得這是個朋友,這是個人。我愛這樸人山尊敬這種人。因為這種人有氣魄,有力量。這種人也許野一點、粗一點,但一切偉大事業偉大作品就只這類人有份。他不能避免失敗,他失敗了能再幹。他容易跌倒,但在跌倒以後仍然即刻可以爬起。…


Continue

Added by Suyuu on January 1, 2021 at 4:41pm — No Comments

也斯《山水人物》前記

我常想把我遇到的人物和風景記下來。寫東西幫助我學習觀看,尋找事物的意思。我接觸的多是平凡的人物,尋常的風景,於我有道理,便提筆寫下來了。風景可能只是小巷風景,不是名勝,即使離島山水,也有生活的磨蝕了;若果我從家裏的電器感覺季節的變化,又或者把春天比作母豬,那並無不敬,只是對人們習慣驚嘆的美沒有同感,老老實實寫出自己的感受。 

為什麼總想寫人物呢?也許因為人使我想得最多。人是這麼奇妙,又這麼可嘆。人有無限的可能去塑造自己,但人又可以變得那麼可怕,這就不禁叫人想到,那在背後影響和改變人的因素了。吸引我們去寫某個人,或者是他身上某種素質,或者是他身上見出不同社會的影響,我總想多觀察、多聆聽不同的人。 …

Continue

Added by Suyuu on December 20, 2020 at 9:55pm — No Comments

也斯《紋織的風景》石頭上的痕跡

自從李維安一九七二年替中環富麗華酒店設計,把北宋武宗元的道教人物畫《八十七神仙卷》放大雕鑿成三千多平方尺的巨型壁畫之後,他的名字開始有很多人認識了。其實他創辦李氏畫苑經年,成績相當可觀;另一方面,他一直從事水墨畫創作;最近由藝術中心主催的一個五人畫展,除了畫,他更展出新的嘗試:石刻作品多件。

李維安說,在他還沒有真正接觸水墨畫之前,最初曾經畫過連環圖冊子,然後改畫教科書的插畫,跟著他進入一家美專研習素描和油畫,同時到書店購買有關美學理論和其他的書籍自學。因為像所有的年輕人一樣,當時的求知慾很強,逐漸靠這個方法充實自己。李維安主要是靠艱苦自學而成的畫者。…

Continue

Added by Suyuu on December 19, 2020 at 1:00a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